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病與腦膜炎全書》~ 第九篇 詮方 (1)
第九篇 詮方 (1)
1. 甲、宣發太陽之劑
(一)飛龍奪命丹(《局方》)
[原治主症]痧㽲脹痛,霍亂轉筋,厥冷脈伏,神昏危急,及受溫暑、瘴癘、穢濁諸邪,眩暈痞脹,瞀亂昏狂,或卒倒身強,遺溺不語,身熱瘛瘲,宛如中風,或時疫神迷狂讝,小兒驚癇,角弓反張,牙關緊閉。
[藥品]硃砂(飛,二兩),明雄(飛),燈芯炭(各一兩),人中白(漂,煅,八錢),明礬,青黛(飛,各五錢),梅冰,麻黃(去節,各四錢),真珠,牙皂,當門子,蓬砂(各三錢),西牛黃(二錢),杜蟾酥,火硝(各一錢五分),飛真金(三百頁)
白話文:
飛龍奪命丹主要用於治療痧疹脹痛、霍亂轉筋、厥冷脈伏、神昏危急等症狀,以及因溫暑、瘴癘、穢濁等邪氣入侵導致的眩暈、痞脹、瞀亂、昏狂、卒倒、身強、遺溺不語、身熱瘛瘲、宛如中風、時疫神迷、狂讝、小兒驚癇、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等症狀。藥方包括硃砂、明雄、燈芯炭、人中白、明礬、青黛、梅冰、麻黃、真珠、牙皂、當門子、蓬砂、西牛黃、杜蟾酥、火硝和飛真金等。
[製法]上十六味,各研極細末,合研勻,磁瓶緊收,毋令泄氣。
[用法]以少許吹鼻取嚏,病重者,再用涼開水調服一分,小兒減半。
[詮義]此國醫最急性痙病之特效靈方。痙病初起,無顯著之前驅症候,突然暴發,神昏口噤,猝僕於地者,固能治之。即頭動搖,目上視,漸見頸項強、背反張者,亦能治之。然晉、隋、唐、宋以來,痙病誤認為驚癇、驚風,絕不別立門戶,而診治痙病之方,即混入驚癇、驚風之內。如此方主治小兒驚癇,而明申之以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等症,不確見痙病誤認為驚癇者乎。
然誤認為驚風,亦從此可知矣。是以診治痙病之方,常於晉、隋、唐、宋驚癇、驚風門中求之。茲將此方之藥品,逐味發明,益知此方治痙之特效焉。
白話文:
【製作方法】首先,準備十六種草藥,分別研磨至極細粉末,然後混合均勻,放入瓷瓶並密封好,防止氣體洩漏。
【使用方法】使用少量粉末,通過吹入鼻孔的方式,引發打噴嚏。對於病情較重的人,可以再用涼開水調和後服用一分量,兒童則減少一半的用量。
【解讀意義】這是一種古代醫學中針對急性痙病的特效靈方。在痙病初期,沒有明顯的前兆,突然爆發,患者會出現昏迷、口啞、突然倒地的情況,這種情況都能夠通過這個方子得到治療。如果患者出現頭部搖晃、眼睛向上看,漸漸出現頸項僵硬、背部彎曲的情況,也適用此方。然而,在晉、隋、唐、宋時期,痙病常常被誤診為驚癇、驚風,沒有單獨設立療法。但治療痙病的方子,往往混入了驚癇、驚風的治療方法中。此方主治療兒童的驚癇,並且明確指出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等症狀,說明瞭它確實能夠治療那些被誤診為驚癇的病人。同時,也能夠理解,如果被誤診為驚風,也是可以通過此方進行治療的。因此,治療痙病的方子,經常在晉、隋、唐、宋的驚癇、驚風類別中尋找。現在我們逐味地瞭解這些草藥的功效,更能明白此方對痙病有著特殊且有效的療效。
予嘗研究此方特效之處,則在透汗,汗透則周身之毛竅開,而內臟之官能不致失職。然神昏卒倒,肢冷脈伏,口噤遺溺,皆內臟官能之失職也。今既周身透汗,則毛竅開,而肺臟之呼吸無礙,斯血液之循環如故,則內臟之官能復職,脈出肢溫,噤開溺止,神識不致昏迷,而痙病之頭搖目竄、項強背反諸症,有不隨汗而俱解者乎。再研究此方之藥品,其能透汗者,首在蟾酥。
予嘗見制蟾酥入藥,一室滿座,噴嚏汗出,況服之乎。故外科之以蟾酥治惡疽疔腫者,立即消散。今以之治腦脊髓膜炎,尤為確切。蟾,俗呼癩頭蛤蟆,蓋以全體皮層之腺液,注之於腦,腦凸突而狀如蚪蚾,至夏而注之於眉稜皮下,眉稜皮下凸突而狀如臥蠶,過夏則消滅無存。而採者必於端午前後,割取其汁以為酥。
白話文:
我曾經研究過這個藥方,發現它的特效之處在於能使人大量排汗。汗水透出後,全身的毛孔就會打開,內臟的功能就不會失調。但神志昏迷、突然倒地、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嘴巴緊閉、大小便失禁,都是內臟功能失調的表現。現在既然全身都已排汗,毛孔也打開了,肺部的呼吸就沒有障礙,血液循環也恢復正常,內臟的功能就能恢復,脈搏就會出現、四肢也會溫暖,嘴巴會張開、大小便失禁也會停止,神志也不會昏迷了。至於痙攣疾病所引起的頭部搖晃、眼睛亂竄、脖子僵硬、背部反弓等症狀,是不是也會隨著汗水排出來而一起消失呢?再研究一下這個藥方的藥材,其中能使人排汗的首選是蟾酥。
我曾經見過有人用蟾酥製藥,一屋子的人都被熏得打噴嚏、流汗,何況是服用它呢?所以外科醫生用蟾酥治療惡性腫瘤和疔瘡,效果非常明顯,很快就能消散。現在用它來治療腦脊髓膜炎,就更確切了。蟾蜍,俗稱癩頭蛤蟆,它全身的皮膚腺體會分泌液體,注入到它的腦部,腦部就會鼓起來,像蝌蚪一樣。到了夏天,這些液體就會注入到它眉毛附近的皮膚下,眉毛附近的皮膚就會鼓起來,像蠶寶寶一樣。過了夏天,這些鼓起來的部位就會消失。採集蟾酥的人,一定要在端午前後,割取它的汁液製成蟾酥。
蟾早知之,至此時藏匿而不鳴。夫以氣候變化之物質,而治氣候變化之疾病,豈化學所能測驗哉。故以之治西醫之腦脊髓膜炎,而能使全體皮膚之汗腺溱溱汗出者,則腦脊膜中,其不發生漿液性化膿性變化而為炎也。蟾酥有特長矣。皂角吹鼻則嚏,麻黃入口則汗,今佐之於蟾酥藥中,其能透汗也無疑矣。
梅冰,為龍腦樹所取之汁,浮水面而能旋轉,入火燒而無殘渣,吸入腸中,破腸壁而入血管,促進血液之循環,大腦神經因之而興奮。麝香,為麝臍囊腺所儲之物,春陽發動,自行剔出,吸人腸中,亦破腸壁、入血管,促進血液之運動,大腦神經亦因之而興奮。故二物之能調治腦脊髓膜炎也,亦有特長矣。
白話文:
蟾蜍在這時會隱藏不鳴叫。利用物質隨季節變化的特性來治療季節變化的疾病,這是化學無法測試的。因此,使用它來治療西醫的腦脊髓膜炎,使得全身皮膚的汗腺大量出汗,那麼腦脊膜中,不會發生漿液性化膿性變化而成為炎症。蟾酥有著獨特的功效。皁角吹入鼻孔就會打噴嚏,麻黃進入口內就會出汗,現在加入蟾酥藥中,它能穿透汗腺而出汗的可能性是毋庸置疑的。
梅冰,是從龍腦樹中提取的汁液,漂浮在水面上且能旋轉,燒後沒有殘渣,吸入腸道,破壞腸壁進入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大腦神經興奮。麝香,是從麝鼠的囊腺中儲存的物質,在春天陽光發動時,自行排出,吸入腸道,破壞腸壁進入血管,促進血液運動,大腦神經也因此興奮。所以這兩種物質能夠調治腦脊髓膜炎,也有著獨特的功效。
今佐之於蟾酥藥中,而與皂角、麻黃為伍,其能透汗也,又無疑矣。
牛黃,牛之寶;真珠,珠之寶,以山獸水族精靈結晶之品,而國醫先哲用之以治驚癇者。蓋以牛黃生於肝葉膽側之旁,性質香涼苦平,入肝膽而清熱化痰。真珠生於蚌母之腹,性質鹹寒無毒,入心肝而鎮心寧神。合之硃砂、雄黃、金銀箔,皆為驚癇之要藥,即為痙病之要藥。
國醫痙病,屬之督脈,為西醫之神經系病。硃砂、雄黃、金銀箔,唐人用之煉丹,餌以飛昇,此種藥物之能入督脈也可知矣。能入督脈,即入神經,合之牛黃、真珠,有不恢復其常狀者乎。故吾國自晉、隋、唐、宋以來,驚癇、驚風,皆不外此種藥物以為治也。
白話文:
第一段
現在將蟾酥加入藥方中,與皂角、麻黃一起使用,其透汗的效果,就更不用說了。
第二段
牛黃是牛的寶物,珍珠是珠的寶物。它們是由山獸水族精華結晶而成的,而我國古代醫學先賢用它們來治療驚癇。因為牛黃生長在肝葉膽側附近,性質香涼苦平,能入肝膽,清熱化痰。珍珠生長在蚌母的腹中,性質鹹寒無毒,能入心肝,鎮心寧神。將它們與硃砂、雄黃、金銀箔一起使用,都是治療驚癇和痙病的重要藥物。
第三段
我國古代醫學認為痙病屬於督脈,也就是西醫的神經系統疾病。硃砂、雄黃、金銀箔,唐代人用它們煉製丹藥,希望能藉此飛昇。由此可見,這些藥物能夠進入督脈。而督脈就是神經系統,將它們與牛黃、珍珠一起使用,怎麼可能不恢復正常的狀態呢?所以,我國自晉朝、隋朝、唐朝、宋朝以來,治療驚癇、驚風,都離不開這些藥物。
若夫火硝,則為熱帶地方之滷,幾經製造而成,吸入腸中,混入血管,增多血液之鹼,遲緩悸進之心臟,減退原有之體溫,催促大便,增多大便,增多尿量。東醫學說稱為消炎之要藥。明礬、硃砂,防腐消毒。明礬,性質苦辛酸,收斂血管,使血液不致外溢,可以消退炎症。
蓬砂,性質辛酸寒,能收氣液而利尿道,亦可以消退炎症。故二物皆收斂之品,能入厥陰,而使厥陰之回血管不致僭越上行。合之青黛性質之鹹寒,清血熱而瀉肝火,能治小兒驚癇,則腦脊髓膜之發炎有不被其消退者,未之信也。
總括此方之特效,非獨宣發太陽之表,使寒冷不致外閉,而亦能開泄厥陰之裡,使火熱不致內沖,故透汗之餘,旋能排泄於小便。人中白,即溺白垽,能從肝臟達之於膀胱。燈芯草,秉輕虛之質,內具燃料,能引心包之火下出於膀胱。予用治痙病之最急性者,透汗之餘,旋即小便,神昏諸症立即瓦解。
白話文:
第一段
若說火硝,乃是熱帶地區的滷水,經過多次加工製成。它吸入腸道後,混入血管,會增加血液的鹼性,減緩心臟的跳動速度,降低體溫,促進排便,並增加排便量和尿量。東醫學理論稱它為消炎的重要藥物。明礬和硃砂則具有防腐消毒的功效。明礬味苦辛酸,能收斂血管,防止血液外溢,達到消退炎症的效果。
第二段
蓬砂則味辛酸寒,能收斂氣液並利尿道,同樣可以消退炎症。因此,明礬和蓬砂都具有收斂作用,能入厥陰,使厥陰的回血管不致過度上升。將它們與性質鹹寒的青黛合用,就能清血熱瀉肝火,治療小兒驚癇。但青黛能否消退腦脊髓膜的炎症,還需進一步證實。
第三段
總之,此方藥效顯著,不僅能宣發太陽經的表面,防止寒冷外閉,而且也能開泄厥陰經的內部,防止火熱內沖。因此,在發汗的同時,也能促進小便排泄。人中白,也就是小便中的白色沉澱物,能從肝臟到達膀胱。燈芯草質地輕虛,內含燃料,能引導心包的熱氣下行至膀胱。我用此方治療最急性痙攣症,病人發汗後,馬上排尿,神昏等症狀隨即消失。
第一段
硝石是熱帶地區的滷水經過加工製成的。它進入腸道後,會融入血液,增加血液的鹼性,減緩心跳速度,降低體溫,促進排便,並增加排便和尿量。中醫學認為它是一種重要的消炎藥。明礬和硃砂具有防腐消毒的作用。明礬味苦辛酸,可以收縮血管,防止血液外溢,達到消炎的效果。
第二段
蓬砂味辛酸寒,可以收斂體液並促進排尿,也能消炎。明礬和蓬砂都是收斂性的藥物,能作用於厥陰經,防止厥陰經的血管過度上升。將它們與性質鹹寒的青黛一起使用,可以清熱解毒,治療小兒驚癇。但是青黛能否治療腦脊髓膜炎,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第三段
這個方子的主要功效是,既能疏通太陽經的表面,防止寒氣入侵,又能清熱解毒,防止內熱上沖。因此,它能在發汗的同時,促進小便排泄。人中白,也就是尿液中的白色沉澱物,是由肝臟排泄至膀胱的。燈芯草質地輕柔,內含燃料,能引導心包的熱氣下行至膀胱。我用這個方子治療最嚴重的痙攣症,病人發汗後馬上排尿,神志不清等症狀也隨之消失。
放古人制方之妙,絲絲入扣,所以為國醫最急性痙病之特效靈方也。
雖然,古人制之,今人不能用之。遍覽醫籍,知者寥寥,惟王士雄謂此方宣竅通營,化毒祛邪,有斬關奪隘之功,具起死回生之力,可謂知己矣。予嘗於腦膜炎外,又用之以治溫暑伏氣諸病,一時暴發,腹痛肢冷,脈伏神昏,輕則一二錢,重則三五錢,涼開水送服立效。每被市醫譏其猛峻,究之歷驗深,認症確,能將此方逐味研究之,有何猛峻之有哉?
無奈西醫之治療腦脊髓膜炎,只有早期注射血清之一法。夫血清注射,不過系普通解毒之法,對於腦膜炎大症何濟。謂腦膜炎,自雙球菌循鼻腔咽頭,入淋巴腺,過血管,進入於腦,卻無殺菌之法。國醫不言細菌,而此方之硃砂、雄黃、明礬、硼砂,竟可以殺菌;國醫不言起漿化膿,而此方之蟾酥、燈芯、麻黃、皂角,竟可以消漿排膿。
白話文:
古方妙用,今人難得
古人制方之妙,絲絲入扣,所以這方子成為國醫治療最急性的痙攣疾病的特效靈方。
雖然古人所制,今人卻不能隨意使用。遍覽醫籍,真正懂得此方的人寥寥無幾,只有王士雄先生認為此方宣通竅道,疏導經脈,化解毒素,驅逐邪氣,具有破除障礙、攻堅克敵之效,堪稱起死回生之妙方,可謂知己之言。我本人除了用它治療腦膜炎以外,也用它來治療溫熱暑濕伏氣等病症,患者往往突發疾病,腹痛肢冷,脈象微弱,神志昏迷,輕症服用一兩錢,重症服用三五錢,用涼開水送服,藥效立竿見影。每次被市井醫生譏笑此方藥性猛烈,但經過多年驗證,只要辨證準確,能將此方逐味研究,何來猛烈之說呢?
無奈西醫治療腦脊髓膜炎,只有早期注射血清這一方法。血清注射,不過是普通的解毒方法,對於腦膜炎這種嚴重的疾病,又能起多少作用呢?所謂腦膜炎,是由雙球菌經鼻腔咽喉進入淋巴腺,再通過血管進入腦部,西醫卻沒有殺菌的方法。而國醫不談細菌,此方中的硃砂、雄黃、明礬、硼砂,竟可以殺菌;國醫不言起漿化膿,而此方中的蟾酥、燈芯、麻黃、皂角,竟可以消散膿漿、排出膿液。
謂腦膜炎之所以危險而不能治療者,侵害腦髓之實質,麻痹腦髓之神經,何於血清注射之外,曾無一法保護腦髓之實質,使之不受侵害,如此方之牛黃、真珠者乎;又無一法興奮腦髓之神經,使之不受麻痹,如此方之梅冰、麝香者乎。是西醫之發明腦脊髓膜炎,尚在幼稚時代,而國醫早已發明於數千年前,惜後人無以發揚之耳。
(二)行軍散
[原治主症]霍亂痧脹,山嵐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干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危險諸症。並治口瘡喉痛。點目,去風熱諸翳;嗅鼻,避時疫之氣。
[藥品]西牛黃,當門子,真珠,梅冰,硼砂(各一錢),明雄黃(飛淨,八分),火硝(三分),飛金(二十頁)
白話文:
第一部分
人們說腦膜炎之所以危險且難以治療,是因為它會侵害腦髓的實質,麻痺腦髓的神經。除了血清注射之外,從未有一種方法可以保護腦髓的實質,使其不受侵害。例如像牛黃、珍珠這樣的藥材,能做到嗎?同樣的,也從未有一種方法可以興奮腦髓的神經,使其不受麻痺。例如像梅冰、麝香這樣的藥材,能做到嗎?
