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三 (10)
卷三 (10)
1. 羊躑躅
味辛,溫。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生川穀。
《吳普》曰:羊躑躅花,神農、雷公:辛,有毒。生淮南。治賊風、惡毒,諸邪氣(《御覽》)。
《名醫》曰:一名玉支,生太行山及淮南山。三月採花,陰乾。
案:《廣雅》云:羊躑躅,英光也。《古今注》云:羊躑躅花,黃羊食之,則死;羊見之,則躑躅分散,故名羊躑躅。陶弘景雲:花苗似鹿蔥。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風邪侵入皮膚引起的遊走性疼痛,以及瘧疾發熱,還有惡性腫痛、各種痹症。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記載:羊躑躅花,神農、雷公認為其味辛,有毒。生長在淮南地區。能治療風邪、惡性腫痛,以及各種邪氣(出自《御覽》)。
《名醫別錄》記載:又名玉支,生長在太行山和淮南山。三月採摘花朵,陰乾備用。
考證:《廣雅》說:羊躑躅,花朵光澤耀眼。《古今注》說:羊躑躅花,黃羊吃了會死亡;羊看到它會來回徘徊,四處散開,因此得名羊躑躅。陶弘景說:羊躑躅的花苗像鹿蔥。
2. 商陸
味辛,平。主水張、疝瘕、痹,熨除癰腫,殺鬼精物。一名𦳝根,一名夜呼。生川穀。
《名醫》曰:如人行者,有神。生咸陽。
案:《說文》:𦳝草,枝枝相值,葉葉相當。《廣雅》云:常蓼,馬尾,商陸也。《爾雅》云:蓫𧀫,馬尾。郭璞云:今關西亦呼為陸也。蓋𧀫,即𦳝俗字;商,即𦳝假音。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水腫脹滿、疝氣、腹中結塊、肢體麻木,用來熨敷可以消除癰瘡腫痛,並能殺滅鬼魅精怪。它有一個別名叫𦳝根,又叫夜呼。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它的根像人形一樣,有神奇的功效。生長在咸陽。
考證:《說文解字》記載:𦳝草,枝條和枝條互相交錯,葉子和葉子互相對應。《廣雅》說:常蓼、馬尾,指的就是商陸。《爾雅》說:蓫𧀫、馬尾,指的也是商陸。郭璞說:現在關西地區也稱它為陸。大概𧀫就是𦳝的俗字;商,是𦳝的假借音。
3. 羊蹄
味苦,寒。主頭禿、疥瘙,除熱,女子陰蝕(《御覽》此四字作無字)。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一名鬼目,生川澤。
《名醫》曰:名蓄。生陳留。
案:《說文》云:荲草也,讀若釐。藋,釐草也。芨,堇草也。《廣雅》云:荲,羊蹄也。《毛詩》云:言採其蓫。陸德明云:本又作蓄。陸璣云:今人謂之羊蹄。陶弘景雲:今人呼禿菜,即是蓄音之偽。《詩》云:言採其蓄。案:陸英,疑即此草之花,此草一名連蟲陸,又陸英,即蒴藋,一名荲也。亦苦、寒。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主要治療頭皮禿髮、疥瘡搔癢,能去除熱邪,也能治療女性陰部潰爛(《御覽》版本中這四個字沒有)。它有一個別名叫東方宿,又叫連蟲陸,又叫鬼目,生長在河川沼澤地。
《名醫別錄》說:它的別名叫蓄,生長在陳留這個地方。
考證:《說文解字》說:荲是一種草,讀音像釐。藋,也是釐草。芨,是堇草。《廣雅》說:荲就是羊蹄。《毛詩》說:採摘蓫這種植物。陸德明說:這個字的原本寫法是蓄。陸璣說:現在的人稱它為羊蹄。陶弘景說:現在的人稱它為禿菜,這就是蓄字的訛音。《詩經》說:採摘蓄這種植物。考證:陸英,我認為就是這種草的花,因為這種草又名連蟲陸,而陸英就是蒴藋,又名荲。它的味道也是苦,性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