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裁吾

《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6)

回本書目錄

第九篇 詮方 (6)

1. 甲、宣發太陽之劑

凡藥物特異之處,必其精力獨到之處,精力獨到之處,必其功能特效之處。蝸牛、蚯蚓二物,性皆鹹寒,清熱利水,不過能使熱毒排泄於小便耳。然蝸牛形之盤旋如渦,頭之偏房如渦,此蝸牛之特異處;蚯蚓逶迤如蟮曲,宛轉如蛇行,此蚯蚓之特異處。今使用之於腦脊髓膜炎者,亦不過調劑腦與脊之神經,而使之項不強、背不反耳。

然猶不足為二物之特異也,而其所特異者,冬則蜇伏,春則出行,漬之以鹽則化為水,不漬亦化為水。二物能自成質,能自化水,不待化學,而自具化學之機能。苟生漬飲之,則腦腔中之混濁髓液、脊腔中之混濁髓液,消化為水,從小便排泄而出。何以驗之,驗之於服二物後,而小便獨多白垽也,無須吸抽腦髓,而腦壓輕減;無須灌溉鹽水,而脊腔洗滌。

予嘗生漬二物,加入湯劑飲之,則巔頂高腫者即平,神識昏迷者即醒,項強、背反一併而恢復常狀,其特異為何如也。

羚羊角、犀角,國醫藥物學皆謂其主治小兒驚癇、婦人子癇、大人中風搐搦及筋脈攣急、歷節掣痛。痙病之頸項強、背反張,蓋亦筋脈之攣急耳。凡角生於頭顱之上,則為精靈之所儲,皆有上升之力。羚、犀二角,尤為腦脊髓膜炎之特效藥,而其性質辛苦鹹寒,能入血分,減少腦中血球,低降腦中溫度,二角之作用同也。其稍有不同者,羚羊入肝而涼血散瘀,犀角入心而收斂血管,二角之分析如此。

牛膝,狀如牛之膝蓋,春日抽苗,莖方,色青紫,有澎大之筋。《神農經》謂可除腦中痛及腰脊痛,蓋以性質苦酸,有引血下行之功,對於腦脊髓膜炎,亦特效藥也。

余藥解,見飛龍奪命丹方下。統論此方效能,亦以蟾酥、麻黃透汗之餘,而以蝸牛、蚯蚓引從溺道出耳。此方之對於腦脊髓膜炎,面面俱到。故無論最急性、亞急性、續發性之痙病,皆可服之也。

(七)羅氏牛黃丸

[藥品]白花蛇肉,天麻,雄黃,硃砂,蟾酥(各三錢),全蠍,川烏,牛黃(各一錢五分),白附,蘇薄荷(各二錢),冰片,麝香(各五分),麻黃(一錢)

[製法],以陳酒化蟾酥為丸,如小豆大,約重一分至三分。

[用法],每服三丸,食前開水送下。

[詮義]時逸人謂:沈氏注云:天麻,為鎮痙劑;雄黃、硃砂,為殺菌劑;牛黃、麻黃,以解熱利分泌;白附、川烏,驅逐穢濁;冰片、麝香,疏通關節之停滯;全蠍、白花蛇,弛緩神經之拘急;再加蟾酥以消腫脹,治腦膜炎之病勢增進期,決有相當之成績。

(八)陳氏蟾酥丸(《外科正宗》)

[藥品]蟾酥(酒化,二錢),枯礬,寒水石,銅綠,乳香,沒藥,膽礬,麝香(各一錢),雄黃(二錢),蝸牛(二十個),硃砂(三錢),蜈蚣(三條,炙)

白話文:

甲、宣發太陽之劑

藥物的特別之處,一定在於它獨特的作用力,而獨特的作用力,又必定來自其特效的功能。像蝸牛、蚯蚓這兩種東西,性質都是鹹寒,可以清熱利水,但頂多只能讓熱毒從小便排出。然而,蝸牛的形狀像個盤旋的渦,頭部的偏房也像個渦,這是蝸牛特別之處;蚯蚓則是彎曲如蟲,蜿蜒如蛇,這是蚯蚓特別之處。現在用它們來治療腦脊髓膜炎,也只是調節腦部與脊髓的神經,讓脖子不再僵硬、背部不再反張而已。

但這還不足以展現這兩種東西的特殊之處。它們真正的特別之處在於,冬天會潛伏起來,春天又會出來活動;用鹽浸泡就會化成水,不用鹽浸泡也會化成水。這兩種東西能自己形成固體,也能自己化成水,不必透過化學作用,自身就具備化學的功能。如果將它們生搗成汁飲用,腦腔中混濁的髓液、脊腔中混濁的髓液,就會被消化成水,再從小便排出。要如何驗證呢?驗證的方式就是服用這兩種東西後,小便會特別多白色沉澱物;如此一來,不需要抽取腦髓,腦壓就會減輕;也不需要灌注鹽水,脊腔就會被清洗乾淨。

我曾經將這兩種東西搗成汁,加入湯藥中飲用,結果頭頂高腫的就消平了,神智昏迷的就清醒了,脖子僵硬、背部反張等症狀也一併恢復正常,可見其療效多麼神奇。

羚羊角、犀角,在中醫藥理上都被認為主要治療小兒驚癇、婦女子癇、大人中風抽搐以及筋脈攣急、關節疼痛等疾病。痙攣疾病中的脖子僵硬、背部反張,其實也是筋脈攣急的一種表現。凡是長在頭顱上的角,都是精氣所儲藏的地方,都具有上升的力量。羚羊角、犀角,更是治療腦脊髓膜炎的特效藥,它們的性質辛苦鹹寒,可以進入血液,減少腦部的血球,降低腦部的溫度,兩者的作用是相同的。稍微不同的是,羚羊角入肝經,可以涼血散瘀;犀角入心經,可以收斂血管,兩者的分析是這樣的。

牛膝,形狀像牛的膝蓋,春天長出新苗,莖是方形的,顏色是青紫色的,有膨大的筋脈。《神農本草經》說它可以去除腦中疼痛以及腰脊疼痛,大概是因為它性質苦酸,有引導血液下行的功效,對於腦脊髓膜炎,也是特效藥。

其他藥物的解釋,在飛龍奪命丹的藥方下說明。總結這個藥方的效用,也是在蟾酥、麻黃發汗之後,再用蝸牛、蚯蚓將體內廢物從小便排出。這個藥方對於腦脊髓膜炎的治療,可說是面面俱到。所以,無論是最急性、亞急性、或續發性的痙攣疾病,都可以服用這個藥方。

(七) 羅氏牛黃丸

[藥品]:白花蛇肉、天麻、雄黃、硃砂、蟾酥(各三錢),全蠍、川烏、牛黃(各一錢五分),白附、蘇薄荷(各二錢),冰片、麝香(各五分),麻黃(一錢)。

[製法]:用陳年酒將蟾酥化開,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顆約重一分到三分。

[用法]:每次服用三丸,飯前用開水送服。

[詮釋]:時逸人說,沈氏的註解認為:天麻是鎮痙的藥物;雄黃、硃砂是殺菌的藥物;牛黃、麻黃是退熱利分泌的藥物;白附、川烏是驅除體內穢濁的藥物;冰片、麝香是疏通關節停滯的藥物;全蠍、白花蛇是放鬆神經緊張的藥物;再加上蟾酥來消腫,治療腦膜炎在病情加重的階段,一定會有相當的成效。

(八) 陳氏蟾酥丸 (出自《外科正宗》)

[藥品]:蟾酥(用酒化開,二錢),枯礬、寒水石、銅綠、乳香、沒藥、膽礬、麝香(各一錢),雄黃(二錢),蝸牛(二十個),硃砂(三錢),蜈蚣(三條,烤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