由此可見,西醫對腦脊髓膜炎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而國醫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發現並研究它,只可惜後人沒有將其發揚光大而已。
主治疾病
霍亂痧脹,山嵐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干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危急症狀。同時也能治療口瘡喉痛。點眼可以去除風熱引起的翳障;聞鼻可以避開時疫之氣。
藥材
西牛黃,當門子,真珠,梅冰,硼砂(各一錢),明雄黃(飛淨,八分),火硝(三分),飛金(二十頁)
解釋
- 腦髓之實質: 指腦髓的組織結構。
- 麻痹腦髓之神經: 指腦膜炎會導致腦神經功能受損,造成神經麻痺。
- 血清注射: 指用於治療腦膜炎的免疫療法。
- 牛黃、真珠: 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等功效。
- 梅冰、麝香: 中藥材,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等功效。
- 國醫: 指中國傳統醫學。
- 霍亂痧脹: 指霍亂引起的痧疹和腹脹。
- 山嵐瘴癘: 指山區瘴氣引起的疾病。
- 暑熱穢惡諸邪: 指暑熱和穢濁的邪氣。
- 直干包絡: 指邪氣直接侵犯人體的包絡,包絡是指人體的肌膚和肌肉組織。
- 頭目昏暈,不省人事: 指昏迷不醒。
- 口瘡喉痛: 指口腔和咽喉部位的潰瘍疼痛。
- 點目: 指滴眼藥。
- 風熱諸翳: 指由風熱引起的視力模糊。
- 嗅鼻: 指聞藥物。
- 時疫之氣: 指流行病的傳染性氣體。
- 西牛黃: 一種名貴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等功效。
- 當門子: 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 明雄黃: 一種中藥,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等功效。
- 火硝: 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飛金: 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注
- 文中一些詞語的用法可能與現代中文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還是可以理解的。
- "行軍散" 是一個中藥方劑,由以上列出的藥材組成。
[製造],上八味,各研極細如粉,再合研勻。瓷瓶密收,以蠟封固。
[用法],每用三五錢,涼開水調下。
[詮義]此方以下,共方三首,均可用治國醫最急性痙病。口噤者,吹鼻得嚏則生。如口不噤,可用建菖、薄荷煎湯,或磨化猴棗湯送下,能獲捷效。此方之火硝,與下兩方之羊躑躅,宣竅透汗,不讓蟾酥,而解毒消炎則遜之。若飛龍奪命丹之透內宣外,非此三方所能及也。
(三)臥龍丹
[原治主症],諸痧中惡,霍亂五絕,諸般卒倒急暴之症。
白話文:
臥龍丹
製法:
將上列八味藥材,分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將所有藥粉混合研磨均勻。放入瓷瓶中密封保存,用蠟封好。
用法: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涼開水調服。
解釋:
此方以及後面的兩首方劑,皆可用於治療國醫最急性的痙攣疾病。如果患者嘴巴緊閉,可以透過吹鼻使其打噴嚏,就能恢復清醒。若嘴巴仍無法張開,可用建菖、薄荷煎湯,或者將猴棗磨成湯服用,都能快速見效。此方中的火硝,以及後面的兩方中的羊躑躅,都能開竅透汗,但它們解毒消炎的效果不如蟾酥。至於飛龍奪命丹的透內宣外之效,是這三方無法比擬的。
主治:
各種痧症、中惡、霍亂五絕、以及各種突然發作的急症。
[藥品]西牛黃,飛金箔(各四分),梅花,冰片,荊芥,羊躑躅(各二錢),麝香當門子(各五分),硃砂(六分),豬牙皂角(一錢六分),燈芯炭(二錢五分)
[製法]上九味,共研細末。瓷瓶密收,毋令泄氣。
[用法]少許嗅鼻取嚏,垂危重症,亦可以涼開水調灌分許。並治癰疽發背、蛇蠍蜈蚣咬傷,用酒塗患處。
[詮義]王士雄謂:羊躑躅,俗名鬧羊花。辛溫,有大毒。不入湯劑;入酒飲,能殺人;近目即昏翳。近市中有臥龍丹,以此為君藥,又無牛黃而加蟾酥,減輕燈芯炭,而冰、麝不過略用些須耳,故藥力大遜,甚不可恃。好善者必自配製也。
白話文:
【藥材】西牛黃,飛金箔(各四分),梅花,冰片,荊芥,羊躑躅(各二錢),麝香當門子(各五分),硃砂(六分),豬牙皁角(一錢六分),燈芯炭(二錢五分)
【製法】以上九種藥物,共同研磨成細粉。用瓷瓶密封保存,確保不漏氣。
【用法】取少量直接聞鼻孔,以引發打噴嚏。對於垂危或重病患者,也可以使用涼開水調和後灌服。此方還能治療癰疽、發背、以及被蛇蠍、蜈蚣咬傷的症狀,只需將藥液塗抹在傷處。
【解讀】王士雄認為:羊躑躅,俗名「鬧羊花」。其性辛溫,具有極大的毒性。不應加入熱水煎煮;若加入酒飲,則會致人死亡;接近眼睛時,會導致視力模糊。市面上有「臥龍丹」這類藥品,常以羊躑躅為主藥,卻沒有使用西牛黃,反而添加了蟾酥,並且減少了燈芯炭的用量,因此冰片和麝香的用量也只是一點點,這樣的藥效就相對減弱,不可過度依賴。有善心的人應該自行配製。
(四)開關散
[原治主症],番痧臭毒,腹痛如絞,氣閉神昏欲絕之症。
[藥品]燈芯炭(一兩),羊躑躅(三錢),北細辛,杜蟾酥,牙皂(各二錢),牛黃,梅冰,當門子(各一錢)
[製法]上八味,共研細末。瓷瓶緊裝,毋令泄氣。
[用法]少許嗅鼻,得嚏則生。
[詮義]行軍、臥龍、開關三方,宣竅透汗,難分軒輊。若以之治國醫最急性之痙病,則三方之作用,皆包賅于飛龍奪命丹一方之內,醫者即用飛龍奪命丹可也。
(五)蘇合香丸(《局方》)
白話文:
開關散主治番痧臭毒,腹痛如絞,氣閉神昏欲絕等症狀。藥材包括燈芯炭、羊躑躅、北細辛、杜蟾酥、牙皂、牛黃、梅冰、當門子,將八味藥研磨成細粉,裝入瓷瓶中密封,防止藥效散失。用法是取少許藥粉嗅鼻,打噴嚏即有效。開關散、行軍散、臥龍散三方藥效相近,皆以宣竅透汗為主,但飛龍奪命丹藥效更強,可用於治療國醫最急性的痙病,因此醫生可直接使用飛龍奪命丹。
蘇合香丸是《局方》中的一種藥方。
[原治主症]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狐鬼,邪祟驚癇,中風痰厥,心腹猝痛,昏迷僵仆,寒症氣閉,霍亂吐利,時氣瘴瘧,赤白暴痢,婦人經閉,小兒驚搐吐乳,痃癖疔腫。
[藥品]蘇合香油(五錢,白色者佳,入安息香內),丁香,安息香(另為末,用無灰酒五合熬膏,飛去砂土),青木香,白檀香,沉香(另研極細),蓽茇,香附子(炒,去土),訶黎勒(煨,取肉),烏犀角(磅,另研極細),硃砂(另研,水飛,以一半為丸,各一兩),薰陸香(另研),龍腦(另研,各五分),麝香(另研,勿經火,七錢五分)
白話文:
【治療對象】傳屍骨蒸、肺萎縮、狐鬼附身、邪靈幹擾、驚癇、中風痰厥、心腹突然疼痛、昏迷倒地、寒症氣閉、霍亂吐瀉、時節性疾病、瘴瘧、赤白痢疾、婦女經期阻塞、嬰兒驚嚇、吐奶、痞積、疔腫。
【藥材】蘇合香油(五錢,白色者佳,加入安息香內),丁香,安息香(另外研磨成粉,用無灰酒五合煮膏,去除砂土),青木香,白檀香,沈香(另外研磨成極細粉末),蓽茇,香附子(炒熟,去掉泥土),訶黎勒(烘烤,取出果肉),烏犀角(敲碎,另外研磨成極細粉末),硃砂(另外研磨,水飛後,以一半製成藥丸,每種各一兩),薰陸香(另外研磨),龍腦(另外研磨,每種各五分),麝香(研磨,不經過火,七錢五分)
[製法]研為細末,入另藥和勻,用安息香膏並制白蜜和丸,如芡實大,約重八分,硃砂為衣,蠟殼封護。
[用法]每服一丸。中風驚癇,昏迷鬼杵,不省人事,薄荷湯送下。
[詮義]此方藥品共十四味,類集辛香溫散之大隊,若非訶黎勒之收澀、犀角之鹹寒、硃砂之重鎮,是無監製之師也。然以之療疫癘客杵,心腹猝痛,嘔吐交作,效誠有之。而以之治國醫最急性痙病,宣竅透汗,不如行軍、臥龍、開關三方,更不如飛龍奪命丹也。
謝利恆曰:此方諸香以開閉塞,與牛黃丸皆為中風門中奪隘開關之將。然牛黃丸,開熱阻關竅;此則開寒阻關竅,方中犀角為寒因寒用之嚮導,與至寶丹用龍腦、桂心無異。若夫口開手散、眼合鼻鼾、自汗遺溺等症,急用參附峻補,庶或可救。若用牛黃、蘇合香之藥,入口即斃矣。
白話文:
【製作方法】先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接著使用安息香膏和制白蜜製成藥丸,每個丸子大小約如芡實,重約八分,再用硃砂包裹外層,最後用蠟殼封住保護。
【用法】每次服用一顆藥丸。
【解釋】這方藥物共有十四種成分,主要以辛香溫散的藥材為主,如果缺少如訶黎勒的收斂性、犀角的鹹寒性和硃砂的重鎮性,就無法成為有效的藥方。然而,它對治療疫病、急性腹痛、嘔吐和腹瀉有很好的效果。但對於急性痙攣病的治療,比起行軍丸、臥龍丸、開關丸,以及飛龍奪命丹等藥物,它的效果可能較不顯著。
謝利恆指出:這方藥物中的各種香料能幫助打開閉塞,與牛黃丸一樣,都是在中風情況下開放閉塞、啟動通路的要藥。然而,牛黃丸是為了打開熱阻塞的關節,而這方藥則是為了打開寒阻塞的關節。其中的犀角作為寒因寒用的向導,與至寶丹中使用的龍腦、桂心類似。如果出現口開手散、眼合鼻鼾、自汗遺溺等症狀,應立即使用參附峻補,纔有救活的機會。若使用牛黃、蘇合香等藥物,可能會立刻導致死亡。
(六)薖叟腦脊消炎丸
[特治主症]痙病,頸項強,背反張,頭動搖,目上視,口齘齒,腳攣急,肚腹陷沒,神識昏迷,痙病初起危險諸症。
[藥品],白花蛇(蘄產者,一條,去頭尾,以酒浸,去皮骨,只取淨肉,用火炙之),全蠍,羚羊角,蘇薄荷,雄黃,鏡面硃砂,蟾酥(各三錢),暹羅犀角,川牛膝(各五錢),西牛黃,冰片(各一錢五分),麝香(一錢),鮮蝸牛(四十個,緣桑樹者佳,去殼),鮮白頸蚯蚓(三十條,韭菜土下者佳),蜈蚣(川產者,五條,火炙)
白話文:
主治症狀
痙攣病,頸項僵硬,背部反弓,頭部搖晃,眼睛向上看,口角流涎,腳部抽筋,肚子凹陷,神志昏迷,痙攣病初起危急等症狀。
藥材
- 白花蛇(產自蘄州,一條,去除頭尾,用酒浸泡,去除皮骨,只取淨肉,用火烤炙)
- 全蠍
- 羚羊角
- 薄荷
- 雄黃
- 鏡面硃砂
- 蟾酥(各三錢)
- 暹羅犀角
- 川牛膝(各五錢)
- 西牛黃
- 冰片(各一錢五分)
- 麝香(一錢)
- 鮮蝸牛(四十個,以桑樹下者為佳,去除外殼)
- 鮮白頸蚯蚓(三十條,以韭菜地下的為佳)
- 蜈蚣(產自四川,五條,火烤炙)
[製法]上十六味,將十三味研末,用鮮蝸牛、鮮白頸蚯蚓搗爛如泥,並以陳酒化蟾酥和勻,糊丸如小豆大,每粒約重五分,蠟殼封護。
[用法]每服三丸至五丸,小兒減半,鉤藤煎湯送下。口噤者,研末調湯灌下。
[詮義]此亦國醫痙病之特效靈方。凡屬頸項強、背反張之痙病,無論最急性、亞急性、續發性,皆能治之。其特效之靈藥,首在白花蛇、蜈蚣、全蠍,次之蝸牛、蚯蚓,再次之則在羚羊角、犀角。予逐味考正於後,以見此方治痙之特效焉。
白花蛇,考諸國醫藥物學,皆稱為截風要藥。然風何以截之,苟不申明其實際,則其功效終為虛設。蓋風者,空氣之所流蕩,太陽光線照射地球,遠近強弱輕重,不得其平,則熱量增加之處澎漲上升,而他處熱量低降之冷氣即來補之,此風之所以成也。人在氣交中,感觸流蕩之空氣,則為外風,姑置勿論。
白話文:
將十六味藥材中的十三味研磨成粉末,再取新鮮蝸牛和新鮮白頸蚯蚓搗碎成泥狀,加入陳酒化開的蟾酥,混合均勻,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藥,每粒約重五分,用蠟封好保存。每次服用三到五粒,小孩減半,用鉤藤煎湯送服。如果病人嘴巴緊閉,則將藥丸研磨成粉末,用湯調和後灌服。這個方子是古代醫生治療痙攣病的特效藥方。無論是急性、亞急性或繼發性的頸項僵硬、背部反張的痙攣病,都能有效治療。其中特效藥材首推白花蛇、蜈蚣、全蠍,其次是蝸牛、蚯蚓,再次是羚羊角、犀角。我將逐一考證這些藥材的作用,以說明此方治療痙攣病的特效之處。白花蛇在古代醫學中被稱為截風要藥。風為何能截住呢?如果不能說明其原理,則藥效就無法發揮。風是指空氣的流動,太陽光線照射地球,遠近強弱輕重不均勻,就會造成熱量增加的地方膨脹上升,而其他地方的冷氣就會補充過來,這就是風形成的原因。人在空氣交替中,感受到流動的空氣,就會受到外風的影響,這暫且不提。
而內風則以人身之經絡臟腑、營衛氣血苟有偏勝之處,則體溫不得其平,激而為風。故凡治內風諸藥,體溫高壓,則清涼之可;體溫低降,則溫補之亦可。張山雷《中風斠詮》只知體溫之高壓,而不知體溫之低降,故只取清潛一法,而溫養諸藥,一概屏斥門外,是不知古人風字訓動之義。《內經》風勝則動,《易經》風以動之,《佛經》風輪主持大地,皆是動也。
故人身之筋肉,西醫解剖分為兩種,一為隨意筋,一為不隨意筋。故隨意筋之當動而不動者,如手足癱瘓,不仁不用,謂之風;不隨筋之不當動而動者,如口眼歪斜,手足搐搦,亦謂之風。
故凡國醫籍中稱為風痹、風痱、風懿、風癇、驚風,凡有涉風字者,皆不離此二種意義也,白花蛇主治大風諸疾者,蓋以蛇為冷血動物,心臟缺乏,能使人身之血行遲緩,此即截風之義也。又蛇之肌肉柔軟,任意張縮,能使人身之肌肉弛張自如,此又截風之義也。諸蛇死皆閉目,而白花蛇蘄產,精氣獨注於目,死皆突出不閉,故痙病之頸項強、背反張、目上視,亦以蘄產為治痙之要藥。李瀕湖謂物之善行而迅速者,唯風與蛇。
白話文:
人體內部的風,指的是經絡、臟腑、氣血失衡,導致體溫不正常,就好像風一樣吹動著身體。治療內風的藥物,如果體溫過高,就用清涼的藥物;如果體溫過低,就用溫補的藥物。古代醫書只注重體溫過高,卻忽略了體溫過低的狀況,所以只用清涼的藥物,而排斥溫補的藥物,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理解「風」的真正含義。「風」在古代醫學中指的是「動」,就像《內經》說「風勝則動」,《易經》說「風以動之」,《佛經》說「風輪主持大地」,都是指風的動態。
人體的肌肉,西醫分為隨意肌和不隨意肌。隨意肌應該動卻不動,比如手腳癱瘓,就稱為「風」;不隨意肌不應該動卻動了,比如口眼歪斜、手腳抽搐,也稱為「風」。
所以,中醫書裡所有帶有「風」字的病症,比如風痺、風痱、風懿、風癇、驚風,都與這兩種「風」的意義有關。白花蛇能治大風病,是因為蛇是冷血動物,心跳緩慢,能使人體血液流動減緩,這就是截斷「風」的意思。而且,蛇的肌肉柔軟,能自由伸縮,可以使人體肌肉也變得鬆弛,這也是截斷「風」的意思。所有的蛇死後都閉眼,但是蘄州產的白花蛇,精氣都集中在眼睛裡,死後眼睛也不會閉上,所以治療痙攣時,頸項僵硬、背部反張、眼睛向上看,都需要用蘄州產的白花蛇。李瀕湖說,世界上最快的東西只有風和蛇。
