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2)
第九篇 詮方 (2)
1. 乙、開泄厥陰之劑
(一)紫雪(《局方》)
[原治主症]療腳氣,口中生瘡,狂易叫走,瘴疫毒癘,卒死溫瘧,五屍五注,心腹諸症,㽲痛,及解諸熱毒藥,邪熱卒黃等症,並解蠱毒、鬼魅、野道熱毒,又治小兒驚癇百病。
[藥品]黃金(一百兩),寒水石,磁石,石膏,滑石(各三斤)
[製法]以上並搗碎,用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藥。
[藥品]羚羊角屑,犀角屑,青木香,沉香(各五斤),丁香(一兩),元參,升麻(各一斤),甘草(八兩,炙)
[製法]以上入前藥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下藥。
[藥品]朴硝(十斤),硝石(四斤)
[製法]二味入前藥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攪不住手,候有七升,投在水盆中,欲凝,入下藥。
[藥品]麝香,當門子(一兩二錢五分),硃砂(三兩)
[製法]上藥入前藥中,攪令調勻,磁器收貯,煎成霜雪紫色。
[用法]水調服。
[詮義]徐靈胎曰:邪火毒火,穿經入絡,無藥可治,此藥消解,其效如神。
又曰:二硝太多,當用十分之一,則藥力方厚。丁香用二兩,予所合者皆然。方中黃金百兩,以飛金一萬頁代之,尤妙。
此亦國醫痙病之特效靈方,無論最急性、亞急性與續發性三種痙病,皆可用之。但比飛龍奪命丹之效能較為清涼,而飛龍奪命丹只可用之於最急性痙病,而亞急性與續發性痙病,則無須此開竅透汗之重劑也,然飛龍奪命丹,透汗之餘,旋利尿道,方中之有燈芯炭、人中白也;而此方下泄之餘,旋能透汗,方中之有青木、丁、沉諸香也。
況焰硝一藥,合麝香則能汗,得朴硝則泄糞,故此方獨重二硝,而徐靈胎謂當減輕二硝分量,則制方之奧妙,尤未窺透也。惜此方塵封已久,自宋至清,乃有葉桂、徐靈胎、王士雄輩始用之。吾湘自鄉先輩陳原欽,初自滬上購來施診,嗣後武漢漸漸有之,近來吾湘用之者頗夥。
而紫雪多不成霜,用之太少,則透毒泄熱之作用終不大顯。昨歲衡山有劉氏婦自北平攜子回湘,寓長沙市文廟坪一號,其子年十三齡,夏月患麻疹,予主化毒清熱藥近三十餘劑,而壯熱不退,劉氏婦自北平購回紫雪一瓶,約重三兩,連日服完,其子一夕熱退,十指盡起潰瘍,瀉下黑紅碧矢十數次,遍身汗淋疹消。附錄之以紀紫雪泄熱透毒之作用如此。
(二)玉樞丹(《局方》,一名紫金錠)
[原治主症]治一切藥毒,菰子、鼠莾、惡菌、疫死牛馬、河豚等毒,及時行瘟疫,山嵐瘴瘧,纏喉風痹,黃疸,赤眼,瘡癤,熱毒上攻,或自縊溺水,打破傷損,癰疽發背,魚臍瘡腫,百蟲、蛇、犬所傷,男子婦人癲邪狂走,鬼胎鬼氣,並宜服之。
[藥品]山茨菇(去皮,洗淨,焙,一兩),川文蛤(一名五棓子,錘破,洗,刮肉桴,二兩),千金子(去殼,用紙包裹,換紙研數十次,去盡油,無油成霜,一兩),麝香(細研,淨,三錢),紅芽大戟(洗,焙,一兩)
[製法]上各研細末,和勻,以糯米粥,每料分作四十粒,於端午、七夕、重陽合,如欲急制,辰日亦得,於木臼中杵數百下,不得令婦人、孝服人、不具手足人及雞、犬之類見之。
時逸人專服玉樞丹治痙病法:每服五分,日服三次至五次,每隔三小時服一次。須在初起時,多服乃效,不可遲延自誤。用鉤藤五錢,薄荷三錢,煎湯送下,小兒用量減半。痰多,用鮮竹瀝一錢,生薑汁三分,用水沖服。
[詮義]徐靈胎曰:此秘藥中之第一方也,用藥之奇,不可思議。或加硃砂、雄黃各五錢,尤妙。
時逸人謂:朱氏方後注云:玉樞丹,治時行瘟疫及內、外科之急性炎症,於中醫經驗上,極著神效。今以西醫之病理解之,則雄黃含有硫黃、水銀,有殺菌解毒作用;麝香,為興奮劑;山茨菇,舊說能治金瘡、療諸毒,新說則為和緩滋養劑。大戟及千金子,則峻下劑(凡居峻下劑,往在兼嘔吐作用),亦可見為誘導消炎劑。
此方證以所說,用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似亦合理,然拙見則以其效用,決不僅此,配合或內服後,或能起一種化學作用,乃有是效。兩藥或數藥混合並用,往往功用並增,或另增其他效用,此近代所謂合併治療也;又某種藥物,往往須內服後,另起變化,始見功效,如山道年之治蛔蟲,須由腸胃分解後,其一部分,由循環器移入肝臟,變為一種物質,又流膽囊與膽汁混合,再行分泌入腸,始見功效是也。
此方與下方太乙紫金錠,開泄之餘,亦復有宣竅之功,國醫痙病,均可於湯劑中磨化服之。
(三)太乙紫金錠(《局方》)
[原治主症]治霍亂痧脹,嵐瘴中惡,水土不服,喉風中毒,蛇、犬、蟲傷,五絕暴厥,癲狂癰疽,鬼胎厭魅,及暑濕溫疫之邪瀰漫薰蒸,神明昏亂,危急諸症。
[藥品]山茨菇,川文蛤(各二兩),紅芽大戟,白檀香,安息香,蘇合油(各一兩五錢),千金霜(一兩),明雄黃(飛淨),琥珀(各五錢),梅片,當門子(各三錢)
[製法]上十一味,各研極細,再合研勻,濃米汁糊丸綠豆大,外以飛金為衣。
[用法]每用錢許,涼開水送下。
[詮義]王士雄謂:薛一瓢云:此方比蘇合香丸而無熱,較至寶丹而不涼,兼玉樞丹之解毒,備二方之開閉,洵為濟生之仙品,立八百功之上藥也。
(四)至寶丹(《局方》)
