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六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三 (4)

1. 脈法

《脈經》曰:尺脈滑,氣血實,經脈不利。少陰脈弱而微,微則少血。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生瘡。寸口脈浮而弱,浮則為虛,弱則無血。脈來至,狀如琴絃,若少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竅生瘡,肝脈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尺脈來時斷絕者,月水不利。寸關調如故,而尺脈不至者,月水不利,當患小腹,引腰痛氣滯,上攻胸臆也。

白話文:

《脈經》上說:尺脈滑動,說明氣血充實,但經脈不通暢。少陰脈弱而細微,這種情況表示缺血。少陰脈滑動而頻數,說明體內隱蔽的地方有瘡。寸關脈浮而弱,這種情況表示虛弱,並且沒有血。脈搏來時,狀如琴絃,如果伴有下腹疼痛,這是月經不調的表現,在外孔出現瘡。肝脈沉,說明月經不調,並伴有腰腹疼痛。尺脈來時斷斷續續,說明月經不調。寸關脈跳動正常,而尺脈不到,這是月經不調的表現,還會伴有小腹疼痛,並牽引腰痛,這種情況是由於氣滯引起的,向胸腔和橫膈膜部位攻擊。

,經不通,繞臍寒疝痛,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於血室,血凝不行,結積血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故痛。漏血下赤白,脈遲或虛小滑者生,急疾大緊數者死。崩漏下血,寸口脈微遲,尺脈微弦,故遲為寒,在上焦則吐爾,尺脈微弦,主小腹引腰脊痛者,必下血也。

白話文:

如果經絡不通暢,肚臍周圍會有寒疝痛,脈象沉緊,這是因為寒氣入侵血室,血液凝固不流通,積聚的血液被氣衝擊,新血與舊血相搏,所以會疼痛。漏血時,血液呈紅色和白色,脈搏遲緩或虛弱細滑的人能活,脈搏急促、大緊、數次的人會死。崩漏時,寸口脈微弱遲緩,尺脈微弱而弦,所以遲為寒,在上焦則會嘔吐,尺脈微弱而弦,主小腹牽引腰脊疼痛者,一定會漏血。

,寸口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病則為革,婦入則半產漏下。尺脈急而弦大,風邪入少陰之經,女子漏自下赤。漏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尺寸脈虛者必漏血,若脈弦者不可治,左手太陽浮大為男。右手太陰沉細為女。

白話文:

寸口脈弦細而大,弦細主表證,大主虛證,寒虛相搏,病勢變易。若婦女脈象如上,或為半產漏下(胎兒或半死半生、或滑胎漏血)。尺脈急而弦大,主風邪侵犯少陰經,女子漏下,血色鮮紅。漏下鮮紅,白日流血數升,脈急促者死,脈緩和者生。寸口、尺脈虛弱者,必有漏血癥狀,若脈象弦細,則難以治癒。左手太陽經脈浮大,主為男性;右手太陰經脈沉細,主為女性。

2. 大溫經湯

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已,或過期不行,或崩中去血過多,或經損娠,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煩熱,並皆治之。

白話文:

用於治療衝任虛損,月經週期不規律或經血過多不止,或月經推遲不來,或崩中失去太多血液,或經期懷孕,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煩熱等症狀。

吳茱萸(湯泡,一錢),麥門冬(去心,二錢),半夏(二錢半),牡丹皮白芍藥,肉桂(去粗皮),人參當歸(去蘆),川芎阿膠(碎炒),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吳茱萸(浸泡熱水,一錢),麥門冬(去除果核,二錢),半夏(二錢半),牡丹皮、白芍藥、肉桂(去除粗皮)、人參、當歸(去除蘆頭)、川芎、阿膠(炒碎)、甘草(炙烤過,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話文:

一劑藥,加水兩碗,生薑五片,煎煮成一碗,飯前服用。

3. 四物湯

益營衛,滋氣血。治月水不調,臍腹㽲痛,婦人經病,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產惡露過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產後血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惡露不止,四物湯茱萸煎服,若陽臟少使茱萸,若陰臟多使茱。一方加香附子,治諸虛不足,並皆治之。

白話文:

增強人體的營衛之氣,滋補氣血。治療月經不調,臍腹疼痛,婦女的經期疾病,有時提前有時延後,經量有時多有時少,疼痛程度不一,腰、腿、肚子都痛,或崩漏,流血不下,或半產惡露過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部疼痛出血,胎兒不安,產後血塊不散,或失血過多,惡露不止,用四物湯加上茱萸煎服。如果陽臟虛弱,就用茱萸,如果陰臟虛弱,就用茱萸。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香附子,治療各種虛損,都可以用。

熟地(補血。如臍痛,非此不能除,乃通於腎經之藥也),川芎(治風泄肝木也。如血虛頭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肝經之藥也),芍藥(和血理脾,如腹中虛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脾經之藥也),當歸(和血。如血刺痛,非此不能除刺如刀割,乃通腎經之藥也)

白話文:

  1. 熟地:補血。若有臍部疼痛,非熟地不能消除,因熟地可通於腎經。

  2. 川芎:治療風邪引起的肝臟疾病。若有血虛頭痛,非川芎不能消除,因川芎可通肝經。

  3. 芍藥:調和氣血,調理脾臟。若有腹中虛痛,非芍藥不能消除,因芍藥可通脾經。

  4. 當歸:調和氣血。若有血刺疼痛,非當歸不能消除刺如刀割般的疼痛,因當歸可通腎經。

上為粗末,水煎服,加減於後。治婦人骨蒸,加地骨皮牡丹皮。若妊娠胎動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葉,阿膠一片,又加蔥白黃耆,若血臟虛冷,崩中去血過多,亦加膠。若婦人常服,春倍川芎,脈弦頭痛,夏倍芍藥,脈洪飧泄。秋倍地黃,脈沉澀血虛,冬倍當歸,脈沉寒而不食。

白話文:

