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元

《溫病辨症》~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十一、治諸病不驗,宜乎反求諸已

醫者首貴識症,然後議方。如作文先明題目,然後下筆,從來得題竅者,不唯文佳且知後世能傳與否,而得症旨者,豈有不知方之中病與不中病耶?大醫至病家,於望聞問切,得其病原,當時對病家言明,此症是表,是里,是虛,是實,是寒,是熱,是易治,是難治,是緩治,是急治,是失治,是不治。然後議方,詳言服方後效則衰何病,不效則加何病,或明日不效,亦不增病者。

(大症如江海之舟,不進便是退機。)甚至所用之方不效,明日須更高明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老子所謂「虛其心,實其腹」,經書所謂「滿招損,謙受益」是也。)徐氏所謂「命中也」,如所言符合,則仍須謹慎,所言不驗,則復從四診細察,是何處認錯,(不錯則驗,不驗則錯。若自不認錯,直是大錯。

白話文:

對於醫者來說,最重要的首要是辨識出疾病,然後才能開立處方。就像寫文章要先了解題目,然後才能動筆,從古至今,能夠掌握題旨的人,不僅文筆好,還能知道後世能否流傳。同樣的,對於診斷疾病的人來說,如果不能辨識出疾病的本質,又怎麼知道所開的藥方是否有效呢?

一位好的醫生到了病人家中,會通過望、聞、問、切四種方法,找出疾病的根源,並立即告訴病人,這病是表證還是裡證,是虛症還是實症,是寒症還是熱症,是容易治還是難治,是需要緩治還是急治,是錯治還是不治療。然後再開立處方,詳細說明服用了藥方之後,如果有效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如果沒有效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或者如果明天沒有效,但也沒有加重病情。

(大病就像航行在江海上的船,如果不前進就會退後。)甚至所用的藥方沒有效,到了明天就必須找更厲害的人。(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經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徐氏所謂的「命中也」,如果所說的情況符合實際,那麼仍然要謹慎;如果所說不符合實際,那麼就要重新從四種診斷方法中細細探察,找出錯誤的地方。(如果沒有錯,自然就會得到驗證,如果沒有得到驗證,那就錯了。如果自己不承認錯誤,那纔是大錯特錯。)

)未有不了如指掌者。古云:「為醫者,無諂,(上交無諂。)無驕,(下交不瀆。)無高亢,(亢龍有悔。)無勢利,(小人之態。)」可見學問之途,如泡茶然,初則色濃,其味厚,若後不添茶葉,而欲不至於清水者,安得乎?況易不恆其往,或承之,羞謂醫者能寄死生,不可無恆心也。

白話文: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古人說:「做醫生的,不可阿諛奉承,(與上交不可諂媚。)不可驕傲自滿,(與下交不可傲慢。)不可高傲自大,(亢龍有悔。)不可貪圖利益,(這是小人的行為。)」可見學習醫術的道路,就像泡茶一樣,剛開始茶色濃郁,味道濃醇,但若之後不添加茶葉,而想要不至於變成清水,怎麼可能呢?況且醫術之道不能一成不變,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精益求精。羞於說醫生能掌控生死,所以不可無恆心啊!

2. 十二、治溫病要知正面察死,對面知生總訣

頭上𨷂者死;項筋舒展者死;面赤脈沉細者死;大顴發赤噦者死;白如擦殘汗粉者死;面黑皮毛焦枯者死;天庭黑者死;顴與髮際鼻梁黑者死;耳目口鼻黑色起者死;面無精彩,不受飲食者死;目直視,喘滿下痢者死;黑氣生魚尾,輦入太陽者死。

睛建不轉者死;目無精彩,牙齒黑者死;目精恍惚者死;目眶陷者死;目直視肩垂者死;目不開,熱不已者死;鼻如扇張者死。

唇白舌卷囊縮者死;唇吻焦者死;唇青體冷遺尿者死;唇口黑者死;唇青人中平滿者死;唇縮氣喘者死;唇反舌萎者死。

口張氣直出者死;口張脈絕者死;口目顫搖不止者死;口燥齒乾形脫者死。

白話文:

