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元

《溫病辨症》~ 卷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7)

1. 十、治溫病要辨得表裡、虛實、寒熱六字明白,然後用藥,方不差誤

(溫邪無論始終,皆以耳聾為最忌,因耳聾顯系少陰腎水被熱邪劫灼,故初起方中宜刻刻保陰,若內閉心臟,或病後虛甚者,終歸無濟。)

均是舌鑑也。溫邪舌白而燥,症在肺衛。(傷寒舌白不燥,不滑,必惡寒無汗,脈緊。濕溫舌白而滑,身重不渴脈濡。溫邪舌白而燥,口渴溲赤脈數,三者同中有異。拘於傷寒感冒者,又欲議麻黃桂枝及沖和湯矣。)已見少陰水虧也。(辛涼方中宜加育陰之品。)有苔黃而干,(舌苔不論黃黑,以干為津液受傷。

)口渴便秘者為里。(涼膈散加減。)有神昏肢厥,舌灰黑而燥者,為欲閉。(清宮湯加減,另服紫雪丹。)有舌黑無津,中生芒刺,神糊脈數,大便不解者,為實。(犀角地黃湯加枳實、大黃、芒硝,先以梨汁和蚌水服之。)有舌苔微黃身熱,用攻下藥,則身愈熱,舌愈燥,及心悸腰痛。

扁鵲所謂「損不足也」為虛。(三甲復脈湯、生脈散加減。)更有苔赤帶紫而燥,神糊譫語,渴飲者,為熱在胞絡也。(白虎湯加犀角、羚羊、生地、金汁。)有病瘥後,虛熱盜汗,舌鮮紅而燥,脈細數無力者,陰虛也。(炙甘草湯加元參、石斛、龜板,不可用寒涼藥。)有病瘥後,惡寒有汗,舌黑而潤,不渴不熱,脈沉細者,為陽虛也。

(金匱腎氣湯加減。)總之,舌上無[胎](苔),則胃無津,可清潤,不可攻下,此要訣也。(觀舌辨症,《溫熱論》最詳。)

均是舌強卷短也。溫邪舌強無表,(無表者,無肺衛形症也。)有身熱舌謇肢冷,(無厥。)邪入心胞者為熱。(舌為心苗,牛黃丸、清宮湯加減。)有舌黃,胸腹滿痛,舌強便閉者,為里。(三承氣湯加減。)有誤表劫津,心中震震,舌強神昏者,為虛。(大劑復脈湯加減,或阿膠雞子黃湯加麥冬,以汗下後,舌強與舌痿同治,按舌痿軟而枯,小虛脫之症,死不治。)更有舌黑生刺,變為卷短,失下症也,為實。

(此火極似水,宜大承氣加育陰之品急下之。)以上諸症,兼痿者,(應用方中加川貝、杏仁、栝蔞、竹茹,甚則加礞石滾痰丸。)宜參濕溫法。

均是懊憹也。溫邪二三日,舌微黃,(王孟英云:「舌苔薄而清者,邪未膠結,可吐散;舌苔厚而有根,濁邪瘀結,須重用辛開苦降。如吐之,邪結不得出,反使氣逆而變他證。」)寸脈盛,心煩懊憹,欲嘔,起臥不安者,為熱。宜湧而越之。(梔子豉湯加減。)有二三日,心煩不安,痰涎壅塞,胸痞而欲嘔者,(為痰熱。

)亦宜吐之。(瓜蒂散,虛者或加參、姜。)有下後虛煩不眠,心中懊憹,反復顛倒者,宜量虛實治之。(梔子豉湯,少氣者加甘草;嘔者加姜皮;實者,加大黃。)

均是胸滿也。(膈間氣塞滿悶。)溫邪胸滿不痛,邪尚未結也,為痞。(黃連瀉心湯加減。)胸滿痛者,邪氣已結也,為結胸。(按而始痛者,小陷胸湯;不按而自痛者,大陷胸湯。兼痰牽引串痛而嘔,加川貝、杏仁、枇杷葉;兼食必硬痛,或塊拒按加枳實、焦楂、麥芽;兼血不拒按,按之軟,不硬,脈必芤澀,加蒲黃、五靈脂、赤芍、丹皮。)有屢攻下而胸滿痛者,乃脾土虛弱,肝氣上逆也,為虛。

白話文:

治療溫病,必須先清楚分辨表裡、虛實、寒熱這六個關鍵,才能對症下藥,避免錯誤。

(溫病不論初期或後期,最忌諱出現耳聾,因為耳聾明顯是少陰腎水被熱邪耗損的徵兆,所以在初期治療時,應該時時注意保護陰液。如果出現內閉心臟的嚴重情況,或病後身體非常虛弱,往往很難救治。)

以下都是從舌頭的變化來判斷病情:

溫邪引起的舌頭,會呈現白色且乾燥,表示病邪在肺衛。(傷寒的舌頭也是白色,但不乾燥、不滑膩,一定會怕冷、沒有汗、脈象緊繃。濕溫的舌頭是白色且滑膩,身體沉重、不口渴、脈象濡軟。溫邪的舌頭是白色乾燥、口渴、小便赤黃、脈象快速。這三者之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如果拘泥於傷寒感冒的治療方法,又想用麻黃、桂枝或沖和湯來治療,那就錯了。)如果已經出現少陰陰液虧損的情況,(應該在辛涼的藥方中加入滋養陰液的藥物)。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且乾燥,(不論舌苔是黃色或黑色,只要乾燥就表示津液受損。)口渴、便秘,表示病邪在裡。(可以考慮用涼膈散加減來治療。)如果出現神志昏迷、四肢厥冷、舌苔灰黑乾燥,表示病情危急,快要閉塞。(可以考慮用清宮湯加減,並服用紫雪丹。)如果舌頭黑色沒有津液,中間長出芒刺,神志模糊、脈象快速、大便不通,表示病邪很盛。(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加枳實、大黃、芒硝,先用梨汁和蚌水服下。)如果舌苔呈現微黃且身體發熱,使用攻下藥後,身體反而更熱、舌頭更乾燥,還出現心悸、腰痛,這就是扁鵲所說的「損不足」,表示身體虛弱。(可以考慮用三甲復脈湯、生脈散加減來治療。)如果舌苔呈現紅色帶紫色且乾燥,神志模糊、胡言亂語、口渴想喝水,表示熱邪在胞絡。(可以使用白虎湯加犀角、羚羊、生地、金汁來治療。)如果病癒後出現虛熱、盜汗、舌頭鮮紅乾燥、脈象細數無力,表示陰液虧虛。(可以用炙甘草湯加元參、石斛、龜板,不可以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病癒後出現怕冷、有汗、舌頭黑色且潤澤、不口渴不發熱、脈象沉細,表示陽氣虛弱。(可以用金匱腎氣湯加減來治療。)總之,舌頭上沒有舌苔,就表示胃裡沒有津液,應該用滋潤的方法來治療,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這是治療的要訣。(關於透過觀察舌頭來判斷病情,《溫熱論》裡有最詳細的說明。)

以下都是從舌頭僵硬、捲曲短縮的狀況來判斷病情:溫邪引起的舌頭僵硬,沒有表證(沒有肺衛的症狀),如果出現發熱、舌頭僵硬、四肢冰冷(沒有厥逆),表示邪氣侵入心包,這是屬於熱證。(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可以用牛黃丸、清宮湯加減來治療。)如果舌頭黃色、胸腹脹滿疼痛、舌頭僵硬、大便不通,表示病邪在裡。(可以用三承氣湯加減來治療。)如果誤用發汗藥而耗損津液,導致心中悸動、舌頭僵硬、神志昏迷,表示身體虛弱。(可以用大劑量的復脈湯加減,或阿膠雞子黃湯加麥冬來治療。因為發汗後,舌頭僵硬和舌頭萎軟的治療原則相同,舌頭萎軟、乾枯是小虛脫的症狀,很難治癒。)如果舌頭黑色長出芒刺,進而變得捲曲短縮,屬於失下症,表示病情很嚴重。(這是火氣極盛的表現,很像水災,應該用大承氣湯加滋陰的藥物,緊急使用攻下的方法。)以上各種症狀,如果同時出現痿軟的情況,(應該在藥方中加入川貝、杏仁、栝蔞、竹茹,嚴重時要加礞石滾痰丸),應該參考濕溫的治療方法。

以下都是從煩躁不安的狀況來判斷病情:溫病發生兩三天後,舌頭呈現微黃,(王孟英說:「舌苔薄而清澈,表示邪氣沒有凝結,可以用吐散的方法;舌苔厚且有根,表示濁邪瘀結,必須重用辛開苦降的方法。如果用吐法,邪氣無法排出,反而會使氣逆而引發其他病症。」)寸脈強盛、心煩躁動不安、想嘔吐、坐立不安,表示是熱證。應該用湧吐的方法來排除病邪。(可以用梔子豉湯加減來治療。)如果發生兩三天,心煩不安、痰涎阻塞、胸悶想吐,(表示是痰熱),也應該用吐的方法治療。(可以用瓜蒂散,身體虛弱的可以加人參、生薑。)如果使用攻下法後,出現虛煩失眠、心中煩躁不安、反覆翻身,應該根據身體的虛實狀況來治療。(可以使用梔子豉湯,氣虛的可以加甘草;想吐的可以加薑皮;實證的可以加大黃。)

以下都是從胸部滿悶的狀況來判斷病情:(胸膈之間氣機阻塞,感到滿悶。)溫邪引起的胸滿不痛,表示邪氣還沒有凝結,屬於痞證。(可以用黃連瀉心湯加減來治療。)胸滿並且疼痛,表示邪氣已經凝結,形成結胸。(如果按壓才感覺疼痛,可以用小陷胸湯;不按壓就自行疼痛,可以用大陷胸湯。如果同時出現痰涎牽引而串痛想嘔吐,可以加川貝、杏仁、枇杷葉;如果進食後一定會感到硬痛,或有塊狀拒按,可以加枳實、焦楂、麥芽;如果同時出現出血但不拒按,按壓柔軟不硬,脈象一定虛澀,可以加蒲黃、五靈脂、赤芍、丹皮。)如果屢次使用攻下法,胸滿疼痛仍然沒有改善,表示是脾土虛弱,肝氣上逆,屬於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