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三 (11)
卷三 (11)
1. 萹蓄
味辛,平。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御覽》引云:一名篇竹。《大觀本》無文)。生山谷。
《吳普》曰:萹蓄,一名蓄辯,一名萹蔓(《御覽》)。
《名醫》曰:生東萊。五月採,陰乾。
案:《說文》云:萹,萹⿱艹⿰工几也,⿱艹⿰工几,萹⿱艹⿰工几也,藩水萹。藩,讀若督。《爾雅》云:竹,萹蓄。郭璞云:似水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毛詩》云:綠竹猗猗。《傳》云:竹,萹竹也。《韓詩》𦺇云:𦺇,萹⿱艹⿰工几也。《石經》同。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浸淫瘡、疥瘡、搔癢、癰疽、痔瘡等疾病,能殺死體內寄生蟲。(《御覽》引述說:又名篇竹。《大觀本草》中沒有這段文字。)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說:萹蓄,又名蓄辯,又名萹蔓。(《御覽》引述)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東萊一帶。五月採摘,在陰涼處晾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萹,字形是艹加上工和几,是指水邊的萹草。藩,讀音像督。《爾雅》說:竹,就是萹蓄。郭璞注釋說:萹蓄像水藜,莖是紅色的,有節,喜歡生長在路旁。可以食用,又可以殺蟲。《毛詩》說:綠竹茂盛。《傳》解釋說:竹,就是萹竹。《韓詩》的解釋說:𦺇,就是萹草。《石經》中的解釋相同。
2. 狼毒
味辛,平。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創,鼠瘻、疽蝕,鬼精、蠱毒,殺飛鳥、走獸,一名續毒。生山谷。
《名醫》曰:生秦亭及奉高。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案:《廣雅》云:狼毒也(疑上脫續毒二字)。《中山經》云:大⿰氵畨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蓍而毛,青花而白實,其名曰𦴭,服之不夭,可以為腹病。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上衝、胸腹部腫塊積聚、消化不良、忽冷忽熱、水腫、惡性瘡瘍、鼠瘻、疽瘡腐蝕、鬼神精怪作祟引起的疾病、蠱毒。能毒殺飛鳥走獸。又名續毒。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生長在秦亭及奉高地區。二月、八月採集根部,陰乾。
考證:《廣雅》記載:即是狼毒(懷疑這裡漏寫了「續毒」二字)。《中山經》記載:大潘山有一種草,外形像蓍草且有毛,開青色的花結白色的果實,名稱叫𦴭,服用後不會夭折,可以用來治療腹部疾病。
3. 白頭翁
味苦,溫。主溫瘧、易狂、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療金瘡。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
《吳普》曰:白頭翁,一名野丈人,一名奈河草。神農、扁鵲:苦,無毒。生嵩山川穀。破氣狂寒熱,止痛(《御覽》)。
《名醫》曰:一名奈河草,生高山及田野。四月採。
案:陶弘景雲:近根處有白茸,狀似人白頭,故以為名。
白話文:
白頭翁,味道苦澀,性溫。主要治療溫瘧這種疾病,容易發狂的症狀,以及寒熱往來的疾病,還有腹部腫塊、積聚的病症,以及頸部腫大的疾病,能驅逐瘀血、止痛,也能治療金屬器具造成的傷口。它有一個別名叫野丈人,也有人叫它胡王使者。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這本書說:白頭翁,又名野丈人,也叫奈河草。神農、扁鵲都認為它味苦,沒有毒性。生長在嵩山的山谷裡。可以破除氣滯、治療發狂、寒熱往來的疾病,也能止痛(出自《御覽》)。
《名醫別錄》說:它又名奈河草,生長在高山和田野中。四月採摘。
陶弘景考證說:靠近根部的地方有白色的絨毛,形狀像人的白頭,所以因此得名。
4. 鬼臼