而蛇又為截風之要藥,則以善行迅速之物,而治善行迅速之病,不相符合也耶。
蜈蚣有兩種。一種黑頭野產,冬蟄春出,予嘗於郊外見之,有大毒,觸之灼熱疼痛。一種金頭,由於培養而成,春季出新,可供藥用。陳仁山謂以雞毛濕透,埋於坎中,蓋之以薦,日久乃生。鄭肖嚴謂以生草堆積腐爛,日久便生。湘省藥市,售皆川產。相傳以米和土,掩之即成。
蜈蚣之能治痙病,辛以散結,溫以通行,非蜈蚣之特效也。蜈蚣每一環節生腳一對,末端如鉤,腳凡十五至二十五,與西醫解剖屍體自腦至脊之神經對對相關無異。又蜈蚣之呼吸口,生於頸部環節之兩旁,一氣貫通,故主治痙病之頸項強、背反張,即是調節神經、回覆反射也。
白話文:
蜈蚣有兩種,一種是黑色頭部的野生的,冬天冬眠,春天出來,我曾經在郊外見過,毒性很大,碰觸就會灼熱疼痛。另一種是金色的頭部,是人工培育的,春天出新,可以入藥。陳仁山說,可以用濕透的雞毛埋在土坑裡,蓋上草席,時間久了就會長出來。鄭肖嚴說,可以用生草堆積腐爛,時間久了就會長出來。湖南省的藥市,賣的都是四川產的蜈蚣。相傳可以用米和土混合掩蓋,蜈蚣就會長出來。
第三段
蜈蚣之能治痙病,辛以散結,溫以通行,非蜈蚣之特效也。蜈蚣每一環節生腳一對,末端如鉤,腳凡十五至二十五,與西醫解剖屍體自腦至脊之神經對對相關無異。又蜈蚣之呼吸口,生於頸部環節之兩旁,一氣貫通,故主治痙病之頸項強、背反張,即是調節神經、回覆反射也。
蜈蚣能治療痙攣病,其辛辣的味道可以散結,溫熱的性質可以通暢經絡,但這並不是蜈蚣的獨特功效。蜈蚣每一節都長有一對腳,腳尖像鉤子,總共有15到25對,與西醫解剖屍體後看到的從腦部到脊椎的神經對應關係一模一樣。而且蜈蚣的呼吸孔長在頸部環節的兩邊,一氣貫通,因此它主要治療痙攣病的頸部僵硬、背部反張,也就是調節神經、恢復反射功能。
然唐、宋以來,誤認痙病為驚風,如《聖惠方》之治小兒撮口風,以丹砂、輕粉而配蜈蚣,非頸項強、背反張,而其風何能成撮口之狀。《直指方》之治小兒天吊風,以麝香而配蜈蚣,非頸項強、背反張,而其風何能成天吊之狀。他如命名內釣者,蓋外面之有頸項強、背反張,而內實有釣起之原因。
國醫先哲形容今日之腦脊髓膜炎,可謂畢肖。足見今日之對於腦脊髓腦炎,其特效有如此者。
全蠍,用全者稱全蠍,用梢者稱蠍尾。張山雷謂古人恆治大人風痹、小兒風癇,皆用蠍尾,則此蟲之力多在於尾。而尾之性情,下行為順。藥肆漬之以鹽,鹽亦潤下,且又節節靈通,宣通之力,必為迅利,正與氣血上菀之病情針鋒相對。然治痙病,當用全蠍,但較蜈蚣之力稍遜。
白話文:
然而,從唐宋時代開始,人們就錯誤地將痙病當作驚風來治療。例如,《聖惠方》中治療小兒撮口風,用丹砂、輕粉配合蜈蚣,但撮口風並不是頸項強直、背部反弓的症狀,這種風怎麼可能造成撮口呢?同樣的,《直指方》中治療小兒天吊風,用麝香配合蜈蚣,但天吊風也並不是頸項強直、背部反弓的症狀,這種風又怎麼可能造成天吊呢?其他的像是「內釣」這個名稱,指的是表面上出現頸項強直、背部反弓,實際上是內部有導致這些症狀的原因。
古代醫學先賢描述現在的腦脊髓膜炎,可以說非常準確。由此可見,現今對於腦脊髓膜炎的特效藥,確實是存在的。
全蠍,完整的叫做全蠍,只用尾部就叫做蠍尾。張山雷說古代人治療成人風痺、小兒風癇,都使用蠍尾,這說明蠍子的藥效主要集中在尾部。而蠍尾的性情,是往下走,性順滑。藥店常用鹽水浸泡蠍子,鹽也有潤下之效,而且蠍子每一節都非常靈活,宣通的力量必然迅猛,正好可以對抗氣血上逆的病症。但是治療痙病,應該使用全蠍,但它的效果比蜈蚣略微遜色。
而其形態與之略同,全體凡十三環節,其後腹部有六環節,亦與解剖屍體自腦至脊之神經,對對相開無異。張氏既謂節節靈通,則弛緩神經之力,在全身而不在尾。故《本事方》治慢脾風,取其全者,與白朮、麻黃等分為末。《聖惠方》治天釣風,亦取其全者,與硃砂為末。
國醫先哲,非獨用尾也。今以之治腦脊髓膜炎,上必連腦,下必連尾,則全身之力,勝尾多矣。況佐於苦降藥隊中,則其效能,何患其不下行耶。
凡藥物特異之處,必其精力獨到之處,精力獨到之處,必其功能特效之處。蝸牛、蚯蚓二物,性皆鹹寒,清熱利水,不過能使熱毒排泄於小便耳。然蝸牛形之盤旋如渦,頭之偏房如渦,此蝸牛之特異處;蚯蚓逶迤如蟮曲,宛轉如蛇行,此蚯蚓之特異處。今使用之於腦脊髓膜炎者,亦不過調劑腦與脊之神經,而使之項不強、背不反耳。
白話文:
在這裡,描述的是中醫對藥物的認識和應用,特別是關於藥物的特性、功能和使用方式的深入理解。
藥物的特殊性往往與其內在的能量和功能密切相關,這些能量和功能通常能針對某種特定的疾病或症狀產生特殊的療效。例如,牛螺和蚯蚓這兩種生物,它們都具有鹹寒的性質,能夠清熱利水,主要通過幫助身體排除熱毒來治療疾病。然而,它們各自都有獨特的特徵:牛螺的形狀旋轉如渦,頭部結構也如渦狀,這顯示出牛螺的獨特之處;而蚯蚓蜿蜒曲折,猶如蛇行,這是蚯蚓的獨特之處。
在治療腦脊髓膜炎這樣的疾病時,這些藥物被用來調節腦部和脊髓的神經功能,使得頭部不再僵硬,背部不再反向。這表明,藥物的選擇和使用,都是基於對疾病本質和藥物特性深入理解的結果,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在現代醫學的脈絡下,這種對藥物的深度理解和運用,可以作為中醫藥物治療理論的一個例子,展示了一種以自然界的生物特性為基礎,尋求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治療方法的傳統醫學觀念。
然猶不足為二物之特異也,而其所特異者,冬則蜇伏,春則出行,漬之以鹽則化為水,不漬亦化為水。二物能自成質,能自化水,不待化學,而自具化學之機能。苟生漬飲之,則腦腔中之混濁髓液、脊腔中之混濁髓液,消化為水,從小便排泄而出。何以驗之,驗之於服二物後,而小便獨多白垽也,無須吸抽腦髓,而腦壓輕減;無須灌溉鹽水,而脊腔洗滌。
予嘗生漬二物,加入湯劑飲之,則巔頂高腫者即平,神識昏迷者即醒,項強、背反一併而恢復常狀,其特異為何如也。
羚羊角、犀角,國醫藥物學皆謂其主治小兒驚癇、婦人子癇、大人中風搐搦及筋脈攣急、歷節掣痛。痙病之頸項強、背反張,蓋亦筋脈之攣急耳。凡角生於頭顱之上,則為精靈之所儲,皆有上升之力。羚、犀二角,尤為腦脊髓膜炎之特效藥,而其性質辛苦鹹寒,能入血分,減少腦中血球,低降腦中溫度,二角之作用同也。其稍有不同者,羚羊入肝而涼血散瘀,犀角入心而收斂血管,二角之分析如此。
白話文:
第一段
然而,這還不足以說明這兩種藥物的特殊之處。它們的特殊之處在於,冬天會蟄伏,春天會出來活動;用鹽醃製,就會化為水,不醃製也會化為水。這兩種藥物能夠自行形成物質,也能自行化為水,不需要經過化學反應,卻自帶化學功能。如果生吃或用鹽醃製後飲用,那麼腦腔中的混濁髓液和脊腔中的混濁髓液就會消化為水,從小便排出體外。如何驗證呢?驗證的方法是在服下這兩種藥物後,小便中會特別多白濁物,不需要吸取腦髓,腦壓就會減輕;不需要灌注鹽水,脊腔就能得到清洗。
第二段
我曾經生吃這兩種藥物,加入湯劑中飲用,那些頭頂高腫的人馬上就平了下來,神志昏迷的人也馬上清醒過來,脖子僵硬、背部反張的症狀也同時恢復正常。它們的特殊效果真是非比尋常!
第三段
羚羊角和犀角,中國醫學藥物學都認為它們主治小兒驚癇、婦女子癇、成年人中風抽搐以及筋脈攣急、關節疼痛。痙攣病的頸項僵硬、背部反張,其實也是筋脈攣急所致。所有長在頭顱上的角,都是精靈的儲藏之地,都具有上升的力量。羚羊角和犀角,更是腦脊髓膜炎的特效藥,它們的性質辛、苦、鹹、寒,能夠入血,減少腦中的血球,降低腦部的溫度。兩種角的作用相同,只是略有不同:羚羊角入肝經,可以涼血散瘀;犀角入心經,可以收斂血管。這就是兩種角的分析。
牛膝,狀如牛之膝蓋,春日抽苗,莖方,色青紫,有澎大之筋。《神農經》謂可除腦中痛及腰脊痛,蓋以性質苦酸,有引血下行之功,對於腦脊髓膜炎,亦特效藥也。
余藥解,見飛龍奪命丹方下。統論此方效能,亦以蟾酥、麻黃透汗之餘,而以蝸牛、蚯蚓引從溺道出耳。此方之對於腦脊髓膜炎,面面俱到。故無論最急性、亞急性、續發性之痙病,皆可服之也。
(七)羅氏牛黃丸
[藥品]白花蛇肉,天麻,雄黃,硃砂,蟾酥(各三錢),全蠍,川烏,牛黃(各一錢五分),白附,蘇薄荷(各二錢),冰片,麝香(各五分),麻黃(一錢)
白話文:
牛膝外形像牛的膝蓋,春天發芽,莖方,顏色青紫,有膨大的筋脈。《神農經》記載它可以治療頭痛和腰痛,這是因為它苦酸,具有引血下行的功效,對腦脊髓膜炎也有特效。
另外,飛龍奪命丹中包含蟾酥和麻黃,它們具有發汗作用,同時也包含蝸牛和蚯蚓,可以引導毒素從尿道和耳道排出。此藥方對腦脊髓膜炎有全面療效,無論是最急性、亞急性還是續發性的痙攣病症,都可服用。
羅氏牛黃丸的藥材包括白花蛇肉、天麻、雄黃、硃砂、蟾酥(各三錢)、全蠍、川烏、牛黃(各一錢五分)、白附、蘇薄荷(各二錢)、冰片、麝香(各五分)、麻黃(一錢)。
[製法],以陳酒化蟾酥為丸,如小豆大,約重一分至三分。
[用法],每服三丸,食前開水送下。
[詮義]時逸人謂:沈氏注云:天麻,為鎮痙劑;雄黃、硃砂,為殺菌劑;牛黃、麻黃,以解熱利分泌;白附、川烏,驅逐穢濁;冰片、麝香,疏通關節之停滯;全蠍、白花蛇,弛緩神經之拘急;再加蟾酥以消腫脹,治腦膜炎之病勢增進期,決有相當之成績。
(八)陳氏蟾酥丸(《外科正宗》)
[藥品]蟾酥(酒化,二錢),枯礬,寒水石,銅綠,乳香,沒藥,膽礬,麝香(各一錢),雄黃(二錢),蝸牛(二十個),硃砂(三錢),蜈蚣(三條,炙)
白話文:
蟾酥丸(《外科正宗》)
製法:將蟾酥用陳酒化開,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丸子,每丸約重一分至三分。
用法:每次服用三丸,飯前用開水送服。
詮義:時逸人說:沈氏註解中提到,天麻是鎮痙劑;雄黃、硃砂是殺菌劑;牛黃、麻黃能解熱利分泌;白附、川烏能驅逐穢濁;冰片、麝香能疏通關節的停滯;全蠍、白花蛇能舒緩神經的拘急;再加上蟾酥消腫脹,用於治療腦膜炎病勢加重的時期,效果顯著。
藥品:
- 蟾酥(用酒化開,二錢)
- 枯礬(一錢)
- 寒水石(一錢)
- 銅綠(一錢)
- 乳香(一錢)
- 沒藥(一錢)
- 膽礬(一錢)
- 麝香(一錢)
- 雄黃(二錢)
- 蝸牛(二十個)
- 硃砂(三錢)
- 蜈蚣(三條,炙)
備註:
- 方劑中括號內的中藥名帶有連結,方便查閱相關資訊。
- 方劑出自《外科正宗》,這是一部古代外科醫學著作。
[製法]以上各為細末,稱准,於端午日午時,在靜室中,先將蝸牛研爛,再加蟾酥,和研調黏,方入各藥,共極極勻,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服三丸,患者嚼爛,同蔥白五寸,包好,熱酒一杯送下,被蓋,汗出為效。
[詮義]此亦痙病之特效靈方。銅為金質之一,可以伸展延長,通電傳熱,性極迅速。綠,即銅經空氣潮濕變化,而起一種青綠色之鏽衣也。合乳香、沒藥,能消瘀化膿;合枯、膽二礬,能斂液防腐,上可湧吐青碧之痰涎,下可開泄大便之惡濁。此方檳榔用治腦疽、發背、惡瘡,初起嘔吐昏憒,與腦脊髓膜炎初起之症候相同。
白話文:
【製作方法】所有材料都要磨成細粉,並在端午節午時,於清靜的房間內進行。首先將蝸牛研磨至爛糊狀,接著加入蟾酥,混合均勻後,再逐步加入各種藥材,直到全部材料混合得非常均勻,最後製成大小如綠豆的丸子。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三粒丸子,讓患者將丸子嚼碎,並與五寸長的蔥白一起包好,然後用一杯熱酒送服,服用後覆蓋被子,等到出汗為止。
【解讀】這是一種針對痙攣病的特效良方。銅是金屬的一種,具有延展性和傳導性,能夠迅速通電和傳熱。綠色,指的是銅在潮濕空氣中會生長出一種青綠色的錫衣。結合乳香和沒藥,能消除淤血和化膿;結合枯礬和膽礬兩種礬石,能收斂體液並防止腐敗。這種方劑能幫助排除青綠色的痰涎,並能開洩體內的惡質大便。這種藥方常用於治療腦疽、發背、惡瘡等初期伴有嘔吐和神志不清的情況,與腦脊髓膜炎初期的症狀相似。
而腦腔發炎,巔頂高腫,與腦疽何異;脊腔發炎,椎骨凸突,與發背惡瘡何異。此方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治腦疽、發背之惡瘡如是,治腦脊髓膜之發炎亦如是。其勝於西醫之刺脊髓膜以減輕腦壓,灌鹽水以洗滌脊腔者多矣。陳氏謂有回生之功,為惡症中之至寶丹,詢不誣哉。
羅氏牛黃丸,從此方套出。白花蛇、全蠍、天麻、白附、川烏,對於項強、背反,確有效驗。而巔頂高腫,背脊凸突,然無銅綠、乳、沒、二礬,則不能化膿防腐,此方較勝。
(九)琥珀抱龍丸(曾氏方)
[原治主症]急慢驚風,發熱咳嗽作搐,痰喘驚悸。
白話文:
如果腦腔發炎,頭頂高腫,跟腦疽有什麼不同?如果脊腔發炎,椎骨突出,跟發背的惡瘡有什麼不同?服用此方,尚未形成的病症就能消退,已經形成的病症就能潰爛,治療腦疽、發背的惡瘡如此,治療腦脊髓膜發炎也如此。這方藥比西醫用針刺脊髓膜來減輕腦壓,灌鹽水清洗脊腔的方法要好得多。陳氏說它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是治療惡疾的至寶丹,這話說得一點也不錯。
第二段
羅氏牛黃丸,從此方套出。白花蛇、全蠍、天麻、白附、川烏,對於項強、背反,確有效驗。而巔頂高腫,背脊凸突,然無銅綠、乳、沒、二礬,則不能化膿防腐,此方較勝。
羅氏牛黃丸,就是從這個方子演變而來的。白花蛇、全蠍、天麻、白附、川烏,對於脖子僵硬、背部反折,確實有療效。雖然也能治療頭頂高腫、脊背突出,但缺少銅綠、乳香、沒藥、二礬,就不能化膿排毒,因此這個方子更勝一籌。
第三段
(九)琥珀抱龍丸(曾氏方)
[原治主症]急慢驚風,發熱咳嗽作搐,痰喘驚悸。
(九)琥珀抱龍丸(曾氏方)
原治主症:急慢驚風,發熱咳嗽抽搐,痰喘心悸。
[藥品]琥珀(二錢五分,包在精肉內,煨透,取出研末),牛膽南星(一兩六分,臘月同牛膽套用者佳),殭蠶(二錢,炒),雄黃,硃砂,人參,茯苓(各三錢),天竺黃(錢),鉤藤鉤(一兩五錢),牛黃(五分),麝香(一錢)
[製法]碾極細末,用甘草八兩銼碎,以水四大碗,熬膏二盞,入藥末為丸,每料二百丸,每丸重五分,金箔為衣,黃臘包好。
[用法]每服一丸,生薑薄荷湯送下。
白話文:
將琥珀二錢五分包在精肉內煨透,取出研磨成粉。牛膽南星一兩六分,最好在臘月與牛膽一起使用。殭蠶二錢炒香,再加入雄黃、硃砂、人參、茯苓各三錢,天竺黃一錢,鉤藤鉤一兩五錢,牛黃五分,麝香一錢,全部碾成極細的粉末。用甘草八兩切碎,以水四大碗熬成兩盞膏,再加入藥粉製成丸藥,每料二百丸,每丸重五分,以金箔包覆,再以黃臘封好。每次服用一丸,用生薑薄荷湯送服。
[詮義]此方以下至返魂丹,計共一十一首,皆是從厥陰之裡而宣發太陽之表,以治急、慢二驚。如此方之名以抱龍者,取厥陰肝木,屬諸青龍之義是也。因各方藥品之多寡出入不同,而其宗旨主義,無不同也。今用治痙病,人參、茯苓之補,肉桂、附子之溫,末期或有可用之處,而初期與中途,用者絕少;羌活、防風、白芷、藁本,為辛溫升散之品,對於痙病,亦當慎用。
