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五十四 (57)
卷之五十四 (57)
1. 摩風膏
摩風止癢,消腫定疼,治頭面唇鼻諸瘡,肌肉裂破。
白話文:
適用於摩(磨擦)風(皮膚病),止療癢痛,消腫止疼,治療頭面脣鼻上的各種瘡腫,以及肌肉裂破。
當歸(去蘆),白芷,杏仁(去皮尖),桃仁(去皮尖),藿香(去土),檀香,零陵香,川芎(各三錢),沉香,木香,白附子,天麻,獨活,白芨,白蘞(各一錢半),黃耆(去粗皮,一兩一錢),防風,茅香,白芍藥,甘草(各二錢半),木通(二錢),栝蔞(穰銼,一兩),龍腦(四錢,研),黃蠟(夏十二兩半,冬九兩半)
白話文:
當歸(去除蘆頭),白芷,杏仁(去除皮和尖端),桃仁(去除皮和尖端),藿香(去除泥土),檀香,零陵香,川芎(各三錢),沉香,木香,白附子,天麻,獨活,白芨,白蘞(各一錢半),黃耆(去除粗皮,一兩一錢),防風,茅香,白芍藥,甘草(各二錢半),木通(二錢),栝蔞(瓜瓤切碎,一兩),龍腦(四錢,研磨),黃蠟(夏季十二兩半,冬季九兩半)
上銼藥,用清油二斤二兩,浸七日,淨石器銀器中慢火煎,候白芷微黃,綿濾去滓,於淨瓷罐內密封,澄一宿,再濾過,於瓷碗中慢火再輕溫熬動,次下黃蠟攪勻,放溫,次下研細龍腦摻面,於瓷盒內盛,每用少許,摩擦患處。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研成粉末,放入二斤二兩重量的清油中浸泡七天,然後用乾淨的石器或銀器盛裝,以文火慢慢熬煮,直到白芷略為泛黃,用棉布過濾去除雜質,將藥液裝入乾淨的瓷罐中密封,放置一夜讓其澄清,再進行第二次過濾,將藥液倒入瓷碗中,用文火慢慢加熱並不斷攪動,接著加入黃蠟攪拌均勻,待藥液略微放溫後,加入研磨成細粉的龍腦和麵粉,攪拌均勻後放入瓷盒中保存。每次使用時,取少許藥膏塗抹於患處。
2. 太乙靈應膏
治諸般惡毒惡瘡,並可外貼,內服一丸,如櫻桃大,蛤粉為衣,各隨幾項飲子服之。亦治杖瘡。
白話文:
可以用於治療各種惡毒瘡瘍,也可以外敷,內服一丸,如櫻桃般大小,以蛤粉做為外衣,根據病情選用幾種飲劑服用。同樣也能治杖瘡。
玄參,大黃,官桂,生地黃,白芷,赤芍藥,血竭,乳香(以上各半兩),紅花,黃柏,地榆,防風,沒藥(以上各三錢),槐花,黃芩(各二錢),豬牙皂角(三挺),羌活(四錢),白膠香,劉寄奴(各四兩),杏仁(二十一枚,去皮尖),當歸尾(一兩)
白話文:
玄參、大黃、官桂、生地黃、白芷、赤芍藥、血竭、乳香(以上各半兩),紅花、黃柏、地榆、防風、沒藥(以上各三錢),槐花、黃芩(各二錢),豬牙皁角(三挺),羌活(四錢),白膠香、劉寄奴(各四兩),杏仁(二十一枚,去皮尖),當歸尾(一兩)
上銼碎,以香油一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浸畢,用文武火熬藥,枯焦如炭,然後退火,令其自冷,將粗布一幅濾去滓,將油再入鍋內熬,先以黃丹十兩,新瓦上炒丹紫色,研細,每熬油一沸,入丹二兩,熬至五沸,入丹畢,前後俱用柳條攪之,待滴水中凝而不散方成膏,待藥溫用瓷器盛貯下,用水浸三兩日,去火毒,然後攤貼患處。內服藥引子,見神仙太乙膏下。
白話文:
首先將上藥研碎,再用香油一斤浸泡,春、夏季節浸泡五、三天,秋、冬季節浸泡七、十天。浸泡完成後,用文火武火熬煮中藥,直到藥物變枯焦如炭,然後熄火,讓藥物自然冷卻。接下來,以粗布過濾藥物,去除藥渣,再將過濾後的藥油放回鍋中熬煮。先將黃丹(氧化鉛)十兩放在瓦片上炒製,炒至紅紫色,研磨成細粉。每煮沸一次藥油,就加入二兩磨好的黃丹,煮至第五次沸騰時,將所有的黃丹都加完。熬製過程中,要用柳條攪拌藥油,直到藥油滴入水中能凝固不分散成滴狀,纔算製成藥膏。待藥膏溫度降低後,用瓷器容器盛裝,再用清水浸泡三、兩天,以去除火毒,最後將藥膏攤貼於患處。另外,搭配內服藥引子,可以參照「神仙太乙膏」的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