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一 (33)
卷一 (33)
1. 葡萄
味甘,平。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飢、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生山谷。
《名醫》曰:生隴西五原敦煌。
案:《史紀·大宛列傳》云:大宛左右,以葡萄為酒,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葡萄,肥饒也,或疑《本經》不合有葡萄,《名醫》所增,當為黑字。然《周禮》場人云:樹之果蓏,珍異之物。鄭玄雲:珍異,葡萄、枇杷之屬,則古中國本有此,大宛種類殊常,故漢特取來植之。舊作葡,據《史記》作蒲。
白話文:
葡萄,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功效是能治療筋骨濕痹的病症,並能增補氣力、使力氣倍增、使意志堅強,使人身體肥壯健康、耐飢餓、抵抗風寒。長期食用,能使身體輕盈、容顏不老、延年益壽。還可以釀酒。多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葡萄生長在隴西、五原、敦煌等地。
考證:根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大宛國的左右地區,人們用葡萄釀酒,漢朝的使者將葡萄帶回,於是皇帝才開始種植苜蓿和葡萄,使土地肥沃富饒。有人懷疑《神農本草經》不應該有葡萄的記載,認為是《名醫別錄》所增補的,應該是後人加上的。但是《周禮》的《場人》篇說:種植的果實瓜果,有珍貴奇特的物品。鄭玄註解說:珍貴奇特,是指葡萄、枇杷之類的。那麼古代中國本來就有葡萄,只是大宛的葡萄品種特別不同,所以漢朝才特地引進種植。過去寫作「葡」,根據《史記》應該寫作「蒲」。
2. 蓬藟
味酸,平。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堅,強志倍力,有子。久服,輕身、不老一名覆盆。生平澤。
《吳普》曰:蒛盆,一名決盆(《御覽》)。《甄氏本草》曰:覆盆子,一名馬瘻,一名陸荊(同上)。
《名醫》曰:一名陵藟,一名陰藥。生荊山及冤句。
案:《說文》云:虆,木也;茥,缺盆也。《廣雅》云:蒛盆,陸英,莓也。《爾雅》云:茥,蒛盆。郭璞云:覆盆也,實似莓而小,亦可食。《毛詩》云:葛苗苗之。陸璣云:一名巨瓜,似燕薁,亦連蔓,葉似艾,白色,其子赤,可食。《列仙傳》云:昌容食蓬藟根。李當之云:即是人所食莓。陶弘景雲:蓬藟,是根名;覆盆,是實名。
白話文:
味道酸,性平和。主要功能是安定五臟,增益精氣,使陰莖堅挺,增強意志和力量,使人容易生育。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又名覆盆子。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
《吳普本草》說:蒛盆,又名決盆。《甄氏本草》說:覆盆子,又名馬瘻,又名陸荊。
《名醫別錄》說:又名陵藟,又名陰藥。生長在荊山和冤句一帶。
考證:《說文解字》說:虆,指木本植物;茥,指缺盆。《廣雅》說:蒛盆,就是陸英,是莓類植物。《爾雅》說:茥,就是蒛盆。郭璞說:是覆盆子,果實像莓但較小,也可以食用。《毛詩》說:葛藤蔓延生長。陸璣說:又名巨瓜,像燕薁,也是藤蔓植物,葉子像艾草,白色,果實紅色,可以食用。《列仙傳》說:昌容吃蓬藟的根。李當之說:就是人們吃的莓。陶弘景說:蓬藟是根的名字,覆盆是果實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