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鐵精

平,主明目,化銅。鐵落:味辛,平。主風熱惡創,瘍疽創痂,疥氣在皮膚中。鐵:主堅肌耐痛。生平澤(舊為三條,今並)。

《名醫》曰:鐵精,一名鐵液。可以染色。生牧羊及祊城或析城。採無時。

案:《說文》云:鐵,黑金也,或省作鐵,古文作銕。

白話文:

鐵精

性味平和,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並能使銅溶解。鐵屑:味道辛辣,性味平和。主要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瘡瘍,以及膿瘡結痂、疥瘡等皮膚疾病。鐵:主要作用是使肌肉堅實,增強忍痛能力。產於平澤地區(以前分為三條,現在合併為一處)。

《名醫別錄》記載:鐵精,又名鐵液。可以做為染料使用。產於牧羊、祊城或析城等地。採集沒有特定時間。

按:《說文解字》說:鐵,是黑色的金屬,有的時候會簡寫為鐵,古文寫作銕。

2. 理石

味辛,寒。主身熱,利胃解煩,益精明目,破積聚,去三蟲。一名石立制石。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飢石,如石膏,順理而細。生漢中及盧山。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寒涼。主要功效是退身體發熱,促進腸胃功能、解除煩躁,增益精氣、使眼睛明亮,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去除三種寄生蟲。別名又叫石立制石。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又名飢石,外形像石膏,紋理順暢而且質地細膩。產於漢中和廬山一帶。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

3. 長石

味辛,寒。主身熱,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脈,明目,去翳眇,下三蟲,殺蠱毒。久服,不飢。一名方石。生山谷。

《吳普》曰:長石,一名方石,一名直石。生長子山谷。如馬齒,潤澤,玉色長鮮。服之,不飢(《御覽》)。

《名醫》曰: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馬齒,方而潤澤,玉色。生長子山及太山臨淄,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寒。主要治療身體發熱、四肢冰冷、小便不暢,能疏通血脈、使眼睛明亮、去除眼翳、驅除體內三種寄生蟲,並能殺滅蠱毒。長期服用,可以不感到飢餓。又名方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長石,又名方石,又名直石。生長在長子山谷。形狀像馬的牙齒,潤澤,顏色像玉一樣長久鮮亮。服用它,可以不感到飢餓(出自《御覽》)。

《名醫別錄》說:又名土石,又名直石。紋理像馬的牙齒,形狀方正而且潤澤,顏色像玉。生長在長子山及泰山臨淄一帶,採集沒有時間限制。

4. 膚青

味辛,平。主蠱毒及蛇、菜、肉諸毒,惡創。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

案:陶弘景雲:俗方及《仙經》,並無用此者,亦相與不復識。

上玉石,中品一十四種。舊十六種。考鐵落、鐵,宜與鐵精為一。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平和。主要治療蠱毒以及蛇、蔬菜、肉類等各種毒素引起的疾病,還有惡瘡。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它有一個別名叫做推青,又名推石,生長在益州。

根據陶弘景所說:民間的藥方和《仙經》都沒有使用這種藥材,大家也都不認識它了。

以上是玉石類藥材中的中品,共有十四種。原先有十六種。考量鐵落和鐵,應該與鐵精歸為一類。

5. 乾薑

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生川穀。

《名醫》曰:生楗為及荊、揚州。九月採。

案:《說文》云:姜,御濕之菜也。《廣雅》云:葰,廉姜也。《呂氏春秋·本味篇》云:和之美者,陽樸之姜。高誘注:陽樸,地名,在蜀郡。司馬相如《上林賦》,有茈姜云云。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胸部脹滿、咳嗽氣逆上衝、溫暖中焦以止血、發汗、驅散風濕引起的痺痛、腸道疾病導致的下痢。新鮮的乾薑,效果尤其好。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體臭,使精神清爽。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生長在楗為、荊州和揚州一帶。九月採收。

考證:《說文解字》說:姜,是可以用來驅除濕氣的蔬菜。《廣雅》說:葰,就是廉姜。《呂氏春秋·本味篇》說:調味品中,最好的就是陽樸的姜。高誘注釋說:陽樸是地名,在蜀郡。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有提到茈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