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

《薛氏濕熱論歌訣》~ 濕熱蘊結昏痙

回本書目錄

濕熱蘊結昏痙

1. 濕熱蘊結昏痙

濕熱昏痙用開泄,不效須知邪蘊結。涼膈散,承氣湯相機從,大便不通脈數實。此係陽明實熱多,下奪陽明為便捷。(濕熱發痙,神昏笑妄,用清泄芳開不效者,須知熱邪蘊結,法非下奪不可,更審其脈洪數有力,其為熱邪蘊結無疑。但上結於胸膈者,宜仿涼膈散;若下結於腸胃者、宜調胃承氣之例。此係陽明實熱,仍假陽明為出路也。)

原注:此原本第六條。

白話文:

【濕熱導致的昏迷與痙攣】

當遇到由濕熱引發的昏迷和痙攣,我們首先會採用開泄的方法治療。如果這種方法沒有顯著效果,這可能表明邪氣已在體內深層積聚。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考慮使用涼膈散或承氣湯,具體選擇哪種方法要視病人的實際病情而定。如果病人出現大便不通且脈象顯示數實,這通常意味著他們體內的陽明實熱過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選擇下奪陽明的治療方式,這是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案。

需瞭解的是,當熱邪在體內深層積聚時,單純的開泄方法可能無法達到治療效果,這時必須要通過下奪的方式來清除體內的熱邪。我們會根據脈象來判斷病人的實際病情,如果脈象顯示洪數有力,這可以確定是熱邪在體內深層積聚。

對於熱邪上結於胸膈的情況,我們會參考涼膈散的治療方式;如果熱邪下結於腸胃,我們會採用調胃承氣湯的治療方式。總體來說,這些都是針對陽明實熱的治療方式,目的就是讓陽明成為邪氣的出口,藉此來治療疾病。

原註:此段內容原本為第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