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濕熱大汗亡衛陽
濕熱大汗亡衛陽
1. 濕熱大汗亡衛陽
濕熱四五日,忽然大汗淋漓出,手足厥逆寒,脈細如絲或欲絕。觀其脈證似亡陽,神清語亮非陽脫。況其起坐能自如,又見莖痛兼口渴,此乃大汗亡衛陽,濕熱之邪仍阻結,表裡不通脈故伏。仍須去濕兼清熱,五苓散去朮加生黃耆皮,酒淬川連並滑石。
(原文云:「濕熱證,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脈細欲絕,口渴莖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語亮,乃汗出過多,衛外之陽暫亡,濕熱之邪仍結,一時表裡不通,脈故伏,非真陽外脫也。宜五苓去朮,加滑石、酒淬川連、生黃耆皮。」徐鑑泉曰:「此條脈證全似亡陽之候,而獨於舉動聲音神氣中得其真情。
噫!此醫之所貴識見也。」按:五苓散去白朮者,以濕熱仍結於中,而術性守中故也。口渴莖痛,故加川連、滑石。汗太多,故加生耆皮固衛陽。合桂、苓、豬、澤四味,通陽消暑去濕,恰如其數。)
原注:此原本第二十九條。
白話文:
病人身患濕熱,持續四五天后,突然大量出汗,手腳冰冷,脈搏細弱幾乎消失,且伴隨口渴、下腹疼痛,但神志清醒,說話清晰,能自行坐立。這種情況雖然看起來像是陽氣虛脫,但由於患者精神狀態良好,而且還能自如活動,可見並非真正的陽氣外泄。實際上是過度出汗導致體表陽氣暫時不足,而濕熱邪氣仍然阻滯在體內,導致表裡不通,脈搏才隱伏不顯。治療應當以祛濕清熱為主,使用五苓散去白朮,再加入滑石、酒淬川連和生黃耆皮,以達到清熱利濕,固表止汗的效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