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病別鑑》~ 序三
序三
1. 序三
醫書自零素金匱後,代有名著作幾於汗先充棟,求其能上繼岐黃真傳而有益於後學者,渺不可得。推原其故,蓋由食古不化,致古人著作之精心晦而難明,或更妄求異說,自作聰明,或各立門戶,好為奇僻,於南北地氣之分,性質強弱之異,概置勿論,無怪醫道竟成絕學也。
近有葉香岩先生《濕證論治》,薛一瓢先生《濕熱條辨》,薛公望先生《傷寒古風》,議論精醇,根只深厚,五行盡其變,五土異其宜,實上繼零素金匱之一脈而大有功於後世者也。惜香岩一瓢兩先生之書難,雖會稽章虛谷註釋而未得其詳,醫家深以為憾。茲宋君佑甫於治病之暇,朝夕披覺,詳加註釋,俾前人之著述如掌真,後學之津梁也。
白話文:
自從《素問》、《金匱》之後,醫學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真正能繼承岐黃醫學精髓,造福後學的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多是學者死讀書,不懂得靈活運用古人著作的精華,導致古籍內容晦澀難懂,或者一味追求新奇,妄自聰明,甚至各立門戶,以奇特論述自居,完全不考慮南北地域、體質差異,難怪醫術會逐漸失傳。
近來,葉香岩先生的《濕證論治》,薛一瓢先生的《濕熱條辨》,薛公望先生的《傷寒古風》,都論述精闢,根基深厚,善用五行變化,針對不同體質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真正繼承了《素問》、《金匱》的精髓,對後世貢獻良多。可惜的是,香岩和一瓢兩位先生的著作難懂,雖然會稽章虛谷做了註釋,但仍然未能完全解釋清楚,醫界人士对此深感遺憾。如今宋君佑先生在繁忙的醫務之餘,日夜鑽研,詳細注解了這些著作,使得前人著作清晰明瞭,為後學搭建了橋梁。
猶憶餘十年前得不寐疾,輾思索床褥,午夜彷徨,遍訪時醫,盡皆束手,後得佑甫診治,應手而愈,至今年逾六十日高三丈,猶作酣眠,始知佑甫於此道中不知幾費揣摩,斯能致此妙技,古人所謂三折肱者,真無愧焉。余故樂得而為之序。
光緒己卯春仲既望□山畢長慶撰
白話文:
我还记得十年前患了失眠症,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里在床上走来走去,四处求医,却都束手无策。后来遇到佑甫大夫,他出手治疗,我很快就痊愈了。如今已经六十多天,我依然能睡得香甜,才明白佑甫大夫在医术上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能达到如此精妙的境界。古人说“三折肱”,说的正是佑甫大夫这样的医者,我心中十分敬佩,所以乐意为他写下这篇序言。
光绪己卯年春季中旬十五日 □山毕长庆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