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一 (30)
卷一 (30)
1. 丹雄雞
味甘,微溫。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補虛溫中,止血,通神,殺毒,闢不祥。頭:主殺鬼,東門上者尤良,肪:主耳聾。腸:主遺溺。肶胵裹黃皮:主泄利。尿白:主消渴,傷寒寒熱。黑雌雞:主風寒濕痹,五緩六急,安胎。翮羽:主下血閉。雞子:主除熱,火瘡癇痙,可作虎魄神物。雞白蠹:肥脂。生平澤。
《吳普》曰:丹雞卵,可作琥珀(《御覽》)。
《名醫》曰:生朝鮮。
案:《說文》云:雞,知時畜也。籀文作雞。肪,肥也。腸,大小腸也。肶,鳥胵;胵,鳥胃也。𮏗,糞也。羽莖也。翮羽,鳥長毛也。此作肶,省文。尿即⿸尸⿱公水字古文,從,亦𮏗假音字也。
白話文:
丹雄雞
味道甘甜,性質稍微溫熱。主要治療婦女的崩漏,赤白帶下,能夠補養虛弱,溫暖中焦,止血,通達精神,消除毒素,驅除不祥。
雞頭:主要用於驅除鬼怪,尤其是東門上的雞頭效果更好。雞油:主要治療耳聾。雞腸:主要治療遺尿。雞胗的黃色內皮:主要治療腹瀉。雞的白色尿液:主要治療消渴症,以及傷寒引起的寒熱。
黑色的母雞:主要治療風寒濕痹,以及五緩六急的症狀,還有安胎的效果。
雞翅膀的羽毛:主要治療下血和閉經。
雞蛋:主要用於清除熱邪,治療火瘡和癲癇抽搐,可以作為琥珀一樣的神物。
雞白色的蟲子:是肥脂。生長在平原沼澤地帶。
《吳普》說:丹雞的卵,可以作為琥珀使用。(出自《御覽》)
《名醫別錄》說:產自朝鮮。
按:《說文解字》說:雞,是知道時辰的家畜。籀文寫作雞。肪,指的是肥肉。腸,指的是大腸和小腸。肶,是鳥類的嗉囊;胵,是鳥類的胃。𮏗,是糞便。羽,指的是羽毛的莖。翮羽,是鳥類長長的羽毛。這裡寫作肶,是簡省的寫法。尿,就是⿸尸⿱公水這個字的古文,從,也用𮏗的假音字。
2. 雁肪
味甘,平。主風攣拘急,偏枯,氣不通利。久服,益氣、不飢、輕身、耐老。一名鶩肪。生池澤。
《吳普》曰:雁肪,神農、岐伯、雷公:甘,無毒(《御覽》有鶩肪二字,當作一名鶩肪)。殺諸石藥毒(《御覽》引云:採無時)。
《名醫》曰:生江南,取無時。
案:《說文》云:雁,鵝也。鶩,舒鳧也。《廣雅》云:𪀉鵝,倉𪀉雁也。鳧鶩,鴨也。《爾雅》云:舒雁,鵝。郭璞云:《禮記》曰:出如舒雁,今江東呼𪀉。又舒鳧。鶩,郭璞云:鴨也。《方言》云:雁自關而東,謂之𪀉鵝;南楚之外,謂之鵝,或謂之倉𪀉。據《說文》云:別有雁,以為鴻雁字,鴨字,鴨,即雁之急音,此雁肪,即鵝、鴨脂也。
當作雁字。《名醫》不曉,別出鶩肪條,又出白鴨、鵝條,反疑此為鴻雁,何其謬也。陶、蘇皆亂說之。
上禽,上品二種,舊同。
白話文:
雁脂肪,味道甘甜,性平。主要可以治療風邪引起的筋脈攣縮、抽搐、肢體偏癱,以及氣血不通暢等症狀。如果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不容易感到飢餓、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又名鶩脂肪。生長在水池或沼澤地帶。
《吳普》說:雁脂肪,神農、岐伯、雷公都認為它味甘,沒有毒性。(《御覽》中提到鶩脂肪,應該是「又名鶩脂肪」的意思)。它可以解除各種礦物藥的毒性。(《御覽》引用說:採集沒有時間限制。)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江南地區,採集時間沒有限制。
按:《說文解字》說:雁,就是鵝。鶩,是指舒鳧,也就是野鴨。《廣雅》說:大鵝,叫作倉𪀉雁。鳧鶩,是指鴨。《爾雅》說:舒雁,就是鵝。郭璞注釋說:《禮記》說:出行時像舒雁一樣,現在江東地區稱𪀉為鵝。還有舒鳧,就是鶩。郭璞說:鶩,就是鴨。《方言》說:雁在關東一帶被稱為𪀉鵝;在南楚之外,被稱為鵝,或者稱為倉𪀉。根據《說文解字》說:另外有雁,把它當作鴻雁的雁字,以及鴨字。鴨,其實是雁的急速發音,這裡說的雁脂肪,其實就是鵝或鴨的脂肪。
應當寫作雁字。《名醫別錄》不明白,另外列出鶩脂肪這一條,又列出白鴨、鵝這些條目,反而懷疑這裡指的是鴻雁,這是多麼荒謬啊!陶弘景、蘇頌都胡亂解說了。
以上禽類藥物,上品中有兩種,以前是歸為同一類。
3. 石蜜
味甘,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痙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一名石飴。生山谷。
