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杓元約

《溫證指歸》~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軒岐來無溫疫之書,張長沙為千古傷寒之祖,而溫症略載數條而已。至河間書出而溫症始有所宗。宋以來溫症局方慨宗河間雙解法,明喻嘉言從傷寒諸論髮長沙未發之旨,然尚論篇,究非溫症專書。吳又可始著溫疫論,創邪在募原之說,詢乎元燈獨得矣。

我朝諸名家各執一見,以補偏救弊,究不外河間三焦立論,益以吳氏諸成法而已。吾鄉戴麟郊先生復廣其論,分汗吐等法為六門,及諸雜症條分縷晰,開後人無數法門。茲祖其意,略附以溫疫所受之原及諸名家所論,與夫似溫症而實非溫症等法,匯為一冊,敢云指南之鑑。然其中一二心得之處,未必不可補前人所未逮,而為青囊家之一助也。

靜氏自序於藥書艸堂。

白話文:

[自序]

古代黃帝內經並沒有專門談論瘟疫的篇章,張仲景是千百年來傷寒病的理論鼻祖,但對於溫熱病症只簡單提及幾條。直到劉完素(河間)的書籍出現,溫熱病症纔有了系統性的理論依據。自宋代起,治療溫熱病症的方劑都遵循劉完素的雙解法,明代喻嘉言從傷寒論中發掘了張仲景未深入闡述的理念,然而他的著作仍非專門針對溫熱病症。

吳有性開始撰寫瘟疫論,創立了邪氣在募原部位的理論,這確實是他獨到的見解。

在我們的時代,許多醫學大家各自有他們的見解,以彌補不足和解決問題,但究其根本,他們的理論都不脫離劉完素關於三焦的立場,再結合吳有性的各種成熟療法。我的同鄉戴麟郊先生進一步擴展這些理論,將出汗、催吐等方法分為六個類別,並對各種複雜病症進行細緻的分析,為後人開創了無數的治療途徑。我在此沿襲他的思想,稍微附加了一些瘟疫的起源及眾多醫學大家的觀點,以及那些看似溫熱病症但實際上並非的診斷方法,整合成一本小冊子,不敢自稱為治病的指南。但是,其中有一兩點我個人的心得,或許能補足前人未曾觸及的地方,為醫學界提供一些幫助。

靜氏在藥書艸堂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