味辛,溫。主殺蠱毒鬼注、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一名爵犀,一名馬目毒公,一名九臼。生山谷。
《吳普》曰:一名九臼,一名天臼,一名雀犀,一名馬目公,一名解毒。生九真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御覽》)。
《名醫》曰:一名天臼,一名解毒,生九真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主要功效是殺滅蠱毒、鬼注等邪氣引起的疾病,以及精靈鬼怪作祟,能辟除惡氣和不祥之物,驅逐邪祟,解除各種毒素。它有一個別名叫爵犀,又叫馬目毒公,還叫九臼。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記載:它也叫九臼,又叫天臼,也叫雀犀,也叫馬目公,還叫解毒。生長在九真山谷和冤句地區,在二月和八月採挖它的根。(出自《御覽》)
《名醫別錄》記載:它也叫天臼,也叫解毒,生長在九真和冤句地區,在二月和八月採挖它的根。
5. 羊桃
味苦,寒。主熛熱,身暴赤色,風水積聚,惡瘍,除小兒熱。一名鬼桃,一名羊腸。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萇楚,一名御弋,一名銚弋。生山林及田野,二月採,陰乾。
案:《說文》云:萇,萇楚,銚弋,一名羊桃。《廣雅》云:鬼桃、銚弋,羊桃也。《中山經》云:豐山多羊桃,狀如桃而方,莖可以為皮張。《爾雅》云:長楚,姚芅。郭璞云:今羊桃也,或曰鬼桃。葉似桃;花白;子如小麥,亦似桃。《毛詩》云:隰有萇楚。《傳》云:萇楚,銚弋也。
陸璣云:今羊桃是也,葉長而狹,花紫赤色,其枝、莖弱,過一尺,引蔓於草上。今人以為汲灌,重而善沒,不如楊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著熱灰中,脫之,可韜筆管。
白話文:
羊桃,味道苦,性寒。主要治療身體突然發熱,全身皮膚暴紅,水腫,惡性瘡瘍,以及去除小兒的熱病。它又名鬼桃,又名羊腸。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它又名萇楚,又名御弋,又名銚弋。生長在山林和田野,在二月採收,然後陰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萇,萇楚,銚弋,都是羊桃的別名。《廣雅》說:鬼桃、銚弋,指的都是羊桃。《山海經·中山經》說:豐山盛產羊桃,形狀像桃子但呈方形,莖可以剝皮用作蒙皮。《爾雅》說:長楚,姚芅,郭璞註解說:就是現在的羊桃,也有人叫它鬼桃。葉子像桃樹葉;花是白色的;果實像小麥,也像桃子。《詩經》說:低濕的地方生長著萇楚。《毛詩傳》說:萇楚,就是銚弋。
陸璣說:現在的羊桃就是它,葉子長而狹窄,花是紫紅色的,它的枝幹和莖很脆弱,超過一尺就會蔓延到草上。現在的人把它當作汲水灌溉的工具,因為比較重且容易沉入水中,但不如楊柳好用。靠近根部,用刀切開它的樹皮,放在熱灰中,脫下來,可以包裹筆管。
6. 女青
味辛,平。主蠱毒,逐邪惡氣,殺鬼溫瘧,闢不祥。一名雀瓢(《御覽》作閭)。
《吳普》曰:女青,一名霍由祗。神農、黃帝:辛(《御覽》)。
《名醫》曰:蛇銜根也。生朱崖,八月採,陰乾。
案:《廣雅》云:女青,烏葛也。《爾雅》云:,芄蘭。郭璞云:雚芄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毛詩》云:芄蘭之支。《傳》云:芄,蘭草也。陸璣云:一名蘿摩。幽州人謂之雀瓢。《別錄》云:雀瓢白汁,注蟲蛇毒,即女青苗汁也。《唐本草》別出蘿摩條,非。
白話文:
味道辛辣,藥性平和。主要可以治療蠱毒,驅逐邪惡之氣,殺滅鬼魅引起的溫瘧,避開不祥之物。又名雀瓢。(《御覽》記載為閭)
《吳普》說:女青,又名霍由祗。神農、黃帝認為其味辛辣。
《名醫別錄》說:女青是蛇銜草的根。生長在朱崖,八月採摘,陰乾。
考證:《廣雅》說:女青,就是烏葛。《爾雅》說:芄,就是芄蘭。郭璞說:雚芄是蔓生的植物。切斷它的莖,會有白色汁液流出,可以食用。《毛詩》說:芄蘭的枝幹。《傳》說:芄,是一種蘭草。陸璣說:又名蘿摩。幽州人稱它為雀瓢。《別錄》說:雀瓢的白色汁液,可以用來塗抹蟲蛇咬傷的毒,也就是女青的莖葉汁液。《唐本草》將蘿摩單獨列為一條,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