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邪入厥陰,主客交渾

回本書目錄

邪入厥陰,主客交渾

1. 邪入厥陰,主客交渾

濕熱證經七八日,口不渴而聲不出,飲食不討亦不卻,神昏不語形默默。此邪深入厥陰經,主客交渾難解釋。芳香涼泄俱無效,加減三甲散方合,醋炒鱉甲生天蟲,土炒穿山甲,酒醉地鱉,柴胡,桃仁等味參,破滯通瘀邪自撤。

(此邪入厥陰,主客又交渾,氣滯血瘀,邪不得泄,故用吳又可三甲散加減,去龜甲之滋,䗪蟲之猛,牡蠣之澀,加入酒醉地鱉蟲,柴胡、桃仁,直入厥陰,破滯通瘀泄絡,而邪解矣。)

原注:此原本第三十四條。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在濕熱病狀持續七八天後,患者出現口不渴但發不出聲音,對飲食既不主動要求也不拒絕,且呈現出神智混亂、沉默不語的狀態。這顯示病邪已深達厥陰經脈,主臟腑與客邪混亂,情況複雜難解。使用芳香藥材或涼性泄下藥物都無法見效,需採用加減版的三甲散治療,配方包含醋炒過的鱉甲和活天蟲,土炒過的穿山甲,以及酒醉的地鱉蟲,加上柴胡、桃仁等草藥,能有效打破體內的滯滯,疏通瘀血,使病邪自行消退。

原註:這段描述原本為第三十四條。

進一步說明,當病邪侵入厥陰,主臟腑功能受阻與客邪相交混,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病邪無法排出。因此,選用吳又可的三甲散加減版,去除了滋補的龜甲,猛烈的䗪蟲,及收澀的牡蠣,加入酒醉的地鱉蟲,柴胡和桃仁,這些草藥能夠直接作用於厥陰,打破體內的滯滯,疏通瘀血,從而使絡脈得以疏通,病邪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