白話文:
[詮義]
從這裡開始到返魂丹,總共列舉了十一首方劑。這些方劑都是從厥陰(肝經)內部宣發太陽(膀胱經)表面的,用來治療急驚與慢驚兩種驚病。
[抱龍散]
這個方劑的名稱叫做“抱龍”,取自“厥陰肝木,屬諸青龍”的含義。
雖然各個方劑所用藥品多少有所差異,但它們的根本宗旨和治病原則都是一致的。
現在用於治療痙病的方劑中,人參、茯苓具有補益的作用,肉桂、附子具有溫熱的作用。在病程的末期,這些藥物或許可以派上用場,但在病程的初期和中期,使用這些藥物的機會很少。
羌活、防風、白芷、藁本等藥物,屬於辛溫升散的藥品,對於痙病也要謹慎使用。
予備選此種方藥於此,欲使學者知從厥陰之裡而宣發太陽之表,以療治痙病,權變化裁,自有左右逢源之妙,不必泥其方而執其藥也。
國醫痙病,認為驚風,肇自宋人錢仲陽,故自宋以下,只有驚風諸方,曾無一方及於痙者。至今日以西醫腦脊髓膜炎顯著之症狀,而適符國醫之痙病,故治痙之方,當於驚風門中求之,與唐以下治痙之方,當於驚癇門中求之無異也。然痙之初起暴發者,為急驚風;痙之起於中途或末期者,為慢驚風,社會名稱,至今未改。
故宋以下治驚之方,有分急、慢二驚而專治者,有不分急、慢二驚而通治者,各以實驗之病情為印證,不必限定專治與通治也。後人有說急驚涼瀉而不愈,變作慢驚,慢驚溫補而不愈,變作急驚。陳飛霞闢之於《幼幼集成》中,誠是矣。而近時謝利恆,反取其說,載之於《醫學辭典》,何其見之左也。
白話文:
我在此提供這種藥方,目的是讓學習者知道如何從厥陰內部開始,調動太陽表面的能量,用來治療痙病。調整和變換方法自有其巧妙之處,不必拘泥於固有方藥。
中醫學的痙病,起初被認為是由於驚嚇引起,追溯至宋代錢仲陽的理論。因此,自宋朝以來,只有關於驚風的藥方,卻沒有專門針對痙病的。直到現在,當西醫發現腦脊髓膜炎的顯著症狀與中醫的痙病相似,因此在治療痙病時,應該從驚風的治療方法中尋找答案,與唐朝以下對於痙病的治療方法,應從驚癇的治療中尋找答案是一致的。
然而,痙病的初期突然發作,被稱為急驚風;而痙病在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或接近結尾時發作,則被稱為慢驚風,這兩個名稱在社會上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宋代以下的驚風治療方,有專門區分急驚風和慢驚風進行治療的,也有不分急驚風和慢驚風,通用治療的。這些方藥都以實際病情作為驗證,不必強行規定只能專治或者通用。
後人有說急驚風用涼藥治療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轉變為慢驚風;而慢驚風用溫藥補益反而會加重病情,轉變為急驚風。陳飛霞在《幼幼集成》中批評了這種觀點,這是很正確的。但近期的謝利恆卻反其道而行之,在《醫學辭典》中引用了這一說法,他的看法就有些偏頗了。
夫急可變慢,慢可變急,此不過名稱上有先後次序之錯亂,無關緊要。至涼已而溫,溫已而涼,診斷上既無觀察之眼光,又無確定之治療,人非金石,其能堪此錯亂乎,此國醫所以至今無標準也。
方有執、喻嘉言,遵從仲景,力詆宋人驚風之非。然方氏無所發明,而喻氏謂小兒腠理不密,易於感冒,則宣發太陽,溫散寒冷,故是正治;謂小兒陰氣未足,稟性純陽,易致生熱,熱甚則生風生痰,亦所恆有,則開泄厥陰、清降火熱,亦是正治。乃喻氏何以極詆古人腦、麝之開關,金石之重鎮,勾引外邪,深入內臟。
牴牾矛盾,姑不深辨,特辨喻氏以曾無歷驗之學術,而空談國醫,但將往哲特效靈方一概抹殺,不見用於今日,遂致今日之腦脊髓膜炎,西醫不知治療,而國醫亦莫之知,非喻氏之罪乎。然今之空談國醫而無歷驗者,著書何其多也噫!
白話文:
中醫古籍中提到,緊急情況可以變爲緩慢,緩慢情況也可以變回緊急,這只是名稱上的先後順序混亂,並不影響實質。至於從涼變溫,再從溫變涼,在診斷時若缺乏觀察的眼光和確定的治療方法,人體作爲非金屬非石頭的存在,怎麼能承受這樣的混亂呢?這就是爲何現今的中醫仍沒有統一的標準。
方有執和喻嘉言遵循張仲景的理論,極力批判宋代對風寒的驚懼。然而,方氏並無創新,喻氏認爲兒童腠理疏鬆,容易感冒,因此應該宣發太陽,溫散寒冷,這是正確的治療方式;認爲兒童陰氣不足,稟性純陽,容易發熱,熱到一定程度就會生風生痰,這也是常有的情況,因此開洩厥陰、清降火熱,也是正確的治療方式。然而,喻氏爲何極力批判古人使用腦、麝等藥物開開關關,以及金石類藥物重鎮,認爲它們會引誘外界邪氣深入內臟?
這些觀點看似矛盾,暫且不論,關鍵在於喻氏並未經過實際驗證就空談中醫,將前人的特效靈方一概否定,沒有看到這些方法在現代的應用,導致現今的腦脊髓膜炎,西醫不知如何治療,中醫也無法應對,難道不是喻氏的過失嗎?然而,現今空談中醫卻未經實踐驗證的人,寫出的書籍爲何如此之多呢?唉!
陳飛霞遵從喻氏,謂痙病非止一端,男婦皆有,非獨小兒為然。夫今日之腦脊髓膜炎,無分男女,皆有此症,誠有如飛霞所言者。但謂太陽誤汗變痙,風病下之變痙,瘡家誤汗變痙,產婦汗多遇風變痙,跌撲破傷冒風受痙等等,此皆痙之類症,非西醫之腦脊髓膜炎。惟飛霞謂男婦病此,皆從太陽、厥陰以救治,然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督脈之痙病,不從太陽、厥陰以救治,而從誰經以救治者,此飛霞之卓識超群處,可謂先得我心矣。
然謂從未假一蘇合、抱龍諸丸,為之開關鎮墜者,是隻知小兒感冒致痙之類病,而不能悟到西醫之腦脊髓膜炎,從國醫往哲之驚癇、驚風門中以求其治療。發明國醫痙病之發生於督脈,外被太陽之寒冷閉塞,內被厥陰之火熱沖激,不有腦、麝之開關,金石之鎮墜,何能起死而回生乎。飛霞之智,錮於嘉言,使國醫往哲制方之苦心,不見諒於今日,借哉。
白話文:
陳飛霞認為痙病不只一種,男女老少皆可能罹患,不只是小兒的專利。如今的腦脊髓膜炎,男女都會得,確實如同飛霞所言。但飛霞所提到的太陽誤汗變痙、風病下之變痙、瘡家誤汗變痙、產婦汗多遇風變痙、跌撲破傷冒風受痙等等,這些都是痙病的類症,並不是西醫的腦脊髓膜炎。飛霞認為無論男女,都應從太陽、厥陰經脈入手治療,而西醫的腦脊髓膜炎,是國醫督脈的痙病,不從太陽、厥陰經脈治療,那麼應該從哪條經脈治療呢?這點飛霞見解獨到,可謂先知先覺。
然而,飛霞認為從未使用過蘇合、抱龍等丸藥來治療痙病,顯然只知道小兒感冒引起的痙攣之類的疾病,卻沒有理解西醫的腦脊髓膜炎,應該從國醫古籍中的驚癇、驚風門中尋找治療方法。國醫認為痙病源於督脈,外受太陽寒氣閉塞,內被厥陰火熱刺激,若不使用腦、麝等藥物開關,金石藥物鎮壓,如何能起死回生呢?飛霞的智慧被局限在她的言語中,讓國醫古人制方的心血,在今日不被理解,實在可惜。
(一○)鎮驚丸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二驚,風痰上壅,手足抽搐,口眼喎斜,煩躁生嗔,精神昏悶。常服,寧心鎮驚,疏風順氣。
[藥品]人參(三錢),甘草,茯神,白殭蠶,枳殼(各五錢),白附子,白茯苓,天南星,硼砂,牙硝(水飛,各二錢五分),全蠍(十枚),麝香(一字),硃砂(五錢)
[製法]除牙硝、硼砂、麝香、硃砂四味用乳缽研細,餘九味焙為末,入乳缽內,和勻前四味,用糯米粉清水煮為丸,如梧桐子大,就帶潤以硃砂為衣。
白話文:
【鎮驚丸】治療小兒急性或慢性驚厥,風邪與痰阻塞在頭部導致手腳抽搐,嘴巴歪斜,煩躁不安,精神昏迷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寧心安神,疏散風邪並調理氣機。藥材包括人參、甘草、茯神、白殭蠶、枳殼、白附子、白茯苓、天南星、硼砂、牙硝等,並加入全蠍、麝香和硃砂作爲藥引。將除了牙硝、硼砂、麝香和硃砂之外的所有藥材磨碎後混合在一起,再用水飛的方法處理牙硝和硼砂,最後製成米粒大小的丸劑,表面塗一層硃砂做爲外皮。
[用法]每服三丸至五丸,或七丸,急驚,薄荷湯磨化服;慢驚,生薑附子煎湯研化溫服。
(一一)聚寶丹(《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慢驚。
[藥品]人參,茯苓,琥珀,天麻,殭蠶(炙),防風,牛膽南星,白附子,烏蛇肉(酒浸,焙,各一錢),硃砂(五分),麝香(少許)
[製法]共研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二分,菖蒲湯送下。
[詮義]烏梢蛇,性善無毒,味甘入血,祛風之力遜於白花蛇,故痙病之含有急性者,終用白花蛇較勝。
白話文: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三至五粒,或者七粒。對於急性的驚厥,可以將藥丸與薄荷湯混合後磨碎服用;對於慢性的驚厥,則可以用生薑和附子煮湯,然後將藥丸研磨成細粉,溫熱服用。
(一一)聚寶丹(出自《證治準繩》)
【主要治療症狀】慢性的驚厥。
【藥物成分】人參、茯苓、琥珀、天麻、殭蠶(炙)、防風、牛膽南星、白附子、烏蛇肉(酒浸泡後,再烤乾,各種成分分別為一錢),硃砂(五分),麝香(少量)
【製造方法】所有成分共同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二分量,用菖蒲湯送服。
【解義】烏梢蛇性質平和,無毒,味道甘甜,能入血,去風的效果比白花蛇稍弱。因此,在治療肌肉緊縮的疾病時,若包含有急性的症狀,使用白花蛇的效果會更佳。
(一二)奪命散(《世醫得效方》)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驚風。
[藥品]天南星(泡,一兩),白附子,天麻(各三錢),辰砂(另研,二錢五分),黑附子(泡,去皮、臍),防風,半夏(各五錢),全蠍(去毒,七枚),蜈蚣(一條,制),麝香(少許),殭蠶(炒,五錢)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小兒三歲以上,每服五分,薄荷、生薑自然汁,加好酒、沸湯各少許調下。
(一三)太乙保生丹(《六科準繩》)
[藥品]全蠍(青者,十四個),白附子,殭蠶,牛膽南星,蟬蛻,琥珀,防風,硃砂(各一錢),麝香(五分)
白話文:
(12) 奪命散 (出自《世醫得效方》)
主治病症:小兒急性或慢性驚風
藥材:
- 南星(浸泡後使用,約 30 克)
- 白附子
- 天麻(各約 9 克)
- 辰砂(單獨研磨,約 15 克)
- 黑附子(浸泡後去除表皮和臍部)
- 防風
- 半夏(各約 15 克)
- 全蠍(去掉毒素,取 7 只)
- 蜈蚣(一條,經過處理)
- 麝香(少許)
- 殭蠶(炒熟,約 15 克)
製作方法:將所有藥材一起研磨成爲細粉末。
使用方法:對於年齡在 3 歲以上的兒童,每次服用量爲 0.5 湯匙。可以與薄荷花、生薑天然果汁以及少量的好酒和熱水混合飲用。
(13) 太乙保生丹 (出自《六科準繩》)
藥材:
- 全蠍(綠色品種,共 14 只)
- 白附子
- 殭蠶
- 牛膽南星
- 蟬蛻
- 琥珀
- 防風
- 研砂(各約 3 克)
- 麝香(約爲 0.5 湯匙)
[製法]研為細末,水煮米糊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用法]每服一二丸,薄荷湯化下。
(一四)天麻防風丸(《局方》)
[原治主症]小兒驚風,喘促,身熱,多睡,驚悸,手足搐搦,精神昏憒,痰涎不利,及風邪溫熱。
[藥品]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甘草,辰砂,雄黃(各二錢五分),蠍尾(去毒,炒),殭蠶(炒,各五錢),牛黃,麝香(各一錢)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辰砂為衣。
[用法]每服一二丸,薄荷湯化下。
(一五)八仙散(《沈氏尊生》)
白話文:
【製法】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細粉,用水煮好的米糊調和成丸狀,大小類似梧桐子,再用金箔包裹。
【用法】每次服用一到兩顆,用水煎的薄荷湯來溶解後吞服。
【原治主症】此藥適用於小兒因驚風導致的喘息、發熱、嗜睡、驚嚇、手指腳趾抽搐、神志不清、痰多難排,以及風熱邪氣所致的情況。
【藥品】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甘草、辰砂、雄黃(各二錢五分)、蜈蚣尾(去毒後炒熟)、殭蠶(炒熟,各五錢)、牛黃、麝香(各一錢)
【製法】同樣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做成大約櫻桃大小的丸狀,用辰砂作為外衣。
【用法】每次服用一到兩顆,用水煎的薄荷湯溶解後吞服。
【注】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使用前請諮詢專業醫師。
[原治主症]慢驚虛風。
[藥品]天麻,白附,白花蛇肉,防風,半夏(曲),天南星,全蠍,冬瓜仁(各二分五釐),川烏(一分)
[用法]加生薑二片,大棗一枚,薄荷二葉,清水煎服。
(一六)七味羌活膏(張璧方)
[原治主症]急慢驚風,壯熱。
[藥品]羌活,獨活,天麻,全蠍(去毒),人參,殭蠶(炒,各五分),烏蛇肉(一兩,酒浸一宿,焙乾)
[製法]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皂子大,每兩作五十丸。
白話文:
【原始治療對症】慢驚虛風。
【藥物】天麻、白附、白花蛇肉、防風、半夏(曲)、天南星、全蠍、冬瓜仁(各二分五釐)、川烏(一分)。
【用法】加入生薑二片、大棗一枚、薄荷二葉,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一六)七味羌活膏(張璧方)
【原始治療對症】急慢驚風,壯熱。
【藥物】羌活、獨活、天麻、全蠍(去毒)、人參、殭蠶(炒,各五分)、烏蛇肉(一兩,酒浸一宿,焙乾)。
【製作方法】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製成如皁子大小的丸子,每兩份製成五十個丸子。
[用法]每服一丸,荊芥湯送下。
(一七)鉤藤飲(《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脾胃氣虛,吐利,虛風慢驚,天釣,卒然驚悸,眼目翻騰,身熱足冷。
[藥品]鉤藤鉤(炒,七錢五分),防風,人參,蟬蛻,麻黃,天麻,甘草,川芎(各二錢二分),白殭蠶(炒黃,七個),蠍尾(炒,去毒,五個),麝香(一錢,另研),蜣螂(三個,去頭、足,炙黃)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一錢,清水一杯,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湯送服。
