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三十三 (1)
卷之三十三 (1)
1. 葶藶丸
治腹中有濕熱氣,目下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兩足脛微腫,病在腎,腎少陰也,標在肺,肺太陰也,故滿氣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臥則右脅有氣上衝,肩腋與缺盆相牽引不快,少思飲食。
甜葶藶(另研),牽牛(半生半炒),白朮(以上各半兩),桑白皮,赤茯苓,漢防己,羌活,陳皮,澤瀉,郁李仁(湯浸,去皮,炒紫色,別研,以上各上三分)
上為細末研勻,煉蜜和杵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初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用生薑橘皮湯送下,日進二服,以知為度。
治氣虛水腫浮脹。
昔滁州公使酒庫攢司陳通患此,一病垂死,醫者已不下藥。偶一婦人云:是醫人所授,服之病自小便而下,幾數桶,遂愈。
上用大蒜一個,爛研,以蛤粉和,可為丸即止,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湯送下。若氣不升降,即以大蒜一個,每瓣切開,逐瓣納入茴香七粒,濕紙裹煨香熟,爛嚼,白湯送下,不以多少。若臟腑不止,即以丁香如茴香法煨服,每瓣蒜用三粒煨服。
治腹中水癖水腫。
上用黃雌雞一隻,理如食法,和赤小豆一升同煮,候豆爛即出,食之其汁,日二夜一,每服四合。補丈夫陽氣,治冷氣,若瘦著床,漸漸食之良。先患骨熱者不可食也。
白話文:
葶藶丸
此藥方用於治療腹部有濕熱之氣,導致眼睛下方輕微腫脹,像剛睡醒的樣子,兩條小腿也微微腫脹。這種病根在腎臟,屬於足少陰經的病變,而病症表現在肺,屬於手太陰經的病變。所以會感到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喘息時有聲音。每當躺下時,右側胸脅有氣向上衝,牽引著肩部、腋下和鎖骨凹處,讓人感到不舒服,並且食慾不振。
藥方組成:
甜葶藶(另外研磨)、牽牛子(一半生用、一半炒過),白朮(以上各二錢),桑白皮、赤茯苓、漢防己、羌活、陳皮、澤瀉、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炒至紫色,另外研磨,以上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兩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開始服用時,每次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在空腹或晚餐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每日服用兩次,以病症緩解為度。
這個藥方也用於治療因氣虛引起的水腫、腹部脹大。
從前滁州的公使酒庫管理員陳通,曾患上這種病,病情危重,幾乎要死了,醫生都不再開藥。後來,一位婦人說這是她從醫生那裡學到的藥方,服用後,病症會從小便排出,排出幾大桶水後,病就好了。
以下是另外的藥方和用法:
使用一個大蒜,搗爛,加入蛤粉混合,可以做成藥丸。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如果感覺氣機運行不暢,可以用一個大蒜,每瓣切開,每瓣放入七粒茴香,用濕紙包裹後煨熟,然後爛嚼,用白開水送服,不限次數。如果臟腑功能仍然失調,可以用丁香,像茴香一樣煨熟後服用,每瓣蒜用三粒丁香。
以下藥方用於治療腹部積水、水腫:
用一隻黃母雞,像平常烹飪一樣處理後,和一升赤小豆一起煮,煮到豆子爛了就取出,只喝湯汁,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喝四合。此方可以補益男子陽氣,治療冷氣,如果身體消瘦、臥床不起,可以逐漸服用,效果良好。但是,如果先前有骨熱症狀的人,則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