頭部徵兆

  • 頭上𨷂者死: 頭頂上出現黑色斑點,預示著死亡。
  • 項筋舒展者死: 脖子上的筋脈鬆弛,預示著死亡。
  • 面赤脈沉細者死: 臉色發紅,脈搏沉細,預示著死亡。
  • 大顴發赤噦者死: 顴骨發紅,嘴唇乾燥起泡,預示著死亡。
  • 白如擦殘汗粉者死: 臉色蒼白,如同擦了殘留的汗粉,預示著死亡。
  • 面黑皮毛焦枯者死: 臉色發黑,皮膚和毛髮乾燥枯萎,預示著死亡。
  • 天庭黑者死: 額頭中央(天庭)發黑,預示著死亡。
  • 顴與髮際鼻梁黑者死: 顴骨、髮際線和鼻樑處發黑,預示著死亡。
  • 耳目口鼻黑色起者死: 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出現黑色斑點,預示著死亡。
  • 面無精彩,不受飲食者死: 臉色沒有光彩,食慾不振,預示著死亡。
  • 目直視,喘滿下痢者死: 眼睛直視,呼吸急促,腹瀉不止,預示著死亡。
  • 黑氣生魚尾,輦入太陽者死: 眼角出現黑色氣息,並蔓延到太陽穴,預示著死亡。

眼睛徵兆

  • 睛建不轉者死: 眼球不能轉動,預示著死亡。
  • 目無精彩,牙齒黑者死: 眼睛失去光彩,牙齒發黑,預示著死亡。
  • 目精恍惚者死: 眼睛神采恍惚,預示著死亡。
  • 目眶陷者死: 眼眶凹陷,預示著死亡。
  • 目直視肩垂者死: 眼睛直視,肩膀下垂,預示著死亡。
  • 目不開,熱不已者死: 眼睛睜不開,身體發熱不止,預示著死亡。
  • 鼻如扇張者死: 鼻孔張開如扇子,預示著死亡。

嘴巴徵兆

  • 唇白舌卷囊縮者死: 嘴唇發白,舌頭捲縮,預示著死亡。
  • 唇吻焦者死: 嘴唇乾燥焦裂,預示著死亡。
  • 唇青體冷遺尿者死: 嘴唇發青,身體冰冷,尿失禁,預示著死亡。
  • 唇口黑者死: 嘴唇和嘴巴發黑,預示著死亡。
  • 唇青人中平滿者死: 嘴唇發青,人中平滿,預示著死亡。
  • 唇縮氣喘者死: 嘴唇收縮,呼吸困難,預示著死亡。
  • 唇反舌萎者死: 嘴唇翻起,舌頭萎縮,預示著死亡。

其他徵兆

  • 口張氣直出者死: 張開嘴巴,氣息直出,預示著死亡。
  • 口張脈絕者死: 張開嘴巴,脈搏消失,預示著死亡。
  • 口目顫搖不止者死: 嘴巴和眼睛不停顫抖,預示著死亡。
  • 口燥齒乾形脫者死: 嘴巴乾燥,牙齒乾燥,身體消瘦,預示著死亡。

注意事項

  •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醫學專業意見。
  • 中醫理論強調辨證論治,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診斷和治療。

齒黑而枯者死;齒長垢發枯者死。

津脫耳聾者死;耳聾笑狂者死;兩耳枯者死;耳輪枯薄而青而白而黑,為腎敗主死。

舌黑生刺,刮去底色紅生黑死;刮去又生者死;舌枯萎者死;舌爛熱不已者死;舌短硬者死;齧舌者死;餂舌者死;汗出不流,舌卷者死。

兩手撮空者死;數指者死;指甲白者死;手足指甲肉黑者死;爪枯毛折者死;足難屈伸者死;不能久立者死。

溫病虛甚者死;髓熱者死;熱而痙者死;譫語肢短者死;身體不仁者死;不能轉搖者死;四末不收者死;身熱喘急者死;屍臭及語死者死;體重尿不止者死;大肉陷下者死;大骨枯槁者死;婦人乳縮者死;臥床遺尿不覺者死;形肥脈細少氣者死;形瘦脈大多氣者死;背曲肩垂者死;毛孔生灰者死;病人不許治者死。

白話文:

牙齒

  • 牙齒發黑、乾枯的人會死亡。
  • 牙齒變長、牙垢堆積、頭髮乾枯的人會死亡。

耳朵

  • 口乾舌燥、耳鳴的人會死亡。
  • 耳聾、狂笑的人會死亡。
  • 雙耳乾枯的人會死亡。
  • 耳輪乾枯、薄弱、青白或發黑,表示腎臟功能衰竭,會導致死亡。

舌頭

  • 舌頭發黑、長刺,刮除後底層變紅、長出黑刺,表示死亡。
  • 刮除後又長出的,表示死亡。
  • 舌頭乾枯萎縮的人會死亡。
  • 舌頭潰爛、高熱不退的人會死亡。
  • 舌頭短小、僵硬的人會死亡。
  • 咬舌頭的人會死亡。
  • 舌頭上有黑痣的人會死亡。
  • 汗水不流,舌頭捲曲的人會死亡。

