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二 (10)
卷二 (10)
1. 牡狗陰莖
味鹹,平。主傷中,陰痿不起,令強、熱、大、生子,除女子帶下十二疾。一名狗精。膽:主明目。
《名醫》曰:六月上伏取,陰乾百日。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主要治療身體內部損傷,以及男性陰莖萎軟無法勃起,能使其強壯、發熱、變大,並能幫助生育,還能去除女性白帶等十二種疾病。又名狗精。狗膽:主要能使眼睛明亮。
《名醫別錄》記載:在六月入伏時採集,陰乾一百天。
2. 羚羊角
味鹹,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闢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大厭寐。生川穀。
《名醫》曰:生石城及華陰山,採無時。
案:《說文》云:羚,大羊而細角。《廣雅》云:美皮,冷角。《爾雅》云;弘,大羊。郭璞云:羚羊,似羊而大,角園銳,好在山崖間。陶弘景雲:《爾雅》名羱羊。據《說文》云:莧,山羊細角也。《爾雅》云:羱,如羊。郭璞云:羱,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莧,即羱正字。然《本經》羚字,實羚字俗寫,當以羚為是。《爾雅》釋文引本草,作羚。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增補元氣,振奮陰氣,去除體內惡血下注,能避開蠱毒和惡鬼帶來的不祥,安定心神,使人經常不感到疲倦想睡。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石城和華陰山,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
考證:根據《說文解字》記載,羚羊是體型大的羊,角細。《廣雅》記載,羚羊的皮很美,角是涼性的。《爾雅》記載,弘是指大的羊。郭璞說,羚羊像羊但體型較大,角是圓而尖的,喜歡在山崖間活動。陶弘景認為,《爾雅》稱羚羊為羱羊。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莧是指山羊的細角。《爾雅》記載,羱像羊。郭璞說,羱羊像吳羊但角較大,角呈橢圓形,產於西方。莧就是羱的正字。然而《神農本草經》中的羚字,實際上是羚字的俗寫,應該以羚為正確。《爾雅》的釋文引用本草,也是寫作羚。
3. 犀角
味苦,寒。主百毒蟲注,邪鬼、障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不迷或厭寐。久服輕血。生山谷。
《名醫》曰:生永昌及益州。
案:《說文》云: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爾雅》云:犀,似豕。郭璞云:形似水牛,豬頭大腹;痹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鼻上,一在額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山海經》云:琴鼓之山,多白犀。
郭璞云:此與闢寒、蠲忿、闢塵、闢暑諸犀,皆異種也。《範子計然》云:犀角,出南郡,上價八千,中三千,下一千。
上獸,中品七種。舊同。
白話文:
犀角,味道苦,藥性寒涼。主要可以治療各種毒蟲咬傷、邪氣鬼魅引起的疾病、瘴氣,可以殺死鉤吻、鴆羽、蛇的毒性,也可以解除神志不清或睡不安穩的狀況。長期服用可能會使人血氣虛弱。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產於永昌和益州一帶。
