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濕滯下焦
濕滯下焦
1. 濕滯下焦
濕熱數日胸中痞,自利溺赤口渴膩。桔梗,杏仁,大豆卷,澤瀉,滑石,茯苓,豬苓,三焦開泄兼分利。(此條以自利溺赤,濕熱滯下焦,故以分利為主。又胸痞口渴,故佐桔梗、杏仁、豆卷,開泄上、中二焦,源清則流自潔矣。)
原注:此原本第十一條
白話文:
有濕熱症狀已持續數日,感覺胸口悶痛,自己有腹瀉的情況,小便呈現深紅色且常感到口渴舌苔厚膩。治療時可以考慮使用桔梗、杏仁、大豆卷、澤瀉、滑石、茯苓、豬苓等藥物,這些藥物能幫助三焦(人體水分運行的主要通道)開通和排泄,同時達到分利(即利尿)的效果。
之所以選擇這種治療方式,是因為病人出現了腹瀉和小便顏色深紅的症狀,顯示濕熱滯留在下焦(下焦指人體下部,包括腸胃、膀胱等)。因此,主要的治療策略是以利尿為主。另外,病人胸口悶痛和口渴的症狀,所以輔以桔梗、杏仁、大豆卷,用於開通和排泄上焦(胸部)和中焦(腹部)的濕熱,只要根源的濕熱清除乾淨,那麼症狀自然會改善。
以上就是原本第十一條的註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