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元

《溫病辨症》~ 卷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1)

1. 十、治溫病要辨得表裡、虛實、寒熱六字明白,然後用藥,方不差誤

另服紫雪丹,或服牛黃五分,少則無益。)有應下失下,邪氣上蒸心胞,由譫語以至沉昏者,必腹痛拒按,苔黃黑,脈沉有力,是為胃實。(大承氣湯加犀角、羚羊角,另服牛黃清心丸。)有汗下後,表裡無熱,胸腹無阻,二便自利,忽神清由倦而漸昏,由昏而漸沉,為大虛危候,急扶陰陽恐不逮矣。(復脈湯加揀人參三錢。

)大抵沉昏三病,無論虛實,均是凶多吉少,須預防之。

均是痙厥也。溫邪七八日,神昏舌短,煩躁脈數,而痙厥者,為欲閉。(牛黃清心丸。)有痰糊譫語,舌灰脈數,臍腹脹痛而痙厥者,為里。(犀角地黃合承(氣)湯加羚羊角、鮮竹瀝。)有熱邪深入下焦,脈細而勁者,舌赤而干,且噦逆而痙厥者,為虛。(小定風珠方。)有熱邪久羈,吸爍真陰,陰虛舌絳,且水不涵木,脈虛弱而熱厥兼痙者,為陰虛之極。

(大定風珠方。)

均是循衣摸床,兩手撮空也。溫邪煩躁,舌赤口渴而摸床者,為熱。甚則四肢實。(白虎湯加生地、黃連。)有煩躁舌黃,便閉而摸床者,為有熱有結也。(涼膈散加減。)有當下失下,以致神昏舌黑,而摸床撮空者,為邪氣內閉。(先服紫雪丹,如能神氣稍清,然後服牛黃承氣湯,否則不治。)

均是便血也。(熱傷陰經。)溫邪初起,身熱口渴惡風,而便鮮紅血者,為表。(清露飲加牛蒡子、薄荷、黃芩、地榆。)有壯熱,熱極煩渴譫語而便血者,為裡熱。(犀角地黃湯加赤芍、山梔。)有少腹欲痛,血色紫黯者,此因新邪觸動宿恙。(桃仁承氣去桂枝,加歸尾、赤芍、丹皮、地榆。

)有邪熱已撤,下焦虛寒,寒則陰血凝滯,氣不能統,脈反濡小,而或便膿血者,為裡虛。(桃花湯主之。)

均是囊縮也。(熱入肝經。)溫邪心煩溲赤,少腹滿,不拒按,而囊縮者,為有熱無結。(導赤散加丹皮、宣木瓜。)有少腹滿而硬痛,溲赤便閉而囊縮者,為有熱有結。(桃仁承氣湯加減。)俟便解熱退,則囊自縱矣。夫囊縮時,身冷脈沉厥逆,與中寒同。但中寒陰莖萎縮,甚如婦人,溫邪陰莖如常,彼此各異。

均是身冷也。溫邪失下致譫語舌燥,腹滿便秘而身反冷,脈微者。(此熱厥也,不可急下。河間《傷寒醫鑑》云:「如失下,熱極以致身冷脈微,而昏冒將死,若急下之,則殘陰暴絕,陽氣後竭而立死」,宜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養陰退陽,但得蓄熱漸漸宣散,則心胸復暖,脈漸漸生,脈復有力,可以三一承氣湯微下之。

)有用辛溫之劑,汗反不出,而熱轉入骨,外反身冷者,仲景所謂「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昔《集驗方》中載:一人身蓋數被而仍寒冷,醫知因時邪熱伏,陽極似陰,以石膏一斤煎透,與服一二碗而揭被一床,五六碗而數被皆去,再服則身壯熱,淋漓大汗,口渴脈數,後汗透脈靜身涼而安。若誤用桂附熱藥,必然不救。

白話文:

十、治療溫病要分辨清楚表裡、虛實、寒熱這六個字,明白了這些,然後用藥,才不會出錯。

如果服用紫雪丹,或者服用五分牛黃,如果劑量太少,是沒有效果的。)有應該用瀉藥卻沒用,導致邪氣向上侵擾心包,從說胡話到昏迷不醒的,一定是腹痛並且拒絕按壓,舌苔黃黑,脈搏沉而有力,這是胃裡有實熱。(用大承氣湯加犀角、羚羊角,另外服用牛黃清心丸。)有發汗後,表裡都沒有熱,胸腹沒有阻滯,大小便正常,忽然由清醒變得疲倦,然後逐漸昏迷,由昏迷變得沉睡,這是大虛危險的徵兆,要趕快扶助陰陽,恐怕來不及了。(用復脈湯加選用的人參三錢。)

