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三 (12)
卷三 (12)
1. 腐婢
味辛,平。主痎瘧,寒熱、邪氣,泄利,陰不起,病酒,頭痛。生漢中。
《吳普》曰:小豆花,一名腐婢(舊作付月,誤)。神農:甘,毒。七月採,陰乾四十日。治頭痛,止渴(《御覽》)。
《名醫》曰:生漢中。即小豆花也。七月採,陰乾。
上米、谷,下品一種。舊同。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瘧疾、忽冷忽熱、外邪入侵、腹瀉、陽痿、酒病、頭痛。產於漢中地區。
《吳普本草》說:小豆花,又名腐婢(以前寫作付月,是錯誤的)。神農氏認為:味甘,有毒。在七月採摘,放在陰涼處乾燥四十天。可以治療頭痛,止渴(《御覽》引述)。
《名醫別錄》說:產於漢中地區。就是小豆花。在七月採摘,放在陰涼處乾燥。
屬於米、谷類的上品,下品只有這一種。過去的記載相同。
2. 苦瓠
味苦,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葉。生川澤。
《名醫》曰:生晉地。
案:《說文》云:瓠匏,匏瓠也。《廣雅》云:匏,瓠也。《爾雅》云:瓠,棲瓣。《毛詩》云:瓠有苦葉。《傳》云:匏,謂之瓠。又九月斷壺。《傳》云:壺,瓠也。《古今注》云:瓠,壺蘆也。壺蘆,瓠之無柄者。瓠,有柄者。又云:瓢,瓠也。其㧾,曰匏。瓠則別名。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主要治療全身水腫,包含臉部、四肢浮腫,能幫助排出體內水分,但可能會使人消瘦。生長在河川沼澤地區。
《名醫別錄》說:產於晉地。
考證:《說文解字》說:瓠和匏,匏就是瓠。《廣雅》說:匏就是瓠。《爾雅》說:瓠,有瓣狀的果實。《詩經》說:瓠有苦味的葉子。《毛詩傳》解釋:匏,就是指瓠。又說九月採收的葫蘆。《毛詩傳》解釋:葫蘆,就是瓠。《古今注》說:瓠,就是葫蘆。葫蘆,是沒有柄的瓠。瓠,是有柄的。又說:瓢,也是瓠。它的莖蔓稱為匏。瓠則另有其他別名。
3. 水靳
味甘,平。主女子赤沃,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一名水英。生池澤。
《名醫》曰:生南海。
案:《說文》云:芹,楚葵也;近,菜類也。《周禮》有近菹。《爾雅》云:芹,楚葵。
郭璞云:今水中芹菜。《字林》云:芹草,生水中。根,可緣器。又云:荶菜,似蒜,生水中。
上菜,下品二種。舊同。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治療婦女赤白帶下,能止血、滋養精氣,保護血脈,增進氣力,使人身體肥壯健康、食慾旺盛。又名水英。生長在池塘沼澤邊。
《名醫別錄》記載:生長在南海一帶。
考證:《說文解字》說:芹,是楚葵;近,是蔬菜的一種。《周禮》中有關於近菹的記載。《爾雅》說:芹,就是楚葵。
郭璞說:就是現在水中的芹菜。《字林》說:芹草,生長在水中。根部可以附著在器皿邊緣生長。又說:荶菜,外形像蒜,也生長在水中。
上面說的菜,與下面所說的兩種植物,從前都認為是同一種。
4. 彼子
味甘,溫。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蠱毒、鬼注、伏屍。生山谷(舊在《唐本》退中)。
《名醫》曰:生永昌。
案:陶弘景雲:方家,從來無用此者。古今諸醫及藥家,子不復識。又,一名熊子,不知其形何類也。掌禹錫云:樹,似杉;子,如檳榔。《本經》虫部云:彼子,芝注云:彼字合從木。《爾雅》云:彼,一名棑。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倍其數,合七百三十名也)。
掌禹錫曰:本草例,《神農本經》以朱書,《名醫別錄》以墨書。《神農》藥三百六十五種,今此言倍其數,合七百三十名,是並《名醫別錄》副品而言也。則此下節《別錄》之文也,當作墨書矣。蓋傳定浸久,朱墨錯亂之所致耳。
案:禹錫說,是也,改為細字。
