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5)

1. 柳花

味苦,寒。主風水黃疸,面熱、黑。一名柳絮。葉:主馬疥痂創;實:主潰癰,逐膿血;子汁:療渴。生川澤。

《名醫》曰:生琅邪。

案:《說文》云:柳,小楊也;檉,河柳也,楊木也。《爾雅》:檉,河柳。郭璞云:今河旁赤莖小楊,又旄澤柳。郭璞云:生澤中者,又楊,蒲柳。郭璞云:可以為箭,《左傳》所謂董澤之蒲。《毛詩》云:無折我樹杞。《傳》云:杞,木名也。陸璣云:杞,柳屬也。

白話文:

柳花味道苦,屬性寒涼。主要治療風濕水腫引起的黃疸,以及臉色發熱、發黑的情況。它也叫做柳絮。柳葉:主要治療馬的疥癬和瘡傷;柳樹的果實:主要治療瘡瘍潰爛,排出膿血;柳樹的種子汁液:可以止渴。這種植物生長在河川湖澤邊。

《名醫別錄》記載:柳樹生長在琅邪這個地方。

考證: 《說文解字》說:柳,是小楊樹;檉,是河柳,也是楊木的一種。《爾雅》記載:檉,就是河柳。郭璞注釋說:現在河邊紅色莖的小楊樹,以及旄澤柳都是檉。郭璞又說:生長在沼澤中的,也叫楊,或蒲柳。郭璞又說:柳枝可以做箭,《左傳》中提到的董澤的蒲草。 《毛詩》說:不要折斷我的樹杞。《傳》解釋說:杞,是一種樹木的名稱。陸璣說:杞,是屬於柳樹的種類。

2. 楝實

味苦,寒。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生山谷。

《名醫》曰:生荊山。

案:《說文》云:楝,木也。《中山經》云:其實如楝。郭璞云:楝,木名。子如指頭,白而黏,可以浣衣也。《淮南子·時則訓》云:七月,其樹楝。高誘云:楝實,鳳凰所食,今雒城旁有楝樹。實,秋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主要治療溫病、傷寒引起的高熱、煩躁發狂,能殺死體內寄生蟲、疥瘡,並能通利小便。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荊山。

考證:《說文解字》說:楝,是一種樹木。《山海經·中山經》說:它的果實像楝樹的果實。郭璞說:楝,是一種樹木的名稱。果實像手指頭大小,白色且有黏性,可以用來洗衣服。《淮南子·時則訓》說:七月時,楝樹會結實。高誘說:楝實,是鳳凰吃的食物,現在洛城旁邊有楝樹。果實,在秋天成熟。

3. 郁李仁

味酸,平。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利小便水道。根:主齒齦腫,齲齒,一名爵李。生堅齒川穀。

《吳普》曰:郁李,一名雀李,一名車下李,一名棣(《御覽》)。

《名醫》曰:一名車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及邱陵上。五月、六月採根。

案:《說文》云:棣,白棣也。《廣雅》云:山李,雀其鬱也。《爾雅》云:常棣,棣。郭璞云:今關西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毛詩》云:六月食鬱。《傳》云:郁,棣屬。劉稹《毛詩·義問》云:常棣之樹,高五、六尺;其實大如李,正赤,食之甜。又《詩》云:常棣之花。

《傳》云:常棣,棣也。陸璣云:奧李,一名雀李,一曰李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子如李子,可食。沈括《補筆談》云:晉宮閣銘曰:華林園中,有車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侏。

白話文:

