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卷一 (14)
卷一 (14)
1. 榆皮
味甘,平。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久服,輕身、不飢。其實尤良。一名零榆。生山谷。
《名醫》曰:生潁川,三月採皮,取白,曝乾;八月採實。
白話文:
本草性味:味甘,性平。
主治功效:治療大小便不通暢,利尿通便,去除邪氣。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不易飢餓。它的實際功效尤為出色。別名零榆。生長在山谷之中。
《名醫》記載:產於潁川,三月採收樹皮,取用白色部分,晾曬乾燥;八月採收果實。
案:《說文》云:榆,白枌榆也。《廣雅》云:柘榆,梗榆也。《爾雅》云:榆,白枌。郭璞云:枌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又樞荎,郭璞云:今云刺榆。《毛詩》云:東門之枌;《傳》云:枌,白榆也。又山有藲,《傳》云:樞,荎也。陸璣云:其針刺如柘,其葉如榆,渝為茹,美滑如白榆之類,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矣。
白話文: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榆指白皮榆。《廣雅》中提到,柘榆又稱梗榆。《爾雅》指出,榆即白皮榆。郭璞解釋說,枌榆先長葉,然後生莢,樹皮呈白色。樞荎,郭璞認為現在稱之為刺榆。《詩經》中出現「東門之枌」,《傳》註釋說:枌,即白皮榆。另有「山有藲」,《傳》解釋說:樞荎,即藲。陸璣表示,樞荎的刺像柘樹,葉子像榆樹,渝與茹同音,指嫩滑如白榆之類。同類共有十種,葉子長得都很相似,但樹皮和木質紋理則不同。
2. 酸棗
味酸,平。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痠疼,濕痹。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生川澤。
《名醫》曰:生河東,八月採實,陰乾,四十日成。
白話文:
味道酸,性平。主要治療心腹寒熱、邪氣凝結、四肢痠痛、濕氣痺痛。長期服用,可以安養五臟,減輕體重、延年益壽。生長於河川澤地。
**《名醫》記載:**生長於河東,八月採集果實,陰乾四十天即成。
案:《說文》云:樲,酸棗也。《爾雅》云:樲,酸棗。郭璞云:味小實酢。孟子云:養其樲棘。趙岐云:樲棘,小棘,所謂酸棗是也。
白話文:
記載於《說文解字》的「樲」字,意思是指酸棗。《爾雅》中也將「樲」解釋為酸棗。郭璞認為酸棗的果實很小且味道酸澀。孟子曾說「養其樲棘」。趙岐解釋「樲棘」是一種小棘,也就是一般所說的酸棗。
3. 櫱木
味苦,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創,一名檀桓。生山谷。
《名醫》曰:生漢中及永昌。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主治五臟、腸胃內部積熱、黃疸、痔瘡、止瀉,婦女經期不調、陰陽失調導致的潰瘍瘡口,又稱檀桓。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記載:生長在漢中和永昌地區。
案:《說文》云:檗,黃木也,櫱木也。《司馬相如賦》有櫱。張揖云:檗木,可染者,顏師古云:櫱,黃薜也。
白話文:
記載中,《說文解字》提到:「檗」是一種黃色的樹木,也可以稱為「櫱」。在《司馬相如賦》中出現了「櫱」這個字。根據張揖的解釋,檗木可以作為染料。顏師古則認為「櫱」是一種黃色薜荔。
4. 乾漆
味辛,溫,無毒。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臟,五緩六急,風寒濕痹。生漆,去長蟲。久服,輕身、耐老。生川穀。
《名醫》曰:生漢中,夏至後採,干之。
白話文:
味道辛辣,溫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是調理內傷,強健身體,連接筋骨,充實骨髓,安撫五臟,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和麻木。生漆可以驅蟲。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生長在川穀地區。