[原治主症]治中惡氣絕,中風不語,中諸物毒,熱疫煩躁,氣喘吐逆,難產悶亂,死胎不下,以上並用童便一合,生薑自然汁三五滴,和溫化下三丸至五丸,神效。又治心肺積熱,嘔吐,邪氣攻心,大腸風秘,神魂恍惚,頭周昏眩,口乾不眠,傷寒狂語,並治之。
[藥品]生烏犀屑,生玳瑁屑,琥珀(研),硃砂(研,飛),雄黃(研,飛,各一兩),龍腦,麝香(研,各一錢),牛黃(五錢),安息香(一兩五錢,酒研,飛淨,一兩,熬膏,用水安息更好),銀箔,金箔(各五十張,生,研細為末)
[製法]上將生犀、玳瑁為細末,入余藥研勻,將安息香膏重湯煮,凝成後,入諸藥中,和攪成劑,丸如桐子大。
[用法]用人參湯化下三丸至五丸。又治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煩躁,風涎搐搦,每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下之。《本事方》中,多人參、南星、天竺黃。
[詮義]徐靈胎曰:安神安魄必備之方,真神丹也。
王晉三曰:此治心臟神昏,從表透里之方也。黃、犀、玳瑁,以有靈之物,內通心竅;朱、雄、二箔,以重鎮之品安鎮心神;佐以腦、麝、安息,搜剔幽隱諸竅。東垣云:冰、雄、牛、麝,入骨髓,透肌膚。《抱撲子》言:金箔、雄黃,合餌為地仙。若與丹砂同用為聖金,餌之可以飛昇。
故熱入心包絡,舌絳神昏者,以此丹入寒涼湯藥中用之,能祛陰起陽,立展神明,有非他藥之可及。若病因頭痛,而即神昏不語者,此肝虛魂升於頂,當用牡蠣救逆湯以降之,又非至寶丹所宜輕試。
此國醫痙病神昏之特效靈方也。然心腦原相貫通,而神昏一症,關係在心而亦在腦,吾國往哲早已發明。《內經·靈蘭秘典》: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脈要精微論》:頭者,精明之府。故心有所思,而兩目之精瞳上注於腦,是見心腦貫通之明證。又古文思字,上囟下心,自心至腦,一絲相續不絕,故治心之藥,皆能治腦也。
王晉三謂此方之犀、黃、玳瑁,有靈之物,內通心竅,即可上通腦府;珠、雄、二箔,重鎮之品,奠定心神,即可奠定腦神:腦、麝、安息諸香,能搜剔心包絡幽隱諸竅,即可搜剔腦神經幽隱諸隙。故唐、宋以來,凡治督脈之癲狂驚癇,為西醫神經病者,類皆不離此種藥物,故治今日痙病之神昏,亦無非此種藥物耳。西醫只知神經在腦不求心,對於腦脊髓膜炎,概無治法,況治心乎。
(五)牛黃清心丸(《局方》)
[藥品]陝西牛黃(二分五釐),鏡面硃砂(一錢五分),黃芩,山梔(各三錢),黃連(五分),鬱金(二錢)
[製法]上為末,蒸餅糊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服七八丸。
[詮義]王晉三曰:此方古有數方,其義各別。若溫邪內陷包絡神昏者,惟萬氏此方為妙。蓋溫熱入於心包絡,邪在裡矣,草木之性,僅能達表,不能透里,必藉牛黃幽香物性,乃能內透包絡,與神明相合,然尤在配合咸宜。萬氏用芩、連、山梔以清心火,鬱金以通心氣,辰砂以鎮心神,合之牛黃佐使之妙,調人犀角、羚羊角、金汁、甘草、人中黃、連翹、薄荷等湯劑中,頗建奇功。
王士雄曰:一方用牛黃、雄黃、黃連、黃芩、梔子、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分,冰片、麝香二錢五分。研,煉蜜丸,每重一錢,金箔為衣,臘匱封護。功效較萬氏為勝。
此方與上至寶丹,皆是治心之藥,可以治腦,故痙病之神昏不清者,洵為良劑。
(六)青黛丸(莊氏方)
[原治主症]小兒天弔客忤,五疳八痢,十二種驚癇。
[藥品]青黛,天竺黃,干蛤蟆(一個,黃泥包裹,燒赤,去泥),干蝸牛殼,黃連,人參,地龍,鉤藤鉤,龍膽草(各二錢五分),蘆薈,熊膽(各五錢),牛黃,麝香,雄黃,硃砂(各一錢),夜明砂,胡黃連(各三錢)
[製法]研為細末,蒸餅糊丸如麻子大。
[用法]小兒一歲,每服三丸,空腹時米飲送下。
[詮義]此方與下天漿子散,以治小兒先有疳疾而後發生痙病者,開泄厥陰之功,各極其妙。一偏重龍膽、黃連、蝸牛、地龍之涼,一偏重南星、白附、半夏、雄黃之溫,醫者須審察小兒之體質,分別強、弱而用藥。但小兒稚陽,易發痙病,尤不知小兒先有疳疾,而更易發生痙病,蓋小兒血管中,最易沉著毒素,往往沖腦而侵害於目,以致目盲翳障,社會上稱為疳疾入目者是也。
今於小兒天釣方中,而用干蛤蟆、夜明砂、天漿子,消疳之聖藥,此古人制方所以絲絲入扣也。干蛤膜,破堅硬,消癰腫,丹溪謂其能發濕中伏火,故治小兒諸疳;夜明砂,即天鼠子矢,天鼠食蚊,而屎乃蚊之眼,蚊囓人血,故其矢能入血管而消化毒素,所以能治目盲翳障也;天漿子,為人屎所化,能腹中堅硬,無異於蛤膜,能散目中翳障,無異於鼠矢,余所施診,無有不效,但痙病一時可愈,而疳疾必須經久乃愈。此種方,治一時之痙病挾有疳疾,而不可嘗服以治疳疾者。
如干蛤蟆、天漿子、五穀蟲諸藥,配之於良善藥中,以治疳疾,亦無不效焉。
(七)大黑龍丸(《六科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驚風。
[藥品]膽星,礞石(硝煅,各一兩),天竺黃,青黛(各五錢),蘆薈(二錢五分),辰砂,蜈蚣(燒灰,各二錢五分),殭蠶(五分)
[製法]研為細末,甘草汁和丸如雞頭大。
[用法]每服一丸或二丸,姜蜜薄荷湯送下。
