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一 (15)
卷一 (15)
1. 卷柏
味辛,溫。生山谷。主五臟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癥瘕、血閉、絕子。久服,輕身、和顏色。一名萬歲。生山谷石間。
《吳普》曰:卷柏,神農:辛;桐君、雷公:甘(《御覽》引云: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萬歲,一名神枝、時,生山谷)。
《名醫》曰: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交時,生常山,五月、七月採,陰乾。
案:《範子計然》云:卷柏,出三輔。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生長在山谷中。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以及婦女陰道內寒熱疼痛、癥瘕、閉經、不孕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氣色紅潤。又名萬歲。生長在山谷石縫間。
《吳普》說:卷柏,神農認為味道辛辣;桐君、雷公認為味道甘甜。(《御覽》引述說:卷柏又名豹足、求股、萬歲、神枝,在山谷生長。)
《名醫別錄》說:卷柏又名豹足、求股、交時,生長在常山,五月、七月採摘,陰乾。
考證:《範子計然》說:卷柏產於三輔一帶。
2. 藍實
味苦,寒。主解諸毒,殺蠱蚑、注鬼、螫毒。久服,頭不白、輕身。生平澤。
《名醫》曰:其莖葉可以染青,生河內。
案:《說文》云:葴,馬藍也。藍,染青草也。《爾雅》云:葴,馬藍;郭璞云:今大葉冬藍也。《周禮》掌染草,鄭注云:染草,藍茜,象頭之屬。《夏小正》:五月啟灌藍。《毛詩》云:終朝採藍。《箋》云:藍,染草也。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寒涼。主要功效是能解各種毒,殺滅蠱蟲、蚊蟲,以及被鬼魅附身和毒蟲咬傷的毒。長期服用,頭髮不會變白,身體輕盈。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
《名醫別錄》說:它的莖和葉可以做染料染成青色,生長在河內地區。
考證:《說文解字》說:葴,就是馬藍。藍,是能染青色的草。《爾雅》說:葴,就是馬藍;郭璞註解說:就是現在大葉的冬藍。《周禮》掌管染草的官員,鄭玄註解說:染草是指藍、茜草、象頭草之類的。《夏小正》記載:五月開始灌溉藍草。《毛詩》說:整天都在採藍草。《箋》註解說:藍,是染色的草。
3. 芎藭
味辛,溫。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生川穀。
《吳普》曰:芎藭(《御覽》引云:一名香果),神農、黃帝、岐伯、雷公:辛,無毒,扁鵲:酸,無毒,李氏:生溫,熟寒,或生胡無桃山陰,或太山(《御覽》作或斜谷西嶺,或太山)。葉香細青黑,文赤如藁本,冬夏叢生,五月花赤,七月實黑,莖端兩葉,三月採。根有節,似馬銜狀。
《名醫》曰:一名胡藭,一名香果。其葉,名蘼蕪。生武功斜谷西嶺,三月、四月採根,曝乾。
案:《說文》云:菅,菅藭,香草也。芎,司馬相如說:或從弓;《春秋左傳》云:有山鞠窮乎。杜預云:鞠窮所以御濕。《西山經》云:號山,其草多芎藭。郭璞云:芎藭,一名江蘺。
《範子計然》云:芎藭生始無,枯者,善(有脫字)。《司馬相如賦》有芎藭。司馬貞引司馬彪云:芎藭,似藁本;郭璞云:今歷陽呼為江蘺。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中風侵入腦部、頭痛、因寒冷引起的痺痛、筋脈攣縮或鬆弛、外傷出血,以及婦女經血不通導致不孕。生長在河谷地區。
《吳普》說:芎藭(《御覽》引用說:又名香果),神農、黃帝、岐伯、雷公認為它味辛,無毒;扁鵲認為它味酸,無毒;李氏認為它生用性溫,熟用性寒。有的生長在胡無桃山的陰面,有的生長在太山(《御覽》記載為有的生長在斜谷西嶺,有的生長在太山)。它的葉子有香味,細長呈青黑色,葉脈呈紅色像藁本,無論冬夏都叢生。五月開紅花,七月結黑色果實,莖頂端長著兩片葉子,三月採摘。根部有節,形狀像馬的嚼子。
《名醫》說:又名胡藭,也叫香果。它的葉子,叫做蘼蕪。生長在武功斜谷西嶺,三月、四月採挖根部,曬乾。
考證:《說文解字》說:菅,菅藭,都是香草。芎,司馬相如說:有的字從「弓」;《春秋左傳》說:有座山叫鞠窮。杜預說:鞠窮是用來抵禦潮濕的。《西山經》說:號山,那裡生長很多芎藭。郭璞說:芎藭,又名江蘺。
《範子計然》說:芎藭生長於始無,乾燥的,品質更好(這裡有漏字)。司馬相如的賦中提到芎藭。司馬貞引用司馬彪的話說:芎藭,外形像藁本;郭璞說:現在歷陽地區稱它為江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