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杓元約

《溫證指歸》~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軒岐來無溫疫之書,張長沙為千古傷寒之祖,而溫症略載數條而已。至河間書出而溫症始有所宗。宋以來溫症局方慨宗河間雙解法,明喻嘉言從傷寒諸論髮長沙未發之旨,然尚論篇,究非溫症專書。吳又可始著溫疫論,創邪在募原之說,詢乎元燈獨得矣。

我朝諸名家各執一見,以補偏救弊,究不外河間三焦立論,益以吳氏諸成法而已。吾鄉戴麟郊先生復廣其論,分汗吐等法為六門,及諸雜症條分縷晰,開後人無數法門。茲祖其意,略附以溫疫所受之原及諸名家所論,與夫似溫症而實非溫症等法,匯為一冊,敢云指南之鑑。然其中一二心得之處,未必不可補前人所未逮,而為青囊家之一助也。

靜氏自序於藥書艸堂。

白話文:

軒岐(指軒轅黃帝和岐伯)的醫書中,並沒有記載關於溫疫的內容。張仲景(字長沙)被尊為千古傷寒之祖,他的《傷寒雜病論》雖然也略微提到了一些溫症,但內容寥寥無幾。直到《河間六書》問世,溫症才有了專門的論述。

宋代之後,溫症的治療方法大多以《河間六書》的雙解法為基礎。明代喻嘉言則從《傷寒雜病論》出發,發掘了張仲景未曾明言的精髓。然而,這些書籍都還只是以論篇的形式討論溫症,並非專門針對溫疫的著作。

直到吳又可撰寫《溫疫論》,創立了邪氣在募原(指胸腹之間)的學說,才真正開創了溫疫研究的新紀元。

清代之後,各個名醫針對溫疫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旨在彌補前人的不足。但總體而言,他們大多基於《河間六書》的三焦理論,並結合吳又可的治法。我鄉戴麟郊先生繼承了前人的思想,將汗法、吐法等治法分為六門,並對各種雜症進行詳細闡述,為後人開闢了無數新的治療方法。

我以此為基礎,參考了歷代名家對於溫疫的論述,以及一些看似溫症實則非溫症的疾病的治療方法,編寫成此書,希望能成為治療溫疫的指南。書中也包含了一些個人心得,或許可以彌補前人的不足,成為醫家手中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