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胃津劫奪,邪熱內據

回本書目錄

胃津劫奪,邪熱內據

1. 胃津劫奪,邪熱內據

濕熱劫津邪內據,舌硬苔黃起芒刺,神昏譫語不知人,囊縮搐搦危極矣。鮮生地,鮮首烏,蘆根,鮮稻根,甘涼潤下無傷胃,脈若有力大便堅,大黃加入方相配。(胃津劫奪,熱邪內據,既已昏痙,又見舌硬囊縮,為厥陰之死候。幸脈不微細,尚見弦緩,故仿承氣之例,以甘涼易苦寒,潤下泄邪,不傷胃氣。若脈有力,大便不解,大黃亦可加入也。)

原注:此原本第三十五條。

白話文:

當濕熱之氣耗損體內津液,邪熱盤踞於內,舌頭僵硬且舌苔呈現黃色並出現芒刺,患者意識模糊,胡言亂語,甚至認不出人來,睾丸收縮,肌肉抽搐,病情已至極度危險。

使用新鮮的生地、首烏、蘆根和新鮮稻根,這些藥材性質甘涼,可以滋潤腸道幫助排便,不會傷害到胃部。如果脈象強勁有力,但是大便仍舊乾硬,則可以在處方中加入大黃,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

(當胃部的津液被耗盡,邪熱在體內據守,患者不僅意識不清,還出現舌頭僵硬和睾丸收縮的症狀,這是厥陰經絡的死亡徵兆。幸好脈象並非微弱細小,而是呈現出弦緩的特徵,因此我們參照了承氣湯的原理,用甘涼的藥物替代苦寒的藥物,以滋潤的方式幫助排便,排除邪氣,而不會損傷胃氣。如果脈象強壯有力,且大便未能順利排出,那麼也可以加入大黃。)

原註:此條內容原本為第三十五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