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二 (2)
卷二 (2)
1. 雌黃
味辛,平。主惡創頭禿痂疥,殺毒蟲蝨,身癢,邪氣、諸毒。煉之。久服,輕身、增年、不老。生山谷。
吳普曰:磁石,一名磁君。
《名醫》曰:生武都,與雄黃同山生。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惡性瘡瘍、頭部禿瘡結痂、疥瘡,能殺滅毒蟲、蝨子,也能止身體發癢,驅除邪氣和各種毒素。可以煉製後使用。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不顯衰老。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磁石,又名磁君。
《名醫別錄》說:雌黃生長在武都,與雄黃生長在同一座山。那座山的陰面有金礦,金礦的精氣薰蒸,就會產生雌黃。採集沒有特定時間。
2. 水銀
味辛,寒。主疥瘻痂瘍、白禿,殺皮膚中蝨,墮胎,除熱,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久服,神仙、之死。生平土。
《名醫》曰:一名汞。生符陵,出於丹砂。
案:《說文》云:澒,丹沙所作為水銀也。《廣雅》云:水銀謂之汞。《淮南子·地形訓》云:白澒,九百歲,生白澒;白礜,九百歲,生白金。高誘云:白澒,水銀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寒。主要用於治療疥瘡、瘻管、皮膚結痂、白禿(頭癬),可以殺死皮膚裡的寄生蟲,使胎兒流產,去除熱毒,解金、銀、銅、錫的毒性。熔化後可以還原成丹砂,長期服用,能使人像神仙一樣長生不死(但最終還是會死亡)。產於土中。
《名醫別錄》說:又名汞。產於符陵,由丹砂提煉而來。
考證:《說文解字》說:「澒」是指由丹砂提煉而成的水銀。《廣雅》說:水銀又叫做汞。《淮南子·地形訓》說:白色的澒經過九百年的時間,會產生白色的澒;白色的礜石經過九百年的時間,會產生白金。高誘註解說:白澒,就是水銀。
3. 石膏
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苦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細石。生齊山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微寒。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寒熱病症,以及心胸下部氣逆上衝導致的驚恐喘息,口乾口苦,呼吸困難,腹部堅硬疼痛。還能驅除邪氣,促進產婦乳汁分泌,治療金屬外傷。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又名細石。生長在齊山、齊盧山、魯蒙山等地。採集時間沒有限制。
4. 磁石
味辛,寒。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熱煩滿及耳聾。一名元石,生山谷。
《吳普》曰:磁石,一名磁君。
《名醫》曰:一名處石。生太山及慈山山陰;有鐵處,則生其陽。採無時。
案:《北山經》云:灌題之山,其中多磁石。郭璞云:可以取鐵。《管子·地數篇》云:山上有磁石者,下必有銅。《呂氏春秋·精通篇》云:磁石召鐵。《淮南子·訓》云:磁石能引鐵。只作慈,舊作磁,非。《名醫》別出元石條,亦非。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寒涼。主要治療因風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關節疼痛,導致無法拿取東西,以及酸痛、消瘦等症狀,也能夠解除身體極度發熱煩躁、胸悶腹脹,以及耳聾等問題。它又名元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說:磁石,又名磁君。
《名醫別錄》說:又名處石。生長在泰山和慈山的背陰面;有鐵的地方,則生長在它的向陽面。採集沒有特定的時節。
考證:《北山經》記載:灌題山,那裡有很多磁石。郭璞說:可以用來吸取鐵。《管子·地數篇》說:山上有磁石的地方,下面一定有銅礦。《呂氏春秋·精通篇》說:磁石能夠吸引鐵。《淮南子·說林訓》說:磁石能引來鐵。只寫作慈,舊時寫作磁,是不對的。《名醫別錄》另外列出元石這個條目,也是不對的。
