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裁吾

《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10)

回本書目錄

第九篇 詮方 (10)

1. 甲、宣發太陽之劑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一錢,清水一杯,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詮義]此方蜣螂一物頗有深意,諸藥宣發力厚,麻黃、麝香用服,頃刻汗出。小兒脾胃氣虛,吐利之後,發生慢驚,豈堪勝此。若非吐利氣虛,一時急驚,此方又能勝任也。

(一八)羌活膏(《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傷寒,脾胃虛,或吐瀉後,為慢驚。

[藥品]羌活,防風,川芎,人參,白附子(泡),赤茯苓(各五錢),天麻(一兩),白殭蠶(酒浸,炒黃),全蠍(炒,去毒),白花蛇(酒浸,焙,各一兩),川附子(泡),麻黃(去節,各三錢),沉香,母丁香,肉豆蔻,藿香葉,木香(各二錢),輕粉,真珠,牛黃(各一錢五分),龍腦(半字),麝香,雄黃,硃砂(各一錢,上七味另研)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豆大。

[用法]每服一二丸,食前薄荷湯或麥冬湯化下。

[詮義]此方立意頗佳,而用藥太雜。小兒傷寒吐瀉,脾胃虛弱,甚不相宜。若用治痙病,則羌活、防風、附子、豆蔻、丁、沉諸藥,終嫌溫燥,劫爍陰津,醫者斟酌取締可也。

(一九)蠍附散

[原治主症]頭痛風邪犯腦,痰涎壅盛,嘔逆噁心,暗風旋暈,牙關緊急,口眼喎斜,面目瞤動,頸項拘急,肩臂引疼,耳聾目昏,四肢麻木,及沐浴感風,頭目暈痛,兩太陽痛。

[藥品]全蠍(泡,一錢五分),附子(泡,三錢),雄黃,硃砂(均水飛,各一錢),川烏頭(泡),麻黃(去節),天南星(薑製),防風,白殭蠶(炒,各三錢),白芷,藁本(各五錢)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五分,食後蔥茶煎湯調下,孕婦忌服。

[詮義]此方於大隊溫燥升散之內,少佐重鎮之品,惟痙之類病,寒濕閉塞者宜之。若用治春季時行痙病,則非所宜也。

(二○)返魂丹(王海藏方)

[原治主症]小兒癲癇,潮熱瘛瘲,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牙關緊急,及諸病久虛生風多睡者。

[藥品]犀角(五兩,屑),天麻(酒洗,焙乾),檳榔,殭蠶(去絲嘴,微炒),硫黃(研末,入水銀,置瓷石盞內,慢炒成砂,各五錢),白附子(泡),川烏(炒通赤,留煙,少許,以盞蓋上,新土圍之,待冷取出,獨活,全蠍,萆薢,肉桂(去粗皮),當歸,細辛,防風,天南星(薑汁煮軟),阿膠,藿香,烏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沉香,槐膠,羌活,白花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麻黃,半夏(薑汁浸三宿,炒),羚羊角,陳皮(各一兩),天竺黃,木香,人參,乾薑,茯苓,蔓荊子,晚蠶砂,敗龜板(酒醋炙黃),藁本,桑螵蛸,白芷,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煮焙),虎骨(酒醋塗,炙黃),縮砂仁,白朮,枳殼,丁香,厚朴(各三錢),蟬蛻,川芎,附子,石斛,肉豆蔻(去皮,微炒),龍腦(另研),雄黃(水飛),硃砂(水飛,各一兩),膩粉,麝香(另研,各一錢),烏雞(一隻,去嘴、翅、足、腸),狐肝(三具,上二味,臘月入瓦瓶內,固濟,火煅赤,候冷取出,研用),金箔(三十片,為衣)

白話文:

甲、宣發太陽之劑

(一七)[名稱未提及]

  •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
  • 用法: 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清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六分,不拘時間溫服。
  • 詮釋: 這個方子裡使用蜣螂這種藥材,有其深意。其他藥材的發散力量很強,麻黃和麝香服用後,很快就會發汗。如果小孩子的脾胃虛弱,在腹瀉後發生慢驚,不適合使用這個方子。如果不是因為腹瀉引起的氣虛,而是一時的急驚風,這個方子還是可以使用的。