鉤藤飲主要治療小兒脾胃氣虛、吐瀉、虛風慢驚、天釣、突然驚悸、眼珠翻滾、身體發熱但腳冰冷等症狀。
藥材包括:鉤藤(炒,七錢五分)、防風、人參、蟬蛻、麻黃、天麻、甘草、川芎(各二錢二分)、白殭蠶(炒黃,七個)、蠍尾(炒,去毒,五個)、麝香(一錢,另研)、蜣螂(三個,去頭、足,炙黃)。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清水,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詮義]此方蜣螂一物頗有深意,諸藥宣發力厚,麻黃、麝香用服,頃刻汗出。小兒脾胃氣虛,吐利之後,發生慢驚,豈堪勝此。若非吐利氣虛,一時急驚,此方又能勝任也。
(一八)羌活膏(《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傷寒,脾胃虛,或吐瀉後,為慢驚。
[藥品]羌活,防風,川芎,人參,白附子(泡),赤茯苓(各五錢),天麻(一兩),白殭蠶(酒浸,炒黃),全蠍(炒,去毒),白花蛇(酒浸,焙,各一兩),川附子(泡),麻黃(去節,各三錢),沉香,母丁香,肉豆蔻,藿香葉,木香(各二錢),輕粉,真珠,牛黃(各一錢五分),龍腦(半字),麝香,雄黃,硃砂(各一錢,上七味另研)
白話文:
詮義:
此方以蜣螂為藥材,其中蘊藏著深刻的道理。其他藥材都具有宣發散寒、發汗的作用,其中麻黃和麝香用於內服,可使人迅速出汗。然而,小兒脾胃氣虛,若在吐瀉後發生慢驚,則難以承受此方藥性。
若非因吐瀉導致氣虛,而是突然發作的急驚,則此方可以有效應對。
(一八)羌活膏(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
小兒傷寒,脾胃虛弱,或因吐瀉後引發的慢驚。
藥品:
羌活、防風、川芎、人參、白附子(泡)、赤茯苓(各五錢)、天麻(一兩)、白殭蠶(酒浸,炒黃)、全蠍(炒,去毒)、白花蛇(酒浸,焙,各一兩)、川附子(泡)、麻黃(去節,各三錢)、沉香、母丁香、肉豆蔻、藿香葉、木香(各二錢)、輕粉、真珠、牛黃(各一錢五分)、龍腦(半字)、麝香、雄黃、硃砂(各一錢,上七味另研)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豆大。
[用法]每服一二丸,食前薄荷湯或麥冬湯化下。
[詮義]此方立意頗佳,而用藥太雜。小兒傷寒吐瀉,脾胃虛弱,甚不相宜。若用治痙病,則羌活、防風、附子、豆蔻、丁、沉諸藥,終嫌溫燥,劫爍陰津,醫者斟酌取締可也。
(一九)蠍附散
[原治主症]頭痛風邪犯腦,痰涎壅盛,嘔逆噁心,暗風旋暈,牙關緊急,口眼喎斜,面目瞤動,頸項拘急,肩臂引疼,耳聾目昏,四肢麻木,及沐浴感風,頭目暈痛,兩太陽痛。
白話文:
【製作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與煉好的蜂蜜混合,形成像豆粒大小的丸狀。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一到二顆丸子,最好在餐前用薄荷湯或者麥冬湯送服。
【解釋意義】這方藥的構思很好,但藥材用的過於複雜。對於小孩的傷寒和腹瀉,以及脾胃虛弱的情況,可能不太適合。如果用來治療痙攣病,羌活、防風、附子、豆蔻、丁香、沈香等藥物,還是有些偏溫燥,可能會耗損陰液,所以醫生們在使用時要謹慎。
【方名】蠍附散
【主要用途】針對頭痛因風邪侵入腦部,痰多阻塞,嘔吐惡心,突然眩暈,牙關緊閉,口角歪斜,面部顫抖,頸部僵硬,肩臂疼痛,耳聾視矇,四肢無力,以及洗澡後受風,頭痛目眩,額頭和兩側太陽穴疼痛的症狀。
[藥品]全蠍(泡,一錢五分),附子(泡,三錢),雄黃,硃砂(均水飛,各一錢),川烏頭(泡),麻黃(去節),天南星(薑製),防風,白殭蠶(炒,各三錢),白芷,藁本(各五錢)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五分,食後蔥茶煎湯調下,孕婦忌服。
[詮義]此方於大隊溫燥升散之內,少佐重鎮之品,惟痙之類病,寒濕閉塞者宜之。若用治春季時行痙病,則非所宜也。
(二○)返魂丹(王海藏方)
[原治主症]小兒癲癇,潮熱瘛瘲,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牙關緊急,及諸病久虛生風多睡者。
白話文:
返魂丹(王海藏方)
藥品:
- 全蠍(泡製,一錢五分)
- 附子(泡製,三錢)
- 雄黃、硃砂(均研磨成極細粉末,各一錢)
- 川烏頭(泡製)
- 麻黃(去除節部)
- 天南星(用薑汁炮製)
- 防風、白殭蠶(炒製,各三錢)
- 白芷、藁本(各五錢)
製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
用法: 每次服用五分,飯後用蔥茶煎湯送服。孕婦禁止服用。
詮釋: 此方以溫燥升散之品為主,佐以重鎮之藥,適用於因寒濕閉塞導致的痙攣等疾病。若用於治療春季流行的痙攣病,則不適宜。
主治: 小兒癲癇、潮熱瘛瘲(反覆發熱、抽搐)、口眼歪斜、項背僵硬、牙關緊閉,以及各種疾病導致的虛弱生風、嗜睡等症狀。
[藥品]犀角(五兩,屑),天麻(酒洗,焙乾),檳榔,殭蠶(去絲嘴,微炒),硫黃(研末,入水銀,置瓷石盞內,慢炒成砂,各五錢),白附子(泡),川烏(炒通赤,留煙,少許,以盞蓋上,新土圍之,待冷取出,獨活,全蠍,萆薢,肉桂(去粗皮),當歸,細辛,防風,天南星(薑汁煮軟),阿膠,藿香,烏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沉香,槐膠,羌活,白花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麻黃,半夏(薑汁浸三宿,炒),羚羊角,陳皮(各一兩),天竺黃,木香,人參,乾薑,茯苓,蔓荊子,晚蠶砂,敗龜板(酒醋炙黃),藁本,桑螵蛸,白芷,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煮焙),虎骨(酒醋塗,炙黃),縮砂仁,白朮,枳殼,丁香,厚朴(各三錢),蟬蛻,川芎,附子,石斛,肉豆蔻(去皮,微炒),龍腦(另研),雄黃(水飛),硃砂(水飛,各一兩),膩粉,麝香(另研,各一錢),烏雞(一隻,去嘴、翅、足、腸),狐肝(三具,上二味,臘月入瓦瓶內,固濟,火煅赤,候冷取出,研用),金箔(三十片,為衣)
白話文:
【藥品】犀牛角(五兩,碎), 天麻(用酒清洗後烘乾), 檳榔 , 殭蠶(去掉絲和嘴巴,稍微炒一下), 硫磺(磨成粉末,加入汞,放入瓷器或石頭碗內慢慢炒製成沙粒狀,每樣重五錢), 白附子(浸泡過), 川烏(炒至全部變紅,並且煙霧繚繞時,取少許放在杯子蓋上,新鮮泥土圍住它,等冷卻後再拿出來。獨活、全蠍、菝葜、肉桂(去除粗糙外皮)、當歸、細辛、防風、天南星(用薑汁煮軟)、阿膠、藿香、烏蛇(先在酒裏浸泡一夜,然後烤熟並剝掉皮膚和骨頭)、沈香、槐樹樹脂、羌活、白花蛇(同樣做法:酒浸泡一夜,烤熟併除去皮與骨)、麻黃、半夏(用薑汁浸泡三天再炒制)、羚羊角、陳皮(每個都是一兩)、天竺黃、木香、人參、乾薑、茯苓、蔓荊子、晚蠶砂、敗龜甲(用酒和醋煎炸到黃色)、藁本、桑螵蛸、白芷、何首烏(用水稻漿液浸泡一個晚上,然後再煮烘焙)、虎骨(塗上酒和醋,煎炸到變成黃色)、縮砂仁、白朮、枳殼、丁香、厚朴(每個都是三錢)、蟬蛻、川芎、附子、石斛、肉豆蔻(去皮,微微炒一下)、龍腦(另外研磨)、雄黃(水飛法處理過的)、硃砂(也是經過水飛法制備的一兩)、膩粉、麝香(單獨研磨,也有一錢)、烏雞(一隻,去掉嘴、翅膀、腳以及腸子)、狐狸肝臟(三個,在臘月的時候放進瓦罐裏面密封好,燒得發紅以後等到涼了之後拿出使用)。最後還要有金箔(三十張作爲藥丸表面裝飾物)。
[製法]如法制就,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用法]每一歲小兒服一丸,不拘時,溫薄荷自然汁化下。
[詮義]此方計共五十六味,辛香、溫燥、升提之藥,內占強半,雖有滋陰養血、清火潛風之品,究之少許不勝多許,則與痙病不甚相宜。王氏論痙,率皆類痙,故此方亦只可治寒濕之類痙,而不可以治春季流行之痙病。但其立意,則從厥陰之裡而宣發太陽之表,不失宋元以來法門,然其用藥之寵雜,立方之板滯,終無所取也。
(二一)奪魂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驚癇。
[藥品]白殭蠶(五錢),蛇含石(燒紅,米醋淬七八次,碾碎),白附子(泡,各二錢),生銀,生金,牛黃,白茯苓,天麻(各二錢),烏梢蛇頭(七八寸許,酒炙),天南星(一錢,生薑汁浸一宿,焙),半夏末(二錢,生薑汁浸一宿,焙),赤腳蜈蚣(一條,酒浸炙焦),犀角(磅,二錢),腦子,麝香(各少許)
白話文:
【製法】按照配方製備好,然後將煉好的蜂蜜與丸狀藥物混合,使其大小類似梧桐子,再用金箔包裹。
【用法】每一個一歲的嬰兒服用一顆藥丸,不分時間,用溫熱的薄荷天然汁液融化吞下。
【解讀】這個方子總共有五十六味藥物,其中辛辣、溫熱、提昇的藥物佔了大半,雖然還有滋陰養血、清熱鎮靜的藥材,但由於數量相對較少,可能不太適合痙病。王氏認為痙病多是類似的病症,所以這個方子只能治療寒濕類型的痙病,不能用於春季流行的痙病。然而,這個方子的創意來自於從厥陰的內部發散太陽的表面,遵循了宋元時期的醫學傳統,但其用藥的複雜性,以及方劑設計的僵化,最終並沒有什麼優點。
【奪魂散(《證治準繩》)】
【治療對象】驚癇。
【藥材】白僵蠶(五錢),蛇含石(燒紅後,用米醋淬煉七到八次,然後研磨破碎),白附子(泡製後,各二錢),生銀,生金,牛黃,白茯苓,天麻(各二錢),烏梢蛇頭(長度約七八寸,用酒醞製),天南星(一錢,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然後烘乾),半夏粉(二錢,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然後烘乾),赤腳蜈蚣(一條,用酒浸泡後醞製至焦黑),犀角(研磨後,二錢),腦子,麝香(各少量)。
[製法]共研細末,棗肉為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
[用法]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或二十丸,薄荷湯送下。
[詮義]此似唐方,最為可法。生金生銀,鎮墜厥陰藥也,主治癲癇熱狂,故用治國醫痙病。以些之金銀,配入腦子、麝香、牛黃、南星、半夏、殭蠶、蜈蚣諸藥之內,即能宣發太陽之表,不用羌活、防風、白芷、藁本一切辛溫升散也。
(二二)定搐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急驚,四證八候並作。
[藥品]天麻,白附子(泡),天南星(泡,各五錢),蠍梢,白花蛇頭(酒炙,各二錢五分),硃砂,雄黃,乳香(各一錢),赤腳蜈蚣(一條,酒炙),龍腦,麝香(各一字)
白話文:
定搐散(《證治準繩》)
製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以棗肉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再以硃砂作為丸子的外衣。
用法: 每次服用十至十五丸,或二十丸,用薄荷湯送服。
詮義: 此方似唐代醫方,最為有效。金銀藥物能鎮墜厥陰,主治癲癇熱狂,故可用於治療國醫痙病。將金銀藥物加入腦子、麝香、牛黃、南星、半夏、殭蠶、蜈蚣等藥物中,就能宣發太陽之表,不需要再用羌活、防風、白芷、藁本等辛溫升散的藥物。
(二二)定搐散
原治主症: 急驚,四證八候並作。
藥品: 天麻、白附子(泡)、天南星(泡,各五錢),蠍梢、白花蛇頭(酒炙,各二錢五分),硃砂、雄黃、乳香(各一錢),赤腳蜈蚣(一條,酒炙),龍腦、麝香(各一字)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五分,金銀、薄荷煎湯送下。
[詮義]此亦似唐方。四症八候,不可考。惟此方諸藥,均用一錢或五分,而代赭石獨用一兩,分量配合,頗具深意。蓋以單用赭石一味之重鎮,則厥陰上衝於腦之血熱,從下消散,然亦無礙於宣發太陽也。試觀《直指方》,單用赭石研末,煎真金湯送下,小兒即腳腫,發生赤斑,則吊眼嘬口之急驚立愈。此足徵厥陰血熱從下消散之明證。
但代赭石,藥市多偽,釘赭石則不能偽,宜用釘赭石入藥。
(二三)保命丹(《本事方》)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分,用金銀花、薄荷煎湯送服。此方與唐代的方劑相似。四症八候無法考證。此方所有藥材都用一錢或五分,唯獨代赭石用一兩,分量搭配,頗有深意。這是因為單用赭石一味,具有重鎮功效,可以將厥陰上衝於腦部的血熱從下消散,但又不妨礙宣發太陽。觀察《直指方》,單用代赭石研末,用真金湯送服,小兒即腳腫,出現紅斑,急驚吊眼嘬口的症狀立刻痊癒。這充分證明了厥陰血熱從下消散的功效。
然而,市面上代赭石多為偽品,釘赭石則難以偽造,建議使用釘赭石入藥。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驚風,肢冷眼直,口噤流涎。
[藥品]虎睛(一對,安瓦上,以瓦蓋之,慢火逼干),硃砂(五錢),全蠍,麝香(各五分),天麻(一錢),蜈蚣(三條,去頭、尾、赤腳),腦子(三分)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豆大,瓦罐密貯。
[用法]每服三丸,薄荷蜜湯化下。
[詮義]虎睛之鎮心安神,與硃砂同功。孟詵謂主小兒熱痰驚悸,日華謂主驚啼、客忤、疳疾,《千金》之立虎睛湯丸以治狂邪,則皆鎮心安神之功也。合之腦、麝諸藥,亦主宣發太陽,故急、慢二驚之眼直口噤、肢冷流涎,為太陽閉塞之象,此方能治之,用治痙病,其效能可推也。
白話文:
治療小兒急慢驚風,四肢冰冷、眼睛直視、嘴巴緊閉流口水。藥方包括虎睛、硃砂、全蠍、麝香、天麻、蜈蚣、腦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豆粒大小的藥丸,密封保存。每次服用三丸,用薄荷蜜湯送服。虎睛和硃砂都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合用腦、麝等藥物,還能宣發太陽經氣。因此,此方能治療急慢驚風導致的眼睛直視、嘴巴緊閉、四肢冰冷流口水等症状,是治療痙攣疾病的有效方劑。
(二四)竹葉湯(《金匱》)
[原治主症]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
[藥品]竹葉(一把),葛根(三兩),防風,桔梗,桂枝,人參,甘草(各一兩),附子(一枚,泡),生薑(五兩),大棗(十五枚)
