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濕熱阻遏膜原

回本書目錄

濕熱阻遏膜原

1. 濕熱阻遏膜原

濕熱阻遏於膜原,寒熱分爭如瘧狀。檳榔,厚朴,草果,柴胡,蒼朮,藿香,菖蒲,半夏六一散達原仿。(濕熱阻遏膜原,舌苔必白,心胸必痞,發為瘧疾,是名「濕瘧」,與秋風成瘧有間,故仿吳又可達原飲加減,以達膜原之邪,合入不換金正氣散意,祛嵐瘴濕熱也。)

原注:此原本第八條。

白話文:

當濕熱邪氣阻塞在身體的膜原部位,會造成寒熱交錯的症狀,就像瘧疾一樣。可以使用檳榔、厚朴、草果、柴胡、蒼朮、藿香、菖蒲、半夏六一散這類藥物作為參考,調整配方來治療。

在這種情況下,舌頭上的苔一定會呈白色,心臟和胸部會感到沉悶不適,並可能引發瘧疾,這種情況被稱為「濕瘧」。它和秋天因風邪引起的瘧疾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可以參考吳又可的達原飲方劑,進行適當的增減,以達到清除膜原部位邪氣的目的,同時結合不換金正氣散的療效,來驅除山區特有的濕熱瘴氣。

這是原本排序為第八條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