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回本書目錄

1. 卷二

2. 中經

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羸者,本中經。

雄黃、石流黃、雌黃、水銀、石膏、磁石、凝水石、陽起石、孔公孽、殷孽、鐵精、理石、長石、膚青,(上玉、石,中品十四種。舊十六種),乾薑,枲耳實,葛根,栝蔞根,苦參,當歸,麻黃,通草,芍藥,蠡實,瞿麥,元參,秦艽,百合,知母,貝母,白芷,淫羊藿,黃芩,狗脊,石龍芮,茅根,紫菀,紫草,敗醬,白蘚,酸醬,紫參,藁本,石葦,萆薢,白薇,水萍,王瓜,地榆,海藻,澤蘭,防己,款冬花,牡丹,馬先蒿,積雪草,女菀,王孫,蜀羊泉,爵床,假蘇,翹根(上草,中品四十九種。

舊四十六種),桑根白皮,竹葉,吳茱萸,梔子,蕪萸,枳實,厚朴,秦皮,秦菽,山茱萸,紫薇,豬苓,白棘,龍眼,松蘿,衛矛,合歡,(上木,中品一十七種。舊同),馬莖,鹿茸,牛角腮,羖羊角,牡狗陰莖,羚羊角,犀角,(上獸,中品七種。舊同),燕尿,天鼠尿,(上禽,中品二種。

舊三種),猥皮,露蜂房,鱉甲,蟹,作蟬,蠐螬,烏賊魚骨,白殭蠶,蛇魚甲,椿雞,活蝓,石龍子,木虻,蜚虻,蜚廉,䗪蟲,伏翼(上蟲、魚,中品一十七種。舊十六種),梅實(上果,中品一種。舊同),大豆黃卷,赤小豆,粟米,黍米(上米、谷,中品三種。舊二種),蓼實,蔥實,薤,水蘇(上菜,中品三種,舊同)

白話文:

中藥一百二十種屬於輔助藥物,主要功能在於調養體質以適應人體需求。這些藥物有些無毒,有些有毒,需要仔細斟酌其適宜的用量。想要抑制疾病,並增強虛弱體質的人,就應該參考這本《中經》的記載。

雄黃、石硫磺、雌黃、水銀、石膏、磁石、凝水石、陽起石、孔公孽、殷孽、鐵精、理石、長石、膚青,(以上是玉石類,中等藥材共十四種。舊版為十六種)。

乾薑、豨耳實、葛根、栝樓根、苦參、當歸、麻黃、通草、芍藥、蠡實、瞿麥、元參、秦艽、百合、知母、貝母、白芷、淫羊藿、黃芩、狗脊、石龍芮、茅根、紫菀、紫草、敗醬、白蘚、酸醬、紫參、藁本、石葦、萆薢、白薇、水萍、王瓜、地榆、海藻、澤蘭、防己、款冬花、牡丹、馬先蒿、積雪草、女菀、王孫、蜀羊泉、爵床、假蘇、翹根(以上是草本類,中等藥材共四十九種。舊版為四十六種)。

桑樹根白皮、竹葉、吳茱萸、梔子、蕪荑、枳實、厚朴、秦皮、秦菽、山茱萸、紫薇、豬苓、白棘、龍眼、松蘿、衛矛、合歡,(以上是木本類,中等藥材共十七種。舊版相同)。

馬陰莖、鹿茸、牛角腮、羖羊角、公狗陰莖、羚羊角、犀角,(以上是動物類,中等藥材共七種。舊版相同)。

燕子尿、天鼠尿,(以上是鳥類,中等藥材共二種。舊版為三種)。

獏皮、露蜂房、鱉甲、蟹、蟬蛻、蠐螬、烏賊魚骨、白殭蠶、蛇蛻、椿雞、蛞蝓、石龍子、木虻、蜚虻、蜚廉、䗪蟲、蝙蝠(以上是蟲魚類,中等藥材共十七種。舊版為十六種)。

梅子(以上是果實類,中等藥材共一種。舊版相同)。

大豆黃卷、赤小豆、小米、黍米(以上是米穀類,中等藥材共三種。舊版為二種)。

蓼實、蔥實、薤、水蘇(以上是蔬菜類,中等藥材共三種,舊版相同)