考證:《說文解字》說:犀,是南方邊境之外的牛,一隻角長在鼻子上,一隻角長在頭頂,外形像豬。《爾雅》說:犀,外形像豬。郭璞說:犀,外形像水牛,頭像豬,肚子很大;腳有關節僵硬的毛病,腳有三個蹄,顏色是黑色的;有三個角,一個在頭頂,一個在鼻子上,一個在額頭上。鼻子上的角,就是可以食用的角。角小而不圓,喜歡吃帶刺的植物。也有一隻角的犀牛。《山海經》說:琴鼓山,有很多白色的犀牛。
郭璞說:這種犀牛與能避寒、消除憤怒、避開塵土、避暑的犀牛,都是不同的種類。《範子計然》說:犀角,產於南郡,上等的價格是八千,中等的是三千,下等的是一千。
屬於上等的動物藥材,中等的有七種。和以前的說法相同。
4. 燕屎
味辛,平。主蠱毒鬼注,逐不祥邪氣,破五癃,利小便。生平谷。
《名醫》曰:生高山。
案:《說文》云:燕,元鳥也。爾口,布翅,枝尾,象形。作巢,避戊己,乙元鳥也。齊魯謂之乙,取其名自呼,象形。或作亂。《爾雅》云:燕亂。《夏小正》云:二月來降,燕乃睇。《傳》云:燕,乙也,九月陟元鳥,蟄。《傳》云:元鳥者,燕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蠱毒和鬼怪作祟引起的疾病,驅逐不祥的邪氣,能破除五種小便不通的病症,使小便順暢。生長在平坦的山谷地帶。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高山上。
考究:《說文解字》說:燕,就是玄鳥。它的嘴巴是彎的,張開翅膀,尾巴分叉,像圖形一樣。燕子築巢,會避開戊己日,因為乙是玄鳥。齊魯一帶稱燕子為「乙」,這是取它自身叫聲而得名,也像圖形一樣。有時也寫作「亂」。《爾雅》說:燕子叫「亂」。《夏小正》說:二月燕子飛來,觀察四周。《傳》說:燕,就是乙,九月玄鳥(燕子)上升,蟄伏。《傳》又說:玄鳥指的就是燕子。
5. 天鼠屎
味辛,寒。主面癰腫,皮膚洗洗時痛,腸中血氣,破寒熱積聚,除驚悸。一名鼠沄,一名石肝。生山谷。
《名醫》曰:生合浦。十月、十二月取。
案:李當之云:即伏翼屎也。李云:天鼠,《方言》一名仙鼠。
案:今本《方言》云:或謂之老鼠,當為天字之誤也。
上禽,中品二種。舊同。
白話文:
味道辛辣,屬性寒涼。主要可以治療臉上的癰腫、皮膚搔癢時的疼痛、腸道內的血氣不順,能破除寒熱形成的積聚,消除驚悸。又名鼠沄,也叫石肝。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產於合浦,在十月、十二月採集。
考證:李當之說,就是蝙蝠的糞便。李時珍說,天鼠,《方言》中又名仙鼠。
考證:現在版本的《方言》說,有人稱它為老鼠,應該是“天”字之誤。
屬於上品藥中的禽類,總共有兩種。舊時分類相同。
6. 猥皮
味苦,平。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要背。酒煮殺之。生川穀。
《名醫》曰:生楚山田野。取無時。
案:《說文》云:⿱艹認,似豪豬者,或作猥。《廣雅》云:虎王,猥也。《爾雅》云:匯,毛刺。郭璞云:今謂狀似鼠。《淮南子·說山訓》云:鵲矢中猥。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和。主要治療五種痔瘡引起的肛門陰部潰爛,以及排出紅、白、黃、黑、紫五種顏色的血,或者血水流不止,陰部腫脹、疼痛,牽引到腰背部。可以用酒煮後服用來殺死病菌。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楚地田野。採集沒有時間限制。
考證: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艹認」這種植物長得像豪豬,有人寫作「猥」。《廣雅》說:「虎王」這種動物,也叫做「猥」。《爾雅》說:「匯」指的是帶有毛刺的東西。郭璞註解說:「現在說的樣子像老鼠。」《淮南子·說山訓》記載:「喜鵲的糞便落在猥身上。」