[詮義]此方連下兩鎮驚丸,皆於鎮墜之中寓以開瀉也,然其分別之處,此方用蜈蚣,則弛緩神經之力多;第八鎮驚丸用乳香,則引血下行之力多;第九鎮驚丸用龍齒,則鎮心定驚之力多,醫者須審察用之,不可混並也。
礞石性寒而降,焰硝性熱而升,二藥合制,則一升一降,透上透下,痰飲積聚,一併俱化矣。
(八)鎮驚丸(《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一切驚癇。
[藥品]琥珀,辰砂,真珠母,青皮,甘草(各二錢五分),青黛,蘆薈,柴胡,青礞石(硝煅,各五錢),天竺黃,膽南星(各一兩),天麻,乳香(各一兩),雄黃(一錢五分)
[製法]共研細末,甘草膏丸如雞頭大。
[用法]每服一丸,慢驚,參朮湯送下;急驚,薄荷姜蜜湯送下。
(九)鎮驚丸(《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一切驚癇。
[藥品]茯神(去木),鐵粉,遠志(去心,薑製炒),紫石英,人參,琥珀,滑石,蛇黃(煅,醋淬),南星(泡,各二錢五分),龍齒,熊膽(各五錢),輕粉(三分)
[製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用法]每服三五丸,不拘時,金銀蒸湯,磨化服。
(一○)天漿子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天釣驚風。
[藥品]天漿子(炙),蠍梢,犀角屑,丹砂(另研),雄黃(另研),附子(去皮、臍),天南星(泡,去皮),白附子,半夏,水銀(另研),乳香(另研),白殭蠶,膩粉(另研),牛黃(另研,各一錢),麝香(一字,另研),銀箔(五片,另研)
[製法]研為細末,和勻。
[用法]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一一)奪命丹(謝氏方)
[原治主症]小兒急驚,不省人事,眼定不動,牙關不開,唇白並黑者。
[藥品]天南星,硃砂,半夏(各四兩),真珠(新白者,二錢),巴豆(去油淨,一錢),金箔,銀箔(各十片),輕粉,麝香(各五分)
[製法]先以南星、半夏研末,用生薑汁和作餅子曬乾,余藥各研細末,和勻,飛羅面打糊丸黍米大。
[用法]每一歲小兒服一丸,燈芯湯送下。
[詮義]此方用巴豆、輕粉之開泄,下方天麻丸再加牙硝,則開泄之力更大矣。現在東醫,能知用巴豆、輕粉以治腦膜炎,未嘗不由於此,而吾國醫界反不敢用,何也?蓋緣不知最急性痙病之暴起者,非用此開泄大劑不能回生於頃刻。麝香之宣竅透毒,巴豆之排膿下積,性極迅速,毫無存留,用治最急性痙病,不霎時,雲散天空,藥到病除,古人立方之奧妙處,非閱歷深者,曷能知之。若夫亞急性與續發性痙病,則未可概論也。
(一二)天麻丸(《仁齋直指方》)
[原治主症]鎮驚下痰;小兒食癇有痰,及吊腸、鎖肚、嘬口等症。
[藥品]天麻,白附子(泡),馬牙硝,川靈脂,全蠍(焙,各一錢),天南星(泡,二錢),輕粉(五分),巴豆霜(一字,去油)
[製法]研為細末,煮稀麵糊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服一丸至十丸,不拘時,薄荷或生薑煎湯下。
(一三)千金龍膽湯(《千金要方》)
[原治主症]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哯者。若已能進哺,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並諸驚癇,方悉主之。
[藥品]龍膽草,鉤藤皮,柴胡,黃芩,桔梗,芍藥,茯苓,甘草(各六銖),蜣螂(二枚),大黃(一兩)
[製法]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
[用法]取五合為劑,服之得下即止。
[詮義]此痙病開泄厥陰之主劑也。考《千金》論癇與痙皆由於藏氣之不平,則癇之與痙,同一病原,但以病發身軟時醒者為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為痙,則其症狀乃有分別耳。然謂諸反張,大人脊下容側手,小兒容三指者,不可復治。是統論癇與痙之危險,似無分別。
又其灸癇之法,謂若身強反張,灸大椎至窮骨,是為督脈地位。而痙病之項強背反,亦不能外此督脈地位,似又無分別。予故謂《千金》痙病,混合於癇病之內,而治癇之方,即是治痙之方也。
《千金》此方,以龍膽草命名,取龍膽草直入厥陰之臟,而以大黃排泄於胃腸,此予所以謂為開泄之主劑也。鉤藤氣輕清而性甘寒,擅於鎮驚。張山雷所謂最合稚陰未充、稚陽易旺之體質,誠為不錯。然推測《千金》用藥之奧旨,則鎮痙之力,不在鉤藤而在蜣螂。蜣螂性喜撲火,而腦膜炎之灼熱、潮紅則為火之劇烈者,蜣螂之氣相感召,最易混合,必在《千金》制方用意之中。
故凡腦神經之智慧不清者,如大人之癲疾狂妄,小兒之驚癇瘛瘲,皆系干犯神經之病,此藥無不治之。然蜣螂性質,雖喜撲火,受驚則伏頭縮腳而墜,則其性上升而又下降矣;況取糞為丸,衣之以土,倒曳於坎中,其能使腦腔中之漿膿血膿,循腺道而排泄於胃腸又可知矣。此方所以既用大黃,而又用蜣螂也。
予於腦膜炎外,嘗用蜣螂以治腹滿脹痛,及頭暈脹痛者,往往獲效。今市醫不究蜣螂之作用,又不推測《千金》用藥之奧旨,用此方而棄此藥,惜哉!