這些藥物都是粗糙且普通的,水煎服用的。後文介紹用法、用量等。如果治療婦女骨蒸,還要添加地骨皮和牡丹皮。如果有身孕,胎兒動盪不安,出血不止的,可以加上十葉艾草,一片阿膠,再加一些蔥白和黃耆。如果肝臟氣血虛寒,崩漏或者因為流血過多,也可以加阿膠。如果婦女經常服用,春季的時候可以多加川芎,脈搏弦緊,頭痛的就可以多加芍藥,脈搏洪大,腹瀉的就可以多加地黃,脈搏沉細而血虛的就可以多加當歸,脈搏沉細,天氣寒冷而不思飲食的就可以多加當歸。

,若春則防風四物,加防風,倍川芎。若夏則黃芩四物,加黃芩,倍芍藥。若秋則門冬四物,加天門冬,倍地黃。若冬則桂枝四物,加桂枝,倍當歸。若血虛而腹痛,微汗而惡風,四物加茂桂謂之腹痛六合。若風眩運,加秦艽羌活,謂之風六合。若氣虛弱,起則無力,䗪然而倒,加厚朴陳皮,謂之氣六合。

白話文:

  1. 春季:防風四物湯,加減防風,川芎加倍。

  2. 夏季:黃芩四物湯,加減黃芩,芍藥加倍。

  3. 秋季:門冬四物湯,加減天門冬,地黃加倍。

  4. 冬季:桂枝四物湯,加減桂枝,當歸加倍。

  5. 血虛腹痛、微汗惡風:四物湯加減茂桂,稱為「腹痛六合」。

  6. 風眩運轉:四物湯加減秦艽、羌活,稱為「風六合」。

  7. 氣虛體弱、起則無力、昏倒:四物湯加減厚朴、陳皮,稱為「氣六合」。

,若發熱而煩,不能睡臥者,加黃連梔子,謂之熱六合。若虛寒脈微,自汗,氣難布息,清便自調,加乾薑附子,謂之寒六合。若中濕,身沉重無力,身涼微汗,加白朮茯苓,謂之濕六合。

白話文:

  1. 熱六合
  • 若出現發熱煩躁、無法入睡的情況,可加入黃連和梔子,稱為熱六合。
  1. 寒六合

    • 若脈搏微弱、自汗、呼吸急促、大小便失調,可加入乾薑和附子,稱為寒六合。
  2. 濕六合

    • 若身體沉重無力、皮膚涼且微汗,可加入白朮和茯苓,稱為濕六合。

若產後虛勞,日久而脈浮疾,宜柴胡四物湯

白話文:

2. 寒六合

若脈搏微弱、自汗淋漓、呼吸急促,大小便失控,可加入乾薑和附子,稱之為「寒六合」。

3. 濕六合

若身體沉重乏力、皮膚涼且出微汗,可加入白朮和茯苓,稱之為「濕六合」。

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各一兩半),柴胡(人線),人參,黃芩,甘草(各三錢)

白話文:

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各 60 公克),柴胡(放入人線)、人參、黃芩、甘草(各 15 公克)

同煎服。

若婦人筋骨肢節疼,及頭痛脈弦,增寒如瘧,宜治風六合,或傷損氣血,乘虛而暈者,宜四物湯(四兩),防風,羌活,(各一兩)

白話文:

如果婦女筋骨、四肢關節疼痛,而且頭痛,脈搏弦細,時冷時熱像瘧疾一樣,這時應該治療六種風病例如:風寒、風熱、風濕、風燥、風火共稱為六風。或者傷損氣血,乘虛暈眩的,應該服用四物湯(四兩),再加防風、羌活(各一兩)。

若血氣上衝心腹,肋下滿悶,宜治氣六合。

四物湯(四兩),木香檳榔(各一兩)

若臍下虛冷腹痛,及腰脊間悶痛,宜玄胡六合,小腹痛同,用

四物湯(四兩),玄胡,苦楝(各一兩,碎,炒焦)

若氣衝經脈,故月事頻並,臍下多痛,宜芍藥六合。

四物湯(四兩),芍藥(倍加),黃耆(一兩)

若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臨經痛者血澀也,宜八物湯

四物湯(四兩),玄胡,檳榔,苦楝(碎,炒焦),木香(各一兩)

若經水過多,別無餘證,宜黃芩六合。

四物湯(四兩),黃芩,白朮(各一兩)

白話文:

**內容:**若血氣上衝到心腹,肋下脹悶,應治療氣六合。

藥方:

  • 四物湯(兩)
  • 木香(一)
  • 檳榔(一)

若臍下虛寒腹痛,以及腰脊之間悶痛,應治療玄胡六合,小腹痛同用:

  • 四物湯(兩)
  • 玄胡(一,研碎、炒焦)
  • 苦楝(一,研碎、炒焦)

若氣衝經脈,導致月事頻仍,臍下疼痛,應治療芍藥六合:

  • 四物湯(兩)
  • 芍藥(倍加)
  • 黃耆(一)

若經血欲行,臍腹絞痛,臨經痛因血澀,應治療八物湯:

  • 四物湯(兩)
  • 玄胡(一,研碎、炒焦)
  • 檳榔(一)
  • 苦楝(一,研碎、炒焦)
  • 木香(一)

若經血過多,其他症狀,應治療黃芩六合:

  • 四物湯(兩)
  • 黃芩(一)
  • 白朮(一)

若經水澀少,宜四物湯內加葵花煎,又加紅花血見愁

白話文:

如果經血量少且顏色偏暗,可以將葵花煎和紅花血見愁加入四物湯內服用。

若婦人虛勞氣弱,咳嗽喘滿,宜厚朴六合。

四物湯(四兩),厚朴(一兩制),枳實(半兩,炒)

以上四味,治法如前一證,於四物湯中各加一味用之如少。腹痛,四物湯四兩,加玄胡苦楝各一兩。

若經水暴下,四物湯內加黃芩,若腹痛加黃連,如夏月不去黃芩。

若經水如黑豆汁者,加黃芩黃連各一兩。

若經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湯加熟地黃當歸各一兩。

白話文:

**適用人羣:**女性虛勞氣弱,咳嗽喘滿。

藥方:

  • 四物湯:4兩
  • 厚朴:1兩
  • 枳實:半兩(炒過)

用法:

將上述四味藥材按照前一個證方的治法,加入四物湯中,逐漸加量使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腹痛:在四物湯中加入玄胡和苦楝,各1兩。
  • 經水暴下:在四物湯中加入黃芩。
  • 腹痛:在四物湯中加入黃連。夏季不使用黃芩。
  • 經水如黑豆汁:在四物湯中加入黃芩和黃連,各1兩。
  • 經水量少但顏色正常的:在四物湯中加入熟地黃和當歸,各1兩。

若經水適來適斷,或有寒熱往來者,先服小柴胡湯,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

白話文:

如果月經剛來剛斷,或者有寒熱交替的症狀,先服用心養湯來驅除寒熱,然後用四物湯來調經。

如寒熱不退,勿服四物,是謂變證,表邪猶有,不能效也,依前論中變證,隨證用藥調治之。

若婦人血積者,四物湯內加

廣朮,京三稜,桂,乾漆(炒煙盡,各一兩)

若婦人傷寒汗下後,飲食減少,血虛者,宜八物湯。

四物湯(四兩),黃耆,白朮,茯苓,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寒熱症狀持續不退時,不宜服用四物湯,這是因為症狀已發生變化,外邪仍然存在,單用四物湯無法奏效。根據先前討論的變證,應根據具體症狀使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

如果婦人有血積的情況,在四物湯中加入:

  • 廣朮
  • 三稜
  • 桂枝
  • 乾漆(炒至煙霧消失,各一股)

如果婦人因傷寒而大量出汗,導致飲食量減少,出現血虛的症狀,則宜服用八物湯:

  • 四物湯(四股)
  • 黃耆
  • 白朮
  • 茯苓
  • 甘草(各一股)

若妊娠,傷寒中風,表虛自汗,頭痛項強,身熱惡寒,脈浮而弱,太陽經病,宜表虛六合湯

白話文:

如果是懷孕的婦女,得了傷寒中風,身體虛弱,常出汗,頭痛、脖子僵硬,身體發熱怕冷,脈搏浮弱,屬於太陽經的疾病,應該服用表虛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桂枝,地骨皮(各七錢)

若妊娠傷寒,頭痛身熱無汗,脈浮緊,太陽經病,宜表實六合。

四物湯(四兩),麻黃細辛(各半兩)

白話文:

四物湯(兩百四十克),桂枝,地骨皮(各三十五克)

如果懷孕期間感染風寒,出現頭痛、發熱、無汗,脈搏浮緊,屬於太陽經病,適合用表實六合湯治療。

四物湯(兩百四十克),麻黃,細辛(各二十五克)

若妊娠傷寒,中風濕之氣,肢節煩疼,脈浮而熱,頭痛,宜風濕六合湯,太陽標病也。

白話文:

如果婦女在懷孕期間患上傷寒,感受了風濕之氣,就會出現肢體關節疼痛,脈搏浮起而發熱,頭痛。這屬於風濕六合湯的太陽標病證。

四物湯(四兩),防風,蒼朮(制各七錢)

若妊娠傷寒下後,過經不愈,溫毒發斑如錦紋,宜升麻六合。

四物湯(四兩),升麻,連翹(各七錢)

若妊娠傷寒,胃脅滿痛,脈弦少陽,頭昏項強,宜柴胡六合。

四物湯(四兩),柴胡,黃芩(各七錢)

白話文:

四物湯(四兩)、防風、蒼朮(各七錢)

如果懷孕時得傷寒,產後遲遲不癒,溫熱毒邪發出如錦紋一樣的斑點,適合升麻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升麻、連翹(各七錢)

如果懷孕時得傷寒,胃部和脅肋脹痛,脈搏弦緊屬於少陽經,頭昏、脖子強直,適合柴胡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柴胡、黃芩(各七錢)

若妊娠傷寒,大便硬,小便赤,氣滿而脈沉數,陽明太陽本病也,急下之,宜大黃六合。

白話文:

如果懷孕時得了傷寒,大便硬結,小便發紅,伴有腹部飽滿感,脈搏沉而數,這是陽明、太陽經的共同病症,要趕快用瀉下法治療,可以使用大黃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大黃(半兩),桃仁(十個,去皮尖麩炒)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咳嗽不止,宜人參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人參,五味子(各半兩)

白話文:

四物湯(二兩),大黃(半兩),桃仁(十顆,去皮尖,麩炒)

若妊娠患上傷寒,汗下後,咳嗽不止,宜服用人參六合湯。

四物湯(二兩),人參,五味子(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虛痞脹滿者,陽明本虛也,宜厚朴六合湯。亦治咳嗽喘滿。

白話文:

如果孕婦患上傷寒,在服用發汗和瀉下的藥物後,出現虛弱、腹脹、胸悶等症狀,這是因為陽明經本虛造成的。這時應該服用厚朴六合湯來治療。這劑藥方也適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和胸悶。

四物湯(四兩),厚朴,枳實(麩炒,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不得眠者,宜梔子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梔子,黃芩(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身熱大渴,蒸蒸而煩,脈長而大者,宜石膏六合。

四物湯(四兩),石膏,知母(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小便不利,太陽本病,宜茯苓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茯苓,澤瀉(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太陽本病,小便赤如血狀者,宜琥珀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琥珀,茯苓(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血漏不止,胎氣損者,宜膠艾六合湯

白話文:

翻譯:

四物湯(四兩),厚朴、枳實(麩炒,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不得眠者,宜梔子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梔子、黃芩(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身熱大渴,蒸蒸而煩,脈長而大者,宜石膏六合。

四物湯(四兩),石膏、知母(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小便不利,太陽本病,宜茯苓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茯苓、澤瀉(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太陽本病,小便赤如血狀者,宜琥珀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琥珀,茯苓(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汗下後血漏不止,胎氣損者,宜膠艾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阿膠,艾(各半兩。一方加甘草,同上。一方加乾薑黃耆甘草)

白話文:

四物湯(四兩),阿膠,艾葉(各半兩)。

一方加入甘草,與上述相同。

一方加入乾薑、黃耆、甘草。

若妊娠傷寒,四肢拘急,身涼微汗,腹中痛,脈沉而遲,少陰病也,宜附子六合湯

白話文:

如果在孕期患了傷寒,四肢拘緊,身體涼涼的微微出汗,腹中疼痛,脈搏深沉而緩慢,這是少陰病,應該服用附子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附子(炮,去皮),桂(各半兩)

若赤白帶下,宜香桂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香附子,桂(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蓄血證,不宜墮胎藥下之,宜四物大黃湯下之。

四物湯(四兩),生地黃,大黃(酒浸,各半兩)

白話文:

四物湯(四兩),炮附子(去皮),桂枝(各半兩)

如果出現赤白帶下,建議使用香桂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香附子,桂枝(各半兩)

如果懷孕期間感染風寒,導致蓄積血液,不建議使用墮胎藥,而應服用四物大黃湯。

四物湯(四兩),生地黃,酒浸大黃(各半兩)

若虛熱病,四物與參蘇飲相合,名補心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虛熱病,將四物湯和參蘇飲兩種藥方合併使用,合併後的藥方稱為「補心湯」,用於治療虛熱病。

若四肢腫痛,不能舉動,宜蒼朮各半湯主之。

白話文:

假如四肢腫脹疼痛,無法活動,宜服用蒼朮各半湯治療。

若燥結,四物與調胃承氣湯合半,名玉燭散

白話文:

如果因為燥熱阻滯導致的便祕,可用四物湯與調胃承氣湯各一半的藥量合用,並取名為玉燭散。

若流濕潤燥,宜四物理中各半湯

若保胎氣,令人有子,四物與縮砂四均子湯各半,名八珍湯

若熱與血相搏,口舌乾燥飲水,加

當歸,芍藥

若腹中刺痛,惡物不止,加

當歸,芍藥

若血崩不止者,加

蒲黃,生地黃,黃芩(一方無)

若因熱生風者,加

川芎,柴胡,防風(一方無)

若臟秘澀者,加

大黃,桃仁

若滑瀉者,加

官桂,附子

若嘔者,加

白朮,人參,生薑(一方無)

若發寒熱者,加

乾生薑,牡丹皮,柴胡,芍藥(一方無)

若大渴者,加

知母,石膏

若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

豬苓,茯苓,防己

若頭昏項強者,加

柴胡,黃芩

若虛寒似傷寒者,加

人參,柴胡,防風

若產後諸證,各隨六經,以四物與仲景藥各半服之,甚效。

若婦人或因傷灑,或因產亡血,或虛勞,五心煩熱者,宜四物二連湯

四物湯(內用生地黃),黃連,胡黃連

用溫飲清服。

四物與桂枝麻黃、白虎柴胡、理中四逆、茱萸水氣涼膈等,皆可作各半湯,易老用藥大略也。

若虛煩不得睡者。加

竹葉,人參

若婦人血虛,心腹㽲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薑,名四神湯

若諸痛有濕者,四物與白朮相半,加

天麻,茯苓,穿山甲

用酒煎服。

若目暴赤,發作雲翳,疼痛不可忍者,宜四物龍膽湯

四物湯(各半兩),羌活,防風(各三錢),草龍膽,防己(各二錢)

用水煎服。

白話文:

