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 (2)

1. 橘皮竹茹湯

治吐利後,胃虛膈熱而咳逆。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葛根黃芩黃連湯合二陳湯

現代白話文: 葛根、黃芩、黃連湯加二陳湯

用途: 治療腹瀉嘔吐後,胃氣虛弱、胸膈有熱而導致咳逆。

橘皮(三錢),竹茹(二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炙)

白話文:

橘皮(15公克),竹茹(10公克),人參(10公克),甘草(5公克,炙)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三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先準備一份藥材並加入兩碗水,再放五片生薑和三顆紅棗,煎成一碗藥湯後,不限時間隨時服用。

2. 柿蒂湯

治胃膈痞滿咳逆。

柿蒂(五錢),丁香(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柿蒂(五錢),丁香(三錢)

以上藥材做一劑,用水兩碗,生薑五片,煎煮至一碗,不拘時間服用。

3. 半夏生薑湯

治噦欲死。

半夏(湯泡,六錢),生薑(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分作二服,不拘時服。

白話文:

半夏(泡於熱水中,六錢),生薑(五錢)

將上述藥材製成一副藥湯,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分為兩次服用,服用時間不限。

4. 桂苓白朮丸

治痰逆,止咳嗽,散痞滿壅塞,開堅結痛悶,進飲食。調和五臟。

白話文:

治痰逆,止咳嗽,消散積痞壅塞,化開堅結痛悶,進補飲食。調和五臟。

辣桂,乾生薑(各二錢半),半夏(湯泡七次),茯苓(去皮,各一兩),白朮陳皮(去白),澤瀉(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 肉桂,乾生薑(各25克)

  • 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

  • 茯苓(去皮),白朮,陳皮(去白色部分),澤瀉(以上各50克)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日三服。病在膈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病在中,不拘時服。一方用黃柏黃連各半兩,水丸服效。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和麵糊做成小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和小豆差不多,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如果疾病在膈肌以上,藥丸應在飯後服用;如果疾病在膈肌以下,藥丸應在飯前服用;如果疾病在膈肌中間,則不拘泥於服用時間。另一種做法是用黃柏和黃連各半兩,做成水丸服用,效果很好。

5. 小柴胡湯

治傷寒熱證,咳逆嘔噦。

方見傷寒門(加柿蒂煎服。)

白話文:

方見《傷寒論》,加柿蒂煎服。

6. 灸咳逆法

其法於患人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處,如婦人即屈乳頭,下乳頭齊處是穴。灸之,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壯,男左女右,只灸一處,火到肌即瘥,如不瘥不可治也。其穴當取乳下骨間,動脈處是穴。

白話文:

方法:在患側乳房下約一指的距離,正好與乳房垂直,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對女性來說是乳頭彎曲的方向,與乳頭齊平的地方就是穴位。用艾炷灸,艾炷的大小如小豆,灸三壯,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只灸一處,灸到皮膚發紅即可治癒,如果灸後不治癒就不可再治療了。這個穴位應取在乳房下骨頭之間,動脈處就是穴位。

7. 丁香柿蒂散

治吐利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白話文:

治久吐利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柿蒂人參茯苓橘皮良薑(炒),半夏(以上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三分)

白話文:

丁香、柿蒂、人參、茯苓、橘皮、良薑(炒過的)、半夏(以上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或用此藥調蘇合香丸服之,亦妙。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三錢,加一杯水煎煮,趁熱一口喝下,或者用此藥搭配蘇合香丸服用,兩者一起服效果也很好。

治久患咳噫,連咳四五十聲者

上用生薑自然汁半合,入蜜一匙,同煎令熟,不拘時溫服,如此三四服立效。

治寒氣攻胃咳噫。

白話文:

使用新鮮的薑汁半兩,加入一匙蜂蜜,一起煮到熟透。不論時辰,溫熱服用。連續服用三四次,立刻見效。

治療寒氣攻入胃部導致的咳嗽和噯氣。

上用黑豆二合,炒熱內於瓶中,以熱醋沃之,紙封,開小孔子,令患人以口吸其氣,入咽喉中,即定。

白話文:

使用黑豆二合,炒熱後放入瓶子中,再倒入熱醋,用紙封住瓶口,留一小孔,讓患者用嘴巴吸入瓶中的氣體,讓氣體進入咽喉中,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