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藥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莖花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精,合和時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
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及有毒無毒,陰乾曝乾,採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
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
欲療病,先察其原,先候病機。五臟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全。
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
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鬼注蠱毒,以毒藥;癰腫創瘤,以創藥;風濕,以風濕藥。各隨其所宜。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夫大病之主,有中風傷寒,寒熱溫瘧,中惡霍亂,大腹水腫,腸澼下利,大小便不通;賁肫上氣,咳逆嘔吐;黃疽消渴,留飲癖食,堅積癥瘕,驚邪瘨癇;鬼注喉痹、齒痛,耳聾目盲;金創踒折,癰腫惡創,痔瘻癭瘤;男子五勞七傷,虛乏羸瘦;女子帶下崩中,血閉陰蝕;蟲蛇蠱毒所傷。此大略宗兆。其間變動枝葉,各宜依端緒以取之。
上藥,令人身安命延,昇天神仙,遨遊上下,役使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抱朴子·內篇》引《神農經》,據《太平御覽》校)。
中藥,養性;下藥,除病。能令毒蟲不加,猛獸不犯,惡氣不行,眾妖並闢(《抱朴子·內篇》引《神農經》)。
太一子曰:凡藥,上者,養命;中者,養性;下者,養病(《藝文類聚》引《本草經》)。
太一子曰:凡藥,上者,養命;中藥,養性;下藥,養病。神農乃作赭鞭、鉤𨨪(尺制切)。從六陰陽,與太乙外(巡字)五嶽四瀆,土地所生草石,骨肉心灰,皮,毛羽,萬千類,皆鞭問之,得其所能治主,當其五味,一日(一字舊誤作百)七十毒(《太平御覽》引《本草經》)。
神農稽首再拜,問於太乙子曰:曾聞之時壽過百歲,而徂落之咎,獨何氣使然也?太乙子曰:天有九門,中道最良。神農乃從其嘗藥,以拯救人命。(《太平御覽》引《神農本草》)。
按:此諸條,與今《本經》卷上文略相似,諸書所引,較《本經》文多。又云是太一子說,今無者,疑後節之。其云赭鞭、鉤𨨪,當是煮辨、候制之假音,鞭問之,即辨問之。無怪說也。
藥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即殺人。一曰鉤吻(盧氏曰:陰地黃精,不相連,根苗獨生者,是也),二曰鴟(狀如雌雞,生山中),三曰陰命(赤色,著木縣其子,生海中),四曰內童(狀如鵝,亦生海中),五曰鴆羽(如雀,墨頭赤喙),六曰𧎸䖷(生海中,雄曰䖷,雌曰𧎸也。《博物志》引《神農經》)。
藥種有五物:一曰狼毒,占斯解之;二曰巴頭,藿汁解之;三曰黎,盧湯解之;四曰天雄、烏頭,大豆解之;五曰班茅,戎鹽解之。毒菜害小兒,乳汁解,先食飲二升(《博物志》引《神農經》)。
五芝及餌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雲母、太乙禹餘糧,各可單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抱朴子·內篇》引《神農四經》)。
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文選》注引《神農本草》)。
春為陽,陽溫,生萬物(同上)。
黃精與術,餌之卻粒;或遇凶年,可以絕粒。謂之米脯(《太平御覽》引《抱朴子》、《神農經》)。
五味,養精神,強魂魄。五石,養髓,肌肉肥澤。諸藥,其味酸者,補肝、養心,除腎病;其味苦者,補心、養脾,除肝病;其味甘者,補肺、養脾,除心病;其味辛者,補肺、養腎,除脾病;其味鹹者,補肺,除肝病。故五味,應五行;四體,應四時。夫人性生於四時,然後命於五行,以一補身,不死命神。