又予以此方為開泄厥陰之主劑,而最急性、亞急性、續發性之痙病,無不主之,但不無加減之法。若照《千金》之重用大黃,則柴胡、桔梗,不嫌其升提;若不用大黃,則升提終嫌未妥,宜審慎之。
如表未宣發,則加蔥白、淡豉、荊芥、防風、殭蠶、蟬蛻;裡熱熾盛,則加黃連、黃柏、梔子、木通;合之天麻、蒺藜、桑葉、菊花,則熄風通絡;合之板藍根、馬勃、金銀花、金汁,則解毒逐穢;如頸項強,進而為身體強,則加白花蛇、蜈蚣、全蠍;如巔頂高腫,背脊凸突,則加蝸牛、地龍、牛膝、乳香。活法在人,曷罄所述。
予診痙病十有一屆,用此方以活者甚多,即類痙亦愈不少。近見惲氏鐵樵,因痙病頭痛之病形,而推測神昏之病能,悟用此方,先得我心,佩服佩服。余義詳惲氏七味龍膽湯下。
(一四)七味龍膽湯(惲鐵樵)
[特治主症]凡腦膜炎初起,覺腦悶,頭脹痛,眼眶或後腦發酸,唇吻顫動,手腳冷而微抽搐者,此藥立愈。
[藥品]龍膽草(五分),滁菊(三錢),川連(四分),鮮生地,歸身(各四錢),犀角(三分),回生丸(半粒)
[製法]前五味煎成,犀角三分磨沖,回生丸半粒和煎化服。
[用法]初起服此藥一劑,其病立愈。徜神昏、讝語、瘛瘲、雙目上視者,加羚羊角三分。六點鐘內服兩劑,可以起死回生,已愈多人,最為穩當𤼏藥之分量,切勿更動。
[詮義]惲氏謂近日流行性腦膜炎,西人說是一種病菌,中國不講菌學。自昨年至今,予之所醫治者,在廿人以上,其不治者,不過四分之一耳。推考西醫之腦膜炎,是神經系病,則與中國之痙病相同,對於《千金方》所說,纖悉畢合。故知西醫之腦膜炎,確是國醫之痙病也。
更進而考正《內經》,肝之變動為握。王太僕注:握,是痙攣。因而知神經系病,國醫《內經》屬之肝病。腦膜炎之初步,總是頭痛,古人以肝經頭痛,屬之膽病,故《千金》謂之膽腑病。蓋肝與膽相為表裡,則是少陽乙木化火上炎之故。但其主治法,常苦以降之,龍膽、黃連,正是苦降肝膽之火也。
於是參用《千金》治法,以犀角、龍膽、當歸、生地為主藥,其餘隨症加減,竟得成績四分之三。已經神昏讝語者,服之則神志清明;已經目上視者,服之則恢復恆狀。執果溯因,益知推測膽火上逆之不誤。但時醫只知腦膜炎之為傷風、發熱、頭痛、頸項酸,而不知膽氣上逆因而頭痛,且不知因膽氣上逆之頭痛,可致神昏,竟用淡豉、豆卷、石斛等通套之藥。若問其何故神昏,則引葉桂溫邪犯肺、逆傳心包之說,舍此別無理由之可說也。
此論頗有會悟,予從惲氏《中醫改進平議》節錄出之,以語體翻成文體,推測腦膜炎為痙病,能知以《千金》龍膽湯為主劑,則惲氏之學識經驗勝人處。但國醫之痙病,屬之督脈,不但《內經》可證,即西醫解剖病理,其病灶在腦與脊,亦可確證。惲氏屬之少陽膽病,終有所不符也。
(一五)加味龍膽湯(時逸人)
[藥品]龍膽草,天麻,云連,牡丹皮,白蒺藜,酒芩(各一錢五分),生石決明(八分),雲苓,嫩鉤藤,杭菊,生白芍,全栝蔞(各三錢),茜草(二錢),生甘草(八分)
[製法]水煎服。
[用法]舌赤干絳,加生地五分;熱極讝語,加犀角片、羚羊片各八分;痰甚,加竹瀝一兩,枳實一錢;舌蒼黃厚,不大便,加大黃、元明粉各一錢五分;壯熱無汗,加淡豆豉三錢;薄荷葉二錢;惡寒未罷,肢痛,加荊、防各一錢;秦艽三錢;項強,手足掣動,角弓反張,加蠍尾五分;熱甚,舌光絳,爪甲色紅不活,此熱盛津涸,去膽草、黃連,倍白芍,加生地、元參各三錢。
(一六)龍膽瀉肝湯(《局方》)
[藥品]龍膽草,生地,甘草(各三分),柴胡,澤瀉,黃芩,梔子(各一錢),當歸(三錢,酒洗),木通,車前子(各五分)
[製法]上十味,水煎服。
(一七)加減龍膽瀉肝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頭痛甚,身熱口渴,目紅如鳩,大使秘結,小便赤澀,脈弦數,苔黃口苦,肝火內燔,風動火升。
[藥品]龍膽草,生山梔,黃芩,赤芍(各二錢),胡黃連(一錢),小生地,車前子(包,各三錢),潼木通,軟柴胡,生甘草(各八分)
[製法]當歸龍薈丸,先空心吞,後服煎藥,每日二次。
[用法]服藥後,大便不通者,去當歸龍薈丸,加生川軍三錢,芒硝一錢五分;頭痛不減者,加羚羊角三分,銼粉化服,並可加玉樞丹以解疫。
(一八)當歸龍薈丸(《局方》)
[原治主症]治肝經實火,大便秘結,小便滯澀,或胸膈作痛,陰囊腫脹等症。
[藥品]當歸,龍膽草,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一錢五分),麝香(五分)
[製法]麝香另研調入,余藥共為末,炒神麯水泛為丸。
[製法]每次三分或五分,開水吞服。
(一九)黃芩湯(《傷寒論》)
[原治主症]太陽、少陽合病下利。
[藥品]黃芩(三錢),芍藥,甘草(炙,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劈)
[製法]清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用法]嘔者,加半夏、生薑。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詮義]王士雄曰:少陽膽木挾火披猖,嘔是上衝,利由下迫。半夏、生薑,專開飲結。如其熱熾,宜易連、茹。
予以此為亞急性痙病之主劑,而最急性與續發性亦可通用之。若亞急性痙病之發熱頭痛、嘔吐噁心,西醫認為腦膜炎之前驅症候,究為少陽發生之病。今仲景以下利而謂為太少二陽合病,則必於下利之外,既有發熱惡寒、腰背骨節痛之太陽症,又有胸滿心煩或脅痛嘔吐、口苦咽乾目眩之少陽症。故假之以治亞急性痙病初起之發熱頭痛、嘔吐噁心,允為愜當。
