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

《奇效良方》~ 卷之十七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14)

1. 運脾散

通中健胃,消食快氣。

人參,白朮,藿香,肉豆蔻,丁香,縮砂,神麯(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橘皮湯調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可以通暢中焦、健脾養胃,幫助消化、疏通氣機。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藿香、肉豆蔻、丁香、縮砂、神麯(各一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用橘皮湯調和後服用。

2. 安胃丸

治寒邪傷胃,溫中補氣,安胃進食。

木香(一錢半),縮砂,白茯苓,青皮(各二錢),乾薑(炮),陳皮(各三錢),大麥櫱,白朮(各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水送下,忌冷物。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寒邪侵襲導致的胃部不適,能溫暖中焦、補益氣虛,使胃部安定,促進食慾。

藥材成分包含:木香(約5.6克),縮砂、白茯苓、青皮(各約7.5克),炮製過的乾薑、陳皮(各約11.3克),大麥芽、白朮(各約18.8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熱水浸泡過的蒸餅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溫開水送服,忌食生冷食物。

3. 大黃瀉熱湯

治脾脈厥逆,大腹中熱切痛,舌強腹脹身重,食不下,心注脾急痛。

大黃(三兩,細切,以水一升半,別浸一宿),茯苓,澤瀉,黃芩,橘皮,細辛,芒硝(各二兩),甘草(三兩)

上㕮咀,除大黃芒硝外,以水七升,煮至三升三合,去滓下大黃,更煎兩沸,再去滓下芒硝,分作三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大黃瀉熱湯,是用來治療脾脈厥逆的病症,這種病症會導致肚子內部感覺像火燒一樣的劇烈疼痛,還會出現舌頭僵硬、肚子脹氣、身體沉重、吃不下東西、以及心臟到脾臟之間像是有東西在拉扯一樣的急痛。

藥方組成:大黃(三兩,切細,用一升半的水另外浸泡一個晚上)、茯苓、澤瀉、黃芩、橘皮、細辛、芒硝(各二兩)、甘草(三兩)。

做法:將除了大黃和芒硝以外的所有藥材切碎,加入七升水煮到剩下三升三合,撈出藥渣後加入事先浸泡好的大黃,再煮開兩次,接著撈出藥渣,最後加入芒硝。將藥湯分成三次服用。

4. 瀉黃散

治脾胃壅實,口內生瘡,煩悶多渴,頰痛心煩,唇乾燥,壅滯不食。

防風(去蘆,四兩),藿香(七錢),石膏(煨),縮砂仁,山梔仁,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白話文:

治療脾胃積熱、導致口內生瘡、煩躁悶熱、口渴、臉頰疼痛、心煩、嘴唇乾燥、消化不良、不想吃東西的症狀。

使用防風(去除根部,150克),藿香(26克),石膏(用火煨過),縮砂仁,山梔仁,甘草(炙烤過,各19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19克,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飯後溫服。

5. 參附大正氣散

治男子婦人虛弱,及瘧安後體氣尚虛,眼昏暗,加淨枸杞子揀菊花蕊(各半兩)。常服順氣快脾,進美飲食。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人參(去蘆),木香(不見火),藿香,縮砂仁,檳榔,白茯苓益智仁,沉香(不見火),草果仁(煨),丁香(不見火),白朮(各半兩),陳皮(去白),香附(去毛,炒),肉桂(不見火),烏藥(炒黃),青皮(去白),枳殼(去穰,麩炒),黃耆(擘開,鹽水浸),厚朴(薑製),粉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男女因身體虛弱,或是瘧疾痊癒後體力還沒恢復、眼睛昏花。如果眼睛昏花嚴重,可以加入乾淨的枸杞子和菊花蕊(各半兩)。平常服用可以使氣順暢、健脾胃,增進食慾。

藥方組成: 炮製過的附子(一個,去掉皮和中心)、人參(去掉蘆頭)、木香(不見火)、藿香、縮砂仁、檳榔、白茯苓、益智仁、沉香(不見火)、煨過的草果仁、丁香(不見火)、白朮(各半兩)、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炒過的香附(去掉毛)、肉桂(不見火)、炒黃的烏藥、青皮(去掉白色的部分)、麩炒過的枳殼(去掉內部的白色部分)、鹽水浸過的黃耆(擘開)、薑汁製過的厚朴、炙甘草(各一兩)。

使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到剩八分,去掉藥渣,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