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四十 (18)
卷之四十 (18)
1. 木香丸
治卒疝,腹痛不可忍。
木香,官桂(去粗皮),蘹香子(炒),蓬莪朮(煨銼),桃仁(去皮尖雙仁,研),檳榔(銼,以上各三分),青皮(湯浸,去白,焙),萊菔子(炒,各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一兩)。
上為細末,入桃仁泥和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白話文:
治療突然發生的疝氣,導致腹痛難以忍受。
使用木香、官桂(去除粗糙外皮)、茴香子(炒過)、蓬莪朮(煨過後切碎)、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並去除雙仁,磨成泥)、檳榔(切碎,以上各取三分)、青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烘乾)、萊菔子(炒過,各取半兩)、厚朴(去除粗糙外皮,用生薑汁炙烤後切碎,取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桃仁泥混合均勻,再用酒煮成的麵糊將其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顆,在飯前用溫酒送服。
2. 四制茱萸香煉丹
治小腸疝氣,陽事衰敗,下元虛冷。
吳茱萸(一斤,揀去梗,分四分。一分裝豬尿脬,帶尿裝酒浸煮。一分醋浸。一分童子小便浸。一分鹽炒),澤瀉(四兩),枳殼(去穰,炒),木香,石菖蒲(炒),青皮,陳皮,茴香(鹽炒),白茯苓,檳榔,萆薢,三稜(煨),桃仁(去皮尖,炒),莪朮(煨),乳香(另研),官桂(以上各二兩),荔枝核(四十九枚),川楝子(四十九個,入巴豆二十個,同炒黃,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常服疏利邪氣,進美飲食,專治腎經虛弱,寒腫痛,諸種疝氣。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四制茱萸香煉丹」,用來治療小腸疝氣、男性性功能衰退、下腹部虛寒冷痛等問題。
藥材包括:吳茱萸(一斤,挑選去除莖梗,分成四份。一份裝入豬膀胱,連同尿液一起用酒浸泡後煮。一份用醋浸泡。一份用童子尿浸泡。一份用鹽炒過),澤瀉(四兩),枳殼(去除內部白瓤,炒過),木香,石菖蒲(炒過),青皮,陳皮,茴香(鹽炒過),白茯苓,檳榔,萆薢,三稜(煨過),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炒過),莪朮(煨過),乳香(另外研磨成粉末),肉桂(以上各二兩),荔枝核(四十九枚),川楝子(四十九個,加入巴豆二十個,一起炒至黃色,去除巴豆不用)。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糊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送服。長期服用可以疏通並排除體內邪氣,增進食慾,特別能治療腎經虛弱、寒性腫痛以及各種疝氣。
3. 木香湯
治寒疝攻注,胸脅滿痛汗出。
木香(三分),檳榔,細辛(去苗葉),赤茯苓(去皮),人參(去蘆),芍藥,當歸(切焙),官桂(去粗皮),前胡(去蘆),青皮(去白,焙,各一兩)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寒氣引起的疝氣,症狀是疼痛會往下腹部竄,胸部和脅肋會感到脹滿疼痛,並且會流汗。
藥材組成: 木香(三分)、檳榔、細辛(去掉根莖葉)、赤茯苓(去掉外皮)、人參(去掉蘆頭)、芍藥、當歸(切片烘乾)、官桂(去掉粗糙外皮)、前胡(去掉蘆頭)、青皮(去掉白色部分,烘乾),每種藥材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加水一杯,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不論何時都可溫服。
4. 三增茴香丸
治腎與膀胱俱虛,為邪氣搏結,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臍腹痛,陰核偏大,膚囊壅腫,重墜滋長,有妨行步,瘙癢不止,時出黃水,浸成瘡瘍。或長怪肉,累治不痊,致令腎經閉結,陰陽不通,外腎腫脹,冷硬如石漸大。皆由頻服熱藥內攻,或因兜取,以致如此。用藥溫導,陽氣漸退,寒邪補虛消疝,暖養腎經,能使復元,一應小腸氣寒疝之疾,久新不過三料。
第一料藥
舶上茴香(用鹽半兩,同炒焦黃,和鹽稱),川楝子(炮,去核),沙參(洗銼),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米粉稠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日進三服,小病此一料可安,才盡,便可服第二料藥。
第二料藥,加下項藥
蓽茇(一兩),檳榔(半兩)
上加入前藥內,通共六味,重五兩半,為細末,依前糊丸,丸數湯使亦如前。若病未愈,便服第三料藥。
第三料藥,又加下項藥。
白茯苓(四兩,緊小實者,去黑皮),黑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秤,或加作一兩)
上通前八味,重十兩,並依前糊丸,湯使丸數服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過三料可愈。小腸氣發,頻及三十年者,寒疝氣至如栲栳大者,皆可消散,神效。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叫做「三增茴香丸」,是用來治療腎和膀胱虛弱,導致邪氣聚集,形成寒疝的狀況。這種寒疝會長期存在,難以消散,引起肚臍和腹部疼痛,陰囊腫大,皮膚囊腫脹下垂,感覺沉重,甚至影響走路,陰部會持續搔癢,時常流出黃水,導致皮膚潰爛。有時候還會長出奇怪的肉,多次治療都無法痊癒,最後導致腎經阻塞,陰陽不通,外腎腫脹,變得像石頭一樣又冷又硬,而且越來越大。這些情況大多是因為頻繁服用熱性藥物來攻補,或是因為人為的拉扯陰囊所造成的。
這種藥丸的功效是溫暖疏導,使陽氣恢復,驅散寒邪,補虛並消除疝氣,溫養腎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對於各種小腸氣和寒疝疾病,不論新舊,通常服用三劑就能痊癒。
第一劑藥
- 舶上茴香(用鹽炒到焦黃,與鹽一同秤重)
- 川楝子(炮製過,去除核)
- 沙參(洗淨切碎)
- 木香
以上各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水煮米粉做成濃稠的糊,將藥粉製成丸,像梧桐子一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病情較輕微的,服用這一劑藥即可痊癒,吃完第一劑藥後,就可以服用第二劑藥。
第二劑藥,在第一劑藥的基礎上加入以下藥材:
- 蓽茇
- 檳榔
以上藥材分別為一兩、半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加入第一劑藥的藥粉中,共六種藥材,總重五兩半,磨成細末,依照之前的方法做成藥丸,服用方法與劑量也和第一劑藥相同。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就服用第三劑藥。
第三劑藥,在第二劑藥的基礎上再加入以下藥材:
- 白茯苓(選擇緊實小顆的,去除黑皮)
- 黑附子(炮製過,去除皮和臍)
以上藥材分別為四兩、半兩,或可加到一兩。
將以上藥材與前述的藥材混合,共八種藥材,總重十兩,一樣依照之前的方法做成藥丸,服用時,藥丸的劑量可以增加到三十丸。不論是新病還是舊病,嚴重的病情,通常服用三劑即可痊癒。小腸氣發病頻繁,甚至長達三十年,或是寒疝腫大如籮筐一樣大的,都可以使其消散,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