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濕熱俱重

回本書目錄

濕熱俱重

1. 濕熱俱重

濕熱一二日,胸悶不知人,瞀亂大叫痛。鮮菖蒲,草果,厚朴,檳榔,六一散,芫荽各重用,或加皂角(末),地漿(水煎藥)臻。濕熱阻閼上中閉,病方初起散邪遵。(此條濕熱俱重之候,阻閼上、中二焦:閉而不達,故胸悶不知人,瞀亂大叫痛。用藥以辛通散邪為急,故用草果仁、檳榔、厚朴,直達膜原,以破濕熱穢惡黏膩之氣。

鮮菖蒲開竅泄邪,六一散清熱利竅。取芫荽者,芫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闢一切穢惡不正之氣,故痧出不快者,用之取效,今引用之,亦取內通外達以辟邪也。猶恐藥力不及,復以皂角末辛通開竅最捷。地漿水煎,取其水土交混,有澄而復清之意,能瀉濕中之熱也。

原注:此原本第十四條。

白話文:

在濕熱併重的情況下,病情發展到一兩天時,患者會感到胸部悶痛,甚至意識模糊,出現精神錯亂並大聲呼叫疼痛。治療上,需大量使用新鮮的菖蒲、草果、厚朴、檳榔,以及六一散和芫荽,必要時可加入皁角粉末,並用水煎煮地漿來服藥。

濕熱同時影響上焦和中焦,導致身體機能閉塞不通,因此產生胸悶、意識不清及劇烈疼痛的症狀。治療上應迅速使用具有辛味能疏通邪氣的草果仁、檳榔和厚朴,直接作用於膜原,以破除濕熱造成的髒污與黏膩感。

新鮮的菖蒲可以開竅並驅散邪氣,六一散則能清熱並利尿。選擇芫荽的原因在於,其性質辛溫且香氣濃鬱,對內可調節心臟和脾臟功能,對外可促進四肢血液循環,能有效排除各種異常氣味和不良因素。對於痧疹無法順利排出的情況,使用芫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本處使用芫荽的目的,在於其能內外兼治以驅除邪氣。然而,若單純依賴藥物力量仍嫌不足,則可再添加皁角粉末,以增強辛味開竅的效果。地漿水煎製而成的藥湯,利用水土交混的特性,具有沉澱後再度清澈的作用,能有效去除濕氣中的熱量。

這段內容來自原本的第十四條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