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一 (2)
卷一 (2)
1. 雲母
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除邪氣,安五臟,益子精,明目,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云珠,一名雲華,一名雲英,一名雲液,一名云沙,一名磷石,生山谷。
《名醫》曰:生太山、齊盧山及琅邪、北定山石間,二月採(此錄《名醫》說者,即是仲景、元化及普所說,但後人合之,無從別耳,亦以補普書不備也)。
案:《列仙傳》云:方回,煉食雲母。《抱朴子·仙藥篇》云:雲母有五種:五色並具而多青者,名雲英,宜以春服之;五色並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五色並具而多白者,名雲液,宜以秋服之;五色並具而多黑者,名雲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黃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晶晶純白,名磷石,可以四時長服之也。李善《文選注》、引《異物志》:雲母,一名雲精,人地萬歲不朽。
《說文》無磷字。《玉篇》云:磷,薄也,雲母之別名。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功效是治療身體皮膚壞死、肌肉僵硬,中風引起的寒熱病症,以及暈車暈船等不適。可以驅除邪氣,安定五臟,增益精子,使眼睛明亮。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它還有別名,叫做云珠、雲華、雲英、雲液、云沙、磷石,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泰山、齊盧山以及琅琊、北定山的山石之間,二月採集(這裡記錄的《名醫別錄》的說法,其實是張仲景、華佗、葛洪等人所說,但是後人把它們混在一起,無法區分了,這裡也用來補充葛洪著作中的不足)。
根據《列仙傳》記載:方回,煉製並食用雲母。《抱朴子·仙藥篇》說:雲母有五種:五種顏色都有,但以青色居多的,叫做雲英,適合在春天服用;五種顏色都有,但以紅色居多的,叫做云珠,適合在夏天服用;五種顏色都有,但以白色居多的,叫做雲液,適合在秋天服用;五種顏色都有,但以黑色居多的,叫做雲母,適合在冬天服用;只有青色、黃色兩種顏色的,叫做云沙,適合在季夏服用;晶瑩剔透、純白色的,叫做磷石,可以四季長期服用。《文選注》李善引用《異物志》說:雲母,又名雲精,埋在地下萬年也不會腐朽。
《說文解字》中沒有磷這個字。《玉篇》說:磷,意思是薄片,是雲母的別名。
2. 玉泉
味甘,平。主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久服耐寒暑(《御覽》引耐字多作能,古通),不飢渴,不老神仙。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一名玉札(《御覽》引作玉濃。《初學記》引云,玉桃,服之長生不死。《御覽》又引云: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臨死日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則杜疑當作桃)。生山谷。
《吳普》曰:玉泉,一名玉屑,神農、岐伯、雷公:甘;李氏:平。畏冬華,惡青竹(《御覽》)。白玉杜如白頭公(同上。《事類賦》引云:白玉體如白首翁)。
案:《周禮》:玉府、王齋,則供食玉。鄭云: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御水氣。鄭司農云:王齋,當食玉屑。《抱朴子·仙藥篇》云: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可以蔥漿消之為𥹋,亦可餌以為丸,亦可燒以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傷,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成之器,傷人無益,當得璞玉,乃可用也。
得於闐國白玉,尤善。其次,有南陽徐善亭部界界中玉,及日南盧容水中玉,亦佳。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治療五臟的各種疾病。能使筋骨柔軟強健,安定魂魄,促進肌肉生長,增補氣力。長期服用能耐寒耐暑(古書中「耐」字常作「能」,意思相通),不會感到飢餓口渴,使人長生不老如神仙。人在臨死前服用五斤,死後三年,容貌也不會改變。又名玉札(古書也作玉濃)。古書記載說,玉桃,服用後能長生不死。如果沒能及早服用,在臨死時服用,屍體也能夠永遠不腐朽,所以古書記載的「杜疑」應當寫作「桃」。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玉泉,又名玉屑,神農、岐伯、雷公認為它味甘;李氏認為它性質平和。忌諱冬華,討厭青竹。白玉的形態就像白頭老翁。
考證:《周禮》記載:玉府、王齋,都要供應食用玉。鄭玄解釋說:玉是陽氣精華的純粹之物,食用可以抵禦水氣。鄭司農認為:王齋,應當食用玉屑。《抱朴子·仙藥篇》說:玉,可以用烏米酒和地榆酒化成水,也可以用蔥漿消解成糊狀,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也可以燒成粉末服用。服用一年以上,入水不會沾濕,入火不會灼傷,刀刃砍不傷,各種毒物也不能侵犯。不能使用已經做成器具的玉,對人無益反而有害,應當使用未經雕琢的玉,才可以使用。
產於闐國的白玉,品質最好。其次,有南陽徐善亭轄境內的玉,以及日南盧容水中的玉,也是很好的。
3. 石鐘乳
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御覽》引云:一名留公乳。《大觀本》作一名公乳。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鍾乳,一名虛中。神農:辛;桐君、黃帝、醫和:甘;扁鵲:甘,無毒(《御覽》引云:李氏,大寒)。生山谷(《御覽》引云:太山山谷),陰處岸下,溜汁成(《御覽》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黃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採,陰乾(凡《吳普本草》,掌禹錫所引者,不復注,惟注其出《御覽》諸書者)。
《名醫》曰:一名公乳,一名蘆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採無時。
案:《範子計然》云:石鐘乳,出武都,黃白者,善(凡引《計然》,多出《藝文類聚》、《文選注》、《御覽》及《大觀本草》)。《列仙傳》云:卬疏,煮石髓而服之,謂之石鐘乳,鍾,當為潼。說云:乳汁也;鍾,假音字。
白話文:
石鐘乳,味道甘甜,藥性溫和。主要功效是治療咳嗽、氣逆上衝的症狀,能使眼睛明亮、增強精力,安定五臟、疏通全身關節,使九竅通暢,並能促進乳汁分泌。(《御覽》引用記載,石鐘乳又名留公乳。《大觀本草》記載為公乳。)石鐘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說:鍾乳,又名虛中。神農認為它的味道是辛辣;桐君、黃帝、醫和認為味道甘甜;扁鵲認為味道甘甜,沒有毒性。(《御覽》引用記載,李氏認為藥性大寒。)生長在山谷中陰暗的岸下,由水滴滲漏凝聚而成,形狀像乳汁,呈黃白色,內部空心相通。在二、三月採收,陰乾。(凡是《吳普本草》中,掌禹錫所引用的部分,不再重複註解,僅註解出自《御覽》等書籍的內容。)
《名醫別錄》說:石鐘乳又名公乳、蘆石、夏石。生長在少室山和泰山,採收時間不限。
考證:《範子計然》說:石鐘乳產於武都,黃白色的品質最佳。(凡是引用《計然》的內容,多出自《藝文類聚》、《文選注》、《御覽》以及《大觀本草》)。《列仙傳》說:卬疏煮石髓來服用,稱之為石鐘乳,「鍾」應該是「潼」字的誤用。有說法認為「乳」指的是乳汁;「鍾」是借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