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衍

《神農本草經》~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白兔藿

味苦,平。主蛇虺,蜂蠆,狾狗,菜、肉、蠱毒,注。一名白葛。生山谷。

《吳普》曰:白兔藿,一名白葛谷(《御覽》)。

《名醫》曰:生交州。

案:陶弘景雲:都不聞有識之者,都富似葛耳,《唐本》注云:此草荊襄山谷大有,俗謂之白葛。

白話文:

這種草藥味道苦,性情平和。主治蛇毒、蜂毒、狗咬傷、食物中毒、蠱毒。別名為白葛。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中記載:白兔藿,又名白葛。

《名醫》中記載:生長在交州。

陶弘景對此草藥的記載:沒有人認得,但它的葉子很像葛葉。唐本注釋中說:這種草藥在荊襄山谷中很常見,俗稱為白葛。

2. 徐長卿

味辛,溫。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一名鬼督郵。生山谷。

白話文:

這種藥物味道辛辣,性質溫和。主治邪祟、各種妖精、蠱毒、瘟疫、邪氣、溫瘧。長期服用,可以強身健體、身輕如燕。別名為鬼督郵。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徐長卿,一名石下長卿,神農、雷公:辛。或生隴西。三月採(《御覽》)。

《名醫》曰:生太山及隴西,三月採。

白話文:

《吳普》記載:徐長卿,又名石下長卿,神農、雷公將其歸類為辛味藥物。有記載稱其生長在隴西地區,最佳採收時間為三月。

《名醫(一書)》記載:生長在泰山和隴西地區,三月採收。

案:《廣雅》云:徐長卿,鬼督郵也;陶弘景雲:鬼督郵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

白話文:

《廣雅》記載:徐長卿是鬼督郵。陶弘景說:鬼督郵有很多名稱,現在民間常用徐長卿這個名字,它的根莖細長扁扁的,氣味也類似細辛。

3. 石龍芻

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鬼注,惡毒。久服,補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一名龍鬚,一名草續斷,一名龍珠。生山谷。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主治心腹間的邪氣、小便不通、淋病尿閉、風濕、惡鬼作祟、惡毒之氣。長期服用能補虛羸,減輕體重。耳目靈敏,延年益壽。別名為龍鬚、草續斷、龍珠。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龍芻,一名龍多,一名龍鬚,一名續斷,一名龍本,一名草毒,一名龍華,一名懸莞,神農、李氏:小寒;雷公、黃帝:苦,無毒;扁鵲:辛,無毒,生梁州。七月七日採(《御覽》此條,誤附續斷)。

《名醫》曰:一名龍華,一名懸莞,一名草毒,生梁州濕地,五月、七月採莖,曝乾。

白話文:

《本草經集註》記載:龍芻,別名龍多、龍鬚、續斷、龍本、草毒、龍華、懸莞,神農、李氏分類為小寒藥物;雷公、黃帝認為它性味苦,無毒;扁鵲則認為它性味辛,無毒,生長在梁州地區。在七月初七採收(《御覽》此條與續斷混淆)。

《名醫》中記載:一種藥材名為龍華,另外兩種名為懸莞和草毒,它們生長在梁州潮濕的地區。在五月和七月採摘其莖部,然後曬乾。

案:《廣雅》云:龍木,龍鬚也;《中山經》云:賈超之山,其中多龍修;郭璞云:龍鬚也,似莞而細。生山石穴中。莖列垂,可以為席。《別錄》云:一名之賓。鄭樵云:《爾雅》所謂⿱艹⿸厂畀鼠莞也。舊作蒭,非。

白話文:

《廣雅》說:龍木就是龍鬚;《中山經》說:賈超山上有很多龍修;郭璞說:龍鬚是一種植物,像莞草但又更細,生長在山石中的洞穴裡,植株垂落排列,可以編織成席子。《別錄》說:另一種名稱是之賓。鄭樵說:《爾雅》中提到的⿱艹⿸廠畀鼠莞就是龍木,過去寫作「蒭」,不正確。

4. 薇銜

味苦,平。主風濕痹、歷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瘻,癰腫。一名糜銜。生川澤。

白話文:

這種草藥味苦,屬性平和。主要治療風濕痹症、關節疼痛、驚癇、吐舌、心悸、邪風入體、鼠瘡、癰腫等。別名為糜銜。生長於荒野地帶。

《吳普》曰:薇䕔,一名糜痹,一名無顛,一名承膏,一名醜,一名無心(《御覽》)。《名醫》曰: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無心,一名無顛。生漢中及冤句、邯鄲,七月採莖、葉,陰乾。

白話文:

《吳普》說:薇蕤,又名糜痹、無顛、承膏、醜、無心(《御覽》)。《名醫》說:又名承膏、承肌、無心、無顛。產於漢中、冤句、邯鄲,在七月採收莖葉,陰乾。

5. 雲實

味辛,溫。主泄利(舊作痢,《御覽》作泄利)腸澼,殺蟲蠱毒,去邪惡結氣,止痛、除熱,平,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輕身、通神明。生川穀。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腹瀉、腸內積水、殺蟲解毒、消除邪惡之氣、止痛、退熱、舒緩,能預見鬼神;食用過多會導致興奮異常。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通達神識。生長在山谷中。

《吳普》曰:雲實,一名員實,一名天豆,神農:辛,小溫,黃帝:咸;雷公:苦。葉如麻,兩兩相值,高四、五尺,大莖空中,六月花,八月、九月實,十月採(《御覽》)。

《名醫》曰:一名員實,一名雲英,一名天豆,生河間。十月採,曝乾。

案:《廣雅》云:天豆,雲實也。

白話文:

《吳普》記載:雲實,別名員實或天豆,神農認為它辛味,微溫;黃帝認為它鹹味;雷公認為它苦味。它的葉子像麻葉,兩片葉子相對生長,高約四、五尺,大莖懸空,六月開花,八月、九月結果,十月採收(《御覽》)。

《名醫》記載:一種叫「員實」,一種叫「雲英」,還有一種叫「天豆」,這些藥材都生長在河間地區。在十月採摘後,將其曬乾。

註解:《廣雅》中記載:「天豆」就是「雲實」。

6. 王不留行

味苦,平。主金創,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久服,輕身、耐老(《御覽》作能老)、增壽。生山谷。

白話文:

本草藥味苦,性平。主要用於治療金屬或刀劍造成的傷口,止血、緩解疼痛,去除瘀血,驅除體內的風寒。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增強壽命。生長於山谷地區。

《吳普》曰:王不留行,一名王不流行。神農:苦,平;岐伯、雷公:甘。三月、八月採(《御覽》)。

案:鄭樵云:王不留行,曰禁宮花,曰剪金花,葉似花,實作房。

白話文:

《吳普》說:王不留行,別名王不流行。

神農本草經記載: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質平和。

岐伯和雷公記載:它的味道是甘甜的。

在三月和八月採收。(《藝文類聚》)

鄭樵說:王不留行又名禁宮花、剪金花,葉子像花,果實長成房狀。

7. 升麻

味甘,辛(《大觀本》作甘,平)。主解百毒,殺百老物殃鬼,闢溫疾、障邪毒蠱。久服,不夭(《大觀本》作: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闢瘟疫瘴氣、邪氣蟲毒。此用《御覽》文)。一名周升麻(《大觀本》作周麻)。生山谷(舊作黑字。據《吳普》有云:神農:甘。則《本經》當有此,今增入)。

白話文:

味道甘苦(《大觀本》作甘淡)。主要解百毒,殺死各種邪惡鬼怪,預防瘟疫、消除邪氣和毒蟲。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大觀本》作為解百毒,殺死各種精靈、邪惡鬼怪,預防瘟疫、瘴氣、邪氣和蟲毒。此處引用《御覽》中的文字)。別名周升麻(《大觀本》作周麻)。生長在山谷中(原為黑色字體。據《吳普》記載:神農:甘。因此《本經》應包含此內容,現補充進去)。

《吳普》曰:升麻,神農:甘(《御覽》)。

《名醫》曰:生益州,二月、八月採根,曬乾。

案:《廣雅》云:周麻,升麻也(此據《御覽》)。

白話文:

《吳普》記載:升麻,被神農認為性味甘(出自《御覽》)。

《名醫》記載:升麻產於益州,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並曬乾。

註:《廣雅》中記載:周麻,即升麻(此資訊來自《御覽》)。

8. 青蘘

味甘,寒。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久服,耳目聰明、不飢、不老、增壽。巨勝苗也。生川穀(舊在米穀部,非)。

《吳普》曰:青襄,一名夢神,神農:苦;雷公:甘(《御覽》)。

《名醫》曰:生中原。

白話文:

黃精的功效:味道甘甜,性寒。能治療五臟的邪氣、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痠痛,還能補益氣血、滋養腦髓、強壯筋骨。長期服用,可以讓耳目聰明、不覺得餓、青春永駐、延年益壽。黃精是巨勝草的根莖。生長在河邊的草叢中。(以前寫在米穀類,這是不對的。)

《吳普》說:青襄,又名夢神,神農認為它的味道是苦的,雷公認為它的味道是甜的(《御覽》)。

《名醫》說:生長於中原地區。

案:《抱朴子·仙藥篇》云:《孝經·援神契》曰:巨勝、延年,又云:巨勝,一名胡麻,餌服之,不老、耐風濕、補衰老也。

白話文:

《抱朴子》的《仙藥篇》中說:《孝經援神契》記載:巨勝、延年。又說:巨勝,別名胡麻,食用後,可以長生不老、耐受風濕、補益衰老。

9. 姑活

味甘,溫。主大風邪氣,濕痹寒痛。久服,輕身、益壽、耐老。一名冬葵子(舊在《唐本草》中,無毒,今增)。

《名醫》曰:生河東。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主要治療猛烈的風邪和濕氣痹痛。長期服用可減輕體重,延年益壽,抗衰老。別名為冬葵子(過去在《唐本草》中記載,無毒,現在追加)。

《名醫》記載:此人出生在河東地區。

案:《水經注》解縣引《神農本草》云:地有固活、女疏、銅芸、紫苑之族也。陶弘景雲:方藥亦無用此者,乃有固活丸,即是野葛一名。此又名冬葵子,非葵菜之冬葵子,療體乖異。

白話文:

據《水經注》的解釋,解縣引述《神農本草》說:大地上有固活、女疏、銅芸、紫苑這類藥物。陶弘景說:現在的方劑中沒有使用這些藥材的,只有固活丸,也就是野葛這個名稱。野葛又名冬葵子,並不是蔬菜冬葵的種子,它們的藥用功效完全不同。

10. 別羈

味苦,微溫。主風寒濕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歷節痛。生川穀(舊在《唐本草》中,無毒,今增)。

白話文:

味道苦,性溫和。主要治療風寒濕痹,身體沉重,四肢疼痛酸楚,寒邪引起的關節疼痛。生川穀(古書《唐本草》沒有記載毒性,現在增補)。

《名醫》曰:一名別枝,一名別騎,一名鱉羈。生藍田。二月、八月採。案:陶弘景雲:方家時有用處,今俗亦絕耳。

白話文:

《名醫》中記載,這種藥材有三個名字:別枝、別騎、鱉羈。它生長在藍田一帶,在農曆二月和八月採收。

陶弘景說:過去醫療界常使用這種藥材,但現在民間已經很少聽說了。

11. 屈草

味苦。主胸脅下痛,邪氣,腹間寒熱陰痹。久服,輕身、益氣、耐老(《御覽》作補益、能老)。生川澤(舊在《唐本草》中,無毒,今增)。

《名醫》曰:生漢中,五月採。

案:陶弘景雲:方藥不復用,俗無識者。

白話文:

這種草藥味道苦。用於治療胸脅以下部位的疼痛、邪氣、腹中寒熱交錯和陰寒痹痛。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增強體力、延緩衰老。(《御覽》中寫作「補益、能老」)。生長在水邊的濕地(以前《唐本草》中沒有毒性記載,現在增添了)。

《名醫》記載:生長於漢中,於五月採收。

注釋:陶弘景說:這些藥材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一般人都不認識它們。