[製法]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
[用法]分溫三服,覆被汗出。
[加減法]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入前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白話文:
竹葉湯 (《金匱》)
**主治:**產後中風,發熱,臉色發紅,喘氣並伴隨頭痛。
藥材:
- 竹葉(一把)
- 葛根(三兩)
- 防風
- 桔梗
- 桂枝(二兩)
- 人參(一兩)
- 甘草(一兩)
- 附子(一枚,泡水)
- 生薑(五兩)
- 大棗(十五枚)
製法:
將以上十味藥材,用一斗水煮,至剩下二升半即可。
用法:
將藥液分三次溫服,蓋好被子,出汗為止。
加減法:
- 頸項僵硬者,可使用大附子一枚,打碎成豆粒大小,加入藥中,煮沸後去泡沫。
- 嘔吐者,可加半夏半升,洗淨後一同煎煮。
[詮義]此產後中風類痙,宣發太陽之劑也。陳修國註釋《金匱》,謂風為陽邪,不解即變為熱,熱甚則灼筋而成痙。先以此方溫散而折其勢,然則此方之桂枝、附子,非助熱而灼筋者乎。又仲景於頸項強,改用大附子一枚,則更助熱而灼筋矣。蓋陳氏不知風、寒同為冷空氣,流動為風、不流動為寒之原理。
故風寒外閉太陽,則有頭痛、面赤、頸項強,類似其痙之現象,宣發太陽,即所以治療此病也。而欲以治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之痙病,尚未合耳。
(二五)倉公當歸散
[原治主症]賊風口噤,角弓反張成痙。
白話文:
【解義】這是一種產後中風導致的痙攣症狀,是一種針對太陽經的治療方法。陳修國在注釋《金匱》時指出,風邪屬陽,若不能得到解決,就會轉化為熱邪,熱度過高會傷害筋絡,導致痙攣。因此,使用這種方劑可以溫和地疏散風邪,減輕病情。然而,這裏的桂枝和附子並不是為了加熱筋絡的藥物。如果根據仲景對於頸項強硬的情況,改用一枚大附子,反而可能會加熱筋絡。這是因為陳修國未能理解風和寒都是冷空氣,只是流動性不同而已。
因此,當風寒邪氣閉塞太陽經,會出現頭痛、臉紅、頸項強硬等類似的痙攣現象,通過發散太陽經的療法,可以治療這種疾病。但是,要將其應用於西醫的腦脊髓膜炎或國醫的痙病,還需進一步研究和討論。
【方名】倉公當歸散
【主要用途】治療因盜風引起的口噤、角弓反張所導致的痙攣。
[藥品]麻黃,附子,細辛,當歸,防風,香獨(各等分)
「製法]水煎服。
[用法]口不開者,撬口灌之,一服當蘇,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詮義]角弓反張,已成痙矣。而用藥則於麻、辛、防、獨、附子之中,加一味當歸以養榮,方法最妙,但必審其內無火熱之沖激,而外只有風寒之外閉者宜之。
(二六)華佗愈風散
[原治主症]背脊身反如弓,急救如神。並治婦人產後,中風口噤,手足瘛瘲。
[藥品]荊芥(三錢)
[製法]略炒為末。
[用法]用豆淋酒調服,婦人用童便調服。
白話文:
華佗愈風散
藥品:
- 麻黃
- 附子
- 細辛
- 當歸
- 防風
- 香獨(各等分)
製法:
- 水煎服。
用法:
- 口不能張開者,可用工具撬開嘴巴灌服。一服藥後即可甦醒,二服藥後輕微出汗,三服藥後大量出汗。
詮釋:
- 患者身體僵硬如弓,已經出現痙攣。此方選用麻黃、細辛、防風、香獨、附子,並加入當歸以滋養氣血,用藥方法非常巧妙。但必須注意,患者體內不能有熱症,且應確認是風寒外邪閉塞所致。
(二六)華佗愈風散
主治症狀:
- 背部和身體彎曲如弓,急救效果顯著。
- 也可用於治療產後婦女中風口緊閉、手足抽搐等症狀。
藥品:
- 荊芥(三錢)
製法:
- 輕微炒制成粉末。
用法:
- 用豆豉酒調服,婦女可用童便調服。
[制豆淋酒法]用黑大豆二升,熬令聲絕,酒二升,納鐺中急攪,以絹濾取清,頓服取汗。
[詮義]此方輕靈簡便。豆淋酒與童便,可以混合並服,不獨治產後中風之類症,而腦膜炎之輕症,亦有效驗。故此方主症之下,謂背脊身反加弓,急救如神也。
(二七)肘後蔥豉湯
[藥品]蔥白(一握),香豉(三合)
[製法]水煎,入童子小便一合。
[用法]日三服。
[詮義]此方與上方,同一機杼,但此方力量更勝,用治腦膜炎之輕者,常獲效果。
張璐玉曰:本方藥味雖輕,功效最著。凡虛人風熱,伏邪發溫,及產後感冒,無不隨手獲效。
白話文:
【製豆淋酒法】取黑大豆兩升,煮到沒有聲音為止,再加入兩升酒,迅速攪拌,用紗布過濾掉渣滓,一次飲用,以引出汗。
【解說】此方輕巧簡便。豆淋酒與童便混合服用,不僅能治療產後中風等病症,對於輕度腦膜炎也有很好的療效。所以此方主要的治療症狀是背部和脊椎變得像弓一樣,急救效果神速。
(二七)肘後蔥豉湯
【材料】蔥白(一把),香豉(三合)
【做法】用水煎煮,加入童子尿一杯。
【用法】每日服用三次。
【解說】此方與上一個方子原理相同,但其效力更強,常用於治療輕度腦膜炎,效果良好。
張璐玉指出:此方藥物雖然簡單,但療效顯著。對於虛弱人士的風熱、潛藏的邪氣引起溫病,以及產後感冒等情況,都能隨手獲得療效。
華岫云曰:在內之溫邪欲發,在外之新邪又加,蔥豉湯,最為捷徑,表分可以肅清。
(二八)天保采薇湯
[藥品]羌活,獨活,蒼朮,前胡,葛根,厚朴,黃芩,川芎,柴胡,半夏,枳殼,藿梗,芍藥(各一錢),升麻,陳皮,桔梗,甘草(各五分),生薑(一片),大棗(一枚)
[用法],水煎服。
[詮義]予居鄉村數十年,嘗見兒科醫用此方以治急驚初起屢效,意以風寒外閉,此方辛溫升散,則宣發太陽之表,漐漐汗出,故獲效也。究之,此方溫燥太過,雜亂無章,用治春季痙病及夏秋暑熱壞病變痙,無有不僨事者,學者慎之。
白話文:
藥品
羌活、獨活、蒼朮、前胡、葛根、厚朴、黃芩、川芎、柴胡、半夏、枳殼、藿梗、芍藥(各一錢)、升麻、陳皮、桔梗、甘草(各五分)、生薑(一片)、大棗(一枚)
用法
水煎服。
詮釋
我住在鄉村數十年,經常看到兒科醫生用此方治療急驚初起,效果屢試不爽。我想,這可能是因為風寒外閉,而此方辛溫升散,可以宣發太陽經脈的表氣,讓病人微微出汗,因此取得療效。仔細研究,此方溫燥過度,藥物混雜無序,用來治療春季痙病以及夏秋暑熱壞病變痙,都會無效,甚至造成不良影響,學習者務必謹慎。
(二九)栝蔞桂枝(《金匱》)
[特治主症]太陽病,其症備,身體強,兀兀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此湯主之。
[藥品]栝蔞根,桂枝,芍藥(各三兩),甘草,生薑(各二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水煮服,微汗出,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詮義]此方與下葛根湯,是治太陽風寒外閉,而非治厥陰火熱內沖也。唐容川謂仲景明明提出太陽病三字,又曰其症備,以見純是傷寒之痙,而為痙病門中主中之賓,故其方為治傷寒方,而非治痙病之正方。此論極是。然仲景曰身體強,兀兀然。兀者,鳥欲飛而伸頸之象,即強直也,是非但頭項強痛,而並一身四體俱強矣。
白話文:
栝蔞桂枝湯(《金匱要略》)
主治症狀:太陽病,症狀齊全,身體強硬,僵直不屈,脈象沉遲,這是痙攣的表現。此方主治此症。
藥品:栝蔞根、桂枝、芍藥(各三兩)、甘草、生薑(各二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水煮服用,微微出汗即可,不出汗者,稍作休息後,喝熱粥引發汗出。
詮釋:此方與葛根湯,皆用於治療太陽經風寒外閉,而非治療厥陰經火熱內攻。唐容川認為,仲景明確提出「太陽病」三個字,並說「其症備」,可見此症完全是傷寒導致的痙攣,是痙病門中重要的方劑,所以此方是治療傷寒的方劑,而非專門治療痙病的方劑。此論極為正確。然而,仲景又說「身體強,兀兀然」。「兀」字,是指鳥類欲飛而伸長脖子的樣子,也就是強直的意思。這表明不僅頭頸部強痛,而且全身四肢都強硬。
若純是太陽傷寒,脈當浮緊或浮緩,今其脈乃反沉遲,是有作痙之勢矣,故仲景曰此為痙,以見別於傷寒之太陽病也。故以栝蔞桂枝湯解之,不解則將近而為正式之痙病,當尋別法以治之也。
(三○)葛根湯(《金匱》)
[特治主症]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此湯主。
[藥品]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甘草(炙),芍藥(各一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製法]上以水煮麻黃、葛根,去沫,納諸藥煮,去滓。
[用法]溫服,覆取微似汗,不解,啜粥。
[詮義]此症寒冷外閉,則太陽之水液不行,故小便反少;太陽之寒冷外閉,則毛竅不開,阻塞肺管,故氣上衝胸。仲景提明太陽病,是既有頭項強痛之症,而又見口噤不得語,故斷之曰欲作剛痙。欲作者,猶未作也。故以葛根湯宣發太陽,而諸症自解矣。今之腦脊髓膜炎,每見火毒上衝咽喉,灼熱紅腫,頭即仰而不能俯,則當開泄厥陰,清降火熱。若徒宣發太陽,則嗌乾腫痛,往往增劇。
白話文:
主治症狀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此湯主治。
藥品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甘草(炙),芍藥(各一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製法
以上藥材用水煮麻黃、葛根,去泡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去藥渣。
用法
溫服,覆蓋取微似汗,不解,喝粥。
詮釋
此病症是寒邪外閉,太陽經的水液無法運行,所以小便反少;太陽經的寒邪外閉,毛竅不開,阻塞肺管,所以氣上衝胸。仲景明確指出太陽病,既有頭項強痛的症狀,又見口噤不得語,所以斷定是將要發作剛痙。欲作,是指還沒發作。所以用葛根湯宣發太陽經,諸症自然就會解除。現在的腦脊髓膜炎,常常表現為火毒上衝咽喉,灼熱紅腫,頭部仰起不能低頭,則應當開泄厥陰,清降火熱。如果只宣發太陽經,則會使咽喉乾燥腫痛,反而加重病情。
故治今之腦脊髓膜炎者,宣發太陽,只得在表一面治法也。
(三一)平痙解疫湯(秦伯未)
[特治主症]此方適應於腦膜炎之初起,有惡寒身熱等之表症者。
[藥品]葛根,桑葉,白芍(各二錢),麻黃(八分),桂枝(一錢),滁菊,瓜蔞,連翹(各三分),杏仁(四錢),防風(一錢五分)
[用法]汗多,去麻黃;內熱重,加蘆根一兩,水煎服。
白話文:
故治今之腦脊髓膜炎者,宣發太陽,只得在表一面治法也。
因此治療現在的腦脊髓膜炎,應該以宣發太陽之法,僅從表證着手治療。
[特治主症]
此方適用於腦膜炎初期,出現惡寒、身熱等表症者。
[藥品]
葛根、桑葉、白芍(各二錢)、麻黃(八分)、桂枝(一錢)、滁菊、瓜蔞、連翹(各三分)、杏仁(四錢)、防風(一錢五分)
[用法]
若患者汗多,則去掉麻黃;若內熱重,則加蘆根一兩,水煎服。
[詮義]此方即前仲景栝蔞桂枝湯與葛根湯,減去生薑、大棗、甘草,而加入菊花、桑葉、連翹,溫涼合併,變作辛平,可謂善於化裁者。以治痙病初起惡寒身熱之表症,可取用之。
(三二)顧氏四期方(顧時雨)
(1)惡寒期:此症初起,必先惡寒,甚則發抖,頭部兩太陽或脹或痛,或脹而且痛,或連及後腦皆痛,渾身骨節酸楚,呵欠,口淡或苦或燥,表皮微熱。以六經論,此時正是太陽之表症,病在最淺層,當速與下方取汗,汗出則解,病亦隨之而愈。
[藥品]炙麻黃(三分),杏仁(三錢),炙草(六分),葛根,秦艽(一錢五分)
白話文:
詮義:
此方即前仲景的栝蔞桂枝湯和葛根湯,去除生薑、大棗、甘草,並加入菊花、桑葉、連翹,溫涼結合,轉為辛平,可謂善於化裁。用於治療痙病初起時的惡寒發熱等表症,可取用之。
(三二)顧氏四期方(顧時雨)
(1)惡寒期:
此症初起,必然先出現惡寒,嚴重者甚至發抖,頭部兩太陽穴或脹或痛,或脹痛並存,或痛及後腦,全身骨節酸痛,打呵欠,口淡或苦或燥,皮膚微熱。根據六經論,此時正是太陽經的表症,病邪處於最淺層,應當迅速服用下方藥物,引發汗出,汗出則病解,病也隨之痊癒。
藥品:
炙麻黃(三分),杏仁(三錢),炙甘草(六分),葛根,秦艽(一錢五分)
[說明]此方用張仲景之麻黃加減而成。若病者覺後腦痛,方中加膽草二分,川連三分;口苦口乾口燥,加入淡芩一錢,茅根三錢;舌苔厚膩,終日不知飢餓,加楂炭三錢,枳實炭一錢;小溲短赤,加赤苓三錢,方通一錢。藥後溫覆取汗,若予粥湯則更佳,但以周身微汗為度,萬不可覆被過厚,使病者大汗淋漓,大汗淋漓,病反不除,且有熱勢加甚之流弊,願病家注意及之。夫此症多數從春溫轉屬而成,非病理所特發的。
而春溫之惡寒期,為時甚暫,病家往往不及醫治,不治則發熱,其症狀及治法如下。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根據張仲景的麻黃湯加減而成的。如果病人覺得後腦勺痛,就加膽草二分,川連三分;如果口苦口乾口燥,就加淡芩一錢,茅根三錢;如果舌苔厚膩,整天不知道餓,就加楂炭三錢,枳實炭一錢;如果小便短赤,就加赤苓三錢,方通一錢。藥後要溫覆取汗,最好喝粥湯,但以周身微汗為度,千萬不要蓋得太厚,讓病人大汗淋漓,因為大汗淋漓會讓病情反而不能消除,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希望病人家屬要注意這一點。這種病症大多是由春溫轉變而來的,不是突然發生的。
而春溫的惡寒期時間很短,病人往往來不及治療,不治療就會發熱,其症狀和治療方法如下。
[詮義]痙病之發生於春季,外則宣發太陽之表,內則開泄厥陰之裡,予之三十年前研究所得者,爾時不知西醫之有腦脊髓膜炎也。今春長沙市發生腦脊髓膜炎,察其症情,一一與國醫之痙病吻合。顧氏之第一、第二療法,則用仲景之麻黃、葛根、青龍等方,固為宣發太陽之表,而一覺後腦疼痛,即加入膽草、芩、連等藥,為開泄厥陰之裡。遙隔萬里,得一氣求聲應之友,不知景仰之何似也。
但國醫痙病,為氣候病理之所特發,而謂為多數溫病轉屬,亦猶夫人之見。故謂痙病初起,只知在太陽最淺一層,而不知為厥陰之大熱內沖,然一覺後腦疼痛,不重加麻、桂、葛根與附子,而必用膽草、芩、連者,蓋知此當然而不知此所以然,故不能申說病源之所在也。予之初診是病,亦固若是,嗣後屢診而屢研究之,乃知病源之所在,則宣發太陽、開泄厥陰,為治痙家之要素焉。
白話文:
詮義
痙病發生於春季,外在則宣發太陽之表,內在則開泄厥陰之裡。這是三十年前我研究所得的結果,當時並不知道西醫的腦脊髓膜炎。如今長沙市發生腦脊髓膜炎,觀察其病症,一一與國醫的痙病相符。顧氏的治療方法第一、第二,採用仲景的麻黃、葛根、青龍等方劑,正是宣發太陽之表;而患者一覺之後腦部疼痛,則加入膽草、芩、連等藥物,用以開泄厥陰之裡。相隔萬里,卻能得到與我意見相符的友人,真是令人敬仰!
