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五十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 (12)

1. 腸風黑散

治臟毒下血。

荊芥(燒),枳殼(炒,各二兩),亂髮,槐花槐角,蝟皮(炙),甘草(炙,各一兩半)

白話文:

荊芥(燒),枳殼(炒,各二兩),人髮,槐花,槐角,刺蝟皮,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同入瓷瓶內,泥固濟,燒存三分性,出火氣,同枳殼炙木饅頭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水煎亦可。

白話文:

以上所有藥物一起放入瓷瓶內,攪拌均勻成泥狀,燒存至三分熟,去除火氣,再與炙木饅頭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於飯前用溫酒調服,也可以用沸水煎煮服用。

2. 黃連飲

治腸風下血,疼痛不止。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腸風下血,痛不可忍。

現代白話文:

腸道受風導致下血不止,疼痛劇烈難耐。

黃連貫眾雞冠花烏梅肉,大黃(各一兩),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黃連,貫眾,雞冠花,烏梅肉,大黃(各六十公克),甘草(經過炙後的甘草,十八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米湯調下。

白話文:

詳加研磨,每次服用二錢,不受時間限制,用米湯送服。

3. 神應丸

治腸風臟毒。

黃連(去須,八兩,分作二分,一分同薑切片同炒黑色,去姜,一分薑汁浸一宿,次日曬乾)

白話文:

黃連(去除須根,八兩,分成兩份,一份和薑片一起切碎後一起炒至黑色,去除薑片,另一份浸泡在薑汁中過夜,然後曬乾)

上為細末,糕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湯送下。

白話文:

將中藥研磨成極細粉末,加水調成糊狀後搓成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4. 蒜連丸

治腸風臟毒。

黃連(研為末),獨蒜(煨熟)

上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陳米飲送下。

白話文:

黃連(研成粉末),獨蒜(烤熟)

以上兩味搗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陳米湯送服。

5. 香梅丸

治腸風臟毒。

白芷烏梅(燒存性),百藥煎(燒存性)

白話文:

  • 香白芷:宣散風寒,解表止痛。

  • 烏梅(燒存性):斂肺斂肝,固澀止瀉。

  • 百藥煎(燒存性):補益元氣,溫中散寒,回陽救脫。

上等為末,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白話文:

藥物做成末狀、米糊或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70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6. 椿皮丸

治痔漏下血疼痛。

東行椿根白皮

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湯送下。

白話文:

東行椿根(去皮)

將椿根磨成細末,用醋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70 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7. 豬臟丸

治痔瘻下血。

豬臟(一條,洗淨,控干),槐花(炒為末,填入臟內,兩頭扎定,石器內,米醋煮爛)

白話文:

豬肚(一條,清洗乾淨,瀝乾水分),槐花(炒熟並研磨成粉末,填入豬肚內,兩端綁緊,置於石鍋中,加入米醋煮至豬肚軟爛)

上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當歸酒下。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混和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於飯前以當歸酒送服。

8. 卷柏丸

治臟毒神效。

卷柏(生石上,高四五寸,根黃如絲細,上有黃點子,取枝焙乾用),黃耆(各等分)

白話文:

卷柏(生長在石頭上,高四到五寸,根鬚細長如絲,上面有黃色斑點,取嫩枝烘乾使用)、黃耆(各取等量)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

治腸風臟毒方。

山裡果(曬乾)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

白話文:

治療腸風臟毒的藥方:

山裡果(曬乾後)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米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