內容若流濕潤燥,宜四物理中各半湯

如果症狀包括流鼻水、喉嚨痛、濕氣重和乾咳,可以使用「四物理中湯」,各半料服。

若保胎氣,令人有子,四物與縮砂四均子湯各半,名八珍湯

如果要保胎,讓女人容易懷孕生子,將「四物湯」和「縮砂四均子湯」各半料合用,稱為「八珍湯」。

**若熱與血相搏,口舌乾燥飲水,加

當歸,芍藥**

如果體內熱氣與血相搏,導致口舌乾燥,喝水也無法解渴,可以加入「當歸」和「芍藥」。

**若腹中刺痛,惡物不止,加

當歸,芍藥**

如果腹中疼痛,有惡物(例如痢疾)不斷排出,可以加入「當歸」和「芍藥」。

**若血崩不止者,加

蒲黃,生地黃,黃芩(一方無)**

如果血崩不止,可以加入「蒲黃」、「生地黃」和「黃芩」。

**若因熱生風者,加

川芎,柴胡,防風(一方無)**

如果因為體內熱氣而生風,可以加入「川芎」、「柴胡」和「防風」。

**若臟祕澀者,加

大黃,桃仁**

如果大便祕結,可以加入「大黃」和「桃仁」。

**若滑瀉者,加

官桂,附子**

如果大便稀瀉,可以加入「官桂」和「附子」。

**若嘔者,加

白朮,人參,生薑(一方無)**

如果嘔吐,可以加入「白朮」、「人參」和「生薑」。

**若發寒熱者,加

乾生薑,牡丹皮,柴胡,芍藥(一方無)**

如果發燒並伴有畏寒,可以加入「乾生薑」、「牡丹皮」、「柴胡」和「芍藥」。

**若大渴者,加

知母,石膏**

如果口渴嚴重,可以加入「知母」和「石膏」。

**若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

豬苓,茯苓,防己**

如果心下有水停積,有噁心反胃感,可以加入「豬苓」、「茯苓」和「防己」。

**若頭昏項強者,加

柴胡,黃芩**

如果頭暈頸部僵硬,可以加入「柴胡」和「黃芩」。

**若虛寒似傷寒者,加

人參,柴胡,防風**

如果身體虛弱而畏寒,類似傷寒的症狀,可以加入「人參」、「柴胡」和「防風」。

若產後諸證,各隨六經,以四物與仲景藥各半服之,甚效。

如果產後出現各種症狀,根據不同的病症,將「四物湯」和張仲景方的藥物各半料合用,效果顯著。

**若婦人或因傷灑,或因產亡血,或虛勞,五心煩熱者,宜四物二連湯

四物湯(內用生地黃),黃連,胡黃連**

如果女人因為跌傷或其他外傷、生產後失血過多,或身體虛弱,導致手腳心發熱,可以使用「四物二連湯」。方中包括「四物湯」、「黃連」和「胡黃連」。

用溫水送服。

四物與桂枝麻黃、白虎柴胡、理中四逆、茱萸水氣涼膈等,皆可作各半湯,易老用藥大略也。

「四物湯」可以和「桂枝麻黃湯」、「白虎柴胡湯」、「理中四逆湯」、「茱萸水氣涼膈湯」等方劑各半料合用,作為簡易的用藥參考。

**若虛煩不得睡者。加

竹葉,人參**

如果虛熱煩躁而無法入睡,可以加入「竹葉」和「人參」。

若婦人血虛,心腹㽲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薑,名四神湯

如果女人血虛,導致心腹劇烈疼痛而難以忍受,可以將「四物湯」中的「生地黃」去掉,加入「乾薑」,稱為「四神湯」。

**若諸痛有濕者,四物與白朮相半,加

天麻,茯苓,穿山甲**

如果各種疼痛伴有濕氣,將「四物湯」和「白朮」各半料合用,加入「天麻」、「茯苓」和「穿山甲」。

用酒煎服。

**若目暴赤,發作雲翳,疼痛不可忍者,宜四物龍膽湯

四物湯(各半兩),羌活,防風(各三錢),草龍膽,防己(各二錢)**

如果眼睛突然發紅,出現翳障,疼痛難忍,可以使用「四物龍膽湯」。方中包括「四物湯」、「羌活」、「防風」、「草龍膽」和「防己」。

用水煎服。

一方等分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取六分清者,帶熱服,食前。若平常血氣不調及常服,只用本方,日二三服。若經血凝滯,腹內血氣作疼,加茂術官桂等分用之。王石膚云:熟地黃滯血,安能止痛,不若以五味子代之。若因產後,欲推陳致新,補血海治諸疾,加生薑煎

白話文:

將一份藥材分成粗、細兩種。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杯半,煎到八分滿時去掉渣滓,取六分清液,趁熱服用,在飯前服用。如果平日血氣不調和,或經常服用,只需要服用這個方子,每天服用兩三次。如果經血凝滯,腹內血氣疼痛,可以添加茂術和官桂,等分服用。王石膚說:熟地黃能使血凝滯,怎麼能止痛呢?不如用五味子代替它。如果因產後,想清理舊血,製造新血,補益血海,治療各種疾病,可以添加生薑煎服。

,若胎動不安下血,每服加艾葉五七片,更加蔥白阿膠末,減四味之半,當歸用小半。如疾勢甚者,以四味各半兩,細銼,以水四盞,熟艾一塊,如雞子大,阿膠五七片,煎至二盞半,去滓,分作四服,一日令盡。一方有粉草乾薑黃耆,日二三服至二臘,以一七日為一臘,胎前產後,每日可一二服。

白話文:

如果胎動不安,並且有出血現象,每次服用湯藥時,可以加入艾葉五到七片,再加入蔥白和阿膠粉,並減少四種藥材(當歸、生地、芍藥、熟地)的一半,當歸只需要使用一小半的量。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將四種藥材各取半兩,切碎,加入四碗水,再加入一塊熟艾(大小如雞蛋),以及五到七片阿膠,煎煮至剩餘兩碗半的藥液,去除渣滓,分成四次服用,一天內服完。

還有一種方劑,由粉草、乾薑、黃耆組成,每天服用兩到三次,服用二臘(一個臘是一個月,二臘即兩個月),每隔一七天(即十七天)為一個臘,胎前產後,每天可以服用一到兩次。

亦治血痢疾不止,痛難忍,宜加阿膠艾葉煎服,名六物湯。如氣虛血海不調,服一月不妨也。若產後被驚氣滯,種種積滯敗血,一月內惡物微少,敗血作病,或脹或疼,胸膈脹悶,或發寒熱,四肢疼痛,加玄胡索沒藥白芷,與四物等分為細末,淡醋湯或童子小便酒調下。

白話文:

這個方子也適用於血痢疾不止,疼痛難忍的情況,可以加入阿膠和艾葉煎服,稱為六物湯。如果氣虛、血海不調,服用一個月也無妨。如果產後受到驚嚇,氣機鬱滯,種種積滯敗血,一個月內惡露斷斷續續、時有時無,敗血會引發疾病,可能會出現脹氣、疼痛、胸膈脹悶,或發熱、發冷,四肢疼痛,可以加入玄胡索、沒藥、香白芷,與四物等分為細末,用淡醋湯或童子小便酒送服。

,如血風,於產後乘虛發作,或產後傷風頭疼發熱,百骨節痛,加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一分,四物料共一兩中加之,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服。如寒熱往來,加炮乾薑牡丹皮各一分,若平常些少虛眩,肢體瘦倦,月信不調,只用生薑薄荷如常服,此是婦人常服之藥,蓋味寡而性緩,效遲而功深。治老人風秘,加青皮等分煎服。

白話文:

假如產後虛弱,出現血熱症狀,或產後受風寒,頭痛發熱,全身骨節疼痛,可加入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一分,四物湯料共一兩,煎服每次三錢,水一盞,煎至七成服用。如果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可加入炮乾薑、牡丹皮各一分。如果只是輕微的眩暈、肢體瘦弱疲倦,月經不調,只需服用生薑、薄荷,與平常服用。這是一種婦女常服的藥物,藥味平和,療效緩慢但功效深遠。治療老年人風祕,可加入等量的青皮煎服。

,一方治婦人腹痛作聲,經脈不快,加熟地黃一倍,添桂心半倍煎。治瘡疾,加荊芥酒煎常服。一方添柴胡,名五神湯,柴胡大能補虛,退虛熱。一方以四物湯共四兩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以療年高婦人白帶,又良驗也,請詳用之。

白話文:

  1. 一個(藥)方劑是用來治療婦女腹痛作響、經脈不暢通的,(如果)病情加重了,就加倍放入熟地黃,再增加一半的桂心一起煎煮服用。用來治療瘡疾,就加上荊芥酒一起煎煮,經常服用。

  2. 一種藥方中再加入柴胡,就叫做“五神湯”,柴胡有很好的補虛、退虛熱的作用。

  3. 一個藥方用四物湯共四兩,研成細末,煉製成蜜丸,像梧桐子那麼大,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三十到四十丸,用來治療老年婦女的白帶,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驗方,請您詳細地使用它。

