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十三 (17)
卷之十三 (17)
1. 健脾丸
療脾滑胃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腸鳴㽲痛。
附子(炮),川椒(炒出汗,各一兩),桂心,赤石脂,黃連,石斛,人參,茯苓,乾薑(炮),大麥櫱,當歸,陳曲(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酒下,稍稍加之,日三服,忌豬肉冷水生蔥醋。仍有鍾乳粉(三兩,研)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無法控制排便、吃不下東西、肚子咕嚕叫、腹痛等症狀的。
藥方成分包含:炮製過的附子、炒到出汗的川椒(各一兩)、桂心、赤石脂、黃連、石斛、人參、茯苓、炮製過的乾薑、大麥芽、當歸、陳曲(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酒送服,可以稍微增加服用量,一天服用三次。服藥期間忌吃豬肉、冷水、生蔥和醋。另外,可以加入鐘乳粉(三兩,磨成粉)一起服用。
2. 十寶湯
治冷痢如魚腦者,三服見效,甚疾。
黃耆(四兩),熟地黃(酒浸),白茯苓,人參,當歸(酒浸),白朮,半夏,白芍藥,五味子,官桂(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十寶湯」,用來治療拉肚子,大便像魚腦一樣的冷痢,吃三次就會見效,效果很快。
藥材組成有:黃耆(150克)、熟地黃(用酒泡過)、白茯苓、人參、當歸(用酒泡過)、白朮、半夏、白芍藥、五味子、官桂(以上各37.5克)、甘草(18.7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取7.5克,加水一杯,放入生薑三片、烏梅一顆,一起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前溫熱服用。
3. 外灸膏
治一切虛寒,下痢赤白,或時腹痛,腸滑不禁,心腹冷極,皆可用。
木香,附子(炮),蛇床子,吳茱萸,胡椒,川烏(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藥末三錢,用面二錢,用生薑自然汁調作糊,貼臍中,上下以衣物蓋定,熨斗盛火熨之,痢止為度。
白話文:
這個藥膏可以用來治療各種虛寒引起的疾病,像是拉肚子、大便帶血(赤白痢),有時肚子痛,腸子滑利無法控制腹瀉,以及心腹極度冰冷等症狀。
藥材包含:木香、炮製過的附子、蛇床子、吳茱萸、胡椒、川烏,這六種藥材都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二錢麵粉,用新鮮生薑的自然汁調成糊狀,貼在肚臍上,上下用衣服或布料蓋好固定,再用燒熱的熨斗隔著衣物熨燙,直到腹瀉停止為止。
4. 五神散
治大腸積冷,下痢不止,裡急後重,腹痛。
附子(炮裂,去皮臍),烏梅(去核,各半兩),乾薑(炮),訶黎勒(煨,去核),延胡索(各一兩)
上為粗散,和白麵裹煨,慢火內燒,令面熟為度,去面焙乾,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食前,用米飲調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五神散,是用來治療因為大腸積寒引起的腹瀉不止,伴隨裡急後重(想大便卻拉不出來),以及腹痛的症狀。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和中間的臍),烏梅(去掉果核),各半兩;炮製過的乾薑,煨過的訶黎勒(去掉果核),延胡索,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散,用白麵包裹後,以慢火燒烤,等到麵熟透為止。取出後去掉麵皮,把藥材烘乾,搗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吃飯前用米湯調服。
5. 倉米湯
治小腹冷氣積聚,結成冷痢,日夜三四十行。
食粳米(半升,用水淘洗乾淨),香豉(三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令清),薤白(一握,去青,細切),羊脂(一斤,熬)
上先以羊脂煎薤白令黃,並米納豉汁中,煎取四升,平旦空腹溫服一升,如人行十里久,更進一升,得快痢止。冷痢不止,更服如前,利後進粳米豉粥。若復作,更服一劑,永瘥。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小腹因寒氣積聚,導致的冷痢,這種病會讓人一天拉肚子三四十次。
做法是:準備半升的粳米(用水淘洗乾淨)、三升的香豉(加一斗水煎煮,取五升澄清的汁液)、一把薤白(去掉綠色部分,切細)、一斤的羊脂(熬成油)。
先將羊脂加熱,放入薤白煎到變黃,然後將米和煎好的豉汁一起放入鍋中,煎煮到剩四升。在早上空腹時,溫熱服用一升,如果走十里路後還沒見效,再服用一升,如果順利的話,腹瀉就會停止。如果冷痢還沒止住,就再按之前的方法服用。腹瀉停止後,可以吃粳米豉粥。如果又發作,再服用一劑,就能徹底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