7. 露蜂房
味苦,平。主驚癇瘈瘲,寒熱邪氣,瘨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腸。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百穿,一名蜂𭄰。生牂柯。七月七日採,陰乾。
案:《淮南子·汜論訓》云:蜂房不容卵。高誘云:房巢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療驚風、癲癇、抽搐、寒熱引起的邪氣、癲狂疾病、鬼魅精怪作祟的蠱毒,以及腸痔。用火烤過之後,效果更好。又名蜂腸。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又名百穿,又名蜂𭄰。產於牂柯(古地名)。在七月七日採收,陰乾。
考證:《淮南子·汜論訓》中說:蜂巢無法容納雞蛋。高誘註解說:蜂巢就是蜂的窩。
8. 鱉甲
味鹹,平。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生池澤。
《名醫》曰:生丹陽,取無時。
案:《說文》云:鱉,甲蟲也。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主要治療心腹部位的腫塊、積聚不散的硬塊、寒熱往來,能消除痞塊、息肉、皮膚潰爛、痔瘡、惡性腫瘤。生長在水池或沼澤中。
《名醫別錄》說:產於丹陽,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
考證:《說文解字》說:鱉,屬於甲殼類的蟲。
9. 蟹
味鹹,寒。主胸中邪氣、熱結痛,喎僻而腫。敗漆燒之,致鼠。生池澤。
《名醫》曰:生伊洛諸水中,取無時。
案:《說文》云:蟹,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鱔之穴無所庇。或作䲒,蛫蟹也。《荀子·勤學扁》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所寄託。《廣雅》云:晡蟹,蛫也。《爾雅》云:螖蠌,小者蟧。郭璞云:或曰即蟚螖也,似蟹而小。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主要治療胸腔內的邪氣、熱結引起的疼痛,以及口眼歪斜、腫脹等症狀。將腐敗的漆燒過後塗抹,會導致老鼠(可能是指皮膚病變)。生長在池塘沼澤中。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伊水、洛水等地的水中,採集沒有時間限制。
考證:《說文解字》記載:蟹,有兩隻大螯和八隻腳,橫著行走,不是蛇、鱔的洞穴就沒有地方可以躲藏。有的寫作「䲒」,也是指螃蟹。《荀子·勸學篇》說:蟹,有六條腿跪著、兩隻大螯,不是蛇、鱔的洞穴就沒有地方可以寄託。《廣雅》說:晡蟹,就是螃蟹。《爾雅》記載:螖蠌,小的是蟧。郭璞說:有人說螖蠌就是蟚螖,像螃蟹但比較小。
10. 柞蟬
味鹹,寒。主小兒驚癇、夜啼,瘨病,寒熱。生楊柳上。
《名醫》曰:五月採,蒸乾之。
案:《說文》云:蟬以旁鳴者,蜩蟬也。《廣雅》云:⿱予心蛣,蟬也;覆育,蛻也。舊作蚱蟬。《別錄》云:蚱者,鳴蟬也。殼,一名楉蟬。又名伏蜟,案:蚱,即柞字。《周禮·考工記》云:侈,則柞。鄭元云:柞,讀為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說文》云:諸,大聲也,音同柞,今據作柞。
柞蟬,即五月鳴蜩之蜩。《夏小正》云:五月良蜩鳴。《傳》:良蜩也,五采具。《爾雅》云:蜩,螂蜩。《毛詩》云:如蜩。《傳》云:蜩,蟬也。《方言》云: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螂蜩;秦、晉之間,謂之蟬;海岱之間,謂之⿱予心。《論衡》云:蟬,生於覆育,開背而出。