大致來說,無論虛實,昏迷這三種情況都是凶險多於吉利,必須要提前預防。

都是痙攣抽搐的現象。溫邪發病七八天,出現神志不清、舌頭短縮、煩躁不安、脈搏加快,而且痙攣抽搐的,這是邪氣要閉塞了。(用牛黃清心丸。)有痰涎阻塞、說胡話、舌苔灰暗、脈搏加快、肚臍腹部脹痛而且痙攣抽搐的,這是病在裡。(用犀角地黃湯合承氣湯加羚羊角、新鮮竹瀝。)有熱邪深入下焦,脈搏細而有力,舌頭紅而且乾燥,並且呃逆而且痙攣抽搐的,這是虛證。(用小定風珠方。)有熱邪長期滯留,耗損真陰,陰虛導致舌頭深紅,而且水不能滋養肝木,脈搏虛弱而且發熱,同時出現抽搐的,這是陰虛到了極點。(用大定風珠方。)

都是在床上摸索,兩手亂抓的樣子。溫邪導致煩躁、舌頭紅、口渴而且摸床的,這是熱證。嚴重的話,還會四肢僵硬。(用白虎湯加生地、黃連。)有煩躁、舌苔黃、大便不通而且摸床的,這是既有熱又有積滯。(用涼膈散加減。)有應該用瀉藥卻沒用,導致神志不清、舌苔發黑,而且摸床亂抓的,這是邪氣內閉。(先服用紫雪丹,如果神志稍微清醒,然後服用牛黃承氣湯,否則就無法救治。)

都是便血的現象。(這是熱邪損傷陰經。)溫邪剛開始發病,身體發熱、口渴、怕風,而且大便排出鮮紅的血,這是表證。(用清露飲加牛蒡子、薄荷、黃芩、地榆。)有高熱、熱到極點、煩躁口渴、說胡話而且便血的,這是裡熱。(用犀角地黃湯加赤芍、山梔。)有小腹疼痛,血色紫暗的,這是因為新發的邪氣觸動了舊有的疾病。(用桃仁承氣湯去掉桂枝,加歸尾、赤芍、丹皮、地榆。)有邪熱已經消退,下焦虛寒,寒邪導致陰血凝滯,氣不能統攝,脈搏反而變得細軟,而且可能排出膿血的,這是裡虛。(用桃花湯主治。)

都是陰囊收縮的現象。(這是熱邪侵入肝經。)溫邪導致心煩、小便赤黃、小腹脹滿,但不拒絕按壓,而且陰囊收縮的,這是只有熱沒有積滯。(用導赤散加丹皮、宣木瓜。)有小腹脹滿而且硬痛,小便赤黃、大便不通而且陰囊收縮的,這是既有熱又有積滯。(用桃仁承氣湯加減。)等大便通暢、熱退了,陰囊自然會鬆弛。陰囊收縮時,如果身體發冷、脈搏沉細、四肢厥冷,和中寒的症狀相同。但是中寒是陰莖萎縮,嚴重的話像女人一樣,而溫邪導致的陰囊收縮是陰莖正常,兩者是不同的。

都是身體發冷的現象。溫邪治療失誤導致說胡話、舌頭乾燥、腹部脹滿、大便秘結,反而身體發冷、脈搏微弱的。(這是熱厥,不能急於用瀉藥。河間《傷寒醫鑑》說:「如果誤用瀉藥,熱到極點導致身體發冷、脈搏微弱,而且昏迷將死,如果急著用瀉藥,那麼殘存的陰氣就會突然耗盡,陽氣隨後也衰竭而立刻死亡」,應該用涼膈散或者黃連解毒湯,養陰退陽,只要能夠讓積蓄的熱慢慢散發出來,那麼心胸就會恢復溫暖,脈搏會逐漸恢復,脈搏恢復有力,就可以用三一承氣湯微微瀉下。)

有用辛溫的藥,汗反而沒有出來,而且熱邪轉入骨髓,外表反而身體發冷的,這是張仲景說的「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以前《集驗方》中記載:一個人蓋了好幾床被子還是感到寒冷,醫生知道是因為時邪伏在體內,陽熱到了極點看起來像陰虛,就用生石膏一斤煎透,給他服用一兩碗就揭開一床被子,服用到五六碗就把被子全部去掉了,再服藥就身體發熱,大汗淋漓,口渴脈搏加快,後來汗液透出來,脈搏平靜,身體涼爽而痊癒。如果誤用桂附等溫熱藥,一定無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