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四 (50)
卷之六十四 (50)
1. 感應丸
治小兒停積宿食冷物,不能克化,有傷脾胃,或泄瀉臭如抱壞雞子,或下痢膿血,服此通利。
白話文:
治療小兒積食冷物,不能消化,傷害脾胃,或者腹瀉臭如抱腐壞的雞蛋,或下痢膿血,可以用此方藥通利。
百草霜(用村家鍋底上者,細研,一兩),杏仁(去皮尖,要肥者,一百二十個),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研細如粉,三十五粒),肉豆蔻(去皮,十個),川乾薑(炮,五錢),南木香(去蘆,一兩二錢半),丁香(七錢半)
白話文:
百草霜:取自村莊中鍋底的百草霜,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一兩)。
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選擇肥美的杏仁(一百二十個)。
巴豆:除去外皮和心膜,將其磨成極細的粉末,直到出油(三十五粒)。
肉豆蔻:去除外皮(十個)。
川乾薑:以砲製法處理過的川乾薑(五錢)。
南木香:去除蘆頭(一兩二錢半)。
丁香:研磨成粉末(七錢半)。
上除巴豆百草霜杏仁三味外,餘四味杵為細末,與前三味同拌,研令細,用蠟匱,先將蠟三兩,溶化作汁,以重綿濾去滓,更以好酒半升,於銀石器內溶蠟,滾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秤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半兩,秋冬用清油七錢半,於銚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蠟二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成劑,分作小鋌子,以油單紙裹之,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空心薑湯送下。
白話文:
除了巴豆、百草霜和杏仁這三味藥材之外,其餘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與前三味混合拌勻,研磨至細膩,用蠟製容器盛裝。首先將三兩蠟燭融化成液體,用厚綿布過濾掉渣滓,再加入半升上等酒,在銀器或石器中溶解蠟燭,煮沸多次,倒出來等待酒冷卻,蠟燭會浮在上面,取出蠟燭稱重使用。在春夏季節製作時,加入半兩清油;秋冬季節製作時,加入七錢半清油,在小鍋中熬煮至香味四溢,然後加入二兩煮過的蠟燭,一起溶解成液體,趁熱與前面提到的藥末混合拌勻,製成藥劑,分成小塊,用油紙包裹,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空腹時用薑湯送服。
2. 消食丸(又名消乳丸)
消積滯,化乳食。
白話文:
消積滯,化乳食。
砂仁,橘皮(炒),京三稜(炒),蓬莪朮(炒),神麯(炒),麥櫱(炒),甘草(炒,各半兩),香附子(炒,一兩)
白話文:
砂仁、橘皮(炒過)、京三稜(炒過)、蓬莪朮(炒過)、神曲(炒過)、麥芽(炒過)、甘草(炒過,各半兩)、香附子(炒過,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遠,白湯送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把上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水浸泡蒸餅,做成像麻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粒,飯後服用,用白開水送服,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服用量。
3. 木香丸
治乳積食積氣積。
木香,莪朮,砂仁,青皮(去白),硃砂(細研),代赭石(煅,研,各二錢),大丁香(一錢),巴豆肉(紙壓去油,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飛白麵糊丸,如麻子大,風乾,每服三五丸,至十丸,乳傷乳汁下,食傷米飲下,不拘時。
白話文:
木香、莪術、砂仁、青皮(去白色表皮)、硃砂(研磨成細粉)、代赭石(煅燒,研磨成粉,各二錢)、大丁香(一錢)、巴豆肉(用紙壓去油,一錢)。
將細末藥粉均勻攪拌,製成粟米般大小的飛白麵糊丸。風乾後,每次服三到五丸,最多可服十丸。如果乳汁受傷,則用母乳送服;如果飲食受傷,則用米湯送服。服用時間不限。
4. 七聖丸
治小兒宿食不消,肚腹飽悶。
白話文:
小兒食物滯留在胃中未消化,肚子脹滿,悶脹難受。
京三稜,蓬莪朮,川楝(煅,取肉),青皮(去穰),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芫花(先用醋浸一宿,炒漸干,次入三稜莪朮同炒赤色,又入橘皮川楝一處,再炒令微焦,取出等分,各半兩)
白話文:
京三稜、蓬莪朮、川楝(煅後取肉),青皮(去除果瓤),陳皮(去除白色內皮),杏仁(去除皮和尖端),芫花(先用醋浸泡一整夜,炒到逐漸發乾,然後與三稜、莪朮一起炒至赤色,再次加入橘皮和川楝一起炒,再炒至微焦,取出等分,各半兩)
上前件為細末,另入杏仁細研一處,醋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臨睡熟水送下,使日間所餐之物一夜而消化,永無疳疾之證。一方用巴豆十粒,同杏仁研,有癖積者可用常服,只用杏仁乃七聖丸也。
白話文:
上面的方子太瑣碎了,另有一種方法,將杏仁研磨成細末,用醋糊丸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服三五十丸,於睡前用溫水送服。使日間所吃的食物通過一夜而消化,從此不再有疳疾之症。還有另外一方是用十粒巴豆和杏仁一起研磨,有積癖的人可以經常服用。只用杏仁就是七聖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