《名醫別錄》記載:生長於漢中地區,夏至後採摘,曬乾。
案:《說文》云:桼,木汁,可以䰍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以漆為漆水字。《周禮》載師云:漆林之徵。鄭元云:故書漆林為桼林。杜子春云:當為漆林。
白話文: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桼」字是木頭流出的汁液,可以染物。字形像徵意象。桼字的形狀像水滴落下,因此用漆來指代漆水的「漆」字。《周禮》記載「載師」官職的職責包括管理漆林。鄭元認為:「故書漆林為桼林」。而杜子春則認為應該寫成「漆林」。
5. 五加皮
孕辛,溫。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不能行,疸創陰蝕。一名豺漆。
《名醫》曰:一名豺節,生漢中及冤句。五月、十月採莖,十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它還可以稱為「豺節」,生長在漢中和冤句地區。在五月和十月採集莖,在十月採集根,在陰涼處晾乾。
功效:
溫暖身體,安撫心神,治療心腹疝氣、腹痛,增強氣血,治療風濕痹痛,幫助兒童行走,治療黃疸、潰瘍和陰部糜爛。
案:《大觀本草》引東華真人《煮石經》云:舜常登蒼梧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用偃息正道,此乃五加皮。魯定公母單服五加酒,以致不死。
白話文:
參考《大觀本草》中引用的《煮石經》,記載:舜帝經常登上蒼梧山,說:「這是蘊藏珍貴草藥的山,我將使用它來維持正義,指的就是五加皮。」魯國國君定公的母親,長期服用五加皮酒,因此長壽。
6. 蔓荊實
味苦,微寒。主筋骨間寒熱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久服,輕身、耐老,小荊實亦等。生山谷。
《名醫》曰:生河間、南陽、冤句,或平壽都鄉高岸上,及田野中。八月、九月採實,陰乾。
白話文:
味苦,性微寒。主治筋骨之間因寒熱引起的痹症、拘攣,還能明目固齒,暢通九竅,驅除白色寄生蟲。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小荊實的功效與其相似。生長在山區和山谷之中。
《名醫》記載:小茴香生長在河間、南陽、冤句等地。或者生長在平壽都鄉的高岸上,以及田野裡。八、九月間採收果實,陰乾備用。
案:《廣雅》云:牡荊,蔓荊也;《廣志》云:楚荊也。牡荊,蔓荊也。據牡、曼,聲相近,故《本經》於蔓荊,不載所出州土,以其見牡荊也。今或別為二條,非。
白話文:
記載:《廣雅》中說:牡荊,就是蔓荊;《廣志》中說:是楚荊。牡荊,其實就是蔓荊。根據「牡」和「蔓」的發音相近,因此《本經》中對於蔓荊的出產地沒有說明,因為它包含在牡荊中。現在有些人將它們分為兩個條目,是不正確的。
7. 辛夷
味辛,溫。主五臟身體寒風,頭腦痛,面皯。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一名辛矧(《御覽》作引),一名侯桃,一名房木。生川穀。
《名醫》曰:九月採實,曝乾。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主治五臟體內寒風、頭痛、面部乾裂。長期服用能疏通氣機、減輕體重、明目、延年益壽、抗衰老。別名辛矧(《御覽》中記載為引)、侯桃、房木。生長於山谷中。
《名醫》說:在九月採集果實,放在陽光下曬乾。
案:《漢書·楊雄賦》云:列新雉於林薄。師古云:新雉,即辛夷耳,為樹甚大,其木枝葉皆芳,一名新矧。《史記·司馬相如傳》:雜以流夷。注《漢書音義》曰:流夷,新夷也。陶弘景雲:小時氣辛香,即《離騷》所呼辛夷者。陳藏筆器云:初發如筆,北人呼為木筆,其花最早,南人呼為迎春。按:唐人名為玉蕊,又曰玉蘭。
白話文:
根據《漢書·楊雄賦》,文中提到「列新雉於林薄」。師古注釋道:「新雉,就是辛夷花,是一種非常大的樹。它的枝葉都散發著芳香,又名新矧。」
《史記·司馬相如傳》中出現「雜以流夷」的說法。根據《漢書音義》的註釋,「流夷」就是新夷。陶弘景說:「這種花的氣味辛香,是小時候聞到的《離騷》中所提到的辛夷花。」
陳藏筆器記載:「這種花剛發芽時形狀像筆,北方人稱它為木筆。它的花開得最早,南方人稱它為迎春。」