審其有飲,照加薑、夏;審其熱熾,照加連、茹,或再加龍膽草、川楝子、川牛膝、牡丹皮、桑葉、木通以下降之;如猶惡寒不出汗,則加淡豉、蔥白、薄荷以表散之。
但痙未必下利,下利則不痙矣。不當甘以緩中,大棗、甘草,去之可也。如果下利,則未必發痙。其矢酸臭,或黑黃瀑矢,邪熱自有開泄之路,而又兼脈洪浮數,斷斷不致發痙也。如不下利,而脈沉細澀遲,頭痛甚劇,發痙堪虞。此予之歷驗如此,故特表而出之。
(二十)大承氣湯(《金匱》)
[特治主症]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藥品]大黃(四兩,酒洗),厚朴(半斤,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製法]上先煮枳樸,去滓;納大黃煮,去滓;納芒硝煮,更上微火一兩沸。
[用法]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詮義]《金匱》治痙三方,栝蔞桂枝湯、葛根湯,宣發太陽劑也;大承氣湯,開泄厥陰也。然栝蔞桂枝湯、葛根湯兩方,義已詳上。而大承氣湯本是《傷寒論》治陽明胃府之方,而《金匱》以之治痙病,則曰可與者,是開泄陽明胃府,而厥陰之邪熱隨之而下,不致沖激於腦也。
唐容川補正《金匱》,以栝蔞桂枝湯、葛根湯、大承氣湯三方,皆為痙病門中主中之賓,非治痙之正方。此論誠是。然以陳修園論痙注中,有由於血少津枯不能養筋脈句,遂以生津血、利筋脈為治痙之正法則非也。蓋生津血、利筋脈則是痙罷調理之法,若當痙發之時,一面宣發太陽、消散水液,一面開泄厥陰、溶解血質,正當汗、下消化血液之不暇,何況生津和血哉。
倘以《金匱》發汗太多致痙、風病下之致痙,謂仲景明示以生津血、和筋脈之法,則是誤治致成類痙之療法,非僅汗、下兩端也。今日西醫之誤施注射,致成類痙,猶可以生津血、和筋脈治之;若夫國醫溫熱諸病,誤施溫補,致成類痙,則生津血、和筋脈,得不添薪助油耶。
邇來市醫,不辨痙之原因,隨聲附和,總以生津血、和筋脈為能事,戒用汗、下,無怪西醫之腦脊髓膜炎而國醫無解決之日也。
(二一)風引湯(《千金要方》)
[原治主症]除熱癱癇。
[藥品]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
[製法]上十二味,杵,粗篩,以葦囊盛之。
[用法]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
[詮義]陳修園曰:《金匱》:痙病,灸瘡難治。仲景未出其方。《傷寒論》火逆諸方,亦恐其過溫。余用風引湯減去桂枝、乾薑一半,研末煎服,往往獲效。
此方開泄之中,兼以鎮斂。
(二二)瀉青丸(錢乙)
[原治主症]治肝膽實熱,多驚多怒,不能安臥,目斜上視,黑睛緊小,白睛青赤腫痛,大便不通,腸風便血,陰汗躁臭,小兒急驚、抽搐、痰熱、目直竄視。
[藥品]當歸,龍膽草,川芎,梔子仁,川大黃,羌活,防風
[製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水泛亦可。
[用法]每服半丸至一丸,竹葉煎湯,用砂糖溫水化下。或煎竹葉,泡薄荷湯下。
[詮義]此方開泄之中,兼以宣發。
(二三)清瘟敗毒飲(余師愚)
[藥品]生石膏(一兩),黃芩,赤芍,連翹,牡丹皮,生地,知母,淡竹葉,山梔,玄參(各三錢),甘草(一錢),犀角,川連,桔梗(各一錢五分)
時逸人加減法:
痰熱盛,加浙貝五錢,羚羊角一分,磨沖,芒硝一錢,泡沖;喉痹,加山豆根五分,射干五錢,川鬱金一錢五分;項強,加山甲片三錢,桃仁三錢,三七末一錢。
[詮義]嚴氏蒼山謂:此方治各種瘟疫則效,惟治痙病則殺人。蓋嚴氏以痙系血虛之體,表感寒邪,內郁陽熱,非全屬疫氣。必至痙病日久,表寒已從熱化,證見大渴引飲,此方乃用之如神。若陽熱為表寒所郁,不發表清裡,驟進苦寒大劑,內熱甚者,水愈潑而火愈熾,直冒巔頂,頭痛則昏厥立至;內熱輕者,水一至而火頓熄,陽氣式微,內外如冰,四肢厥逆。目睹時醫誤投增劇者,不知凡幾。
此為嚴氏閱歷有得之語。然謂誤投此方,水潑火熾,直冒巔頂,頭痛昏厥,則是寒涼壓伏內熱之過,此理自吳又可發明之後,知之者僅見嚴氏一人。陸九芝、張錫純輩,注重白虎湯以治溫熱諸病,未審曾亦遭此挫折否,抑或遭之而不自覺也。
予常見治伏氣溫熱諸病,初起壯熱,醫者不知透熱之法,而徒知以白虎清熱,服下登時額鼻厥冷,漸及兩足,如其脈不沉伏,移時復熱,較勝於前:若脈沉伏不起,則體厥而脈隨之以厥者,每致不救。若服此種方而遍變痙病,如嚴氏所謂水潑火熾,直冒巔頂,頭痛昏厥者,予亦遇之,詳第十篇驗案中,不贅。
又嚴氏蒼山曰:疫痙開始以來,自民國十七年冬及十八年正月間,陽氣不藏,霜雪稀少,燠暖異常,身穿棉夾,可以度歲,桃李反花,伏氣之蠅蟻,皆蠢蠢欲動。至二三間,轉見奇寒逼人,非圍爐披裘,不足似禦寒。時令反常,戾氣遊臻。照生理上而言,人身之陽氣,至春則發泄於外,肌肉漸鬆。
忽而寒暖不常,起臥失慎,肌腠失其啟閉之職,遂感之而成病,謂之寒疫也可。
然則十九年以後,霜雪甚繁,而疫痙不絕者,抑又何故。推其所因,厥有三害:一曰過暖,一曰煤毒,一曰人氣。今人喜用鴨絨枕墊及鴨絨被帳、毛絨圍巾,非不輕軟適體也。蓋以高年火衰則相宜;少壯陽盛,則熱毒由是而伏矣,其害一。近時煤油燈、煤球爐及一切火爐煤灶,用者只圖便利,殊不知毒由是而受矣,其害二。
