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一 (3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4)

1. 雞頭實

味苦,平。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一名雁啄實。生池澤。

《名醫》曰:一名芡,生雷澤。八月採。

案:《說文》云:芡,雞頭也。《廣雅》云:䓈芡,雞頭也。《周禮》籩人:加籩之實,芡。鄭元云:芡,雞頭也。《方言》云:䓈芡,雞頭也,北燕謂之䓈;青徐淮泗之間謂之芡;南楚江湘之間謂之雞頭,或謂之雁頭,或謂之烏頭。《淮南子·說山訓》云:雞頭,已瘻。高誘云:水中芡,幽州謂之雁頭。

《古今注》云:葉似荷而大,葉上蹙縐如沸,實有芒刺,其中有米,可以度飢,即今蔦子也。

上果,上品五種。舊六種,今以橘、柚入木。

白話文:

雞頭實,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療濕氣引起的關節痠痛、腰背和膝蓋疼痛,可以補養脾胃,消除突然發生的疾病,增強精氣,堅定意志,使耳聰目明。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不易感到飢餓、延緩衰老,甚至像神仙一樣長壽。它又名雁啄實。生長在池塘沼澤中。

《名醫別錄》說:它又名芡,生長在雷澤。在農曆八月採收。

考證:《說文解字》說:芡,就是雞頭。《廣雅》說:䓈芡,也是雞頭。《周禮》的籩人篇中記載:祭祀時放在籩中的果實,有芡。鄭玄解釋說:芡,就是雞頭。《方言》說:䓈芡,也是雞頭,在北燕地區稱作䓈;在青州、徐州、淮河、泗水一帶稱作芡;在南楚、長江、湘江一帶稱作雞頭,有時也稱作雁頭或烏頭。《淮南子·說山訓》說:雞頭,可以治療瘻病。高誘解釋說:水中的芡,幽州地區稱作雁頭。

《古今注》說:它的葉子像荷葉但更大,葉面上皺巴巴的像沸騰的水,果實有芒刺,裡面有米,可以充飢,就是現在的蔦子。

屬於上品果實,共有五種。舊時有六種,現在把橘子和柚子歸入了木類。

2. 胡麻

味甘,平。主傷中虛羸,補五內(《御覽》作臟),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巨勝。葉,名青蘘。生川澤。

《吳普》曰:胡麻,一名方金。神農、雷公:甘,無毒。一名狗蝨,立秋採。

《名醫》曰:一名狗蝨,一名方莖,一名鴻藏。生上黨。

案:《廣雅》云:狗蝨,巨勝,藤苰,胡麻也。《孝經·援神契》云:鉕勝延年。宋均云:世以鉕勝為苟杞子。陶弘景雲:本生大宛,故曰胡麻。按:《本經》已有此,陶說非也。且與麻賁並列,胡之言大,或以葉大於麻。故名之。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主要治療因身體內部虛弱而引起的消瘦,能補養五臟(《御覽》記載為臟腑),增強力氣,促進肌肉生長,填補骨髓和腦髓。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有一個別名叫巨勝。葉子,又叫青蘘。生長在河川沼澤地帶。

《吳普》說:胡麻,又名方金。神農、雷公認為:味甘,無毒。它還有一個別名叫狗蝨,在立秋時採摘。

《名醫別錄》說:它有一個別名叫狗蝨,又名方莖,又名鴻藏。生長在上黨地區。

考證:《廣雅》記載:狗蝨、巨勝、藤苰,都是指胡麻。《孝經·援神契》說:鉕勝可以延年益壽。宋均解釋說:世俗認為鉕勝就是枸杞子。陶弘景說:它本來生長在大宛,所以叫做胡麻。但是根據《本經》的記載,早就有了胡麻,陶弘景的說法不對。而且胡麻和麻賁並列,胡的意思是大的意思,或許是因為它的葉子比麻的葉子大,所以才這樣稱呼它。

3. 麻賁

味辛,平。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寒氣。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一名麻勃。麻子:味甘,平。主補中益氣,肥健、不老、神仙。生川穀。

《吳普》曰:麻子中仁,神農、岐伯:辛;雷公、扁鵲:無毒。不欲牡蠣、白薇。先藏地中者,食,殺人。麻藍,一名麻賁,一名青欲,一名青葛。神農:辛;岐伯:有毒;雷公:甘。畏牡蠣、白薇。葉上有毒,食之殺人。麻勃,一名花。雷公:辛,無毒。畏牡蠣(《御覽》)。