然而,國醫的痙病,是氣候病理的特發疾病,有人說多數是溫病轉屬,這也像婦人之見。因此,很多人只知道痙病初起時,病邪在太陽經最淺的一層,卻不知道厥陰經的熱氣已經內沖。當患者一覺後腦部疼痛,他們不加重麻黃、桂枝、葛根與附子,反而使用膽草、芩、連,這說明他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法說明病源所在。我初次診治此病時,也是如此,後來多次診治,不斷研究,才明白病源所在,宣發太陽、開泄厥陰,是治療痙病的關鍵。
(2)發熱期:惡寒之後,繼以發熱,噁心嘔吐,移時熱壯,有汗或無汗,躁熱口渴,引飲無度,水入即嘔,氣粗而喘,小溲短赤,兩目漸漸無神,脈洪而躁,舌絳苔干,頭痛加盛,結喉旁人迎脈管跳動,不惡寒而反惡熱。此時之治法,當分兩種:一為有汗之治法,一為無汗之治法。有汗之治法,用葛根芩連為主,擬方如下:
葛根(一錢五分),茅根(四錢),膽草(四分),桑葉,杏仁(各三錢),淡芩(一錢),川連(三分),蘆根(一兩),炙草(六分)
[說明]壯熱口燥甚者,必見津干,可加花粉一錢;後腦痛甚者,膽草可加重至七分。藥後如其見效,病必熱勢退減,噁心稀少,口燥漸潤,脈靜而和,舌絳漸淡。否則從速延醫,尚再因循生誤,病即入於危險。無汗之治法,常以大青龍湯為主。擬方如下:
白話文:
發燒階段:一開始感到寒冷,之後開始發燒,伴隨噁心嘔吐,過一陣子後燒得更厲害,可能出汗也可能不出汗,感到燥熱口渴,一直想喝水,但喝了就吐,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尿量少顏色深,眼睛逐漸無神,脈搏有力而跳動頻繁,舌頭紅且乾燥,頭痛加重,脖子兩側的血管跳動明顯,不再怕冷反而怕熱。此時的治療方法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汗的治療方法,一種是無汗的治療方法。有汗的治療方法,以葛根芩連為主,藥方如下:
葛根(一錢五分),茅根(四錢),膽草(四分),桑葉,杏仁(各三錢),淡芩(一錢),川連(三分),蘆根(一兩),炙草(六分)
[說明] 如果燒得很厲害,口很乾燥,一定是津液不足,可以加花粉一錢;如果後腦勺疼痛很厲害,膽草可以加重到七分。服藥後如果見效,病人的發燒情況應該會減輕,噁心嘔吐次數減少,口乾慢慢變濕潤,脈搏變得平穩和緩,舌頭顏色也會慢慢變淡。如果沒有效果,要馬上找醫生,不要再拖延,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無汗的治療方法,通常以大青龍湯為主。藥方如下:
生麻黃(四分),生石膏,膽草,杏仁,桑葉,茅根(各三錢,去心),川連(四分),炙草(六分),葛根(一錢五分),蘆根(一兩,去節),薄荷(一錢,後入)
[說明]藥後當令周身出汗,得汗則熱當退,煩躁當安,氣喘當平,如此現象,即是病退。若不爾,從速延請良醫診察,因病愈之機會,不可失去,一失即難於挽救。且此病為期甚短,自起病以迄臨危,中間經過時刻僅二十四鍾,多則亦不過延至三十六鍾,或四十八鍾而已。
[詮義]顧氏之論腦脊髓膜炎,而有惡塞之期,而有發熱之期,而有危險之期,而有不治之期,正予之所謂亞急性與續發性者,固有此種種症候也。惟為期最短六語,乃合予之所謂最急性痙病,性極迅速,一時暴發即斃,不斃則延長亦不過一二日。顧氏所謂經過時刻二十四鍾,或三十六鍾至四十八鍾者是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記載了一種中藥方,以及對某種疾病的描述。藥方主要針對發熱、煩躁、氣喘等症狀,而疾病則很可能是腦脊髓膜炎。古文強調了及早診治的重要性,並指出這種疾病的發病速度很快,患者必須在短時間內接受治療才能提高生存率。
這段古文也提到了古人對疾病的認識,他們觀察到疾病的發展過程,並將其分為不同的時期,這與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但古人的治療方法和現代醫學相比,顯然落後很多。
若當一時猝發之時,以針刺病者之手指爪甲或曲池、委中諸穴,無血則死,國醫所謂內閉外脫,無從救療;有血則生,以飛龍奪命丹或混合紫雪灌服之。須臾汗出或嘔瀉,即為可愈之病。若汗後發生煩躁喘促,是為汗之不得其法,亦非不死之症,從厥陰開泄之,則喘促即平矣。
若初起而惡寒發熱、頭痛嘔惡,此皆痙之前驅症候,治之得法,未必成痙。夫痙病必須頸項強、背反張,方為國醫督脈之病,方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顧氏所謂惡寒之期固不是痙病,而發熱之期亦未必是痙病。必至此脈洪躁,結喉兩旁人迎跳動,則熱毒上衝。而西醫之腦脊髓膜炎,乃得有此種現象。
白話文:
第一段
如果在突然發病的時候,用針刺病人的手指甲或曲池、委中這些穴位,沒有流血就代表病人會死亡。這是因為按照中醫理論,這是「內閉外脫」的狀態,無法救治。如果有流血,就代表病人有生存的希望,可以服用「飛龍奪命丹」或混合紫雪丹灌服。很快病人就會出汗或嘔吐,這就代表病症可以治癒。
如果出汗後出現煩躁喘不過氣的情況,這是因為出汗的方式不正確,但也不代表一定會死。可以從厥陰經開泄,這樣喘不過氣的狀況就能緩解。
第二段
如果剛開始出現惡寒發熱、頭痛嘔吐,這些都是痙攣的前兆症狀。如果治療得當,不一定会發展成痙攣。
真正的痙攣病,必須表現為頸項僵硬、背部反張,這才是中醫所說的「督脈病」,也符合西醫的「腦脊髓膜炎」。顧氏所說的惡寒期,不一定就是痙攣病,發熱期也未必是痙攣病。只有當脈象洪大躁急,脖子兩側的人迎脈跳動,才代表熱毒上衝。西醫的腦脊髓膜炎,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降以大劑苦寒,如龍膽、芩、連之類,從厥陰開泄之,無不立效。若其表未解,則仍兼以宣發太陽之藥,但當用辛香芳涼以橫散,不當用辛溫升散以豎開。斯時也,葛根、防風一派豎升之藥,皆為所忌,不似第一期時代,猶可勝葛根、防風之辛溫升散也。若不顧熱毒上衝,而再用辛溫升散之劑,則腦脊髓膜炎從此成矣。
此立方所以必貴選藥也。
(3)危險期:發熱期治之不得法,或未經醫治,則熱不得退,不退剛傳入神經系。就病理言,凡熱皆上行。上行則侵入腦部。延髓為神經總彙之區,熱邪上行,則神經受其熏炙而緊張,平常工作,頓失常態,且一切均不由自立。此時即見頸項強直,甚則頭向後反,此即腦脊髓膜炎所致。
白話文:
(1)
如果使用大劑量的苦寒藥物,例如龍膽、黃芩、黃連等,從厥陰經入手,進行瀉下治療,效果都很顯著。但如果患者的表證尚未解除,就應該同時使用宣發太陽經的藥物,但必須使用辛香芳涼的藥物橫向散熱,不能使用辛溫升散的藥物直線向上發散。此時,葛根、防風等向上升散的藥物都應該忌用,不像第一階段可以克服葛根、防風等辛溫升散藥物的影響。如果忽視熱毒上衝,再次使用辛溫升散的藥物,就可能導致腦脊髓膜炎的發生。
(2)
因此,配製藥方時,必須非常重視選藥。
危險期
如果發熱期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或者沒有接受治療,熱邪就會持續不退,進而傳入神經系統。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熱邪都具有向上行走的特性。熱邪上行就會侵入腦部。延髓是神經系統的總匯區域,熱邪上行就會熏炙神經,導致神經緊張,正常功能失常,一切活動都無法自主控制。此時就會出現頸項強直,嚴重者甚至頭部後仰,這就是腦脊髓膜炎的症狀。
其神志昏糊,即知識神經受病之見端;手足痙攣,運動神經亦病;其目睛上視或歧視,或牙關勁強而不得開張者,則滑車神經並頰神經皆病矣。發熱期未見神經症時,以退熱為先務,熱退即可無事。此時熱雖壯,當以弛緩神經為最要,發熱一層,反居於次要地位。故此時用藥,當以弛緩神經為首要之圖,苦寒降熱,亦不可少。
如此乃為合法。方用犀角地黃湯為主。
犀角尖(三分,磨沖),膽草(六分),川連(三分),鮮生地(六分),滁菊(三錢),歸身(四錢),蠍尾(二分,去毒,炙,研沖),赤芍(一錢五分),迴天再造丸(一粒,藥化服),安腦丸(一粒,藥化服)
白話文:
病人意識不清,代表腦神經受損;手腳抽筋,則運動神經也出問題;眼睛往上看或斜視,或者嘴巴緊閉打不開,說明滑車神經和頰神經都生病了。發燒初期還沒出現神經症狀,要先退燒,退燒後就沒事了。即使現在發燒很嚴重,也應該以放鬆神經為首要目標,退燒反而次要。因此用藥時,首要目的是放鬆神經,清熱解毒的藥物也不能少。
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方劑以犀角地黃湯為主,藥方如下:
犀角尖(三分,磨成粉末),膽草(六分),川連(三分),鮮生地(六分),滁菊(三錢),歸身(四錢),蠍尾(二分,去毒後炙烤研磨成粉末),赤芍(一錢五分),迴天再造丸(一粒,藥化服),安腦丸(一粒,藥化服)。
[說明]此時期之神經症,每多陣發性,倘一劑不知,可照方連服二三劑,每劑分三次服,每服隔半時或一小時,只服頭煎,不服二煎。病重而痙攣頻作者,第一劑中,當加羚羊三分磨沖,第二、第三劑去之,因羚羊只可偶用、少用,不可常用、多用。如此施治,輕者二劑當效,重者三劑甚效。
若不見效,當以虎骨、天麻、獨活、防風、人參鬚、西洋參、蚤休等,酌量使用,以救危急。惟分量之多寡,與此時之辨症用藥,頗費斟酌,非病家之有醫藥常識者,當不能任意亂投。
白話文:
這時期的神經病症,通常會反覆發作。如果第一劑藥沒效果,可以按照藥方連續服用兩到三劑,每劑分成三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半小時或一小時,只喝藥的第一煎,不要喝第二煎。如果病情嚴重且經常抽搐,第一劑藥中可以加入三分磨碎的羚羊角,第二、三劑就不用加了,因為羚羊角只能偶爾使用,不能經常或過量使用。這樣治療,輕症服用兩劑藥就會見效,重症服用三劑藥效果就更明顯。
如果藥效不好,可以考慮加入虎骨、天麻、獨活、防風、人參鬚、西洋參、蚤休等藥材,根據病情酌量使用,以應急救治。不過,藥材的劑量和用藥種類要根據病症謹慎選擇,不是懂醫藥的人,不要隨便亂用藥。
[詮義]國醫之痙病,必須如顧氏之第三期危險,乃得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如第一期、第二期尚未發生痙病之主要症狀,只得為腦脊髓膜炎之前驅症候,如無此第三期之危險,則西醫所謂感冒疑似症,蓋疑似腦膜炎而實際感冒也。況西醫以吸取脊髓之混濁、培養細菌為憑證,即有項強背反,極似腦膜炎,而不以為腦膜炎。
雖西醫細菌之說不足憑證,但必如顧氏之第三期危險,乃為正式之痙病,若無此正式症狀,則不得謂之腦膜炎也。其用藥亦必如顧氏之犀角地黃湯,加蠍尾、羚羊角,乃為正式痙病之主劑;獨活、防風辛溫之升散,終嫌未妥。病勢至此,血熱再無上衝之餘地,《內經》高者抑之,抑之不暇,況揚之乎。
白話文:
【解讀】在中醫學術中,"痙病"與"腦脊髓膜炎"是兩個不同的疾病。若根據顧氏的理論,如果一個人的病症發展到第三期的危險階段,那麼這就等同於西醫學的腦脊髓膜炎。如果在疾病的初期(第一期和第二期),還沒有出現痙病的主要症狀,那麼這只可視為腦脊髓膜炎的前期症狀。若無此第三期的危險階段,那麼西醫所稱的疑似感冒或疑似腦膜炎的情況,實際上可能只是感冒而已。
此外,西醫診斷腦膜炎的依據是通過抽取脊髓液來檢測是否有混濁及細菌的存在,即使某些症狀類似腦膜炎,但如果沒有確切的細菌證據,還是不能被診斷為腦膜炎。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只有當病情發展到顧氏所描述的第三期的危險階段,纔可確認為正式的痙病。如果沒有這個正式的症狀,就不能下腦膜炎的診斷。治療方法應該使用顧氏的犀角地黃湯,加上蠍尾和羚羊角作為主藥。而獨活和防風雖然具有辛溫的性質,能夠發散風寒,但並不是最佳選擇。到了這種情況,血液中的熱氣已經無法再向上衝,按照《內經》的原則,應該是抑制熱氣,而不是使其升發。
若蚤休清熱降逆,消炎退腫,又為治痙之要藥,勝於西醫血清者多矣,此立方之所以必須有法,而選藥得當也。
(4)不治期:在危險期中,尚能設法挽回,其結果可得十愈六七;及至不治,簡直束手無策。因此時之見症,悉屬敗象。如唇焦舌黑,齒乾如枯骨,頭向後反,身體成弧形式,手足踡縮,時作痙攣,口不能言,卻作馬鳴,或滿口糜爛,臭不可近,頭部身部隱隱見紫紅斑紋,神志全不清,或氣喘不能自續,或大汗淋漓,脈搏悉亂,心、肺、腦三臟皆壞,此為必死之候,雖華佗再世,亦當敬謝不敏矣。故名之曰不治期。
[詮義]此顧氏第四期不治之痙病,非盡不能治也。齒乾,唇焦,舌黑,或滿口糜爛,臭不可近,頭部身部隱隱見紫紅斑紋,此為溫熱暑疫嘗有之症狀,然不可治者。若頭向後反,身體成弧形式,手足踡縮,是作痙攣,口不能言,此為痙病正式之症狀,亦非盡不可治者。
白話文:
蚤休這味藥物,具有清熱降逆、消炎退腫的功效,並且對於治療痙攣疾病尤其重要,其療效遠超西醫的血清治療。這表明瞭方劑制定的必要性以及選擇藥物的重要性。
(4) 不治期:在疾病的危急階段,仍有可能採取措施來輓回,最終可以獲得六到七成的痊癒率;但一旦進入無法救治的階段,就完全束手無策。此時的症狀全部呈現衰敗的跡象。例如,嘴脣乾燥、舌頭變黑,牙齒乾裂如同枯骨,頭部向後傾斜,身體呈現弧形,手腳蜷曲,時常發生痙攣,無法說話,反而發出馬鳴般的聲音,或者口腔內嚴重潰瘍,惡臭難聞,頭部和身體出現隱隱的紫紅色斑紋,意識模糊,或者呼吸困難,汗水淋灕,脈搏紊亂,心、肺、腦三個主要器官均已損壞,這就是必死的徵兆,即使是華佗再世,恐怕也難以施展妙手回春之術。因此,我們稱之為「不治期」。
【解說】顧氏所描述的第四期不治的痙病,並不是完全沒有治療希望的。例如,牙齒乾裂、嘴脣乾燥、舌頭變黑,或是口腔潰瘍、惡臭難聞,這些都是熱毒暑疫的常見症狀,但並非無藥可救。然而,當出現頭部向後傾斜、身體呈弧形、手腳蜷曲、無法說話等痙攣現象時,這纔是典型的痙病症狀,並非完全無法治療。
惟作馬鳴,或作他畜鳴,痙之終期,多不可治,而痙之初期未必不可治也;大汗淋漓,脈搏悉亂,痙之終期,多不可治,而痙之初,期未必不可治也;至神全不清,氣喘不能自續,則死者多而愈者少矣。若謂心、肺、腦三臟皆壞,為必死之候,此西醫模糊影響之談,在他解剖生理上,毫無確證之事實。蓋人身生理關鍵,全系之於呼吸,呼吸停頓,肺絕而諸臟器官皆死。
西醫以肺與心、腦,並列為三死門,非特生理無所繫統,而心、腦之關鍵,果何在耶,予早已辨之於《余氏醫述駁議》中矣。
(三三)菊花達巔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病初起,頭痛如劈,項微強,背不痙急,四肢柔和者,此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病人發出馬叫聲或其他動物叫聲,痙攣已到後期,大多數情況下無法治療,但痙攣初期不一定不能治。如果病人大量出汗、脈搏紊亂,痙攣已到後期,大多數情況下無法治療,但痙攣初期不一定不能治。如果病人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無法自行呼吸,則死亡者多,而痊癒者少。如果說心、肺、腦三臟都壞了,就是必死之症,這是西醫模糊概念的影響,在他們解剖生理學上,並沒有確切的證據。因為人體生理的关键在于呼吸,呼吸停止,肺部停止運作,所有器官都會死亡。
西醫把肺、心、腦並列為三死門,不僅生理學上缺乏系統性,而且心、腦的关键究竟在哪裡?我早已在《余氏醫述駁議》中解释了。