通商大埠,地隘人稠,往往一椽同住數家,一家聚臥一室,租則省矣,殊不知呼吸之間,酸素不夠輸換,炭氣由是而積矣,紀曉嵐之詩曰萬家煙火暖云蒸、消盡天山太古冰,即此之謂也,其害三。
故疫痙之來路,大概分為二路。十八年之開始流行,為因天時所造成;十九年以後之來路,乃因人事所造成。其由內伏熱毒,再感春寒之所致,則一也。
按:嚴氏此論,一由於天時,一由於人事,則於痙病之原因透發無遺。予居鄉村五十年,診痙病十有一屆,非開始於民國也。開始於民國者,乃腦膜炎之學說自歐美輸入,報紙宣傳自民國始,非前此吾國無痙病也。予旅長沙市三四年以來,所診之病,大半由於溫熱,往往血壓增高,誠有如嚴氏所稱三害者,非獨痙病為然也。然嚴氏謂痙病內伏熱毒,再感春寒,此二語真為扼要之論,佩服佩服。
但綜觀嚴氏全集,如自序中有曰,血虛陽旺之人感之,寒束於表,熱鬱於裡,筋脈血虛則乾燥,得寒則拳急,此未必是熱毒內伏矣。又疫痙之症狀篇中有曰,太陽之表既為寒所閉,陽明之熱氣無所發泄,悉湊集於表,醫理所謂寒鬱,物理所謂反動份子作用,亦未必是熱毒內伏矣。然則嚴氏之論痙,譬之藩籬,自築自抉,則於痙病之原因,終無確定之主義。
夫以血虛陽旺之體質感寒而發痙,與夫陽明之熱為太陽寒閉而發痙,不過握拳縮爪,或搐搦瘛瘲而已,亦必漸積而成,為國醫痙病之類症;斷無如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之痙病,項強背反、頭搖口噤、齘齒足攣而猝起暴發者,在在有之。嚴氏於痙病之原因,既無確定之主義,而其治療,故分偏寒、偏熱兩門,亦未必一以貫之。
是嚴氏之論痙,猶有一間未達也。
(二四)疫痙解毒湯(秦伯未)
[特治主症]此方適應於腦膜炎增進,熱重神昏,角弓反張之裡症者。
[藥品]羚羊角(五分),白芍,人中黃(各二錢),菖蒲(一錢五分),銀花,連翹,滁菊(各三錢),黃連(六分),栝蔞(四分),牡蠣(二兩)
[製法]水煎服。
[用法]熱重,加犀角三分;大便秘,加大黃三錢;津液干,加生地四錢,蘆根一兩。
[詮義]痙病熱毒沖腦,由於厥陰上逆。此方重用牡蠣二兩,合之白芍、黃連以開泄之,此秦氏未發之旨也。
(二五)二子輕清飲(邵逸飛)
[特治主症]痙病初起,病在太陽陽明之表,惡寒,發熱,頭痛,連腦後脊痛,或咳,或小便頻數,或嘔惡胸悶,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浮弦或帶數。此乃風邪化火,由衛入營之候。宗內經「風淫於內」以立方。
[藥品]薄荷葉,大力子(各一錢五分),鉤藤尖,滁菊花,香蒿頭,黑山梔(各三錢),霜桑葉(一錢),白蒺藜(二錢),明天麻(五分),川雅連(三分),玉樞丹(三分)
[用法]玉樞丹磨,沖;余藥水煎服。
[詮義]邵氏曰:是方與風溫治法相同。蓋痙病初起,與風溫大同小異。《千金》謂溫病熱入腎中則痙,從可知矣。是以痙病初起,不外清涼解表,透肝泄邪。川連一味,熱不盛者可除;如發熱甚者,用以阻風溫入肝,且以平肝氣上衝而為嘔惡耳。
按:邵氏論治痙病之法,完全遵從葉桂溫病治法,故初起溫邪犯肺,則用二子輕清之辛涼香散;逆傳心包,則用金石保津湯、清心牛黃丸、安宮牛黃丸;順傳胃府,則用抽薪保陰湯之大黃、芒硝。此邵氏所謂痙病與風溫之大同處。然二子輕清飲之用玉樞丹,金石保津湯之用石決明,是邵氏之論痙病與風溫小異處。
然邵氏既曰痙病初起,不外清涼解表,透肝泄邪,已與溫病治法不同,而得治痙之真訣矣。乃又曰痙病初起在太陽陽明之表,下方則曰陽明燥氣極烈,再下一方則曰陽明府氣燥烈,不得傳送大便。夫痙病雖有太陽陽明之症,然與透肝泄邪之法相隔甚遠,何也,蓋邵氏不能從透肝泄邪之法,悟到火熱內伏由厥陰上衝之理。故論痙病不出葉桂溫病之範圍,而其治療,終無大異處也。
(二六)金石保津湯(邵逸飛)
[特治主症]痙病既成,項脊強痛,身體反張,臥不著席,頭汗齊頸,神昏譫語,時時欲起,舌苔黃尖絳,津少質燥,脈弦數。此乃溫邪化熱,陽明燥氣極烈,急宜存陰保津。
[藥品]鮮生地,生石膏,生石決明(各二兩),牡丹皮,淡豆豉(各三兩),肥知母,川雅連(各二兩),鮮竹茹,鮮石斛,鮮茅根(各五錢),羚羊角(一錢),牛黃清心丸(一粒,或安宮牛黃丸等亦可)
[用法]牛黃清心丸或安宮牛黃丸,磨,沖;余藥水煎服。
(二七)抽薪保陰湯(邵逸飛)
[特治主症]溫熱化燥,津液受傷,角弓反張,神昏語糊,少腹堅硬,陽明府氣燥烈,不得傳送大便,結實燥熱亦烈。宗亢則害、承乃制意,立急下存陰法。
[藥品]生石膏(三兩),鮮生地(二兩),火麻仁,元參心,人中黃,生紋軍(各三錢),鮮石斛,鮮蘆根(各一兩),栝蔞仁(五錢),元明粉(二錢),犀角(五分)
[用法]犀角磨,沖;元明粉泡,沖;余藥水煎服。
(二八)梔豉桔梗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痙病初起,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然口不甚渴,便溲如常,或溲色略帶微黃,此時進以苦辛輕劑,最為中病,此湯主之。
[藥品]生山梔,香豆豉,苦桔梗,蘇薄荷,嫩桑葉,制殭蠶,兒刺(或用晚蠶砂),杭甘菊,青連翹,小川連,鮮竹茹
[用法]分列如下:咽痛者,加大青葉五錢,紫金錠兩三錠,磨,沖;鼻衄者,加生側柏四錢,鮮茅根五十枝;咳嗆痰多者,加真川貝三錢,白杏仁五錢;胸痞嘔惡者,加廣鬱金一錢五分,天竺黃三錢;如舌苔黃膩者,紫金錠仍可沖服,或香連丸一二錢,白湯送下;如肝膽實火沖激,舌絳色紅者,改用當歸龍薈丸一錢五分,唯有表症者,不可驟用;表裡俱熱者,加青蒿、綠豆,甚則再加生石膏、白知母。
