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9)

1. 茜根

味苦,寒。主寒濕,風痹,黃疸,補中。生川穀。

《名醫》曰:可以染絳。一名地血,一名茹藘,一名茅搜,一名茜。生喬山。二月、三月採根,陰乾。

案:《說文》云:茜,茅搜也。搜,茅搜,茹藘。人血所生,可以染絳,從草從鬼。《廣雅》云:地血,茹藘,茜也。《爾雅》云:茹藘,茅鬼;郭璞云:今茜也,可以染絳。《毛詩》云:茹藘在阪。《傳》云:茹藘,茅搜也。陸璣云:一名地血,齊人謂之茜,徐州人謂之牛蔓。

徐廣注《史記》云:茜,一名紅藍,其花染繪,赤黃也。按:《名醫》別出紅藍條,非。

白話文:

茜草,味道苦,屬性寒涼。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疾病、風濕痹痛、黃疸,也能補益身體的中氣。茜草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別錄》記載:茜草的根可以拿來染成紅色。它又名地血、茹藘、茅搜、茜。茜草生長在喬山,二、三月採收根部,陰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茜,就是茅搜。搜,茅搜,也是茹藘。據說是人血所生,可以染成紅色,字形從草從鬼。《廣雅》說:地血,茹藘,指的都是茜草。《爾雅》說:茹藘,就是茅鬼;晉代的郭璞註解說:就是現在的茜草,可以染成紅色。《詩經》說:茹藘生長在山坡上。《毛詩傳》說:茹藘,就是茅搜。陸璣說:茜草又名地血,齊地的人稱它為茜,徐州人稱它為牛蔓。

徐廣註解《史記》時說:茜,又名紅藍,它的花可以染布,染出來的顏色是紅色或黃色。我認為,《名醫別錄》另外列出紅藍這個條目是不對的。

2. 飛廉

味苦,平。主骨節熱,脛重痠疼。久服,令人身輕。一名飛輕(已以上四字,原本黑字)。生川澤。

《名醫》曰:一名伏兔,一名飛雉,一名木禾,生河內,正月採根;七月、八月採花。陰乾。

案:《廣雅》云:伏豬,木禾也。飛廉,漏蘆也。陶弘景雲:今既別有漏蘆,則非。此別名耳。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主要治療骨頭關節發熱,以及小腿沉重痠痛。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輕盈。又名飛輕。生長在河流沼澤地帶。

《名醫別錄》說:又名伏兔,又名飛雉,又名木禾,生長在河內地區,正月採挖根部;七月、八月採摘花朵。陰乾。

考證:《廣雅》記載:伏豬,就是木禾。飛廉,就是漏蘆。陶弘景說:現在既然另有漏蘆這種藥材,那麼飛廉就不是漏蘆了。這些只是別名而已。

3. 五味子

味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御覽》引云:一名會及。《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吳普》曰:五味子,一名元及(《御覽》)。

《名醫》曰:一名會及,一名元及。生齊山及代郡,八月採實,陰乾。

案:《說文》云:菋,豬也。荎,荎豬草也。藸,荎藸也。《廣雅》云:會及,五味也。《爾雅》云:菋,荎藸。郭璞云: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抱朴子·仙藥篇》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也。

白話文:

味道酸,性溫。主要功效是補益元氣,治療咳嗽氣逆上衝、勞累損傷引起的身體虛弱消瘦。能補虛弱不足,增強陰氣,對男子有益精的功效。(《御覽》引用說:又名會及。《大觀本草》中「會及」寫成黑色字體)。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說:五味子,又名元及(《御覽》也這麼記載)。

《名醫別錄》說:五味子又名會及,又名元及。生長在齊山和代郡,八月採摘果實,陰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菋,指豬。荎,指荎豬草。藸,指荎藸。《廣雅》說:會及,就是五味子。《爾雅》說:菋,就是荎藸。郭璞註釋說:指五味子。它是蔓生的植物,果實叢生在莖的頂端。《抱朴子·仙藥篇》說:五味子是五行之精華,它的果實有五種味道。有人移門子,服用五味子十六年後,容顏像玉女般美麗,入水不沾濕,入火不被燒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