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五十四 (56)
卷之五十四 (56)
1. 金銀花散
治下疳瘡。
白話文:
治療下疳瘡。
金銀花,荊芥,朴硝,蛇床子,甘松,白芷,檳榔(各一兩)
白話文: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皮膚感染等。
荊芥: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利咽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
朴硝: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引起的瘡癤腫毒、咽喉腫痛等。
蛇牀子: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痢疾、皮膚瘙癢等。
甘松: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
白芷:具有發散風寒、止痛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鼻塞、肌肉痠痛等。
檳榔:具有行氣導滯、殺蟲止癢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皮膚瘙癢等。
上㕮咀,每用五錢,水五碗,加蔥白二根,同煎數沸,盆盛水,先熏後洗,卻上藥。
白話文:
上㕮咀,每次使用五錢,加五碗水和兩根蔥白,一起煮沸數次,用盆子裝著水,先燻洗後,再用藥物。
2. 梔子散
治下疳瘡。
上用梔子一個,去穰,裝入明礬末,麵糊合口,火燒存性為末,洗淨乾摻上,隨效。
白話文:
- 取一個梔子,去除籽,放入明礬末,用麵糊密封開口。
2 將其放在火上燒,留存藥性,研磨成細末。
3 清潔乾淨後,將細末塗抹在患處,症狀很快就會消退。
3. 銀粉散
治下疳陰頭生瘡。
上用牆上白螺螄,不以多少,火內煅酥為末,於水內飛過,去土石粗者,次用輕粉,隨分兩入在藥內,每用少許,干貼在瘡上。
白話文:
可以用牆上的白色田螺,數量不限,在火裡煅燒成酥,然後研磨成粉末,放入水中飛揚過濾,去除泥土和石頭等粗雜物。
接著加入適量輕粉,與藥物混合,每次取少許,乾貼在瘡口上。
治下疳瘡。
上以孩兒茶研為細末,先洗淨,干則小油調敷,濕則乾摻之,神效。
白話文:
使用孩兒茶研成細末,先將患處清洗乾淨,乾燥時以少許油調製敷上,潮濕時則直接乾灑上去,效果顯著。
4. 消毒膏
治五發惡瘡,消腫散毒。
白話文:
治五發惡瘡,消腫散毒。
黃耆,當歸,川芎,杏仁,白芷,白蘞,零陵香,槐白皮,柳枝(嫩者),木鱉子仁,甘松(各半兩),乳香,沒藥(各三錢),麝香,硃紅,硃砂(各半錢),黃丹(炒紫色),黃蠟(各半斤),芝麻油(一斤),輕粉(一錢)
白話文:
黃耆、當歸、川芎、杏仁、白芷、白蘞、零陵香、槐白皮、柳枝(嫩的)、木鱉子仁、甘松(各半兩),乳香、沒藥(各三錢),麝香、硃紅、硃砂(各半錢),黃丹(炒成紫色)、黃蠟(各半斤),芝麻油(一斤),輕粉(一錢)。
上將藥銼碎,油浸七日,木炭火上煎杏仁焦色,濾去滓,下黃蠟,候熔開出火下丹,急攪百十轉,下乳沒麝等六味,不住手攪至凝,瓷器內收貯,白光絹攤貼之。
白話文:
先將藥物研成碎末,用油浸泡七天。在木炭火上將杏仁炒焦,然後過濾掉渣滓,加入黃蠟,等黃蠟熔化後離火,趕緊攪拌一百多次,加入乳香、沒藥、麝香等六味藥,不停地攪拌直到凝固,然後將藥膏收納在瓷器中,用白光絹布覆蓋。
5. 烏龍德生膏
治一切惡瘡腫毒,及治小兒脾癖堅硬等疾。
白話文:
用於治療各種惡性瘡腫,以及治療小兒脾臟虛弱、堅硬等疾病。
黃耆,青木香,連翹,木鱉子(去殼油),玄參,生地黃,桃仁(去皮尖),金銀花,防風,川芎,白芷,羌活,白芨,白蘞(各二兩),亂髮(一握,燒灰),蓖麻子(三百枚,去殼),桂花頭(半兩),五香連翹散,人參敗毒散,復元通氣散,十奇內補排膿散(各半兩,一貼)
白話文:
-
黃耆:具有健脾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
-
青木香:具有理氣止痛、醒脾通便的功效。
-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
木鱉子(去殼油):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
-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
桃仁(去皮尖):具有活血化瘀、通便導滯的功效。
-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的功效。
-
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
白芷:具有散寒止痛、溫陽化氣的功效。
-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的功效。
-
白芨:具有止血收斂、生肌斂瘡的功效。
-
白蘞:具有益氣補虛、健脾止瀉的功效。
-
亂髮(一握,燒灰):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
-
蓖麻子(三百枚,去殼):具有緩下通便、逐水消腫的功效。
-
桂花頭(半兩):具有溫陽補腎,調經止帶的功效。
-
五香連翹散: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
人參敗毒散:具有清熱解毒、益氣固表的功效。
-
復元通氣散: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化痰的功效。
-
十奇內補排膿散: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排膿通絡的功效。
上將前藥㕮咀,用小油三斤半,入鐵鍋內,先浸五日,卻用慢火煎至藥黃黑色,以槐柳條一握,不住手攪,再用重絹濾去滓,秤淨油三斤,先將黃丹一斤半,炒黑色,下小油一處,於慢火上再熬得所,滴入水中,不散成珠,下後藥。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搗碎切成小塊,放入三斤半的小麻油中,倒入鐵鍋內,先浸泡五天,然後用小火煎煮,直到藥物變成黃黑色,再用一握槐柳條不停地攪拌,最後用重絹把渣滓濾掉,稱出淨油三斤。首先把一斤半的黃丹炒成黑色,加入小麻油中,在小火上繼續熬煮,直到滴入水中不散開,凝結成小珠狀,然後加入後續藥物。
雄黃,血竭,乳香,密陀僧,沒藥,輕粉,龍骨,楓香(各半兩),麝香(一錢),加蘇合油(半兩,甚妙)
白話文:
雄黃、血竭、乳香、密陀僧、沒藥、輕粉、龍骨、楓香(各半兩),麝香(一錢),加上蘇合油(半兩,效果非常好)
上研為細末,入前膏內化開,攪千餘遍,令勻。又試水中得所,成膏藥可攤為度。如堅少加小油,如軟加黃丹,須要攪勻成膏。切忌雞犬婦人孝子見,須誠心靜意修合,如小兒諸癖脾疳等證,量病堅硬大小,用紙或緋絹攤貼,候藥力盡,自脫下,再換。小兒疳瀉痢證,貼在肚上,咳嗽貼脊梁中心,其病自愈。
白話文:
將中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前一種藥膏中,攪拌一千多次,使其均勻。再用手指試探,若藥膏在水中不會散開、成團,即可攤塗成藥膏。如果藥膏太硬,可以加一點小油;如果藥膏太軟,可以加一點黃丹,都需要攪拌均勻,使其成膏。
製作藥膏時,要避開雞、狗、婦女和孝子。必須以誠心和靜意來製作藥膏。例如,對於小兒的各種癖病、脾疳等症狀,可以根據病情的輕重和大小,用紙或緋絹攤開藥膏,敷貼在患處。等到藥效消失,藥膏自然脫落後,再更換新的藥膏。對於小兒的疳瀉痢症狀,可以敷貼在肚臍上;對於咳嗽的症狀,可以貼在脊樑骨的中心。這些疾病都能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