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一 (29)
卷一 (29)
1. 麝香
味辛,溫。主辟惡氣,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痙,去三蟲。久服除邪,不夢寤厭寐。生川穀。
《名醫》曰:生中臺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之。生者益良。
案:《說文》云:麝,如小麋,臍有香,黑色獐也(《御覽》引多三字)。《爾雅》云:麝父麇足。郭璞云:腳似麇,有香。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主要功能是驅除穢惡之氣,殺滅鬼魅精怪之物,治療溫瘧、蠱毒、癲癇抽搐,並能去除體內三種寄生蟲。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邪氣,使人不做惡夢,睡眠安穩。生長在川谷地區。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中台地區以及益州、雍州的山中,在春分時採集,新鮮的品質更好。
考證:《說文解字》說:麝,像小麋鹿,臍部有香氣,是一種黑色的獐(《御覽》引用時多了三個字)。《爾雅》說:麝的父親叫做麇,腳長得像麇。郭璞說:腳像麇,身上有香氣。
2. 牛黃
味苦,平。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痙,除邪逐鬼。生平澤。
《吳普》曰:牛黃,味苦,無毒。牛出入呻(《御覽》作鳴吼)者,有之。夜有光(《御覽》作夜視有光),走(《御覽》有牛字)角中;牛死,入膽中,如雞子黃(《後漢書》延篤傳注)。
《名醫》曰:生晉地。於牛得之,即陰乾百日,使時躁,無令見日月光。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療驚風、癲癇,忽冷忽熱、發燒嚴重、抽搐痙攣等症狀,可以驅除邪氣和鬼魅。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
《吳普》說:牛黃,味道苦,沒有毒性。牛發出呻吟(或吼叫)的聲音時,體內就會產生牛黃。牛在夜晚時眼睛會發光,牛黃會跑到牛角中;牛死後,牛黃會進入膽囊中,形狀像雞蛋黃。
《名醫別錄》說:牛黃產於晉地。從牛身上取得牛黃後,要陰乾一百天,並讓它保持乾燥,不要讓它接觸到太陽和月亮的光芒。
3. 熊脂
味甘,微寒。主風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皯皰。久服,強志、不飢、輕身。生山谷。
《名醫》曰:生雍州,十一月取。
案:《說文》云:熊獸似豕,山居,冬蟄。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微寒。主要治療風濕麻痹、肢體不靈活、筋脈拘急、五臟腹部積聚腫塊、寒熱交替、身體消瘦、頭部瘡瘍白禿、臉上的黑斑和青春痘。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力、不感到飢餓、使身體輕盈。生長在山谷之中。
《名醫別錄》記載:產於雍州,在十一月採集。
考證:《說文解字》說:熊這種獸長得像豬,住在山裡,冬天會冬眠。
4. 白膠
味甘,平。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女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久服,輕身、延年。一名鹿角膠。
《名醫》曰:生雲中,煮鹿角作之。
案:《說文》云:膠,暱也,作之以皮。《考工記》云:鹿膠青白,牛膠火赤。鄭云:皆謂煮,用其皮,或用角。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治療身體內部損傷、過度勞累導致的虛脫,以及腰痛、身體消瘦。能補養脾胃,增強體力,對婦女閉經、不孕也有療效,還能止痛、安胎。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健,延年益壽。又名鹿角膠。
《名醫別錄》說:這種膠產於雲中,是用鹿角熬製而成的。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膠,是黏合的意思,用動物的皮製作。《考工記》說:鹿膠是青白色的,牛膠是火紅色的。鄭玄解釋說:這裡說的膠都是熬煮出來的,用的是動物的皮或角。
5. 阿膠
味甘,平。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
《名醫》曰:生平東郡,煮牛皮作之。出東阿。
案:二膠,《本經》不著所出,疑《本經》但作膠,《名醫》增白字、阿字,分為二條。
上獸,上品六種。舊同。
白話文:
阿膠的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內部出血不止、過度勞累、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腰腹疼痛、四肢痠軟疼痛,以及婦女的下血,還有安胎的作用。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增強精力。又名傅致膠。
《名醫別錄》記載:阿膠產於平原郡的東郡,是用牛皮熬製而成。又以產自東阿的品質最佳。
考證:古書中提到「二膠」,《本經》沒有記載產地,我認為《本經》只稱作「膠」。《名醫別錄》才加上「白」字和「阿」字,將其分為兩條記載。
這是指上品藥材中屬於動物類的,共有六種,與舊有的說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