值得注意的是,唐朝人把它稱為玉蕊,又叫玉蘭。
8. 桑上寄生
味苦,平。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其實,明目、輕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蔦。生宏農桑樹上。三月三日,採莖,陰乾。
白話文:
性質:苦味,性平。
功效:
- 主治腰痛
- 小兒背部僵硬
- 癰腫
- 安胎
- 滋養肌膚
- 堅固頭髮和牙齒
- 生長鬍鬚和眉毛
實際上:
- 明目
- 輕身
- 通神
其他名稱:
- 寄屑
- 寓木
- 宛童
生長環境: 生長在川穀的地區。
《名醫別錄》說:蔦蘿,又稱蔦,生長在宏農桑樹上。三月三日採摘它的莖,在陰涼處晾乾。
案:《說文》云:蔦,寄生也。《詩》曰:蔦與女蘿,或作⿰暴頁。《廣雅》云:宛童,寄生也。寄生⿰暴頁也又寄屏,寄生也。《中山經》云:龍山上多寓木。郭璞云:寄生也。《爾雅》云:寓木宛童。郭璞云:寄生樹,一名蔦。《毛詩》云:蔦與女蘿。《傳》云:蔦,寄生山也;陸璣云:蔦,一名寄生。葉似當盧,子如覆盆子,赤黑甜美。
白話文: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蔦」是一種寄生植物。詩經中說:「蔦與女蘿,有時稱作『暴頁』」。《廣雅》中提到:「宛童」也是一種寄生植物。寄生的暴頁,也叫寄屏,都是一種寄生植物。《中山經》記載:「龍山上有很多寓木」。郭璞註解說:「寓木就是寄生植物」。《爾雅》中說:「寓木就是宛童」。郭璞註解說:「寄生樹,又名蔦」。《毛詩》中說:「蔦與女蘿」。毛傳註解說:「蔦是一種寄生在山上的植物」。陸璣說:「蔦又名寄生」。它的葉子像當盧,果實像覆盆子,呈紅色或黑色,香甜可口。
9. 杜仲
味辛,平。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
白話文:
辛辣,性平。主治腰脊痠痛,補養身體,增強精氣,強健筋骨,增強意志力,消除陰部濕癢,治療小便餘瀝。長期服用,可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別名「思仙」。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杜仲,一名木綿,一名思仲(《御覽》)。
《名醫》曰:一名思腫,一名木綿。生上虞及上黨、漢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採皮。
案:《廣雅》云:杜仲,曼榆也。《博物志》云:杜仲,皮中有絲,折之則見。
白話文:
《吳普》說:杜仲,別名木棉,還叫思仲(見《御覽》)。
《名醫》說:杜仲別名思腫,也叫木棉。生長在上虞、上黨和漢中,在二月、五月、六月和九月採收樹皮。
注:《廣雅》中說:杜仲就是曼榆。《博物志》中說:杜仲的樹皮中有絲,只要折一下就可以看到。
10. 女貞實
味苦,平。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生山谷。
《名醫》曰:生武陵,立冬採。
白話文:
這種中藥味道苦,性質平穩。主要功能是補益身體,安定五臟六腑,養護精神,去除各種疾病。長期服用,可以讓人身體健康、輕盈,延緩衰老。生長在山谷中。
《名醫》記載:它生長在武陵,在立冬時採收。
案:《說文》云:楨,剛木也。《東山經》云:太山上多楨木。郭璞云:女楨也,葉冬不凋。《毛詩》云:南山有杞。陸璣云:木杞,其樹如樗(陳藏器作慄),一名狗骨,理白滑,其子為木虻子,可合藥,《司馬相如賦》有女貞。師古曰:女貞樹,冬夏常青,未嘗凋落,苦有節操,故以名為焉。陳藏器云:冬青也。
白話文: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楨」是一種質地堅硬的樹木。《東山經》中提到,太山上有很多楨樹。郭璞解釋說,這種樹就是女楨,它的葉子即使在冬天也不會凋謝。《詩經》中寫道:「南山上有很多杞樹。」陸璣指出,杞樹是一種樹木,它的樹幹像樗樹(陳藏器認為是慄樹),又名狗骨,樹皮白色光滑,它的果實可以入藥。《司馬相如賦》中提到了女貞。揚雄解釋說,女貞樹是一種冬夏常綠的樹木,從不凋落,有堅貞不屈的品格,因此得名。陳藏器認為女貞樹就是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