而《玉篇》云:蚱蟬,七月生。陶弘景:音蚱作笮,云瘂蟬,是為《月令》人寒蟬,《爾雅》所云蜺矣,《唐本》注非之也。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主要治療小兒驚風、癲癇、夜間啼哭不止,以及癲病、忽冷忽熱的症狀。生長在楊柳樹上。
《名醫別錄》說:在五月採收,蒸過後曬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蟬以身體側面鳴叫的,叫做蜩蟬。《廣雅》說:蛣,就是蟬;覆育,指蟬蛻。《別錄》舊稱作蚱蟬。《別錄》記載:蚱就是會鳴叫的蟬。蟬殼,又名楉蟬,也叫伏蜟。考證:蚱就是柞字。《周禮·考工記》說:發出聲音大的,就用柞字。鄭玄解釋說:柞,讀作咋咋然的咋,指聲音很大外放的意思。《說文解字》說:諸,指聲音很大,發音和柞相同,現在依據寫作柞。
柞蟬,就是五月鳴叫的蜩。 《夏小正》記載:五月良蜩鳴叫。《傳》解釋:良蜩,是五彩斑斕的蟬。《爾雅》記載:蜩,也叫螂蜩。《毛詩》中說:像蜩一樣。《傳》解釋:蜩,就是蟬。《方言》記載:楚國稱作蜩;宋國、衛國一帶稱作螗蜩;陳國、鄭國一帶稱作螂蜩;秦國、晉國一帶稱作蟬;海岱一帶稱作(⿱予心)。《論衡》記載:蟬,生於蟬蛻,從背部破殼而出。
《玉篇》說:蚱蟬,七月才出現。陶弘景說:蚱的發音應作笮,並說它是瘂蟬,也就是《月令》中說的人寒蟬,是《爾雅》裡說的蜺。 《唐本草》的註解是錯誤的。
11. 蠐螬
味鹹,微溫。主惡血、血瘀(《御覽》作血瘴),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一名蟦蠐。生平澤。
《名醫》曰:一名蜰齊,一名勃齊。生河內人家積糞草中。取無時。反行者,良。
案:《說文》云𧓉,𧓉螬也;蝤,蝤𧓉也;蠍,蝤𧓉也。《廣雅》云:蛭蛒,䖭蠾,地蠶,蠹,蠐螬。《爾雅》云:蟦,蠐螬。郭璞云:在糞土中。又蝤蠐,蠍。郭璞云:在木中。今雖通名蠍,所在異。又蠍,蛣𧌑。郭璞云:木中囊蟲。蠍,桑蠹,郭璞云:即拮掘。《毛詩》云:領如蝤蠐。
《傳》云:蝤蠐,蠍蟲也。《方言》云:蠐螬,謂之蟦。自關而東,謂之蝤蠐,或謂之蠶蠾,梁益之間,謂之蛒,或謂之蠍,或謂之蛭蛒;秦晉之間,謂之蠹,或謂之天螻。《列子·天瑞篇》云:烏足根為蠐螬。《博物志》云:蠐螬以背行,快於足用。《說文》無蟦字,當借蜰為之。
聲相近,字之誤也。
白話文:
蠐螬的味道是鹹的,藥性微溫。主要可以治療體內惡血、血瘀(《御覽》記載為血瘴),以及因氣血不通導致的麻木、疼痛,還有骨折、瘀血積聚在脅下導致的堅硬脹滿疼痛,以及月經閉止、眼睛裡長出的翳膜、青翳和白膜。它還有一個別名叫蟦蠐。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帶。
《名醫別錄》說:它還有別名叫蜰齊、勃齊。生長在河南地區人們堆積糞便的草堆中。採集時間不限,背部朝下反著爬行的比較好。
考證:《說文解字》說,𧓉是指蠐螬,蝤是指蝤𧓉,蠍也指蝤𧓉。《廣雅》說,蛭蛒、䖭蠾、地蠶、蠹,都是指蠐螬。《爾雅》說,蟦就是蠐螬。郭璞說它生長在糞土中。又說蝤蠐也指蠍。郭璞說它生長在樹木中。現在雖然都通稱蠍,但它們生長的地方不一樣。還有蠍也指蛣𧌑。郭璞說它是樹木中的囊蟲。蠍還指桑蠹,郭璞說就是拮掘。《詩經》說,脖子像蝤蠐。
《毛詩傳》說,蝤蠐就是蠍蟲。《方言》說,蠐螬有的地方叫做蟦。從函谷關以東地區,有的叫做蝤蠐,有的叫做蠶蠾。在梁州、益州之間,有的叫做蛒,有的叫做蠍,有的叫做蛭蛒。在秦州、晉州之間,有的叫做蠹,有的叫做天螻。《列子·天瑞篇》說,烏鴉腳跟的退化會變成蠐螬。《博物志》說,蠐螬用背爬行,比用腳快。《說文解字》沒有蟦這個字,應該是借用蜰這個字來代替。
因為讀音相近,所以字詞可能用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