手腳

  • 雙手握空的人會死亡。
  • 手指發顫的人會死亡。
  • 指甲發白的人會死亡。
  • 手腳的指甲與肉之間發黑的人會死亡。
  • 指甲乾枯、毛髮脫落的人會死亡。
  • 雙腳難以彎曲伸展的人會死亡。
  • 不能長時間站立的人會死亡。

其他症狀

  • 溫熱病症狀嚴重的人會死亡。
  • 骨髓發熱的人會死亡。
  • 發熱伴有抽搐的人會死亡。
  • 胡言亂語、四肢短小的人會死亡。
  • 身體麻木不仁的人會死亡。
  • 不能轉動或搖晃的人會死亡。
  • 四肢收縮不能伸展的人會死亡。
  • 身體發熱伴有急促喘氣的人會死亡。
  • 屍體發臭或說話的人會死亡。
  • 體重過重、排尿不止的人會死亡。
  • 腹部大塊肌肉塌陷的人會死亡。
  • 大骨乾枯、消瘦的人會死亡。
  • 婦女乳房萎縮的人會死亡。
  • 臥牀時尿液失禁而不自知的人會死亡。
  • 身體肥胖、脈搏細弱、呼吸微弱的人會死亡。
  • 身體消瘦、脈搏強勁、呼吸急促的人會死亡。
  • 背部彎曲、肩膀下垂的人會死亡。
  • 毛孔發灰的人會死亡。
  • 病人拒絕接受治療的人會死亡。

腹脹少氣者死;泄而腹滿甚者死;陽明太實,土剋水者死;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死。

口張,心絕者死;眼合,肝絕者死;手撮,脾絕者死;聲如鼾,肺絕者死;目盲遺尿,腎絕者死;眉傾,膽絕者死;腰重脊痛難轉,胃絕者死;髮直如麻.汗出不止,小腸絕者死;泄痢不休,大腸絕者死;指甲青或脫落,呼罵不止,筋絕者死;齒落、脈浮無根,骨絕者死。

舌腫、腳腫、便赤溺血,肉絕者死。

青如草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黑如煙煤者死;青如藍者死;黃如土者死;赤如赭者死;白如鹽者死;黑如地蒼漆柴者死。

白話文:

肚子脹氣、呼吸短促的人會死;拉肚子卻肚子更脹的人會死;陽明經太過實熱,土克水的人會死;老人和嬰兒發燒肚子脹的人會死。

嘴巴張開,心跳停止的人會死;眼睛閉合,肝氣衰竭的人會死;手握成拳,脾氣衰竭的人會死;呼吸如鼾聲,肺氣衰竭的人會死;眼睛失明、尿失禁,腎氣衰竭的人會死;眉毛下垂,膽氣衰竭的人會死;腰部沉重、脊背疼痛難以轉動,胃氣衰竭的人會死;頭髮直立如麻,汗出不止,小腸氣衰竭的人會死;拉肚子不停,大腸氣衰竭的人會死;指甲青色或脫落,不停呼喊咒罵,筋氣衰竭的人會死;牙齒掉落、脈象浮弱無根,骨氣衰竭的人會死。

舌頭腫脹、腳腫、大便帶血、小便帶血,肉氣衰竭的人會死。

臉色青如草色的人會死;臉色黃如枳實的人會死;臉色赤如豬血的人會死;臉色白如枯骨的人會死;臉色黑如煙煤的人會死;臉色青如藍色的人會死;臉色黃如泥土的人會死;臉色赤如赭石的人會死;臉色白如鹽的人會死;臉色黑如地蒼漆柴的人會死。

眉發豎起者死;汗出脈躁者死;汗出發潤,喘甚者死;汗出如油者死;汗出如珠者死;汗不出,嘔下血者死;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肉盡脫者死;火躁欲入水者死;吐血不止者死;呃逆珠汗者死;氣少不語者死;泄瀉不止者死;乍靜乍亂者死;循衣摸床者死;掣衣撮空者死;喘氣不便者死;陰脫者目盲,陽脫者見鬼,聲如拽鋸者死;失言不能言語者死;聲喑不出,寒厥不回,二便閉不通者死。

呼吸動搖者死;病在上焦吸促,病在下焦吸遲,皆難治;病在中焦吸數當下之,虛者死。

舌下脈青,舌及身冷子死;面青舌赤,母死子活;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舌俱青或俱白吐沫,母子皆死。

白話文:

眉毛頭髮豎立的人會死;出汗脈搏急促的人會死;出汗但汗液稀薄,呼吸急促的人會死;出汗像流油的人會死;出汗像珠子般的人會死;不出汗,嘔吐下血的人會死;咳嗽並且流鼻血,不出汗,或者汗出不到腳部的人會死。