,一方四物湯加甘草半兩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八丸,酒醋共半盞煎湯,同化調停下,名當歸煎,去敗血,生好血,如人行五里,再進一丸,無時候。一方銼散,隨病證加減後藥煎服。血氣不調,加吳茱萸一兩,甘草半兩。補下元,加乾薑半兩,甘草七分。血崩淋瀝不斷,加炮附子一個,去石脂一兩。

白話文:

一個是四物湯加半兩甘草,將它們研成細末,煉蜜製成藥丸,每兩做成八丸,用半盞酒醋煎湯,將藥丸化開後服用,此方劑名為當歸煎,可去除敗血,生出好血,服用後行五里路,再服一丸,無時間限制。另一個是研成散劑,根據病人的症狀加減後藥煎服。血氣不調,加一兩吳茱萸,半兩甘草。補下元,加半兩乾薑,七分甘草。血崩淋漓不斷,加一粒炮附子,去除一兩石脂。

,便血及帶下,加荊芥地椒。氣血滯腹內刺痛,加桂。產後傷風頭痛,加石膏一兩,甘草半兩,。血風勞,加荊芥柴胡。潮熱,加前胡乾葛黃芩人參。虛熱口乾,加麥門冬黃芩一兩,。嘔吐不止,加藿香白朮半兩,人參一錢。產後虛憊,發熱煩悶,加生地黃。

白話文:

  1. 便血和帶下,要加入荊芥和地椒。

  2. 氣血滯留在腹中導致疼痛,要加入桂皮。

  3. 產後傷風頭痛,要加入一兩石膏和半兩甘草。

  4. 血風勞,要加入荊芥和柴胡。

  5. 潮熱,要加入前胡、乾葛、黃芩和人參。

  6. 虛熱口乾,要加入麥門冬和一兩黃芩。

  7. 嘔吐不止,要加入藿香、半兩白朮和一錢人參。

  8. 產後虛憊,發熱煩悶,要加入生地黃。

產後腹脹,加枳殼肉桂各三錢。產後惡露,腹痛不止,加桃仁蘇木牛膝。產後寒熱往來,加柴胡麥門冬各半兩。經血淋漓不斷,加干瑞連房,炒入藥。血滯不通,加桃仁紅花各一分。產後悶亂,加茯神遠志各半兩。虛而多汗,加煅牡蠣麻黃根各半兩。妊娠心煩,加竹茹一塊。

白話文:

產後腹脹,再加入3錢的枳殼肉桂。產後惡露,腹痛不止,再加入桃仁蘇木牛膝。產後寒熱往來,再加入半兩的柴胡麥門冬。經血淋漓不斷,再加入乾的瑞連房,炒好後服用。血瘀不通,再加入一錢的桃仁紅花。產後悶亂,再加入半兩的茯神遠志。虛弱多汗,再加半兩煅牡蠣麻黃根。懷孕心煩,再加入一小塊的竹茹。

,如有敗血,則用當歸近上節,白芍藥以赤易,熟地黃以生者。一方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為末服亦可,若常服血氣不調,平常服只用本方,春加當歸,夏加芍藥,秋加川芎,冬加地黃,各一兩半,日二三服。妊娠作惡生寒,不思飲食,面青憔悴,加陳皮枳殼白朮茯苓甘草。

白話文:

如果有敗血,那就用當歸的近上節,白芍藥用赤芍藥代替,熟地黃用生地黃代替。一方將藥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除藥渣,在飯前熱服,也可以研成粉末服用。通常服用氣血不調的人,平時服用只需要用本方,春天加當歸,夏天加芍藥,秋天加川芎,冬天加地黃,各一兩半,每天服用兩到三次。妊娠導致惡心、怕冷、不想吃東西、面青憔悴的,就加陳皮、枳殼、白朮、茯苓、甘草。

,產後敗血築心,地骨皮芍藥。潮熱,黃芩地骨皮柴胡。咳嗽,桑白皮半夏人參生薑北五味子甘草。損孕下血不止,頭痛寒熱,耳鳴,氣血勞傷所致,黃芩荊芥生地黃赤芍藥生薑。虛寒潮熱,柴胡地骨皮白朮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黃芩麥芽貝母人參烏梅棗子。心腹脹滿,枳殼青皮。

白話文:

產後敗血築心:地骨皮、芍藥。

潮熱:黃芩、地骨皮、柴胡。

咳嗽:桑白皮、半夏、人參、生薑、北五味子、甘草。

損孕下血不止,頭痛寒熱,耳鳴,氣血勞傷所致:黃芩、荊芥、生地黃、赤芍藥、生薑。

虛寒潮熱:柴胡、地骨皮、白朮、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黃芩、麥芽、貝母、人參、烏梅、棗子。

心腹脹滿:枳殼、青皮。

,虛汗,麻黃根。產後潮熱,白朮北柴胡甘草牡丹皮地骨皮。有熱黃芩。汗多浮麥。腸風下血,槐角槐花枳觳荊芥黃芩大腹皮紅內消地榆石楠葉雞冠花為散,煎一半為末,空心鹽湯舊酒調下。鼻衄吐血竹青蒲黃藕節半夏丁香訶子桂花紅棗飛羅面白茅根蚌粉。奶癰連翹慈菇子紅內消白芷菰片荊芥牛膝山蜈蚣乳香沒藥漏蘆生地黃。

白話文:

  • 虛汗:麻黃根。

  • 產後潮熱:白朮、北柴胡、甘草、牡丹皮、地骨皮。

  • 有熱:黃芩。

  • 汗多:浮麥。

  • 腸風下血:槐角、槐花、枳實、荊芥、黃芩、大腹皮、紅內消、地榆、石楠葉、白雞冠花。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空腹時用鹽湯或舊酒送服。