[詮義]顧允若曰:苦辛輕劑,徐之才謂輕可去實,較為藥之氣輕而上浮者,蓋在表之邪,當輕而揚之也。本症溫毒雖與傷寒異,而病毒從口鼻而入,其從表入里,則與傷寒同。故初起如里症未熾,表症方張,當進苦辛輕劑,冀其邪之從外而內者,仍從內而達之於外。此治初起而有表症之要圖也。
按:顧氏之論痙病,即予之所謂續發性痙病也。而顧氏謂痙病由於溫毒,溫毒入自口鼻。夫鼻通肺,口通胃。溫毒犯肺,證見咳嗆喘逆;溫邪犯胃,證見嘔惡胸痞,然顧氏不以為痙病初起之主症,而以為附症,則溫毒入自口鼻之謂何。若發熱惡寒,頭項強痛,外感之入於太陽者有之,伏氣之出於太陽者亦有之。
如以咽痛鼻衄、舌色紅絳為初起之憑證,則其病自營而之衛,非自衛而之營。發熱惡寒,頭項強痛,即為伏氣外出之見證;咳嗽喘逆,嘔惡胸痞,亦為伏氣外出之見證。斯時也,毫無痙狀之可據,不得遽謂之痙病。
而顧氏於苦辛輕劑之中,或加紫金錠,或加香連丸,或加當歸龍薈丸,佐以苦辛重劑,正予之所謂開泄厥陰者,雖無痙之症狀,而有痙之治療,未為不是,乃何以第二三四諸條,只知清化陽明,治外感內入之溫病,而不知開瀉厥陰,治伏氣外出之溫病,以致第五六兩條,竟成續發性之痙病,而呈莫救之病狀。冤哉。
(二九)加味葦莖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表邪化熱,已入陽明經氣。見症惡寒極微,發熱熾盛,頭痛,項背不柔和,口渴喜飲,嘔吐頻作,小溲變色,急進甘涼輕劑,此方主之。
[藥品]活生蘆根,桂府滑石,生山梔,香豆豉,粉葛根,青連翹,天花粉,鮮竹茹
[用法]若陽明熱盛者,合新加白虎湯為一劑,酌加生石膏、知母、寒水石、生苡仁,以清解陽明之熱;若兼四肢麻木者,張石頑謂此即時疫之報使,當即參加解毒,如川連、黃芩、銀花、人中黃、犀角、羚羊角等,均可隨症加減。雖有定法,然須變通也。
(三○)銀花解毒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壯熱如烙,尚覺微寒,神識漸蒙,皮膚或現斑點,頭痛項強,嘔吐煩悶。此時溫毒已入陽明血絡,較之陽明經氣,又進一層,非清熱解毒不可。此方主之。
[藥品]金銀花,山豆根,鼠黏子,生山梔,青連翹,馬勃,射干,板藍根,生甘草,小川連,淡黃芩,嫩薄荷,鮮蘆根
[詮義]顧允若曰:此方於清熱解毒之中,加以宣絡舒氣,為溫毒出路。蓋有出路,斷不致上壅。此治法要圖也。
(三一)加味犀角白虎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大熱大渴,狂言見鬼,登高棄衣,撮空理線,頭痛如劈,項背牽強,或斑疹焮紅,發頤喉痹等症。此溫毒熾盛,己成燎原,當以清熱解毒重劑與之。此湯主之。
[藥品]烏犀角,羚羊角,上川連,生石膏,生知母,生白芍,鮮綠豆,大青葉,陳年,金汁,金銀花,薔薇露,生苡仁,鮮蘆根
若頭痛如劈,大便硬秘,舌苔如沉香色而堅硬如刷者,可參以承氣法,加生枳實、元明粉,甚則加生川軍以峻奪之,使毒火下泄,則斷不致上壅,此去火抽薪之法也。然本症至此,已入危途。方書有脈弦者生,脈澀者死。然要以陽症得陽脈者生,若過於堅硬如索,亦非佳兆。
按:烏犀角、羚羊角及神犀、紫雪等,若至發狂熱極者,均須重用,竟有用至二三錢者。此歷驗之方也。
(三二)犀羚甘露飲(顧允若)
[特治主症]溫毒熱傷血液,經絡不獲營養,則神經性必起有極大變化,為頭痛如劈,為項背強硬,為肢體拘攣,中醫謂之痙病,於小兒,俗謂之驚風。歐醫斷為腦膜炎者,皆系血液為溫毒灼傷,神經為之緊張。此方主之。
[藥品]烏犀角,羚羊角,生山梔,生白芍,生石決明,鮮生地,鮮竹茹,鏡面硃砂,淨明雄黃,金銀花,人中黃
[用法]蚌殼水,代水煎藥。鮮甘露根五兩,打汁,沖;白頸蚯蚓,長約六寸許者二條,井水沖洗,打汁,沖。如蚯蚓不易得者,乾地龍代之,或取鮮細葉菖蒲,重用,打汁,亦佳。
[詮義]按:顧氏所論,至此第五條,乃似國醫之痙病,其餘皆溫病之見症耳。故第一條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為太陽溫病之見症,非痙也。第二條之微寒壯熱,口渴喜飲,嘔惡頻作,小溲變色,頭痛,項背不柔,為太陽陽明溫病之見症,亦非痙也。第三條之頭項強,神識漸蒙,皮膚髮現斑點,深入陽明血絡,為陽明溫病之見症,又非痙也。
第四條頭痛如劈,項背牽強,大熱大渴,狂言見鬼,登高棄衣,撮空理線,證見陽明腑實,無非為溫病之見症,非痙也。此皆西醫之所謂疑似腦膜炎者。外感之溫病,自外入內,有此症候;伏氣之溫病,自內出外,有此症候,皆不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皆不得謂之痙病。然以第一條之初步處方,顧及厥陰;第四條之中途論脈,而有弦硬如索之象觀之,則知顧氏皆論伏氣溫病,傳出太陽、陽明兩經。
若系外感溫病,則第二三四條諸方,已發大陽之表,已清陽明經氣,已瀉陽明腑實,足以清解外感之溫病而有餘矣。乃病至末期而頭痛如劈,而項背強硬,而肢體拘攣,竟成續發性之痙病,何哉,蓋伏氣溫病,愈清涼而愈不得出,愈滋養而伏之愈堅。顧氏之方,皆清涼滋養之品,以故厥陰內伏之火熱不得下泄,終至上衝於腦,發生痙病。
則知國醫痙病,關係於厥陰內伏之火熱,不得以治溫病法治之,可概見矣。
(三三)鎮沖玉女煎(顧允若)
