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5)

1. 厚朴

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吳普》曰:厚朴,神農、岐伯、雷公:苦,無毒;李氏:小溫(《御覽》引云:一名厚皮。生交址)。

《名醫》曰:一名厚皮,一名赤樸。其樹名榛,其子名逐。生交址冤句。九月、十月採皮,陰乾。

案:《說文》云:樸,木皮也,榛木也。《廣雅》云:重皮,厚朴也。《範子計然》云:厚朴,出宏農,按:今俗以榛為親,不知是厚朴。《說文》榛慄,字作親。

白話文:

厚朴味道苦,性溫。主要治療中風、傷寒、頭痛、發冷發熱、驚悸氣短、血脈不暢導致肌肉壞死,還可以驅除體內寄生蟲。

《吳普本草》記載:厚朴,神農、岐伯、雷公認為:味苦,沒有毒性;李氏認為:性微溫。(《太平御覽》引用說:它有一個別名叫厚皮,生長在交趾地區)。

《名醫別錄》記載:它有一個別名叫厚皮,又叫赤樸。這種樹名叫榛,它的果實名叫逐。生長在交趾的冤句地區。在九月、十月採集樹皮,放在陰涼處曬乾。

考證:《說文解字》記載:樸,是指樹皮,也指榛樹。《廣雅》記載:重皮,就是厚朴。《範子計然》記載:厚朴,產於宏農。而現在一般人把榛樹當作親樹,不知道那就是厚朴。《說文解字》中,榛慄的字寫作親。

2. 秦皮

味苦,微寒。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久服,頭不白、輕身。生川穀。

《吳普》曰:芩皮,一名秦皮。神農、雷公、黃帝、岐伯:酸,無毒;李氏:小,或生冤句水邊。二月、八月採(《御覽》)。

《吳普》曰: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及冤句。二月、八月採皮,陰乾。

案:《說文》云:梣,青皮木,或作𣘕。《淮南子·倜真訓》云:梣木,色青翳。高誘云:梣木,苦歷木也。生於山,剝取其皮,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愈人目中膚翳。據《吳普》云:岑皮,名秦皮,《本經》作秦皮者,後人以俗稱改之,當為岑皮。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主要治療風寒濕造成的痹症,可以洗去寒氣,消除熱,也能改善眼睛裡的青翳、白膜等問題。長期服用,能使頭髮不易變白、身體輕盈。生長在四川的山谷中。

《吳普》說:芩皮,又名秦皮。神農、雷公、黃帝、岐伯認為:味酸,無毒;李氏認為:很小,有時生長在冤句水邊。二月、八月採收(引自《御覽》)。

《吳普》說:又名岑皮,又名石檀。生長在廬江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收樹皮,陰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梣,是青皮木,有時也寫作𣘕。《淮南子·俶真訓》說:梣木,顏色是青色的翳。高誘註解說:梣木,就是苦歷木。生長在山裡,剝取它的樹皮,用水浸泡,顏色就會變成正青色,用來洗眼睛,可以治療人眼睛中的膚翳。《吳普》說:岑皮,也叫秦皮,《本草經》記載的秦皮,是後人根據俗稱改的,應該是岑皮。

3. 秦菽

味辛,溫。主風邪氣,溫中,除寒痹,堅齒髮、明目。久服,輕身、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生川穀。

《名醫》曰:生太山及秦嶺上,或琅邪。八月、九月採實。

案:《說文》云:菽,菽萯,莍菽。菽莍實裹如裘者,椒似茱萸,出《淮南》。《廣雅》云:榝椒,茱萸也。《北山經》云:景山多秦椒。郭璞云:子似椒而細葉草也。《爾雅》云:檓,大椒。郭璞云: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檓。又椒榝,醜莍。郭璞云:莍萸子聚成房貌。

今江示亦呼莍𦶍,似茱萸而小,赤色。《毛詩》云:椒聊之實。《傳》云:椒聊,椒也。陸璣云: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為香。《範子計然》云:秦椒,出天水隴西,細者,善。《淮南子·人間訓》云:申椒、杜茞,美人之所懷服。

舊作椒,非。據《山海經》有秦椒,生聞喜景山,則秦,非秦地之秦也。

白話文:

秦菽的味道辛辣,性質溫和。主要用於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能溫暖身體中部,去除寒冷引起的痹痛,還能使牙齒和頭髮堅固,視力清晰。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氣色好,延緩衰老,增加壽命,甚至可以達到精神通達的境界。這種植物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秦菽生長在泰山、秦嶺以及琅琊山一帶。在八月、九月採收果實。

考證:《說文解字》說:菽,指的是豆類的總稱。菽萯,指的是豆類植物。莍菽,指的是一種果實像毛皮包裹的豆類,形狀像花椒,又像茱萸,出自《淮南子》。《廣雅》說:榝椒,就是茱萸。《北山經》說:景山盛產秦椒。郭璞註解說:秦椒的果實像花椒,但是葉子細小像草。《爾雅》說:檓,指果實較大的花椒。郭璞註解說:現在花椒樹叢生,果實大的就叫做檓。另外,椒榝,指的是外形醜陋,像果實聚集在一起的樣子。郭璞註解說:像茱萸的果實聚集成一房的樣子。

現在江浙一帶也稱它為莍𦶍,樣子像茱萸但是比較小,是紅色的。《毛詩》說:椒聊的果實。《毛詩傳》解釋說:椒聊,就是花椒。陸璣說:花椒樹像茱萸,有針刺,葉子堅硬且光滑,四川人拿它當茶,吳地人拿它當茗,都一起煮它的葉子來增加香味。《範子計然》說:秦椒,產於天水和隴西一帶,細小的品質最好。《淮南子·人間訓》說:申椒、杜茞,是美人喜歡佩戴的香料。

以前把它當作花椒,是錯誤的。根據《山海經》記載,秦椒生長在聞喜縣的景山,這裡的秦,並不是指秦地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