郁李仁,味道酸,性平和。主要治療腹部水腫、臉部和四肢浮腫,能促進小便、疏通水道。郁李仁的根部:主要治療牙齦腫痛、蛀牙,又名爵李。生長在堅硬的石齒川谷中。

《吳普》說:郁李,又名雀李,又名車下李,又名棣(《御覽》中有記載)。

《名醫別錄》說:郁李,又名車下李,又名棣。生長在高山和丘陵上。五、六月採收根部。

考證:《說文解字》說:棣,是白棣。《廣雅》說:山李,是雀其鬱。《爾雅》說:常棣,就是棣。郭璞說:現在關西一帶有棣樹,果實像櫻桃,可以吃。《毛詩》說:六月吃鬱。《毛詩傳》說:郁,是棣的同類。劉稹的《毛詩義問》說:常棣樹,高五、六尺;果實像李子那麼大,顏色鮮紅,吃起來甜。又《詩經》說:常棣的花。

《毛詩傳》說:常棣,就是棣。陸璣說:薁李,又名雀李,又名李下李,各地的山中都有。它的花,有白色也有紅色,六月中旬成熟,果實很大,像李子一樣,可以吃。沈括《補筆談》中說:晉朝宮殿的銘文中記載:華林園中,有車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株。

4. 莽草

味辛,溫。主風頭癰腫、乳癰、疝瘕,除結氣、疥瘙(《御覽》有癰瘡二字),殺蟲魚。生山谷。

《吳普》曰:莽草,一名春草。神農:辛;雷公、桐君:苦,有毒。生上谷山谷中或冤句。五月採。治風(《御覽》)。

《名醫》曰:一名葞,一名春草。生上谷及冤句。五月採葉,陰乾。

案:《中山經》云:朝歌之山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又葌山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葉可以毒魚。《爾雅》云:葞,春草。郭璞云:一名芒草。《本草》云:《周禮》云:翦氏掌除蠹物,以薰草莽之。《範子計然》云:莽草,出三輔者,善。陶弘景雲:字亦作兩。

雷丸(《御覽》作雷公丸),味苦,寒。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兒百病(《御覽》引云:一名雷矢。《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雷丸,神農:苦;黃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鵲:甘,無毒;李氏:大寒(《御覽》引云:一名雷實。或生漢中。八月採)。

《名醫》曰:一名雷矢,一名雷實。生石城及治中土中。八月採根,曝乾。

案:《範子計然》云:雷矢,出漢中。色白者,善。

白話文:

莽草,味道辛辣,屬性溫熱。主要治療頭部因風邪引起的癰腫、乳房癰腫、疝氣和腹部腫塊,能消除胸腹氣結、疥瘡瘙癢,並可殺死蟲魚。(《御覽》版本有「癰瘡」二字)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莽草,又名春草。神農認為它味辛;雷公、桐君認為它味苦,有毒。生長在上谷山谷中或冤句。五月採摘。能治療風疾(《御覽》記載)。

《名醫別錄》說:莽草,又名葞,又名春草。生長在上谷和冤句。五月採摘葉子,在陰涼處曬乾。

考證:《中山經》記載:朝歌山有一種草,名叫莽草,可以用來毒魚。又說,葌山有一種樹,形狀像棠樹而呈紅色,葉子可以用來毒魚。《爾雅》說:葞,就是春草。郭璞說:又名芒草。《本草》記載:《周禮》記載:翦氏負責清除蛀蟲,用薰草和莽草來燻殺。《範子計然》說:莽草,產於三輔地區的,品質最好。陶弘景說:莽草的「莽」字,也寫作「兩」。

雷丸(《御覽》版本寫作雷公丸),味道苦,屬性寒涼。主要功效是殺死體內三種寄生蟲,驅除毒氣、清除胃中熱,對男性有益,對女性不利。製成外用膏藥,可治療小兒多種疾病(《御覽》引用說:又名雷矢。《大觀本草》寫作黑字)。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雷丸,神農認為味苦;黃帝、岐伯、桐君認為味甘,有毒;扁鵲認為味甘,無毒;李氏認為它屬性大寒。(《御覽》引用說:又名雷實。或產於漢中。八月採摘)。

《名醫別錄》說:雷丸,又名雷矢,又名雷實。生長在石城和治中的土中。八月採摘根部,曬乾。

考證:《範子計然》說:雷矢,產於漢中的,顏色白色的,品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