《名醫》曰: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採,良。子,九月採。生太山。

案:《說文》云:麻與秫同,人所治在屋下,枲麻也,萉枲實也,或作黂,荸,麻母也。𦯸,𧐖也,以賁為雜襍香草。《爾雅》云:黂,枲實,枲麻。孫炎云:黂,麻子也。郭璞云:別二名。又𧐖,麻母,郭璞云:苴,麻盛子者。《周禮》籩朝事之籩,其實麷。鄭云:黂,枲實也。

鄭司農云:麻實曰黂。《淮南子·齊俗訓》云:胡人見黂,不知其可以為布。高誘云:黂,麻實也。據此則弘景以為牡麻無實,非也。《唐本》以為麻實,是。

上米、谷,上品二種。舊三種。今以青蘘入草。

白話文:

麻賁

味道辛辣,性質平和。主要功效是治療五勞七傷,有益於五臟,可以止血,驅散寒氣。如果吃太多,會讓人看到鬼怪,並且瘋狂奔跑。如果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清明、身體輕盈。它還有一個別名叫麻勃。

麻子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功效是補養脾胃之氣,使人強壯健康、延緩衰老,甚至達到長生不老。生長在山谷之中。

《吳普》說:麻子中間的仁,神農、岐伯認為是辛辣的;雷公、扁鵲認為是無毒的。不宜與牡蠣、白薇一起服用。先埋藏在地下的麻子,吃了會使人喪命。

麻藍,又名麻賁,又名青欲,又名青葛。神農認為它是辛辣的;岐伯認為它有毒;雷公認為它是甘甜的。不宜與牡蠣、白薇一起服用。它的葉子有毒,吃了會使人喪命。

麻勃,又名花。雷公認為它是辛辣的,而且沒有毒性。不宜與牡蠣一起服用。

《名醫別錄》說:麻勃,就是麻花上茂盛的花苞。在七月七日採摘的,品質最好。麻子,則在九月採摘。生長在泰山一帶。

考證:《說文解字》說:麻和秫的性質相同,人們在屋簷下處理麻,這種麻叫做枲麻,枲麻的果實叫做蘡。有的地方也寫作黂、荸,也就是麻的雌株。𦯸和𧐖指的是用來雜香的草。 《爾雅》說:黂,就是枲麻的果實,也就是枲麻。孫炎解釋說,黂就是麻子。郭璞則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名稱。 𧐖,是麻的雌株。郭璞又說,苴,是麻成熟時包裹果實的部分。《周禮》中,朝祭時所用的竹筐裡,裝的是麷。鄭玄認為,黂就是枲麻的果實。

鄭司農認為:麻的果實叫做黂。《淮南子·齊俗訓》記載:胡人看到黂,不知道它可以拿來做布。高誘認為:黂就是麻的果實。由此可見,陶弘景認為雄麻沒有果實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唐本草》認為黂是麻的果實,是正確的。

以上關於米、穀等歸類,麻屬於上品中的兩種。舊版記載有三種,現在將青蘘歸類到草類。

4. 冬葵子

味甘,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名醫》曰:生少室山。十二月採之。

案:《說文》云:薖,古文終,葵菜也。《廣雅》云:蘬,葵也。考薖與終形相近,當即《爾雅》蔠葵。《爾雅》云:蔠葵,繁露。郭璞云:承露也,大莖小葉,花紫黃色。《本草圖經》云:吳人呼為繁露,俗呼胡燕支,子可婦人塗面及作口脂。按:《名醫》別有落葵條,一名繁露,亦非也。陶弘景以為終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不經甚矣。

白話文:

味道甘甜,屬性寒涼。主要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病症、身體虛弱消瘦、五種小便不通的疾病,能使小便順暢。長期服用,可以使骨骼強健、肌肉發達、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名醫別錄》記載:生長在少室山,在十二月採收。

考證:《說文解字》說:「薖」這個字是古文的「終」,指的是葵菜。《廣雅》說:「蘬」就是葵。《爾雅》記載:「蔠葵」又名「繁露」。郭璞注釋說:「承露」的意思是指莖粗大、葉子小,花朵呈現紫黃色。《本草圖經》記載:吳地的人稱之為「繁露」,民間又俗稱「胡燕支」,它的種子可以讓婦女塗抹臉部,或者製成口紅。根據《名醫別錄》,另有「落葵」的條目,別名也叫做「繁露」,但這並不是同一個東西。陶弘景認為這種植物從冬天到春天結果實,稱之為「冬葵」,這種說法實在太不合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