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濕熱參半
濕熱參半
1. 濕熱參半
濕漸化熱舌尖紅,余濕猶滯舌根白。蔻仁,半夏,大豆卷,綠豆衣,六一散,連翹,辛泄之中佐清熱。(此濕熱參半之證。辛泄濕邪,慮其劫液,故只取蔻仁、半夏、菖蒲等之辛通,而不取蒼朮、川樸、草果之辛烈;甘涼清熱,慮其滋濕,故只取豆卷、連翹、綠豆衣、六一散之輕清,而不用鮮斛、知母、麥冬之滋膩也。用藥頗見斟酌,最宜熟玩。)
原注:此原本第十三條。
白話文:
當濕氣逐漸轉化為熱氣時,會看到舌尖呈現紅色,但舌根仍殘留著濕氣,呈現白色。在治療上,我們會使用蔻仁、半夏、大豆卷、綠豆衣、六一散以及連翹等藥物,這些藥物在辛香開泄濕氣的同時,也具有清熱的功效。
這種情況是濕熱參半的症狀。在開泄濕氣的藥物選擇上,為了避免過度消耗體內的津液,我們選用了蔻仁、半夏和菖蒲等辛香且能疏通的藥材,而沒有選擇蒼朮、川樸和草果等強烈的辛香藥材。在清熱的藥物選擇上,為了避免滋潤效果反增濕氣,我們選用了大豆卷、連翹、綠豆衣和六一散等輕盈清爽的藥材,而不是選擇鮮斛、知母和麥冬等滋潤效果較強的藥材。在用藥上,我們非常謹慎考慮,這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理解的。
原註:這段描述來自原本的第十三條。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