3. 雄黃

味苦,平、寒。主寒熱,鼠瘻惡創,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勝五兵。煉食之,輕身、神仙。一名黃食石。生山谷。

《吳普》曰:雄黃,神農:苦。山陰有丹雄黃,生山之陽,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黃也。

《名醫》曰:生武都敦煌之陽。採無時。

案:《西山經》云:高山其下多雄黃。郭璞云:晉太興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其中出數千斤雄黃。《抱朴子·仙藥篇》云:雄黃,當得武都山所出者,純而無雜,其赤如雞冠,光明曄曄,可用耳;其但純黃似雄黃,色無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藥,可以合理病藥耳。

白話文:

雄黃,味道苦,性質平和偏寒。主要治療寒熱病、鼠瘻惡瘡、疔瘡痔瘡引起的壞死肌肉,還能殺死精怪、惡鬼、邪氣和各種毒蟲,能抵抗各種兵器傷害。如果經過煉製後食用,可以使身體輕盈,成為神仙。它又名黃食石。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本草》說:雄黃,神農氏認為味道是苦的。山陰地區有丹雄黃,生長在山的陽面,因此叫做雄,是丹砂中的雄性,所以稱為雄黃。

《名醫別錄》說:生長在武都、敦煌地區的陽面。採集時間沒有限制。

考證:《山海經·西山經》說:高山下多產雄黃。郭璞說:晉朝太興三年,高平郡的邊界有山崩塌,其中出產了數千斤雄黃。《抱朴子·仙藥篇》說:雄黃,應當採用武都山出產的,純淨沒有雜質的,顏色赤紅如雞冠,光亮閃耀的,才能用來煉製仙藥;那些只是純黃色像雄黃,顏色沒有紅色光澤的,不能用來製作仙藥,只能用來調配治療疾病的藥物。

4. 石流黃

(流,舊作硫。《御覽》引作流,是),

味酸,溫。主婦人陰蝕,癰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御覽》引云:石流青,白色,主益肝氣明目;石流赤,生羌道山谷)。生山谷。

《吳普》曰:硫黃,一名石留黃。神農、黃帝、雷公:咸,有毒;醫和、扁鵲:苦,無毒。或生易陽,或河西。或五色,黃,是潘水石液也(潘,即礬古字),燒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月採,治婦人血結(《御覽》云:治婦人絕陰,能合金銀銅鐵)。

《名醫》曰:生東海牧羊山,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案:《範子計然》:石流黃,出漢中。又云:劉馮餌石流黃而更少。劉逵注《吳都賦》云:流黃,土精也。

白話文:

石硫黃,味道酸,性溫。主要治療婦女陰部潰爛、癰瘡痔瘡的惡血,能強健筋骨,去除頭皮禿瘡,還能使金、銀、銅、鐵等奇異的物質熔化。(《御覽》引述說:石硫青色,白色,主要能增益肝氣、使眼睛明亮;石硫赤色,生長在羌道山谷。)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說:硫黃,又名石留黃。神農、黃帝、雷公認為它是鹹味,有毒;醫和、扁鵲認為它是苦味,無毒。有的產在易陽,有的產在河西。有的呈現五種顏色,黃色的是潘水石液。(潘,是礬的古字),燒的時候有紫色火焰,八月、九月採收,能治療婦女血氣凝結。(《御覽》說:能治療婦女陰道閉鎖,能使金、銀、銅、鐵等熔合。)

《名醫》說:生長在東海的牧羊山,以及太山和河西山。是礬石的液體。

考證:《範子計然》記載:石硫黃,產於漢中。又說:劉馮服用石硫黃而變得年輕。劉逵註解《吳都賦》說:硫黃,是土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