劉裁吾

《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11)

回本書目錄

第九篇 詮方 (11)

1. 甲、宣發太陽之劑

[製法]如法制就,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用法]每一歲小兒服一丸,不拘時,溫薄荷自然汁化下。

[詮義]此方計共五十六味,辛香、溫燥、升提之藥,內占強半,雖有滋陰養血、清火潛風之品,究之少許不勝多許,則與痙病不甚相宜。王氏論痙,率皆類痙,故此方亦只可治寒濕之類痙,而不可以治春季流行之痙病。但其立意,則從厥陰之裡而宣發太陽之表,不失宋元以來法門,然其用藥之寵雜,立方之板滯,終無所取也。

(二一)奪魂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驚癇。

[藥品]白殭蠶(五錢),蛇含石(燒紅,米醋淬七八次,碾碎),白附子(泡,各二錢),生銀,生金,牛黃,白茯苓,天麻(各二錢),烏梢蛇頭(七八寸許,酒炙),天南星(一錢,生薑汁浸一宿,焙),半夏末(二錢,生薑汁浸一宿,焙),赤腳蜈蚣(一條,酒浸炙焦),犀角(磅,二錢),腦子,麝香(各少許)

[製法]共研細末,棗肉為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

[用法]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或二十丸,薄荷湯送下。

[詮義]此似唐方,最為可法。生金生銀,鎮墜厥陰藥也,主治癲癇熱狂,故用治國醫痙病。以些之金銀,配入腦子、麝香、牛黃、南星、半夏、殭蠶、蜈蚣諸藥之內,即能宣發太陽之表,不用羌活、防風、白芷、藁本一切辛溫升散也。

(二二)定搐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急驚,四證八候並作。

[藥品]天麻,白附子(泡),天南星(泡,各五錢),蠍梢,白花蛇頭(酒炙,各二錢五分),硃砂,雄黃,乳香(各一錢),赤腳蜈蚣(一條,酒炙),龍腦,麝香(各一字)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五分,金銀、薄荷煎湯送下。

[詮義]此亦似唐方。四症八候,不可考。惟此方諸藥,均用一錢或五分,而代赭石獨用一兩,分量配合,頗具深意。蓋以單用赭石一味之重鎮,則厥陰上衝於腦之血熱,從下消散,然亦無礙於宣發太陽也。試觀《直指方》,單用赭石研末,煎真金湯送下,小兒即腳腫,發生赤斑,則吊眼嘬口之急驚立愈。此足徵厥陰血熱從下消散之明證。

但代赭石,藥市多偽,釘赭石則不能偽,宜用釘赭石入藥。

(二三)保命丹(《本事方》)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驚風,肢冷眼直,口噤流涎。

[藥品]虎睛(一對,安瓦上,以瓦蓋之,慢火逼干),硃砂(五錢),全蠍,麝香(各五分),天麻(一錢),蜈蚣(三條,去頭、尾、赤腳),腦子(三分)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豆大,瓦罐密貯。

[用法]每服三丸,薄荷蜜湯化下。

[詮義]虎睛之鎮心安神,與硃砂同功。孟詵謂主小兒熱痰驚悸,日華謂主驚啼、客忤、疳疾,《千金》之立虎睛湯丸以治狂邪,則皆鎮心安神之功也。合之腦、麝諸藥,亦主宣發太陽,故急、慢二驚之眼直口噤、肢冷流涎,為太陽閉塞之象,此方能治之,用治痙病,其效能可推也。

白話文:

甲、宣發太陽之劑

第一方:

  • 製作方法: 將藥材按照方法製備好,用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外層裹上金箔。
  • 服用方法: 一歲小孩每次服用一丸,不拘時間,用溫熱的薄荷自然汁送服。
  • 藥方解析: 這個藥方總共有五十六味藥,其中辛辣、溫燥、向上提升的藥佔了大多數,雖然也有滋陰養血、清火降風的藥,但數量很少,不足以壓制住其他藥的特性,所以這個方子其實不太適合用來治療痙攣。王氏關於痙病的論述,常常將相似的病症混為一談,所以這個方子只能治療寒濕引起的類似痙攣的疾病,不可以用來治療春季流行的痙病。不過,這個方子的立意,是從厥陰經的內部去宣散太陽經的表證,並沒有違背宋元以來的醫學理論。但是它用的藥太雜亂,配方也太過僵硬,實在沒有什麼可取之處。

第二方:奪魂散

  • 主治病症: 驚癇(癲癇)。
  • 藥材: 白殭蠶(五錢),蛇含石(燒紅後用米醋淬七八次,研碎),白附子(泡過),生銀,生金,牛黃,白茯苓,天麻(各二錢),烏梢蛇頭(約七八寸,用酒炙烤),天南星(一錢,用生薑汁浸泡一晚後焙乾),半夏末(二錢,用生薑汁浸泡一晚後焙乾),赤腳蜈蚣(一條,用酒浸泡後炙烤至焦),犀角(二錢),腦子,麝香(各少許)。
  •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棗肉做成藥丸,大小如麻子,外層裹上硃砂。
  •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十丸至十五丸,或者二十丸,用薄荷湯送服。
  • 藥方解析: 這個方子很像唐代的藥方,值得學習。生金和生銀是鎮墜厥陰經的藥物,主要治療癲癇和躁狂,所以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痙病。用少量的金銀,配上腦子、麝香、牛黃、南星、半夏、殭蠶、蜈蚣等藥材,就能夠宣散太陽經的表邪,不需要使用羌活、防風、白芷、藁本等辛溫升散的藥物。

第三方:定搐散

  • 主治病症: 急性驚風,有多種症狀同時發作。
  • 藥材: 天麻,白附子(泡過),天南星(泡過,各五錢),蠍梢,白花蛇頭(用酒炙烤,各二錢五分),硃砂,雄黃,乳香(各一錢),赤腳蜈蚣(一條,用酒炙烤),龍腦,麝香(各少許)。
  •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
  •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分,用金銀花和薄荷煎的湯送服。
  • 藥方解析: 這個方子也很像唐代的藥方。原文提到的“四症八候”現在難以考證。這個方子的所有藥物,都只用一錢或五分,唯獨代赭石用了整整一兩,這樣的配伍分量很有深意。使用大量的代赭石來鎮靜,可以使厥陰經上衝到腦部的血熱從下消散,同時又不會妨礙宣散太陽經。舉例來說,《直指方》中單獨使用赭石研磨成粉,用真金湯送服,可以使小兒腳腫、出現紅斑的症狀立刻好轉,這就證明了厥陰經的血熱可以從下消散。

但現在市面上賣的代赭石有很多是假的,釘赭石不容易造假,所以應該使用釘赭石入藥。

第四方:保命丹

  • 主治病症: 小兒急性和慢性驚風,出現四肢冰冷、眼睛直視、口噤流涎的症狀。
  • 藥材: 虎睛(一對,放在瓦片上,用瓦片蓋住,用慢火烤乾),硃砂(五錢),全蠍,麝香(各五分),天麻(一錢),蜈蚣(三條,去除頭、尾和赤腳),腦子(三分)。
  •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豆子,用瓦罐密封保存。
  •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丸,用薄荷蜜湯化開後服用。
  • 藥方解析: 虎睛的作用是鎮定心神,與硃砂的作用相同。孟詵說它可以治療小兒熱痰引起的驚悸,日華說它可以治療驚嚇啼哭、客忤(受到驚嚇或飲食不適引起的疾病)、疳疾。《千金方》用虎睛湯丸來治療狂邪,都是利用它鎮定心神的作用。配合腦子、麝香等藥物,這個方子也是以宣散太陽經為主。所以對於急性或慢性驚風引起的眼睛直視、口噤流涎、四肢冰冷等症狀,都屬於太陽經閉塞的現象,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這些症狀,也適用於治療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