菊花達巔湯專治病人剛發病時,頭痛如被劈開般,脖子略微僵硬,背部不痙攣,四肢柔軟的情況。
[藥品]甘菊花,冬桑葉,蒼耳子,穭豆衣,蔓荊子,明天麻,苦丁茶(各一錢),石決明(六錢),薄荷葉(八分),酒白芍(二錢),嫩鉤藤(二錢,後入)
明麻、鉤藤、蒼耳、苦丁,皆為治痙妙藥。此方重用石決明一味,則於辛散太陽之中,即能兼顧厥陰,此方之所以能治痙病初起也。現在社會,一般青年,凡有感冒,即覺頭痛如劈,此方總屬得宜。
白話文:
這是一個中藥方劑,包含甘菊花、冬桑葉、蒼耳子、穭豆衣、蔓荊子、天麻、苦丁茶、石決明、薄荷葉、酒白芍和嫩鉤藤等藥材。其中,天麻、鉤藤、蒼耳、苦丁都是治療痙攣的有效藥物。這個方子特別強調使用石決明,因為它能夠在辛散太陽之氣的同時,也兼顧厥陰,從而有效治療痙攣初期症狀。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感冒就頭痛欲裂,這個方子對他們來說非常合適。
(三四)羚羊舒痙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疫痙初起,先呼頭痛如劈,旋昏僕不省人事,手厥冷,足踡曲,項強,背反張,脈弦細或沉細數者,此湯主之。
[藥品]羚羊角尖(三分,菊花露磨沖,或用片煎服),粉葛根,荊芥穗,廣鬱金(各一錢五分),淡豆豉,生石膏(各三錢),川連(酒炒),薄荷葉(各八分),甘菊花,生白芍(各二錢),川桂枝(四分),蔥白(三寸),玉樞丹(八分,化服)
[製法]水三碗,煎一碗,勿泄氣。
白話文:
羚羊舒痙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
瘟疫所致的痙攣剛開始發作,病人先會喊頭疼,感覺頭像要裂開一樣,接著就昏迷不醒人事,手冰冷無力,腳蜷縮起來,脖子僵硬,背部反弓,脈搏弦細或沉細而數,這種情況,服用此湯可以治療。
藥品
羚羊角尖(三分,用菊花露研磨成粉沖服,或用切片煎服),粉葛根,荊芥穗,鬱金(各一錢五分),淡豆豉,生石膏(各三錢),川連(用酒炒過),薄荷葉(各八分),甘菊花,生白芍(各二錢),川桂枝(四分),蔥白(三寸),玉樞丹(八分,烊化後服用)
製法
用水三碗,煎煮至一碗,不要讓藥液揮發蒸散。
[用法]羚羊角磨汁,放碗中衝服。玉樞丹,先用水送下。有痰聲者,加鮮菖蒲一錢,竹茹二錢;舌糙者,陰傷也,去桂枝,加花粉、玄參、鮮生地各三錢;口氣臭者,疫氣盛也,去桂枝,加板藍根六錢,人中黃六錢。
[詮義]此方與前方同是一樣用意,但前方妙在石決明鎮降,此方妙在玉樞丹開泄。用治亞急性之痙病初步,未為不可,然其特治主症之下,先呼頭痛如劈,旋即昏僕不省人事,以致厥冷踡曲,項強背反,諸症蜂起,例在最急性痙病之內。但最急性痙病初起,往往體厥脈伏,而此條脈沉細弦數,猶有熱毒外出之端倪,非全伏也。
白話文:
用法
將羚羊角磨成汁液,放入碗中直接服用。玉樞丹則先用水送服。若有痰聲者,再加入鮮菖蒲一錢,竹茹二錢;若舌頭粗糙者,屬於陰虛,需去除桂枝,加入花粉、玄參、鮮生地各三錢;若口氣臭者,則是疫氣盛,需去除桂枝,加入板藍根六錢,人中黃六錢。
詮義
此方與前方的用意相同,但前方的妙處在於石決明鎮降,而此方的妙處在於玉樞丹開泄。此方可用於治療亞急性痙病初期,並非不可,但它特別針對主症,即先出現頭痛如劈裂,隨即昏迷不省人事,甚至出現四肢厥冷蜷曲、項強背反等症狀,這些症狀都屬於最急性痙病的範疇。然而,最急性痙病初期,患者往往體虛脈伏,而此方的脈象沉細弦數,仍有熱毒外出的跡象,並非完全伏脈。
然症已至神昏,不省人事,治當以飛龍奪命丹或紫雪,開竅醒神為急務,此方淺膚,殊難獲效。
(三五)羚羊熄風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疫痙獨頭痛如劈,悽慘呼號,入夜更甚,內熱口渴,脈象弦數,舌苔薄黃。春月感受疫氣,挾風火上旋清空,久必昏厥也。宜服此藥。
[藥品]羚羊角(三分,銼粉,菊花露先化服),甘菊花,粉丹皮,天花粉,肥知母,青蒿(各一錢五分),大生地(三錢),薄荷,鮮菖蒲(各八分),炒黃芩,蒼耳子(各一錢),炒赤白芍(各一錢),玉樞丹(八分,化服)
白話文:
病人已經昏迷不醒,必須緊急使用飛龍奪命丹或紫雪開竅醒神,但這兩種藥方效果淺顯,恐怕難以奏效。
嚴蒼山所創的羚羊熄風湯,專治疫病引起的痙攣性頭痛,症狀是頭部如被劈開般劇痛,患者痛苦哀嚎,入夜症狀加重,口渴內熱,脈象弦數,舌苔薄黃。這是因為春季感受疫氣,風火上攻,久而久之便會昏厥。服用此藥可以治療。
藥材包括:羚羊角(三分,研磨成粉,用菊花露化服)、甘菊花、丹皮、天花粉、知母、青蒿(各一錢五分)、生地黃(三錢)、薄荷、鮮菖蒲(各八分)、炒黃芩、蒼耳子(各一錢)、炒赤白芍(各一錢)、玉樞丹(八分,化服)。
[用法]羚羊角粉,用菊花露先化服。余藥,如法煎服。
[詮義]辛涼香散,妙在玉樞丹開泄厥陰。此方能治亞急性痙病,非獨可治頭痛也。內熱口渴,用知母、花粉以清陽明,而脈象弦數,入夜病盛,不如用龍膽、黃連以瀉厥陰也。況嚴氏謂春日感受疫氣,狹風火而上旋清空,發生頭痛昏厥,猶當從厥陰以清降風火,但既感受疫氣,而又必挾風火,然則疫氣不能發生頭痛昏厥,而發生何病耶。予以為嚴氏此條諸症,皆系厥陰伏熱所致。
頭痛夜甚,病久昏厥,為厥陰症;脈象弦數,為厥陰脈,嚴氏謂風火上旋則可也,謂之疫氣而挾風火,則不無語弊耳。
白話文:
[用法]
羚羊角粉,先用菊花露化開後服用。其他藥物,依相同方法煎煮服用。
[詮義]
此方藥性辛涼香散,其精妙之處在於玉樞丹能開泄厥陰。此方能治療亞急性痙攣病,不僅可以治頭痛。若內熱口渴,可用知母、花粉來清熱陽明經,而脈象弦數,入夜病症加重,則不如用龍膽、黃連來瀉厥陰經。況且嚴氏所言春日感受疫氣,狹風火而上旋清空,引發頭痛昏厥,應當從厥陰經入手清降風火。但既感受疫氣,又必挾帶風火,那麼疫氣又為何不能引發頭痛昏厥,反而會引發其他病症呢?我認為嚴氏所述的這些症狀,都是由厥陰經伏熱所導致。
頭痛入夜加重,病久昏厥,屬於厥陰經病症;脈象弦數,屬於厥陰經脈象。嚴氏認為風火上旋就能引發這些症狀,說是由於疫氣挾帶風火,這就不免有些語弊了。
(三六)薛氏慢驚方(薛立齋)
[藥品]人參,白朮,泡姜,炙草,歸身,酸棗仁,天麻,茯苓,廣皮,生薑,大棗
[用法]厥冷,加附子;泄瀉,加煨肉果。水煎服。
[詮義]薛氏自注,謂慢驚一症,古無是名,既慢矣,又何驚哉。是症或因大病過服涼藥,或因痘後元氣未復,或因傷寒吐瀉,以致脾虧胃弱,古人謂之慢脾風。其症則四肢厥冷,脈細或伏,面色青㿠,睡而露睛,或額汗不語,或瀉不止者皆是。蓋此症無風可祛,無痰可逐,無驚可療,治法溫補,急挽元陽。
今之欲用溫補以療痙病者,必須如薛氏如是議病,如是認症,而後不致僨事耳。
白話文:
薛氏慢驚方(薛立齋)
**藥品:**人參、白朮、泡姜、炙甘草、當歸、酸棗仁、天麻、茯苓、廣皮、生薑、大棗
**用法:**若患者手腳冰冷,可加入附子;若患者腹瀉,可加入煨肉果。將藥材水煎服用。
**詮釋:**薛氏自註,認為「慢驚」這種病症,在古籍中並無記載,既是慢性的,又何來驚厥呢?這個病症可能是因大病後過度服用寒涼藥物,也可能是因出痘後元氣尚未恢復,或因傷寒導致嘔吐腹瀉,而導致脾胃虛弱,古人稱之為「慢脾風」。
其症狀表現為四肢冰冷、脈搏微弱或摸不到、面色蒼白青紫、睡覺時眼睛外露、或額頭冒汗不說話、或腹瀉不止等。由於這個病症並無風邪可驅、痰濕可化、驚厥可治,所以治療方法應以溫補為主,急需補充元氣。
現在有些人想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痙攣病症,就必須像薛氏一樣,仔細分析病情,準確辨識症狀,才能避免造成醫療上的錯誤。
(三七)加味理中湯(莊在田)
[藥品]野黨參,川萸肉(各二錢),生白朮,甘杞子,生地黃(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破故紙(二錢),淡乾薑,淡附片(各八分),全當歸(一錢五分),上肉桂(八分)
[用法]無泄瀉者,去故紙、萸肉;汗多,加白芍、五味。水煎,日服一劑。
[詮義]此溫斂脾腎之劑,力量雄厚,非上方所及。
(三八)烏蠍六君子湯
白話文:
三七 加味理中湯 (莊在田)
藥品:
- 野黨參,川萸肉(各二錢)
- 生白朮,甘杞子,生地黃(各三錢)
- 炙甘草(一錢)
- 破故紙(二錢)
- 淡乾薑,淡附片(各八分)
- 全當歸(一錢五分)
- 上肉桂(八分)
用法:
- 若無腹瀉者,去掉破故紙和萸肉。
- 若出汗較多,可加白芍和五味子。
- 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劑。
詮義:
此方溫和收斂脾腎,藥力強大,非一般方劑所能比擬。
三八 烏蠍六君子湯
[原治諸症]風痰嘔逆,肢冷,面青作搐。
[藥品]川烏頭附(泡,炙),人參,白朮,半夏,茯苓(各三錢),全蠍(一錢五分),廣皮,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四枚)
[用法]水煎服。
[詮義]此即六君子湯加烏頭、全蠍,用治痙病,而內無實熱者宜之。
(三九)薖叟和陽舒痙湯
[特治主症]痙病經過日久,熱退神清,頸項猶強,背尚反張,身體不仁,眼時上翻。
[藥品]生黃耆(五錢),當歸(三錢),生薑(一錢),大棗(三枚),北芥子(一錢,炒),石乳香(三錢,炒),白蒺藜(五錢),羚羊角(四分),雞矢白,白丁香,兩頭尖,晚蠶砂(各一兩)
白話文:
薖叟和陽舒痙湯專治痙病經過一段時間後,熱退神清,但頸項依然僵硬,背部仍反弓,身體麻木,眼睛偶爾往上翻的情況。藥方包含黃耆、當歸、生薑、大棗、炒芥子、炒石乳香、白蒺藜、羚羊角、雞矢白、白丁香、兩頭尖、晚蠶砂等藥材。
[製法]羚羊角,銼粉,沖服。四矢,酒浸絞汁,沖服。余藥均用水煎。
[用法]徐徐服之,日盡一劑。
[詮義]予憶二十年前,陳姓童男,入春發痙,至夏不愈,頸項猶強,背尚反張,兩目時翻,一身不仁,予處此方而愈。嗣有同姓男童,患痙如是,服之亦痊。迄今思之,痙病初起,涼藥久服,腦腔中之水液、血質凝結未散,西醫所謂結核性腦膜炎者近是。《神農本草經》謂黃耆治久敗瘡,則有排膿化腐之功,而腦腔中之結核,何患其不能消化。
故以黃耆為主,合之當歸、生薑、大棗,則補助營衛,調節溫度;合之芥子、乳香,則消化水液、血質之凝結;合之羚羊、蒺藜,則通泄脈絡之滯塞。至於四矢,尤有專長。雞矢白,《千金》用之治小兒口噤,《肘後》用之治角弓反張;晚蠶砂,能治半身不遂;白丁香,能消努肉;兩頭尖,能消乳癰。合而為劑,則疏通排泄,下行濁道,而腦腔中之結核何患其不消化耶。
白話文:
製法
- 羚羊角磨成粉末,用溫水沖服。
- 四矢(雞矢白、晚蠶砂、白丁香、兩頭尖)用酒浸泡後絞取汁液,用溫水沖服。
- 其他藥材則用清水煎煮。
用法
- 慢慢服用,每天服用一劑。
詮釋
我記得二十年前,曾遇到一位姓陳的男童,春天發病抽搐,一直到夏天都沒好轉,脖子僵硬,背部反弓,眼睛時常翻白,全身沒有知覺。我開了這個方子,他就治好了。後來又遇到一位同姓男童,也患有同樣的抽搐症狀,服用此方後也痊癒了。
至今回想,痙攣疾病初期,若長期服用寒涼藥物,腦腔中的水液和血液凝結未散,西醫所稱的結核性腦膜炎就近似於此。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黃耆可以治療久治不愈的瘡瘍,說明它具有排膿化腐的功效。而腦腔中的結核,又何懼它不能消化呢?
因此以黃耆為主藥,配伍當歸、生薑、大棗,可補充營氣衛氣,調節體溫;配伍芥子、乳香,可消化水液和血液的凝結;配伍羚羊角、蒺藜,可疏通經絡的阻塞。
至於四矢,更是各有專長。雞矢白,據《千金方》記載可用於治療小兒口噤,據《肘後救卒方》記載可用於治療角弓反張;晚蠶砂,可治療半身不遂;白丁香,可消腫肉;兩頭尖,可消乳癰。將它們合在一起,就具有疏通排泄、下行濁氣的作用,腦腔中的結核又何懼它不能消化呢?
(四○)薖叟強腎補腦湯
[特治主症]痙久,涼泄不愈,神識清醒,顏面㿠白,兩腳直硬,肌肉枯瘦,脈搏沉微,或體狀暴虛,頭汗淋漓,肢冷欲厥,此方悉治。
[藥品]熟地黃(八錢),山茱萸,丹皮,肉蓯蓉,巴戟天,雲茯苓(各三錢),附片,淮牛膝(各五錢),肉桂(八分),北五味,海狗腎,紫河車(各一錢),鹿茸(五分)
白話文:
薖叟強腎補腦湯
特治主症
適用於久病痙攣,寒涼泄瀉久治不愈,神志清醒,面容蒼白,雙腿僵硬,肌肉消瘦,脈搏沉細微弱,或體質虛弱,頭部出汗淋漓,四肢冰冷欲厥等症狀。
藥品
熟地黃 (八錢),山茱萸,丹皮,肉蓯蓉,巴戟天,雲茯苓 (各三錢),附片,淮牛膝 (各五錢),肉桂 (八分),北五味,海狗腎,紫河車 (各一錢),鹿茸 (五分)
[製法]肉桂、鹿茸、河車、狗腎,四味研末,余藥煎好調服。
[用法]日服一劑。
[詮義]此方從《幼幼集成》中紫河八味丸胎化而出,《幼幼集成》用治年久月深之癇疾,而予則用治涼久不愈之痙疾,亦獲效果。西醫只知強心有興奮神經之作用,而不知強腎有興奮神經之作用。蓋心與腦相貫通,則在於神,而清心即以醒腦,義詳至寶丹方下。而腎與腦相貫通,則在於精,強腎即所以補腦。
肉桂、附子、鹿茸、巴戟、紫河、狗腎諸藥,諸家本草,皆謂其主治驚癇、驚風,然皆為強腎之藥,強腎所以補腦,腦髓虧耗,神經衰弱,驚癇、驚風經久不愈,故諸藥能主治之也。
白話文:
【製作方法】將肉桂、鹿茸、河車、狗腎這四味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將其他藥材煎煮好後調和服用。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一次。
【解讀】這個方子是從《幼幼集成》中的紫河八味丸胎化而來,《幼幼集成》用於治療長期難愈的癇疾,而我則用於治療長期未愈的痙疾,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西醫只知道肉桂、鹿茸等藥物可以強心、興奮神經,卻不知道它們也可以強腎、興奮神經。因為心與腦是相互連通的,清心就是為了醒腦,詳細解釋可見至寶丹方下的說明。同樣,腎與腦也是相互連通的,強腎就是為了補腦。肉桂、附子、鹿茸、巴戟、紫河、狗腎等藥物,各家本草都認為它們主要用於治療驚癇、驚風,但這些都是強腎的藥物,強腎可以補腦,腦髓消耗、神經衰弱、驚癇、驚風長期未愈,因此這些藥物可以治療它們。
肉桂、附子、鹿茸、巴戟、紫河、狗腎這些藥物,各家本草書籍都認為它們主要用於治療驚癇、驚風,但實際上,這些藥物都是強腎的藥物,強腎可以補腦。如果腦髓消耗、神經衰弱、驚癇、驚風長期未愈,那麼這些藥物就能夠對症治療。
予自歷驗以來,諸凡溫熱暑疫經久不愈,涼瀉之後,脂膏盡脫,神氣消索,脈沉微欲絕,或浮大虛散,面色㿠白,肢冷汗淋,顏面掣動,手足瘛瘲,類似痙症,以此而獲生者,不知凡幾。故春季痙病,久涼不愈,有此以上諸症,亦用治焉。
白話文:
我從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發現,凡是患上溫熱暑疫久治不愈,經常用涼瀉的方法治療後,身體的脂肪和精華都被消耗殆盡,精神萎靡不振,脈象沉微,快要斷絕,或者浮大虛散,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汗出如雨,面部抽搐,手腳抽筋,類似痙攣症狀,憑藉這種方法而獲救的人數不勝枚舉。所以,春季痙病,長期用涼瀉的方法治療不愈,出現以上症狀,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