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60)
卷之六十四 (60)
1. 消氣丸
治小兒疳氣,腹脹喘粗。
木香(二錢半,另研),蘿蔔子(五錢,同巴豆二錢半炒黃色,去巴豆不消用)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米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消氣丸
用來治療小孩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呼吸急促等症狀。
需要以下藥材:木香(二錢半,另外磨成粉末),蘿蔔子(五錢,與巴豆二錢半一起炒至黃色,去除巴豆不用)。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不限時間,用米湯送服。用量可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2. 導氣丸
治小兒腹脹氣粗。
京三稜,青皮,蘿蔔子(炒),皂角(不蛀者,酥炙),黑牽牛(半生半炒,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不拘時用米湯送下。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腹部脹氣、呼吸粗重。
使用京三稜、青皮、炒過的蘿蔔子、沒有被蟲蛀過的皂角(用酥油炙烤過),以及一半生用、一半炒過的黑牽牛,將這些藥材等量混合。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像麻子一樣。每次服用二三十丸,不拘時間,用米湯送服。
3. 口瘡
4. 瀉心湯
治小兒心臟積熱,熏蒸上焦,口舌生瘡。
宣黃連(去須,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或一錢,臨睡白湯調下。
白話文:
治療小孩子心臟積熱,熱氣向上蒸騰,導致口舌生瘡的症狀。
使用黃連(去除鬚根,一兩)。
將黃連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到半錢,或者一錢,在睡前用白開水調服。
5. 七寶洗心散
治小兒壯熱煩躁,風熱上壅,心經積熱,口舌唇燥,眼澀多淚,大小便秘澀。
大黃(濕紙煨),甘草(炒),當歸(酒洗),麻黃(不去節),芍藥,荊芥穗(各二兩),白朮(三錢二分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竹葉五葉,蜜少許,煎至五分,食後服。
白話文:
治療小兒發高燒、煩躁不安,風熱向上侵襲,心經積熱,口舌嘴唇乾燥,眼睛乾澀多淚,大小便不順暢。
藥材包含:大黃(用濕紙包住煨過),甘草(炒過),當歸(用酒洗過),麻黃(不去節),芍藥,荊芥穗(各二兩),白朮(三錢二分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竹葉五片,少許蜂蜜,煎煮至剩下五分時,飯後服用。
6. 大連翹飲子
治小兒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小便赤澀。
連翹,瞿麥穗,滑石,牛蒡子(炒研),車前子,赤芍藥(各一兩),木通,山梔子,川當歸,防風(各半兩),黃芩,荊芥穗(各一兩),柴胡(去蘆),甘草(炙,各二兩),蟬蛻(去足,二錢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後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兒上焦(指胸膈以上部位)鬱熱的,症狀有口舌生瘡,小便赤黃且排尿不暢。
藥材包括:連翹、瞿麥穗、滑石、炒過並研磨的牛蒡子、車前子、赤芍藥(各一兩)、木通、山梔子、川當歸、防風(各半兩)、黃芩、荊芥穗(各一兩)、去除蘆頭的柴胡、炙甘草(各二兩)、去除足的蟬蛻(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盅水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在飯後服用。
7. 瀉黃飲子
治小兒風熱,蘊於脾經,唇燥坼裂,口舌生瘡。
白芷,升麻,枳殼(去白,麩炒),黃芩,防風(去蘆),半夏(湯洗七次),石斛(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小兒風熱病症,病邪積聚在脾經,導致嘴唇乾燥破裂,口舌生瘡。
藥材包含:白芷、升麻、枳殼(去除內膜,用麩皮炒過)、黃芩、防風(去除蘆頭)、半夏(用湯水洗過七次)、石斛(各一兩),以及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盅水,以及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五分即可,服用時間不限。
8. 柳花散
治小兒口舌生瘡。
玄胡索,黃連,黃柏,青黛(另研),密陀僧(另研,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貼口瘡上,有津液吐出,頻用不拘時。
一方治小兒心有客熱,滿口生瘡
用天南星末,醋調貼兩腳心,有用吳茱萸末,米醋調塗亦可。
一方
用黃連細末,以蜜水調抹口中患處。
一方
用黃柏末青黛等分,腦子少許,另研入藥,以水調抹,乾摻。
白話文:
治療小兒口舌生瘡的藥方:
將玄胡索、黃連、黃柏、青黛(另外研磨)、密陀僧(另外研磨)各三錢,磨成細末。每次取少許敷在口瘡上,會有津液流出,可頻繁使用,不限次數。
另一個治療小兒心有客熱,導致滿口生瘡的藥方:
將天南星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在兩腳心。也可以用吳茱萸磨成粉末,用米醋調和塗抹,也有效果。
另一個藥方:
將黃連磨成細末,用蜂蜜水調和後塗抹在口中的患處。
另一個藥方:
將黃柏粉末與青黛等分,加入少許冰片(腦子),另外研磨後混入藥粉中,用水調和塗抹,或是直接乾粉撒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