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雌黃

味辛,平。主惡創頭禿痂疥,殺毒蟲蝨,身癢,邪氣、諸毒。煉之。久服,輕身、增年、不老。生山谷。

吳普曰:磁石,一名磁君。

白話文:

性質辛、平。主要治療惡性腫瘤、禿頭、癬疥,殺死毒蟲和蝨子,以及身體發癢、邪氣和各種毒物。可以製煉服用。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增加壽命、保持青春。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磁石,又名磁君。

《名醫》曰:生武都,與雄黃同山生。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採無時。

白話文:

《名醫別錄》記載:雌黃產於武都,與雄黃生長在同一座山上。山的陰面有金,金氣薰染,就會產生雌黃。採集雌黃沒有固定的時間。

2. 水銀

味辛,寒。主疥瘻痂瘍、白禿,殺皮膚中蝨,墮胎,除熱,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久服,神仙、之死。生平土。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辛辣,性寒涼。主治疥瘡、膿腫、潰瘍、白頭髮,可以殺死皮膚中的蝨子,墮胎,清熱解毒,能解金、銀、銅、錫等金屬中毒。將這種藥材熔化後,冷卻又會變成丹藥。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甚至能成為神仙,但過度服用的話會造成死亡。它能生氣化土。

《名醫》曰:一名汞。生符陵,出於丹砂。

白話文:

《名醫》一書上說:有一種名叫「水銀」的物質。它產自丹砂中,與符陵同屬於一種礦物。

案:《說文》云:澒,丹沙所作為水銀也。《廣雅》云:水銀謂之汞。《淮南子·地形訓》云:白澒,九百歲,生白澒;白礜,九百歲,生白金。高誘云:白澒,水銀也。

白話文:

原文:

澒,丹砂所作為水銀也。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澒是用丹砂提煉出來的水銀。

3. 石膏

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苦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細石。生齊山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

白話文:

這種藥味辛辣,性微寒。主治中風寒熱,胸中逆氣導致喘急,口乾舌苦,不能入睡,腹中疼痛,驅除邪氣鬼怪,促進產乳,治療金瘡。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一書中說:另一種名稱是細石。生長在齊山、齊盧山和魯蒙山。採摘沒有時間限制。

4. 磁石

味辛,寒。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熱煩滿及耳聾。一名元石,生山谷。

《吳普》曰:磁石,一名磁君。

《名醫》曰:一名處石。生太山及慈山山陰;有鐵處,則生其陽。採無時。

白話文:

這種中藥味道辛辣,性寒。主治身體關節的風濕疼痛、肢體痠痛、無法拿重物、洗後能減輕痠痛、消除燥熱和耳鳴。別名為「元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記載:「磁石,又稱磁君。」

《名醫》記載:「又稱處石。生長在太山和慈山山陰;有鐵礦的地方,就會在陽光面生長。採集沒有特定時間限制。」

案:《北山經》云:灌題之山,其中多磁石。郭璞云:可以取鐵。《管子·地數篇》云:山上有磁石者,下必有銅。《呂氏春秋·精通篇》云:磁石召鐵。《淮南子·訓》云:磁石能引鐵。只作慈,舊作磁,非。《名醫》別出元石條,亦非。

白話文:

記載在《北山經》中:灌題山,其中有很多磁石。郭璞認為:可以用它來吸鐵。《管子·地數》說:有磁石的山,下面一定有銅。《呂氏春秋·精通篇》說:磁石可以吸引鐵。《淮南子·訓》說:磁石能引鐵。只能寫作「慈」,舊寫作「磁」是不對的。《名醫》另列出「元石」一項,也不對。

5. 凝水石

味辛,寒。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久服,不飢。一名白水石。生山谷。

白話文:

它是一種味道辛辣,性質寒冷的藥物。主要治療身體發熱、腹中積聚的邪氣、皮膚像被火燒一樣疼痛發紅、煩躁不安。用水服用,長期服用,不會感到飢餓。又稱白水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神農:辛;岐伯、醫和、扁鵲:甘,無毒;李氏:大寒。或生邯鄲。採無時。如雲母色(《御覽》引云:一名寒水石)。