肉體消瘦得只剩骨頭的人會死;身體燥熱想要跳進水裡的人會死;吐血不止的人會死;呃逆並伴有虛汗的人會死;呼吸微弱不說話的人會死;腹瀉不止的人會死;一會兒安靜一會兒躁動的人會死;沿著衣服摸床的人會死;拉扯衣服抓空的人會死;呼吸困難的人會死;陰氣脫落的人會失明,陽氣脫落的人會看見鬼魂,聲音像拉鋸一樣的人會死;說話含糊不清的人會死;聲音嘶啞發不出聲音,寒厥不退,大小便不通的人會死。

呼吸起伏不定的人會死;病在上焦呼吸急促,病在下焦呼吸緩慢,都難以醫治;病在中焦呼吸急促,需要立即治療,虛弱的人會死。

舌下青筋顯露,舌頭和身體冰冷的人會死;臉色青白舌頭紅潤,母親會死孩子會活;臉色紅潤舌頭青白,母親會活孩子會死;臉色和舌頭都青白或都吐白沫,母子都會死。

舌色潤則安,舌色敗則死。

兩動一止三四日,三四動止應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脈不往來者死;脈懸絕者死;脈乍疏乍數者死;脈躁甚,戰而不得汗者死;尺脈絕者死。

白話文:

如果舌頭顏色潤滑就表示健康,如果舌頭顏色破壞了就代表死亡。心跳每四次停一次或五次停一次都可能在三到七天內死亡;脈搏跳動不定且沒有規律的人會死亡;脈搏突然變弱或者變得非常快但又不出汗的人也會死亡;手腕部脈搏消失也意味著死亡。

3. 十三、治溫病要知病欲愈及可解症

三部六脈等者,此為陰陽和平,雖劇當愈;熱症脈動數,服藥發汗出,脈靜者,為欲愈。三四日脈數更小,病人身溫和者,為欲解也;病人口大渴而為不渴者,欲解也;太陰症知可解者,為不惡熱、口渴、咳嗽及溲赤也。

厥陰症知可解者,為不譫語神迷,舌黑及肢冷也;少陰症能解者,百中僅見一二;戰汗而解者,以本虛故,見日期未多,正尚能逐邪,故當汗出也;不戰而汗出而解,以本不虛,正逐邪出也;不戰不汗而解者,以曾發汗、或吐、或下、或亡血,以傷津液,待陰陽自和方愈也;病人天庭明亮者,欲解也;病人準頭、年壽、印堂有黃氣,明准者,病退而有喜兆也;凡病欲愈也,或七八日,或十三四日腹中轉氣,或欠或嚏,或思飲食,目眥黃而山根亮也;病人身能轉易者,為欲解也;小便自紅轉淡黃者,為欲解也;耳聾漸能聞者,為欲解也;下後神氣清者,為欲解也;二便如常,腹無阻滯,飲食漸復,精神漸振,當靜養心神,勿驟進肉食。《易經》所謂:「勿藥有喜也」。

白話文:

三部六脈調和,表示陰陽平衡,即使病情嚴重也容易痊癒;熱症脈搏跳動快速,服藥發汗後脈搏減緩,表示病情好轉。

經過三四天,脈搏跳動次數更少,病人體溫正常,表示病快好了;病人原本很口渴,後來不渴了,表示病情好轉;太陰證如果不再怕熱、口渴、咳嗽、小便偏紅,表示病情好轉。

厥陰證如果不再胡言亂語、精神迷糊、舌頭發黑、手腳冰冷,表示病情好轉;少陰證能痊癒的很少,不到十分之一、二;發冷後流汗痊癒,是因為體虛,病情還不是很嚴重,還能抵抗病邪,所以才會出汗;不發冷就出汗痊癒,是因為體虛不大,正氣能將病邪排出;不發冷不出汗痊癒,是因為曾發汗、嘔吐、拉肚子或失血,傷了津液,需要等待陰陽調和才能痊癒;病人額頭明亮,表示病情好轉;病人準頭、年壽、印堂有黃氣,表示病情消退且有喜事預兆;凡是病情好轉的時候,大約在七八日,或十三四日,腹中轉氣,或打呵欠或打噴嚏,或想吃東西,眼眶泛黃而山根明亮;病人身體能轉動,表示病情好轉;小便從紅色變成淡黃色,表示病情好轉;耳朵漸漸能聽見,表示病情好轉;下瀉後精神氣色清朗,表示病情好轉;大小便正常,腹中沒有阻塞,食慾漸進,精神振奮,應該靜養心神,不要突然吃肉類食物。《易經》說:「不要用藥,自會有喜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