《吳普》曰:石蜜,神農、雷公:甘,氣平。生河源或河梁(《御覽》又一引云:生武都山谷)。
《名醫》曰:生武都河源及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案:《說文》云:蜜蜂。甘飴也。一曰螟子,或作蜜。《中山經》云:平逢之山多沙石,實惟蜂蜜之廬。郭璞云:蜜,赤蜂名。《西京雜記》云: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玉篇》云:蠅螽,甘飴也。蘇恭云:當去石字。
白話文:
石蜜,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功效是驅除心腹中的邪氣,治療各種驚嚇、抽搐、癲癇等症狀,能安定五臟,補益身體的各種不足,增強氣力,補養脾胃中焦,止痛解毒,消除各種疾病,調和各種藥物。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力,使身體輕盈,不會感到飢餓,延緩衰老。它又叫做石飴。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說:石蜜,神農和雷公都認為它味甘,性平和。生長在河源或是河梁(《御覽》的另一種說法是:生長在武都山谷)。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武都的河源以及各個山中的岩石裡。顏色像膏狀的白色,品質最好。
考證:《說文解字》說:蜜蜂,是製造甘飴的生物。又有一種說法是指螟蟲的幼蟲,也叫做蜜。《中山經》說:平逢山多沙石,這裡有很多蜂蜜的巢穴。郭璞說:蜜,是一種赤色蜜蜂的名字。《西京雜記》記載,南越王曾獻給漢高帝五斛石蜜。《玉篇》說:蠅螽,也是一種甘甜的食物。蘇恭認為,應該去掉「石」字。
4. 蜂子
味甘,平。主風頭,除蠱毒,補虛羸傷中。久服,令人光澤、好顏色,不老,大黃蜂子:主心腹復滿痛,輕身益氣。土蜂子:主癰腫。一名蜚零。生山谷。
《名醫》曰:生武都。
案:《說文》云:蜂,飛蟲螫人者。古文省作螽。《廣雅》云:蠓螉,蜂也。又土蜂,蠮螉也。《爾雅》云:土蜂,郭璞云:今江南大蜂。在地中作房者,為土蜂;啖其子,即馬蜂,今荊巴間呼為蟺。又木蜂,郭璞云:似土蜂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為木蜂,又食其子。
《禮記·檀弓》云:範,則冠。鄭云:範,蜂也。《方言》云:蜂,燕趙之間,謂之蠮螉,其小者,謂之蠮螉,或謂之蚴蛻;其大而蜜,謂之壺蜂。郭璞云:今黑蜂,穿竹木作孔,亦有蜜者,或呼笛師。按:蜂,名為範者,聲相近,若《司馬相如賦》以泛為楓。《左傳》渢渢即汛汛也。
白話文:
蜂子的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可以治療頭部受風引起的疾病,排除蠱毒,補養虛弱、身體受損的人。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皮膚有光澤、氣色好,延緩衰老。
大黃蜂的蜂子:主要治療心腹脹滿疼痛,使身體輕便、增強體力。
土蜂的蜂子:主要治療癰腫。土蜂又名蜚零。多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土蜂生長在武都這個地方。
考證:《說文解字》說:蜂,是會飛的昆蟲,會螫人。古代文字簡寫作螽。《廣雅》說:蠓螉,就是蜂。又說土蜂,就是蠮螉。《爾雅》說:土蜂,郭璞註解說:就是現在江南地區的大蜂,在土中築巢的,稱為土蜂;吃它的幼蟲,就是馬蜂。現在荊州、巴蜀一帶稱呼它為蟺。還有木蜂,郭璞註解說:長得像土蜂但比較小,在樹上築巢的,江東一帶也稱呼為木蜂,也吃它的幼蟲。
《禮記·檀弓》說:範,用來做帽子。鄭玄註解說:範,就是蜂。《方言》說:蜂,燕趙一帶稱呼為蠮螉,小的稱為蠮螉,也有人稱呼為蚴蛻;大而且有蜜的,稱為壺蜂。郭璞註解說:就是現在的黑蜂,會穿透竹木做孔,也有產蜜的,有人稱呼為笛師。我認為:蜂,稱呼為範,是因為讀音相近,就像《司馬相如賦》中把泛寫成楓。《左傳》中的渢渢就是汛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