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二 (13)
卷二 (13)
1. 蜀羊泉
味苦,微寒。主頭禿惡創,熱氣疥,瘙痂,癬蟲,療齲齒。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羊泉,一名飴。生蜀郡。
案:《廣雅》云:桼姑,艾但鹿何,澤𤤄也。《唐本》注云:此草一名漆姑。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主要治療頭皮禿瘡、惡性瘡瘍,以及因熱氣引起的疥瘡、皮膚搔癢結痂、癬蟲病,還能治療蛀牙。生長在四川的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它又名羊泉,也叫飴。產於四川一帶。
考證:《廣雅》中記載:桼姑,又稱艾但鹿何,指的是澤𤤄。《唐本草》的註釋說:這種草又名漆姑。
2. 爵床
味鹹,寒。主腰脊痛,不得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生川穀及田野。
《吳普》曰:爵床,一名爵卿(《御覽》)。
《名醫》曰:生漢中。
案:別本注云:今人名為香蘇。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主要治療腰背疼痛,痛到無法躺在床上,彎腰或抬頭都很困難。可以去除身體的熱,也可以用來煮水沐浴。生長在川谷和原野。
《吳普本草》說:爵床,又名爵卿(出自《太平御覽》)。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漢中。
考證:其他版本的註解說:現在的人稱它為香蘇。
3. 假蘇
味辛,溫。主寒熱鼠瘻,瘰癧生創,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一名鼠蓂。生川澤(舊在菜部,今移)。
《吳普》曰:假蘇,一名鼠實,一名姜芥也(《御覽》),名荊芥,葉似落藜而細,蜀中生啖之(《蜀本》注)。
《名醫》曰:一名姜芥。生漢中。
案:陶弘景雲:即荊芥也,薑、荊,聲訛耳。先居草部中。令人食之,錄在菜部中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溫熱。主要治療寒熱交替的疾病、鼠瘻(淋巴結核)、瘰癧(多發性淋巴結腫大)引起的瘡瘍,能破除體內結塊的氣,排出淤血,去除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又名鼠蓂。生長在川澤地區(過去歸在菜部,現在移到這裡)。
《吳普本草》說:假蘇,又名鼠實,又名姜芥(《御覽》引),也叫荊芥,葉子像落藜但更細小,四川一帶的人把它當作蔬菜生吃(《蜀本草》注)。
《名醫別錄》說:又名姜芥。生長在漢中地區。
考證:陶弘景說:這就是荊芥,薑、荊,只是讀音上的訛誤。原先放在草部中。因為人們食用它,所以記錄在菜部中了。
4. 翹根
味甘,寒,平(《御覽》作味苦,平)。主下熱氣,益陰精,令人而說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生平澤(舊在《唐本》退中,今移)。
《吳普》曰:翹根,神農、雷公:甘,有毒。三月、八月採,以作蒸,飲酒病人(《御覽》)。
《名醫》曰:生蒿高,二月、八月採。
案:陶弘景雲:方藥不復用,俗無識者。
上草,中品四十九種。舊四十六種。考菜部假蘇及《唐本》退中翹根,宜入此。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性質平和。(《御覽》記載為味苦,性平。)主要功效是去除體內熱氣,補益陰精,使人心情愉悅、眼睛明亮。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生長在平坦的濕地。(以前記載在《唐本草》的退中類,現在移到這裡。)
《吳普本草》記載:翹根,神農和雷公認為,味道甘甜,有毒。在三月和八月採收,用來蒸煮後,給喝酒生病的人服用(《御覽》)。
《名醫別錄》記載:翹根生長在蒿草高的地方,在二月和八月採收。
考證:陶弘景說:現在的藥方已經不再使用,一般人也不認識這種藥材了。
以上是草類藥材,屬於中品,共有四十九種。舊版記載是四十六種。考慮到菜部的假蘇和《唐本草》的退中類翹根,應該歸入這一類。
5. 桑根白皮
味甘,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葉:主除寒熱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汗,血病,癥瘕積聚,陰補,陰陽寒熱,無子。五木耳名糯,益氣、不飢、輕身、強志。生山谷。
《名醫》曰:桑耳,一名桑菌,一名木麥。生犍為。六月多雨時採,即曝乾。
案:《說文》云:桑,蠶所食葉。木䓴,木耳也。蕈,桑䓴。《爾雅》云:桑瓣有葚梔。舍人云:桑樹,一半有葚,半無葚,名梔也。郭璞云:瓣,半也。又女桑,桋桑,郭璞云: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又檿山桑,郭璞云:似桑材中作弓及草轅。又桑柳槐條,郭璞云:阿那垂條。
白話文:
桑樹根的白皮,味道甘甜,性質寒涼。主要治療因內傷導致的體虛、五勞七傷、極度虛弱消瘦,以及婦女崩漏、脈搏微弱等病症,有補虛、增強體力的功效。桑葉:主要用於治療因寒熱引起的發汗症狀。黑色的桑耳(木耳):主要治療婦女白帶、赤帶、血病、腹部腫塊積聚,有滋補陰氣、平衡陰陽寒熱的功效,並能改善不孕問題。五種木耳中,糯木耳能增強體力、減少飢餓感、使身體輕盈、增強意志力。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桑耳,又名桑菌、木麥。產於犍為。在六月多雨時採收,然後曬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桑,是蠶吃的葉子。木䓴,就是木耳。蕈,就是桑䓴。《爾雅》說:桑樹的花瓣會結出桑葚和梔子。注釋的人說:桑樹,一半會結桑葚,一半不結桑葚,稱為梔子。郭璞說:瓣,就是一半的意思。又說,女桑,桋桑,郭璞說:現在民間稱呼桑樹中,樹幹較小、枝條較長的,為女桑樹。又說,檿山桑,郭璞說:這種樹的木材可以用來製作弓箭和草車的車轅。又說,桑柳槐條,郭璞說:是指枝條下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