[特治主症]陽毒熾盛,陰血素虧,方書所謂肝陰薄弱者,如壯熱頭痛,頭背強直,肢體拘攣,而舌色絳剝(若舌質枯萎如秋葉者,為陰虛已竭,十死八九),脈細而數者,治法於鎮肝清絡之中,當兼顧陰分。此方主之。
[藥品]生石膏,鮮生地,石決明,紫石英,生白芍,肥知母,嫩白薇,杭麥冬,生鱉甲,生壯蠣,靈磁石,川牛膝
[詮義]顧允若曰:此方滋養陰血,導火下行,以清肝熱。此邪實正虛之一法也。
又曰:總之,腦膜炎為溫毒之攻衝於腦者,溫毒即為產生此項病菌之原素,故能治溫病,即能治腦膜炎。固無煩乎抽取脊髓,減輕局部之壓迫,雖不致抽盡脊髓而致他變,然亦非妥善法也。
按:溫病至於末期成痙,則為誤治之過,乃予之所謂續發性痙病者。顧氏謂能治溫病,即能治腦膜炎。此論大有不然。顧氏固能善治溫病矣,而竟至末期,變成痙病,則知前此治溫之法,終非治痙之法。況顧氏不能悟到國醫痙病,屬之督脈,不能符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此顧氏之缺點處。
故此第六方不名之鎮督,而名之鎮沖,則見國醫痙病之在沖而不在督也。若陽熱熾盛,陰血素虧,尤當以透熱為急務,熱透矣,徐徐救陰可也。若熱未透而先滋之,則更灼其陰矣,況潛之乎。此方之不可以治正虛邪實也,顧氏閱歷未深,故言之有不當也。
(三四)羚犀解毒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疫痙壯熱神昏,起臥不安,舌焦糙無津者,此湯主之。
[藥品]犀角尖(三分,銼粉,金汁化服),羚羊角尖(三分,銼粉,金汁化服),葛根(一錢五分),鮮生地(三錢,淡豆豉),打鮮石斛,肥知母,京元參(各三錢),生石膏(四錢),生白芍(二錢),益元散(三錢,荷衣包),玉樞丹(八分,化服)
[製法]水四碗,生地、石斛先煎至三碗,再加余藥,煎至一碗,將犀角、羚羊角、玉樞丹化服。
[用法]牙噤不能開者,銀筷撥開服之;大便久秘者,加生川軍二錢,元明粉一錢;有嘔吐者,加鮮竹茹二錢;口氣臭者,加人中黃二錢,板藍根六錢;家道貧寒者,去犀角、羚羊角,易神犀丹一粒,或紫雪丹四分,均用金汁一兩化服;發斑疹者,加大青葉三錢,炒赤芍二錢。
[詮義]此方嚴氏雖名疫痙,然無國醫痙病之症狀可據,則舌苔焦糙、神昏壯熱、起臥不安,與陽明溫病何異。但此方於滋液清熱藥中加益元散泄之於小便,玉樞丹泄之於大便,中病而又能去病,方法甚為可取。
(三五)薖叟清心醒腦湯
[特治主症]痙病解後,項不強,背不反,或妄言見鬼,或重聽重視,或眼翻不下,或如癡如狂,神識不恢復恆狀,此湯主之。
[藥品]生遠志,鬱金,丹參,天竺黃(各一錢),犀角片,云連(各一錢),鮮生地,玳瑁片(各五錢),琥珀,硃砂(各五分),燈芯(一握),淡竹瀝(一瓶),鉤藤鉤(八錢)
[製法]琥珀、硃砂研末,同竹瀝沖;鉤藤後入;余藥水煎服。
[詮義]予憶清末治一張姓男兒,年近二十歲,春季患痙解後,語時眼翻不下,呼頭大痛,服此方十數劑獲效。爾時不知西醫之有腦脊髓膜炎也。今名之為清心醒腦者,類集一派清心寧神之藥。心神一清,而腦神安熱無恙,故語時而眼不翻、頭不痛也。心腦貫通之理,詳上至寶丹方下。
(三六)大定風珠(吳鞠通)
[特治主症]疫痙久纏,真陰受傷,或因過汗,或因妄攻,神倦瘛瘲,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此方主之。
[藥品]生白芍,生龜板,乾地黃(各六錢),清阿膠,麥冬(各三錢,連心),火麻仁(二錢),五味子(五分),生牡蠣,鱉甲(各四錢),炙甘草(一錢),雞子黃(一個)
[製法]阿膠溶化;雞子黃攪沖;余藥水煎服。
[詮義]溫熱諸病汗下之後,神倦瘛瘲,舌絳苔少,脈微欲脫者,此方本為良劑,然非加人參、鹿茸之大藥不能獲效於頃刻也。痙病而有瘛瘲,痙猶未解,如非真陰受傷、時時欲脫之症,總屬腦與脊腔中之水液、血質尚未清化,遽投滋陰潛陽,恐其人終有神識不清之弊,予見者屢矣。可不慎諸。
(三七)養血泄肝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疫痙後,他無所苦,唯頭暈或痛者,肝陽未平熄也。治宜益肝體,損肝用,此湯主之。
[藥品]炒菊花,生白芍,炒丹皮(各二錢),薄荷炭(八分),穭豆衣,制首烏,女貞子,嫩鉤藤,北沙參(各三錢),煅石決(五錢),明天麻(一錢五分),荷葉邊(一錢)
[製法]嫩鉤藤後入,余藥水煎服。
[用法]食欲不增者,加淮山藥三錢;口乾者,加金石斛三錢,小生地三錢。
[詮義]痙後頭暈或痛,原因甚多。肝陽未平,只為一症。如腦腔留有瘀血,而其人如癡如狂,時有昏厥之患,診斷上極宜注意。
(三八)加味建中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脈虛緩,舌苔白滑,見風若不勝風者,此湯主之。
[藥品]炙黃耆,酒白芍,潞黨參,當歸(各三錢),川桂枝,炙甘草(八分),生薑(四片),大棗(二枚),飴糖(五錢)
[製法]飴糖溶化,余藥水煎服。
(三九)加味炙甘草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痙後脈虛細,口乾者,此湯主之。
[藥品]炙甘草,炒麥冬(各一錢五分),潞黨參,酒白芍,火麻仁,阿膠珠(各三錢),桂枝心(六分),生地(四錢),生薑(三片),大棗(四枚)
[製法]阿膠溶化,余藥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