(一八)羌活膏

  • 原治主症: 小兒患傷寒,脾胃虛弱,或在嘔吐腹瀉後,引起的慢驚風。
  • 藥品: 羌活、防風、川芎、人參、白附子(泡製過)、赤茯苓(各五錢),天麻(一兩),白殭蠶(用酒浸泡後炒黃),全蠍(炒過、去除毒性),白花蛇(用酒浸泡後烘乾,各一兩),川附子(泡製過),麻黃(去除節,各三錢),沉香、母丁香、肉豆蔻、藿香葉、木香(各二錢),輕粉、真珠、牛黃(各一錢五分),龍腦(半字,這裡的「字」可能是古代的重量單位),麝香、雄黃、硃砂(各一錢,以上七味另外研磨)。
  •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豆子般大小的藥丸。
  • 用法: 每次服用一到兩丸,在飯前用薄荷湯或麥冬湯送服。
  • 詮釋: 這個方子的立意很好,但是用藥太過雜亂。小兒患傷寒又吐又瀉,導致脾胃虛弱,很不適合用此方。如果要用來治療痙攣類的疾病,那麼羌活、防風、附子、豆蔻、丁香、沉香這些藥材,終究嫌性溫燥,會耗損陰津,醫生要仔細斟酌,考慮是否需要刪減或替代。

(一九)蠍附散

  • 原治主症: 頭痛,因風邪侵犯頭部,痰液壅盛,嘔吐噁心,昏眩,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臉部肌肉跳動,頸部僵硬,肩臂疼痛,耳聾,視力模糊,四肢麻木,以及洗澡後感受風邪,引起的頭暈頭痛,兩側太陽穴疼痛。
  • 藥品: 全蠍(泡製過,一錢五分),附子(泡製過,三錢),雄黃、硃砂(用水飛法製成,各一錢),川烏頭(泡製過),麻黃(去除節),天南星(用生薑製過),防風,白殭蠶(炒過,各三錢),白芷,藁本(各五錢)。
  •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
  • 用法: 每次服用五分,飯後用蔥茶送服,孕婦忌用。
  • 詮釋: 這個方子以大量溫燥升散的藥材為主,再加入少量重鎮的藥材。這種方子適合治療因寒濕閉塞導致的痙攣疾病。如果用來治療春季流行的痙攣疾病,則不合適。

(二○)返魂丹

  • 原治主症: 小兒癲癇,發潮熱、抽搐,口眼互相牽引,後頸背部僵硬,牙關緊閉,以及各種久病體虛導致生風而嗜睡的症狀。
  • 藥品: 犀角(五兩,磨成粉),天麻(用酒洗過後烘乾),檳榔,殭蠶(去除絲和嘴,稍微炒過),硫黃(研磨成粉,與水銀一起放入瓷器小杯中,用慢火炒成砂狀,各五錢),白附子(泡製過),川烏(炒至通紅,留有少許煙,用杯子蓋住,用新土圍住,等冷卻後取出),獨活,全蠍,萆薢,肉桂(去除粗皮),當歸,細辛,防風,天南星(用薑汁煮軟),阿膠,藿香,烏蛇(用酒浸泡一晚,烤熟,去皮骨),沉香,槐膠,羌活,白花蛇(用酒浸泡一晚,烤熟,去皮骨),麻黃,半夏(用薑汁浸泡三晚,炒過),羚羊角,陳皮(各一兩),天竺黃,木香,人參,乾薑,茯苓,蔓荊子,晚蠶砂,敗龜板(用酒醋炙黃),藁本,桑螵蛸,白芷,何首烏(用米泔水浸泡一晚,煮熟後烘乾),虎骨(用酒醋塗抹後炙黃),縮砂仁,白朮,枳殼,丁香,厚朴(各三錢),蟬蛻,川芎,附子,石斛,肉豆蔻(去皮,稍微炒過),龍腦(另外研磨),雄黃(用水飛法製成),硃砂(用水飛法製成,各一兩),膩粉,麝香(另外研磨,各一錢),烏雞(一隻,去除嘴、翅膀、腳、內臟),狐狸肝(三具,以上兩味,在臘月放入瓦罐中,密封好,用火燒至紅熱,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粉),金箔(三十片,用作外衣)。
  • 製法: (未明確說明,推測是混合後製成藥丸或散劑)
  • 用法: (未明確說明)
  • 詮釋:(未明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