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四十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七 (7)

1. 木香丸

治卒疝,腹痛不可忍。

白話文:

古文: 治卒疝,腹痛不可忍。

白話文: 治療急性疝痛,腹痛劇烈難忍。

木香,官桂(去粗皮),蘹香子(炒),蓬莪朮(煨銼),桃仁(去皮尖雙仁,研),檳榔(銼,以上各三分),青皮(湯浸,去白,焙),萊菔子(炒,各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一兩)。

白話文:

木香、官桂(去粗皮)、蘹香子(炒)、蓬莪朮(煨銼)、桃仁(去皮尖雙仁,研)、檳榔(銼,以上各三錢)、青皮(湯浸,去白,焙)、萊菔子(炒,各二錢五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五錢)。

上為細末,入桃仁泥和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小的粉末,與桃仁泥混合攪拌均勻。然後用酒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二十丸,在吃飯前用溫酒送服。

2. 四制茱萸香煉丹

治小腸疝氣,陽事衰敗,下元虛冷。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治小腸疝氣,陽事衰敗,下元虛冷。

現代白話文翻譯:

治療小腸疝氣、陽痿、下半身虛寒。

吳茱萸(一斤,揀去梗,分四分。一分裝豬尿脬,帶尿裝酒浸煮。一分醋浸。一分童子小便浸。一分鹽炒),澤瀉(四兩),枳殼(去穰,炒),木香石菖蒲(炒),青皮陳皮茴香(鹽炒),白茯苓檳榔萆薢三稜(煨),桃仁(去皮尖,炒),莪朮(煨),乳香(另研),官桂(以上各二兩),荔枝核(四十九枚),川楝子(四十九個,入巴豆二十個,同炒黃,去巴豆不用)

白話文:

吳茱萸(一斤,挑出梗,分成四份。一份裝入豬尿脬,連同尿液一起浸泡在酒中煮。一份浸泡在醋中。一份浸泡在童子小便中。一份炒鹽),澤瀉(四兩),枳殼(去皮,炒),木香,石菖蒲(炒),青皮,陳皮,茴香(炒鹽),白茯苓,檳榔,萆薢,三稜(煨),桃仁(去皮尖,炒),莪朮(煨),乳香(另研),官桂(以上各二兩),荔枝核(四十九枚),川楝子(四十九個,加入巴豆二十個,一起炒黃,去掉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常服疏利邪氣,進美飲食,專治腎經虛弱,寒腫痛,諸種疝氣。

白話文:

將上藥打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經常服用可以疏通利泄邪氣,增進飲食營養,專門治療腎經虛弱,寒性腫痛,以及各種疝氣。

3. 木香湯

治寒疝攻注,胸脅滿痛汗出。

白話文:

古代文字:

五靈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乾薑一錢,甘草一錢。

現代白話文:

五靈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乾薑一錢,甘草一錢。用於治療寒冷引起的疝氣疼痛,胸部和肋骨兩側脹滿疼痛,且出汗。

木香(三分),檳榔細辛(去苗葉),赤茯苓(去皮),人參(去蘆),芍藥,當歸(切焙),官桂(去粗皮),前胡(去蘆),青皮(去白,焙,各一兩)

白話文:

  • 木香(三分): 一種中藥,具有芳香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 檳榔: 一種中藥,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

  • 細辛(去苗葉): 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止痛的功效。

  • 赤茯苓(去皮): 一種中藥,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 人參(去蘆): 一種中藥,具有補氣固脫、益氣生津的功效。

  • 芍藥: 一種中藥,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

  • 當歸(切焙): 一種中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官桂(去粗皮): 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

  • 前胡(去蘆): 一種中藥,具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

  • 青皮(去白,焙,各一兩): 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用銼刀搗碎,每次服用三錢(約5克),加入一碗水(約200毫升),煎煮至剩餘七分之一的水量,濾去藥渣,不限時間,溫服即可。

4. 三增茴香丸

治腎與膀胱俱虛,為邪氣搏結,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臍腹痛,陰核偏大,膚囊壅腫,重墜滋長,有妨行步,瘙癢不止,時出黃水,浸成瘡瘍。或長怪肉,累治不痊,致令腎經閉結,陰陽不通,外腎腫脹,冷硬如石漸大。皆由頻服熱藥內攻,或因兜取,以致如此。用藥溫導,陽氣漸退,寒邪補虛消疝,暖養腎經,能使復元,一應小腸氣寒疝之疾,久新不過三料。

白話文:

治療腎和膀胱都虛弱,是由於邪氣搏擊結聚,於是形成寒疝。邪氣伏留不散,導致臍腹疼痛,陰核偏大,皮膚囊腫腫脹,重墜滋長,妨礙行走,瘙癢不止,時常排出黃水,浸泡成瘡瘍。或長出怪肉,反覆治療不痊癒,導致腎經閉結,陰陽不通,外腎腫脹,堅硬如石,逐漸增大。這些都是由於頻繁服用熱性藥物內攻,或因兜取導致的。使用溫導藥物,可以使陽氣逐漸消退,寒邪會補虛消疝,溫暖滋養腎經,能使之復原。對於所有的小腸氣寒疝之疾,新舊病症不過三料藥即可治癒。

第一料藥

舶上茴香(用鹽半兩,同炒焦黃,和鹽稱),川楝子(炮,去核),沙參(洗銼),木香(各一兩)

白話文:

舶上茴香(用半兩鹽,一同炒至焦黃,和鹽稱重),川楝子(炮製,去除果核),沙參(清洗切碎),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米粉稠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日進三服,小病此一料可安,才盡,便可服第二料藥。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水和米粉煮成糊狀,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小病用此藥方即可痊癒,待症狀緩解後,繼續服用第二種藥方。

第二料藥,加下項藥

蓽茇(一兩),檳榔(半兩)

上加入前藥內,通共六味,重五兩半,為細末,依前糊丸,丸數湯使亦如前。若病未愈,便服第三料藥。

第三料藥,又加下項藥。

白話文:

蒲公英(一兩),檳榔(半兩)

將上兩味藥加入前述藥品中,一共六味藥,總重五兩半,磨成細末,按照前述方法製成藥丸,丸數和服法與前述相同。如果病情仍未痊癒,就服用第三劑藥。

第三劑藥,再加入以下藥物。

茯苓(四兩,緊小實者,去黑皮),黑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秤,或加作一兩)

白話文:

  • 白茯苓:四兩,緊小實者,去黑皮。

  • 四兩白茯苓,選擇緊小實的,去除黑皮。

  • 黑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秤,或加作一兩。

    • 半兩黑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稱重,或增加至一兩。

白話文:

  • 黑附子:半兩,炮製去除皮臍後秤重,或加到一兩。

上通前八味,重十兩,並依前糊丸,湯使丸數服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過三料可愈。小腸氣發,頻及三十年者,寒疝氣至如栲栳大者,皆可消散,神效。

白話文:

把上面所說的前八味藥物加上重十兩,依照前一方法做成藥丸,用藥湯送服藥丸,逐漸加量到三十丸,無論新病或舊病,吃不超過三帖就能治癒。小腸氣連續發作長達三十年,或因寒邪引起的疝氣,腫脹到像蒸籠一樣大的,都能消除散盡,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