  • 鼻衄吐血:竹青、蒲黃、藕節、半夏、丁香、訶子、桂花、紅棗、飛羅白、茅根、蚌粉。

  • 奶癰:連翹、慈菇子、紅內消、白芷、菰片、荊芥、牛膝、山蜈蚣、乳香、沒藥、漏蘆、生地黃。

,血風兩脅築疼,或盤腸成塊,大黃蓽茇乳香。胎動漏血不止,黃耆側柏阿膠甘草續斷,平常經血淋瀝不斷,或多或少,或赤或白,非時漏下,多服有效。月水不通,野苧根牛膝紅花蘇木舊酒水同煎。臨產小腹緊痛,紅花滑石甘草燈心葵子。經閉,枳殼大黃荊芥黃芩青皮滑石木通瞿麥海金沙山梔子車前子

白話文:

  1. 腰痛;血液阻滯在脅骨下疼痛,或盤曲在腸道中形成硬塊,治療方法為服用大黃、蓽茇、乳香。
  1. 懷孕時陰道出血不止,治療方法為服用黃耆、側柏、阿膠、甘草、續斷。

  2. 平常經血淋漓不斷,有時多、有時少,有時鮮紅、有時淡白,不是經期也會出血,服用此方可有明顯的效果。

  3. 月經不通,治療方法為服用野薴根、牛膝、紅花、蘇木與陳年米酒一起煎服。

  4. 分娩時腹部疼痛,治療方法為服用紅花、滑石、甘草、燈心草、葵子。

  5. 月經不通,治療方法為服用枳殼、大黃、荊芥、黃芩、青皮、滑石、木通、瞿麥、海金沙、山梔子、車前子。

白話文:

2. 孕婦陰道出血不止,服用黃耆、側柏、阿膠、甘草、續斷。

3. 平時經血淋漓不斷,有時多、有時少,有時鮮紅、有時淡白,經期外也會出血,服用此方可顯著改善。

4. 月經不通,服用野薴根、牛膝、紅花、蘇木與陳年米酒一起煎服。

5. 分娩時腹痛,服用紅花、滑石、甘草、燈心草、葵子。

6. 月經不通,服用枳殼、大黃、荊芥、黃芩、青皮、滑石、木通、瞿麥、海金沙、山梔子、車前子。

,安胎及漏胎下血,阿膠大艾甘草蒲黃炒過。產後腹痛,血塊攻腸,大艾沒藥好酒。產後病眼,北細辛羌活荊芥菊花甘草木賊石決明草決明。天麻頭風疾,薄荷清茶。赤眼生風,防風黃芩。產後浮腫,氣急腹大,喉中水雞聲,牡丹皮荊芥白朮桑白皮赤小豆大腹皮杏仁半夏馬兜鈴生薑蔥白薄荷。月水不調,血崩,或多少,或前後,嘔逆心膨,陳艾黃耆。

白話文:

  1. 安胎及漏胎下血:阿膠、大艾、甘草、蒲黃炒過。

  2. 產後腹痛,血塊攻腸:大艾、沒藥、好酒。

  3. 產後病眼:北細辛、羌活、荊芥、菊花、甘草、木賊、石決明草決明。

  4. 天麻頭風疾:薄荷、清茶。

  5. 赤眼生風:防風、黃芩。

  6. 產後浮腫,氣急腹大,喉中水雞聲:牡丹皮、荊芥、白朮、桑白皮、赤小豆、大腹皮、杏仁、半夏、馬兜鈴、生薑、蔥白、薄荷。

  7. 月水不調,血崩,或多少,或前後,嘔逆心膨:陳艾、黃耆。

,血弱生風,四肢痹疼,行步艱難,乳香人參沒藥麝香甘草五靈脂羌活獨活防風荊芥地龍南星白附子澤蘭為末,蜜丸,木瓜鹽湯下。血風膨脹,甘草木香枳殼馬兜鈴葶藶紫蘇藿香地黃,空心服。補血住崩,百草霜棕灰首綿灰蒲黃炒過龍骨白姜。血成片,地黃藕節。黑血片,人參白朮。

白話文:

血虛生風,四肢麻痺疼痛,行走困難,可用乳香、人參、沒藥、麝香、甘草、五靈脂、羌活、獨活、防風、荊芥、地龍、南星、白附子、澤蘭等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藥丸,用木瓜和鹽水送服。

血風膨脹,可用甘草、木香、枳殼、馬兜鈴、葶藶、紫蘇、藿香、地黃等藥材,空腹服用。

補血止崩,可用百草霜、棕灰、首綿灰、蒲黃、炒過的龍骨、白姜等藥材。

血成片,可用地黃、藕節等藥材。

黑血片,可用人參、白朮等藥材。

,白淫濁,龍骨。地黃當歸。五色,研麝香好酒。鮮紅,溫酒鹽湯。風瘡赤腫,荊芥牛蒡子何首烏甘草防風羌活地黃鹽酒。帶下,肉桂蒲黃百草霜甘草黑豆白朮玄胡索白姜龍骨,空心鹽酒。血寒,甘草烏梅柴胡桃柳枝。感風勞嗽,款花知母阿膠半夏麻黃甘草馬兜鈴黃芩杏仁柴胡姜錢訶子烏梅。

白話文:

  • 白淫濁:龍骨、地黃和當歸研成粉末,加入麝香和好酒服用。

  • 鮮紅:溫酒加鹽湯服用。

  • 風瘡赤腫:荊芥、牛蒡子、何首烏、甘草、防風、羌活、地黃和鹽酒服用。

  • 帶下:肉桂、蒲黃、百草霜、甘草、黑豆、白朮、玄胡索、白姜和龍骨用空心鹽酒服用。

  • 血寒:甘草、烏梅、柴胡、桃柳枝服用。

  • 感風勞嗽:款花、知母、阿膠、半夏、麻黃、甘草、馬兜鈴、黃芩、杏仁、柴胡、薑片、訶子和烏梅。

,月經久閉,肉桂甘草黃耆姜錢棗子木通紅花。大便下血,四肢寒膨脹,及腸胃有風,槐花枳殼漏蘆荊芥木香白雞冠花木通紅內消柴草石榴皮陳皮黃芩青皮甘草白茅根槐角。虛瀉,人參川芎白芷蒲黃炒阿膠白朮茱萸續斷乾薑黑附子肉桂黃耆赤石脂甘草,蜜丸鹽梅湯下。白帶,用白龍骨酒。

白話文:

*月經久閉:肉桂、甘草、黃耆、生薑、大棗、木通、紅花。

*大便下血,四肢寒脹,及腸胃有風:槐花、枳殼、漏蘆、荊芥、木香、白雞冠花、木通、紅花、內消柴草、石榴皮、陳皮、黃芩、青皮、甘草、白茅根、槐角。

*虛瀉:人參、川芎、白芷、蒲黃、炒阿膠、白朮、茱萸、續斷、乾薑、黑附子、肉桂、黃耆、赤石脂、甘草,蜜丸鹽梅湯送服。

*白帶:用白龍骨酒。

,胎前產後,痢後風,乳香龍骨茱萸木香肉桂蒼朮牡皮皮白薇人參甘草澤蘭大椒茴香,煉蜜為丸,木瓜酒下。治帶下赤白痢,陳米飲。心腹脹,炒姜酒。血氣,艾醋湯。渾身勞倦,為末炒,姜酒陳青蒿鹽和調下。虛證四肢黃,甘草牡丹皮澤蘭白薇蒼朮桂心茴香,蜜丸,鹽湯溫酒下。

白話文:

產前產後、腹瀉後,痢疾時出現風寒症狀,可以使用乳香、龍骨、茱萸、木香、肉桂、蒼朮、牡皮、白薇、人參、甘草、澤蘭、大椒、茴香,煉蜜做成藥丸,用木瓜酒送服。治療下痢,赤白痢疾,用陳米湯送藥。心腹脹痛,用炒過的生薑和酒。血氣,用艾草和醋煮成的湯。渾身疲倦,將藥材磨成粉末,炒熟,用生薑酒、陳青蒿、鹽和勻,送服。虛證,四肢黃腫,用甘草、牡丹皮、澤蘭、白薇、蒼朮、桂心、茴香,煉蜜做成藥丸,用鹽湯或溫酒送服。

,嘔逆,飲食不入,加白朮丁香甘草人參縮砂益智仁胡椒。經行腹痛,腰背痛,蕓薹牛膝紅花吳茱萸菴䕡甘草,銀器燈心熱服。虛渴,人參乾葛烏梅栝蔞根。受胎,小腸氣痛,木香茴香。胎前嗽,枳殼甘草款花知母兜鈴半夏木通葶藶人參苦梗麥門冬。腳腫,大腹皮赤小豆茯苓皮生薑皮

白話文:

  1. 嘔吐、呃逆,飲食不能吃,加入白朮、丁香、甘草、人參、縮砂仁、益智仁、胡椒。

  2. 經期腹痛,腰背疼痛,使用蕓薹、牛膝、紅花、吳茱萸、菴䕡、甘草,用銀器盛裝,用燈心加熱服用。

  3. 口渴,使用人參、乾葛、烏梅、栝蔞根。

  4. 懷孕後,小腸氣痛,使用木香、茴香。

  5. 懷孕前咳嗽,使用枳殼、甘草、款花、知母、兜鈴、半夏、木通、葶藶、人參、苦梗、麥門冬。

  6. 腳腫,腹部脹大,皮膚發紅,使用小豆、茯苓皮、生薑皮。

,產後不語失音,訶子人參沙蜜百藥煎。陰陽交合經脈行,赤石脂黃耆肉桂百草霜敗粽灰肉豆蔻當歸木香龍骨白朮茯苓地榆藕節。胎氣衝肝,腰腳痹,行步艱難,枳殼木通甘草連翹荊芥地黃羌活獨活山梔子燈心,空心服。氣築小腹痛,玄胡索煎服。陳氏《經驗方》云:吳興周端仁郎中項,赴省試,照囑一鄰云:某本醫家,凡婦人百病,只以四物湯加茱萸,無不效者。產難及胎衣不下,子死腹中,入酒同煎,凡用有效,謹以此為報。

白話文:

產後失語不能說話,訶子、人蔘、沙蜜和百藥煎成藥湯。陰陽交合經脈運行,赤石脂、黃耆、肉桂、百草霜、糉葉灰、肉豆蔻、當歸、木香、龍骨、白朮、茯苓、地榆和藕節。胎氣衝擊肝臟,腰部和腿腳麻痺,行走困難,枳殼、木通、甘草、連翹、荊芥、地黃、羌活、獨活、山梔子和燈心,空腹服用。氣體積聚小腹疼痛,玄胡索煎服。陳氏《經驗方》中說:吳興的周端仁郎中,趕去參加省考試,照例囑咐一位鄰居說:我是醫生,凡是婦女疾病,我只用四物湯加茱萸,無一不有效。產難和胎盤不下,胎兒死在腹中,放入酒中一起煎服,凡是服用都有效,謹以此作為回報。

此藥不知起於何氏,或云自魏華佗,佗之術精微,方類單省傳稱,佗針灸不過數處。《千金方》云:自三代以來,醫方藥論,未有如此詳備,其間有漢晉名公諸方,今《產寶方》乃末梁時節度巡官昝膺所撰,其中有四物散,後修入《聖惠方》,自後醫者易散為湯。善用者若馭良馬,當隨意無不得所至焉。

白話文:

這藥的起源不得而知,有人說起源於魏晉時期的華佗。華佗的醫術十分精妙,他的獨家祕方只有單家傳授,從不外傳。華佗的針灸療法只需要刺幾處穴位就可以治病。《千金方》中說:從三代以來,醫術、藥方、藥論,都沒有如此詳盡的。書中收錄了漢朝晉朝名醫的各種方劑,而現在的《產寶方》則是南朝梁末節度巡官昝膺編撰的。書中有一個方劑叫做四物散,後來被收入《聖惠方》,後世醫家把散劑改成湯劑。擅長使用這個方劑的人就像駕馭良馬一樣,隨心所欲都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命名醫於四物中增損品味,隨意虛實寒燠,皆得其要者,然亦非止婦人之疾可用而已。

白話文:

醫於四物中增損品味,隨意虛實寒燠,皆得其要者,然亦非止婦人之疾可用而已

現代白話文:

在使用四物湯時,可以根據病人的虛實、寒熱狀況酌情增減藥味,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僅可用於婦科疾病,還可以廣泛應用於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