5. 凝水石
味辛,寒。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久服,不飢。一名白水石。生山谷。
《吳普》曰:神農:辛;岐伯、醫和、扁鵲:甘,無毒;李氏:大寒。或生邯鄲。採無時。如雲母色(《御覽》引云:一名寒水石)。
《名醫》曰:一名寒水石,一名淩水石,鹽之精也。生常案及凝山,又中水縣邯鄲。《範子計然》云:水石,出河東。色澤者,善。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寒。主要治療身體發熱、腹部腫塊積聚、邪氣入侵,皮膚像火燒一樣灼熱,以及煩躁悶脹等症狀。用水吞服,長期服用可以不感到飢餓。它又名白水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神農認為它是辛味的;岐伯、醫和、扁鵲認為它是甘味的,無毒;李氏認為它性大寒。有的產於邯鄲。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它顏色像雲母。(《御覽》引用說:又名寒水石)。
《名醫別錄》說:又名寒水石,又名凌水石,是鹽的精華。生長在常案山和凝山,也產於中水縣的邯鄲。《範子計然》說:水石產於河東,顏色潤澤的品質較好。
6. 陽起石
味鹹,微溫。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無子,陰痿不起(《御覽》引作陰陽不合),補不足(《御覽》引有句攣二字)。一名白石。生山谷。
《吳普》曰:陽起石,神農、扁鵲:酸,無毒;桐君、雷公、岐後:咸,無毒;李氏:小寒,或生太山(《御覽》引云:或陽起云。採無時)。
《名醫》曰: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雲母根也,生齊山及琅邪,或云山、陽起山、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鹹,性質微溫。主要治療婦女崩漏下血,能破除子宮內的瘀血,以及腹中腫塊、氣結、寒熱引起的腹痛,還有不孕,以及男性陰莖萎軟勃起困難(《御覽》引文作陰陽不調),能補益虛損不足(《御覽》引文有筋脈攣縮二字)。別名白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說:陽起石,神農、扁鵲認為:味道酸,沒有毒性;桐君、雷公、岐後認為:味道鹹,沒有毒性;李氏認為:性質稍微寒涼,有的生長在泰山(《御覽》引文說:有的稱作陽起云,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
《名醫別錄》說:別名石生、羊起石,是雲母的根部,生長在齊山和琅邪,有的說生長在雲山、陽起山,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
7. 孔公孽
味辛,溫。主傷食不化,邪結氣,惡創,疽瘻琅邪,利九竅,下乳汁(《御覽》引云:一名通石。《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孔公孽,神農:辛;岐伯:咸;扁鵲:酸,無毒。色青黃。
《名醫》曰:一名通石,殷孽根也。青黃色。生梁山。
白話文:
味道辛辣,藥性溫和。主要治療因飲食損傷導致的消化不良,邪氣鬱結,惡性瘡瘍,以及像疽、瘻、琅邪等疾病。它能通利九竅,並能幫助產婦分泌乳汁。(《太平御覽》引用時說:又名通石。《大觀本草》寫作黑字)。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記載:孔公孽,神農認為是辛味;岐伯認為是鹹味;扁鵲認為是酸味,且無毒。顏色是青黃色。
《名醫別錄》記載:又名通石,是殷孽的根。顏色是青黃色。生長在梁山。
8. 殷孽
味辛,溫。主爛傷瘀血,泄利寒熱,鼠寒瘻,癥瘕結氣。一名姜石。生山谷(按:此當與孔公孽為一條)。
《名醫》曰:鍾乳根也。生越國,又梁山及南海,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溫熱。主要治療因外傷導致的皮膚潰爛、瘀血,以及泄瀉、時冷時熱、鼠瘻(一種淋巴腺腫脹的疾病)、腹內腫塊和氣結等病症。又名姜石。生長在山谷中(按:這應該與孔公孽是同一種藥材)。
《名醫別錄》說:這是鍾乳的根部。生長在越國,還有梁山和南海一帶,採集時間沒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