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元

《溫病辨症》~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十、治溫病要辨得表裡、虛實、寒熱六字明白,然後用藥,方不差誤

)有服寒涼藥太過,真陽幾息,肢厥身冷脈沉微者,此陽虛也。(四逆湯加味。)有戰汗後懶言語,身膚冷者,不可頻頻呼喚,一晝夜自然轉溫,若身冷而汗如珠如油,又為脫症,不治。二者何別?以轉溫之脈安靜,脫症之脈躁甚也。(詳葉氏《溫熱論》。)

均是呃逆也。溫邪熱結者,多非雜症,有寒熱虛實之別。若邪熱結聚上焦,致譫語舌黑,津液乾燥而呃者,宜養津液為主。(蚌水和梨汁救之,敝邑沙氏石安屢用之法。)有臍腹痛硬,便閉而呃者,宜下之。(增液承氣湯加減。)有下後病久,神氣漸糊,汗冷舌卷而呃者,為欲脫。

(參附湯加味溫之。)大抵呃症,世有喜用丁香柿蒂散,及旋覆代赭石湯。豈知一為胃寒而設,一為下復胃虛而用,絕非溫病所宜用者。

均是吐蛔也。溫邪胃熱者,多非傷寒寒熱相雜,宜於表裡應症方中加烏梅、黃連以安之。切不可用川椒、乾薑及使君、雷丸辛熱之品。

均是熱入血室也。溫邪熱症,如婦女經水適斷,而受溫邪,以致脈數耳聾,乾嘔,煩渴,數日不解,邪焰發痙者為熱。(竹葉玉女煎。)有經水適來,因邪熱陷入,致為譫妄如狂,心煩飲冷,脈沉腹痛者,為實。(葉氏加減桃仁承氣湯。)有經期未至,被溫邪逼入血室,而經行未曾蓄聚,致神去八九,右脈虛數,暮微寒熱者,為虛。(復脈湯加人參。)

均是胎前也。溫邪最易傷胎,(如赤地千里,亢旱已極,而樹中之果,草上之蓏,未有不枯敗而墜落者。)至於表裡治法,俱同男子。若腹痛便閉譫語,脈實,宜承氣湯加減。不可謂有胎而忌用硝黃。(劉松峰云:「女子胎孕,古有懸鐘之喻,梁腐而鍾未有不落者。此症此時大黃逐邪,正所以保胎也。

」)但拘於芩術為保胎之聖藥,觀有故無損亦無殞也。玩薛氏《醫經原旨》注中,則知此理矣。

均是產後也。雜病產後慎用苦寒,唯溫邪不然。至於表裡治同男子,如壯熱神昏渴飲脈數,宜用犀角、石膏甘寒之品,切不可以連翹、麥冬代之。(徐靈胎云:「產後臟腑如焚,經脈如沸是也。」)觀仲景《金匱》產後有竹皮大丸,則知用甘寒之道,大抵產後如無糧之師,利於速戰。《傳》云:「兵猶火也,不戰將自焚。」不可拘於產後只宜溫補也。

白話文:

治療溫病,要清楚辨別表裡、虛實、寒熱這六個字,然後再用藥,這樣才不會出錯:

有些人因為服用過多的寒涼藥,導致體內陽氣快要耗盡,出現四肢冰冷、身體發冷、脈搏微弱的症狀,這是陽虛的表現。(可以用四逆湯加減來治療。)有些人發汗後精神疲憊、不愛說話、身體皮膚冰冷,這時候不要頻繁叫喚他,過一天一夜自然會好轉。如果身體發冷,汗像珠子或油一樣冒出來,那就是脫症,無法醫治。這兩種情況的區別在哪呢?好轉的脈象是平靜的,而脫症的脈象則是急躁不安。(詳情可以參考葉天士的《溫熱論》。)

都是呃逆(打嗝)的症狀。溫病邪熱結聚的人,多半不是雜症,有寒熱虛實的區別。如果邪熱結聚在上焦(胸膈以上),導致胡言亂語、舌苔發黑、口乾舌燥而打嗝,應該以滋養津液為主。(可以用蚌水和梨汁來救治,這是我的家鄉沙石安先生經常使用的方法。)如果有肚臍周圍腹痛、腹部發硬、便秘而打嗝,應該用通下的方法。(可以用增液承氣湯加減來治療。)如果瀉下後病情遷延,精神逐漸模糊、冷汗不止、舌頭捲曲而打嗝,這是將要脫症的表現。(可以用參附湯加減來溫補。)總體來說,打嗝的病症,世人喜歡用丁香柿蒂散和旋覆代赭石湯,但卻不知道前者是為胃寒而設,後者是為下後胃虛而用,這兩種藥方都不是溫病適合用的。

都是吐蛔蟲的症狀。溫病胃熱的人,多半不是傷寒引起的寒熱夾雜,應該在治療表裡症狀的藥方中加入烏梅、黃連來使其安穩。千萬不要用川椒、乾薑以及使君子、雷丸這些辛熱的藥物。

都是熱邪進入血室的症狀。溫病熱症,如果婦女月經剛結束,就感染溫邪,導致脈搏跳動快速、耳鳴、乾嘔、口渴、煩躁,數日不解,邪熱還會引發抽搐,這屬於熱症。(可以用竹葉玉女煎來治療。)如果月經正來時,因為邪熱侵入,導致胡言亂語、像發狂一樣、心煩想喝冷飲、脈搏沉實、腹痛,這屬於實症。(可以用葉氏加減桃仁承氣湯來治療。)如果月經沒來,卻被溫邪逼入血室,導致月經沒有正常蓄積,精神狀態很差,右脈虛弱跳動快,傍晚會有輕微的寒熱症狀,這屬於虛症。(可以用復脈湯加人參來治療。)

都是懷孕期間的症狀。溫邪最容易傷害胎兒。(就像赤地千里,乾旱到極點,樹上的果子、草上的瓜果,沒有不枯萎而掉落的。)至於表裡症狀的治療方法,都和男子一樣。如果腹痛、便秘、胡言亂語、脈搏強勁,應該用承氣湯加減來治療。不能因為有孕在身就忌用硝石、大黃。(劉松峰說:「女子懷孕,古人有如懸鐘的說法,如果樑柱腐爛了,懸掛的鐘也會掉下來。這種情況下,用大黃來驅除邪氣,正是為了保胎。」)但拘泥於黃芩、白朮是保胎的聖藥,卻沒有看到因為用藥沒有害處也沒有好處的情況。仔細研究薛己《醫經原旨》的註解,就能明白這個道理了。

都是產後的症狀。一般產後生病要慎用苦寒藥,但溫病不一樣。至於表裡症狀的治療和男子一樣,如果高燒、神志不清、口渴想喝水、脈搏跳動快,應該用犀角、石膏這些甘寒的藥物,千萬不可以用連翹、麥冬來代替。(徐靈胎說:「產後臟腑像火燒一樣,經脈像沸騰的水一樣。」)看看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產後有竹皮大丸這個藥方,就知道要用甘寒藥的道理了。總體來說,產後的情況就像沒有糧食的軍隊,要迅速戰鬥。《傳》說:「兵就像火一樣,不戰鬥就會自焚。」不能拘泥於產後只能溫補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