白話文:

《吳普》記載:神農認為它味辛;岐伯、醫和、扁鵲認為它味甘,無毒;李氏認為它性大寒。有的產於邯鄲。採集沒有特定時間。它的顏色像雲母。(《御覽》引述說:它的另一個名稱是寒水石。)

《名醫》曰:一名寒水石,一名淩水石,鹽之精也。生常案及凝山,又中水縣邯鄲。《範子計然》云:水石,出河東。色澤者,善。

白話文:

《名醫》記載:寒水石又稱淩水石,是鹽的精華。它生長在常案和凝山的山洞中,又產於水縣邯鄲。《範子計然》說:水石產自河東。水石顏色鮮豔的,品質好。

6. 陽起石

味鹹,微溫。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無子,陰痿不起(《御覽》引作陰陽不合),補不足(《御覽》引有句攣二字)。一名白石。生山谷。

白話文:

鹹味,微溫。主治崩漏,使產後惡露排出,化解血液瘀滯於腹部,治療腫塊結氣,寒熱腹痛,不孕,陽痿不能勃起(《御覽》引文認為是陰陽失衡),滋補虛弱(《御覽》引文有「句攣」二字)。別名白石。生長於山谷中。

《吳普》曰:陽起石,神農、扁鵲:酸,無毒;桐君、雷公、岐後:咸,無毒;李氏:小寒,或生太山(《御覽》引云:或陽起云。採無時)。

白話文:

《吳普》說:陽起石,神農和扁鵲認為它是酸性,沒有毒;桐君、雷公和岐後認為它是鹹性,沒有毒;李氏認為它是微寒,有的生長在太山。(《御覽》引文說:或者陽起藥材也有這個名字。採集沒有特定時間。)

《名醫》曰: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雲母根也,生齊山及琅邪,或云山、陽起山、採無時。

白話文:

《名醫》記載:一種名叫石生的植物,又名羊起石,它是雲母的根,生長在齊山和琅邪。也有人說它生長在山城(今四川省成都市),陽起山(山名,在今廣東省),可以隨時採摘。

7. 孔公孽

味辛,溫。主傷食不化,邪結氣,惡創,疽瘻琅邪,利九竅,下乳汁(《御覽》引云:一名通石。《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

白話文:

湯(役)的味道辛辣,屬溫性。主要治療食物不消化、邪氣凝結、惡性潰瘍、膿腫、流膿性皮膚潰瘍,能夠通暢九竅,幫助下乳(《御覽》中提到:藥名又稱通石,在《大觀本草》中寫作「黑役」)。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孔公孽,神農:辛;岐伯:咸;扁鵲:酸,無毒。色青黃。

《名醫》曰:一名通石,殷孽根也。青黃色。生梁山。

白話文:

吳普說:孔公孽,神農經記載它味辛;岐伯記載它味鹹;扁鵲記載它味酸,無毒。顏色青黃。

名醫別錄記載:又名通石,是殷孽的根。青黃色。生長在梁山上。

8. 殷孽

味辛,溫。主爛傷瘀血,泄利寒熱,鼠寒瘻,癥瘕結氣。一名姜石。生山谷(按:此當與孔公孽為一條)。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主要用於治療腐爛的傷口和瘀血,瀉熱導寒,治療寒性瘻管、頑固的積塊和氣結。別名為姜石。生長在山谷中(按:這應該與孔公孽為同類)。

《名醫》曰:鍾乳根也。生越國,又梁山及南海,採無時。

白話文:

《名醫》中記載:鍾乳根。生長在越國、梁山和南海,全年可採集。

9. 鐵精

平,主明目,化銅。鐵落:味辛,平。主風熱惡創,瘍疽創痂,疥氣在皮膚中。鐵:主堅肌耐痛。生平澤(舊為三條,今並)。

白話文:

平生澤 甘味,性平。主治明目,化除銅中毒。

鐵落 辛味,性平。主治風熱所致的惡瘡,瘍疽瘡痂,皮膚上的疥氣。

主治強健肌肉,耐受疼痛。

(註:生澤原分為三種,但現在已合併。)

《名醫》曰:鐵精,一名鐵液。可以染色。生牧羊及祊城或析城。採無時。

案:《說文》云:鐵,黑金也,或省作鐵,古文作銕。

白話文:

《名醫》中說:鐵精,可以拿來染色。生長在牧羊和祊城或析城。採收沒有特定時節。

註釋:《說文》一書中說:鐵,黑色的金屬,有時候簡稱為鐵,古時候寫作「銕」。

10. 理石

味辛,寒。主身熱,利胃解煩,益精明目,破積聚,去三蟲。一名石立制石。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飢石,如石膏,順理而細。生漢中及盧山。採無時。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辛辣,性寒。主要用於治療全身發熱,促進胃部消化,緩解煩躁,益精明目,化解積滯,驅除體內寄生蟲。別名為石立制石。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一書中記載:它還有一個別名為飢石,形狀類似石膏,順著紋理切成細條。產於漢中和盧山。採摘時間不限。

11. 長石

味辛,寒。主身熱,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脈,明目,去翳眇,下三蟲,殺蠱毒。久服,不飢。一名方石。生山谷。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寒。主治身體發熱,四肢發冷,利尿,暢通血脈,明目,除去眼翳,驅除體內寄生蟲,殺死毒蟲。長期服用,可以不覺得飢餓。又名方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長石,一名方石,一名直石。生長子山谷。如馬齒,潤澤,玉色長鮮。服之,不飢(《御覽》)。

白話文:

《吳普》說:長石,又叫方石、直石。生長於山谷中。像馬牙一樣,濕潤有光澤,像玉一樣顏色鮮明。服用它可以不感到飢餓(《御覽》)。

《名醫》曰: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馬齒,方而潤澤,玉色。生長子山及太山臨淄,採無時。

白話文:

《名醫》記載:藥材有一種叫作土石,也叫直石。藥材的形狀像馬齒,四方且有光澤,顏色像玉石。它生長在子山和太山臨淄一帶,採收沒有特定的時間。

12. 膚青

味辛,平。主蠱毒及蛇、菜、肉諸毒,惡創。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

案:陶弘景雲:俗方及《仙經》,並無用此者,亦相與不復識。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平和。能解蠱毒,蛇、菜、肉中的各種毒素,還能治療傷口。生長在平原或山谷中。

《名醫》中記載:別名推青、推石,生長在益州(今四川)。

附註:

陶弘景評論:民間方劑和《仙經》中都沒有記載使用這種植物的,現代人也不認識它。

上玉石,中品一十四種。舊十六種。考鐵落、鐵,宜與鐵精為一。

白話文:

上品的玉石,共有一十四種。過去有十六種。經過考證,「鐵落」和「鐵」,應該與「鐵精」歸為一類。

13. 乾薑

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生川穀。

白話文:

川穀草(川芎)味道辛辣,性溫。主要用於治療胸悶咳嗽、氣逆上湧、溫暖內臟止血、發汗、祛風濕痹痛、腸鳴下痢。新鮮的川穀草效果更好。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體臭、提神醒腦。原產於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曰:生楗為及荊、揚州。九月採。

白話文:

《名醫》記載:生楗生長在荊州和揚州一帶。在九月採收。

案:《說文》云:姜,御濕之菜也。《廣雅》云:葰,廉姜也。《呂氏春秋·本味篇》云:和之美者,陽樸之姜。高誘注:陽樸,地名,在蜀郡。司馬相如《上林賦》,有茈姜云云。

白話文:

原文:記載於《說文解字》中:姜,可以去除體內濕氣的菜餚。《廣雅》中記載:葰,就是廉姜。《呂氏春秋·本味篇》中記載:調和味道最棒的,是陽樸地區的姜。高誘注:陽樸,地名,位於蜀郡。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提到了茈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