以母養子,長生延年;以子守母,除病究年(《太平御覽》引《養生要略》、《神農經》)。
案:此諸條,當是玉石、草木三品前總論,而後人節去。
白話文:
彼子,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主要治療腹中的邪氣,去除三蟲、蛇咬傷、蠱毒、鬼注病、伏屍病。生長在山谷中(舊時在《唐本》中退居中品)。
《名醫別錄》說:彼子產自永昌。
按:陶弘景說:方劑家,從來沒有用過這個藥物的。古今的醫生和藥商,都不再認識彼子。另外,它也叫做熊子,不知道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本草圖經》的作者蘇頌說:彼子的樹,像杉樹;果實,像檳榔。《本經》的蟲部說:彼子,芝注說:彼字應當從木。《爾雅》說:彼,也叫做棑。
上、中、下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對應一年三百六十天的天數,一天對應一日,組成一整年(將其數量加倍,則總共七百三十個名稱)。
蘇頌說:《本草》的慣例,《神農本草經》的內容用硃砂書寫,《名醫別錄》的內容用墨書寫。《神農本草經》記載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現在這裡說將其數量加倍,總共七百三十個名稱,是指連同《名醫別錄》的副品一起計算。那麼這以下章節的內容應該是《名醫別錄》的內容,應當用墨書寫。大概是因為年代久遠,硃砂和墨的內容錯亂導致的。
按:蘇頌的說法是對的,改為小字。
藥物有君、臣、佐、使的區別,用來調和藥性,以達到最佳效果。可以使用一味君藥,兩味臣藥,三味佐藥,五味使藥;也可以用一味君藥,三味臣藥,九味佐藥、使藥。
藥物有陰陽的配合,有子母兄弟的關係,有根、莖、花、果實的區別,也有草、石、骨、肉的分類;有的藥物可以單獨使用,有的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發揮作用,有的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有的會被其他藥物抑制,有的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不良反應,有的會與其他藥物相互衝突,有的可以消除其他藥物的毒性。總共這七種藥物之間的關係,在配伍使用時,應當選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藥物,不要使用相互抵觸、相互衝突的藥物。如果藥物有毒性需要控制,可以使用相互抑制、相互消除毒性的藥物。如果沒有這些情況,就不要一起使用。
藥物有酸、鹹、甘、苦、辛五種味道,又有寒、熱、溫、涼四種性質,還有有毒和無毒的區別,有陰乾、曝曬的不同乾燥方法,有採收的時令和月份,有產地的差異,有真假、新陳的區別,這些都有各自的規律。
藥物有的適合製成藥丸,有的適合製成散劑,有的適合用水煎煮,有的適合用酒浸泡,有的適合熬製成藥膏;也有一種藥物適合多種製法的;也有不能加入湯劑和酒劑的,這些都要根據藥物的性質來決定,不能違背。
要治療疾病,首先要探查疾病的根源,先觀察疾病的發展規律。如果五臟還沒有虛弱,六腑還沒有衰竭,血脈還沒有紊亂,精神還沒有渙散,服用藥物一定可以治好。如果疾病已經形成,可以治好一半;如果病勢已經發展到晚期,性命就很難保全了。
如果用毒性藥物治療疾病,開始時的劑量要像黍米那麼小,如果疾病消除,就停止用藥。如果沒有消除,就加倍劑量;還沒有消除,就增加到十倍劑量。以疾病消除為止。
治療寒症,要用熱性藥物;治療熱症,要用寒性藥物;飲食不消化,要用催吐或瀉下的藥物;鬼注病、蠱毒病,要用毒性藥物;癰腫、瘡瘍、腫瘤,要用外敷的藥物;風濕病,要用祛風濕的藥物。根據不同的病情,使用適宜的藥物。
疾病在胸膈以上的,要先吃飯,後服藥;疾病在心腹以下的,要先服藥,後吃飯;疾病在四肢血脈的,要空腹在早晨服藥;疾病在骨髓的,要吃飽在夜間服藥。
