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四十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二 (7)

1. 消痞丸

治心下痞滿,及積年久不愈者。

薑黃白朮(各一兩),枳實(炒,半兩),半夏(洗),人參橘皮(以上各四錢),黃連黃芩(各六錢),縮砂,澤瀉厚朴(以上各三錢),豬苓(二錢半),神麯(炒),乾生薑甘草(炙,各二錢)

白話文:

  • 薑黃、白朮(各 30 克),

  • 枳實(炒過,15 克),

  • 半夏(洗淨,12 克),

  • 人參、橘皮(以上各 12 克),

  • 黃連、黃芩(各 18 克),

  • 縮砂、澤瀉、厚朴(以上各 9 克),

  • 豬苓(7.5 克),

  • 神麯(炒過,6 克),

  • 乾生薑、甘草(炙過,各 6 克)。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用白湯送下。

白話文:

細細研成粉末,加入湯浸泡過的米餅蒸熟結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到一百丸,飯前用溫水送下。

2. 荊蓬煎丸

治癥瘕痃癖,冷熱積聚,宿食不消,嘔吐辛酸。久服消積聚,進飲食,止嘔吐。

三稜(酒浸,三日),莪朮(醋浸,銼碎,用去皮巴豆二十粒,於銀石器內炒黃色,去豆不用)木香枳殼(麩炒),茴香(一方此中入巴豆二十一粒,同炒黃,去豆不用),青皮檳榔(各一兩)。

白話文:

京三棱(先以酒浸泡,三日後取出)、莪朮(先以醋浸泡,然後切碎)、巴豆(去皮後,在銀石器內與京三棱、莪朮一同炒至黃色,然後挑出巴豆不用)、木香、枳殼(先以麩炒)、茴香(另一種配方中,在這一味藥中加入二十一粒巴豆,一同炒至黃色,然後挑出巴豆不用)、青皮、檳榔(各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溫水送下,生薑湯下亦可。

白話文:

取上方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生薑汁煮成糊狀,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溫水送服,也可以用生薑湯送服。

3. 雞爪三稜丸

治五臟痃癖氣塊。

雞爪三稜,石三稜,京三稜,木香青皮陳皮(以上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七錢半)

白話文:

  1. 雞爪三稜:雞爪三稜是板藍根的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2. 石三稜:石三稜是一種礦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3. 京三稜:京三稜也是板藍根的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4. 木香:木香是一種芳香類藥物,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5. 青皮:青皮是橘子的果皮,具有理氣健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6. 陳皮:陳皮是橘子的果皮,具有理氣健胃、燥濕化痰的功效。

  7. 肉豆蔻:肉豆蔻是一種芳香類藥物,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8. 檳榔:檳榔是一種棕櫚科植物的果實,具有殺蟲、驅蟲的功效。

  9. 硇砂:硇砂是一種礦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將上藥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和麵糊拌勻,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粒,以生薑湯送服。

4. 三稜煎丸

消癥瘕積聚,化痰飲,寬中順氣,治心腹堅脹,脅下緊硬,喘滿短氣,不進飲食,大便或泄或閉。

白話文:

  1. 消除癥瘕積聚:治療因氣、血、痰、食、濕等因素引起的結塊或腫塊。

  2. 化痰飲:祛除痰飲。

  3. 寬中順氣:寬中理氣,疏通胸膈,理順氣機。

  4. 治心腹堅脹:治療心腹脹滿堅硬。

  5. 脅下緊硬:治療脅肋下緊繃、硬結。

  6. 喘滿短氣:治療氣喘胸悶、呼吸短促。

  7. 不進飲食:治療飲食不下、食慾不振。

  8. 大便或泄或閉:治療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祕。

三稜(生銼,另為末,以酒三升,石器內熬膏),神麯(炒),蘿蔔子(微炒),麥櫱(炒),硇砂(飛煎如鹽,研),青皮(去白),乾漆(炒,以上各二兩),杏仁(去皮尖,一兩)

白話文:

京三稜(生銼,另為末,以三升酒和石器內熬膏),神曲(炒),蘿蔔子(微炒),麥芽(炒),硇砂(飛煎如鹽,研磨),青皮(去白色表皮),乾漆(炒,以上各二兩),杏仁(去皮尖,一兩)

上為細末,以三稜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前米飲下。加阿魏半兩,名阿魏丸

白話文:

磨成細末後,用三稜膏和丸,像梧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 15 到 20 丸,飯前用米湯送下。加入半兩阿魏,稱為阿魏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