常見的大病,有中風、傷寒、寒熱、溫瘧、中惡、霍亂、腹水腫脹、痢疾腹瀉、大小便不通;賁豚病、氣上逆、咳嗽嘔吐;黃疸、消渴、痰飲、癖塊、積聚、癥瘕、驚厥、癲癇;鬼注病、喉痹、牙痛、耳聾、目盲;金屬器械創傷、扭傷、癰腫、惡瘡、痔瘡、瘻管、癭瘤;男子五勞七傷、虛弱消瘦;女子帶下、崩漏、血瘀、陰蝕;蟲蛇蠱毒造成的傷害。這些是疾病的大致概括。其中的變化和細節,應當根據具體情況來處理。
上等藥物,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升天成仙,自由遨遊天地之間,役使萬物之靈,身上長出羽毛,想要什麼食物馬上就能送到面前。(《抱朴子·內篇》引用《神農經》,根據《太平御覽》校對)。
中等藥物,可以保養人的性情;下等藥物,可以去除疾病。能使毒蟲不能侵害,猛獸不能傷害,邪氣不能侵襲,各種妖魔都能避開。(《抱朴子·內篇》引用《神農經》)。
太一子說:凡是藥物,上等藥物,是用來保養生命的;中等藥物,是用來保養性情的;下等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的。(《藝文類聚》引用《本草經》)。
太一子說:凡是藥物,上等藥物,是用來保養生命的;中等藥物,是用來保養性情的;下等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的。神農於是製作了赭鞭、鉤𨨪(尺制切)。遵循六陰陽的規律,和太乙一起巡視五嶽四瀆,考察各地生長的草石、骨肉、灰燼、皮、毛羽,種類繁多,都用赭鞭拷問它們,瞭解它們的治療作用,以及它們的五味屬性,一天(一字原誤作百)遇到七十種毒物。(《太平御覽》引用《本草經》)。
神農拜了兩拜,問太乙子說:曾經聽說有人壽命超過百歲,但是最終還是去世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太乙子說:天有九個門,中間的道路最好。神農於是按照這個方法嘗藥,用來拯救人的生命。(《太平御覽》引用《神農本草》)。
按:這幾段文字,和現在的《本經》卷上的文字大致相似,各種書籍引用的內容,比《本經》的文字要多。又說是太一子說的,現在沒有這些內容,懷疑是後人刪減了。其中說的赭鞭、鉤𨨪,應當是煮辨、候制的假借音,鞭問,就是辨問。沒有怪異的說法。
藥物中有些是有大毒的,不能入口鼻耳目,否則會致人死亡。一是鉤吻(盧氏說:陰地的黃精,根不相連,獨自生長的就是),二是鴟(形狀像母雞,生長在山中),三是陰命(紅色的,附著在樹上懸掛它的果實,生長在海中),四是內童(形狀像鵝,也生長在海中),五是鴆羽(像雀,黑頭紅嘴),六是𧎸䖷(生長在海中,雄的叫䖷,雌的叫𧎸)。(《博物志》引用《神農經》)。
藥物中有些是相剋的:一是狼毒,可以用占斯來解毒;二是巴豆,可以用藿汁來解毒;三是藜蘆,可以用盧湯來解毒;四是天雄、烏頭,可以用大豆來解毒;五是班蝥,可以用戎鹽來解毒。毒菜傷害小孩,可以用乳汁來解毒,先喝二升乳汁。(《博物志》引用《神農經》)。
五芝以及服用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雲母、太乙禹餘糧,都可以單獨服用,都能使人飛行、長生不老。(《抱朴子·內篇》引用《神農四經》)。
春夏屬於陽,秋冬屬於陰。(《文選》注引用《神農本草》)。
春天屬於陽,陽氣溫暖,生長萬物。(同上)。
黃精和白朮,吃了可以不吃穀物;如果遇到災荒年,可以完全不吃穀物。可以稱作米脯。(《太平御覽》引用《抱朴子》、《神農經》)。
五味,可以滋養精神,強健魂魄。五石,可以滋養骨髓,使肌肉豐滿潤澤。各種藥物,味道酸的,可以補肝、養心,消除腎臟疾病;味道苦的,可以補心、養脾,消除肝臟疾病;味道甘甜的,可以補肺、養脾,消除心臟疾病;味道辛辣的,可以補肺、養腎,消除脾臟疾病;味道鹹的,可以補腎,消除肝臟疾病。所以五味,對應五行;四肢,對應四時。人的性情生於四時,然後受命於五行,用一種方法來補養身體,可以不死而通神。
用母親來養育子女,可以長生延年;用子女來守護母親,可以去除疾病,安享天年。(《太平御覽》引用《養生要略》、《神農經》)。
按:這幾段文字,應當是玉石、草木三品前的總論,而被後人刪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